全球疫情當前,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你怎麼看?

GEN


自己花錢出去,自己想辦法回來。畢竟如果國內疫情爆發,你們不還得跑出去嗎,國家也沒辦法送你們。


半截故事s


對於那些早早用西方價值觀給孩子塑魂的做法,如果不是從人道主義角度考慮,對他們的請求,應該持否定態度。

家長愛子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個人利益凌駕於公的做法,就有點自私自利了,這種現象不該助長。

由於歐洲疫情升級,一個未成年留學生的媽媽在網上發視頻,懇求政府包機接她的孩子回國,甚至還懟網友,說網友仇富,說什麼自己沒錢,就罵留學生。

這個孩子的媽媽做法很不可取。

一是選擇出國,就就該承擔相應風險。有些有錢人,國內疫情嚴重時,擠著頭往外跑,當情況發生變化後,又趕緊回國,這種做法,考慮到國人抗疫的艱難了嗎?看到白衣天使,累的睡在走廊的情形嗎?

不尊重國人的抗疫成就,遇到困難想著回國,增加國內抗疫難度與風險,這種人很自私。

二是選擇留學,培養的還是中國心嗎!

未成年的孩子,就送到國外學習,用西方價值觀給孩子塑魂,在英國合法住10年,可以拿到永久居住證,甚至拿到英國國籍,這就與中國無緣了。

一些人送孩子出去的初衷是什麼?成為外國人,或者能夠享受國外待遇,有想著為中國做貢獻嗎?沒有的話,就不能提出用國家的錢,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三是途中有風險,不如去陪孩子

現在已經有這種情況,回國前是健康的,坐飛機上感染了,還不如待在原地,好好隔離。既然小孩子送到英國,自然有好的安排,不是有錢嗎?讓人家幫助就是了。

再說了,與其在飛機上增加感染風險,回國後接受隔離,增加國家公共資源,不如那個媽媽那類人,飛英國去,那樣可以很好的照顧孩子。

如果不是疫情,大眾真的難想到,有這麼多低齡孩子在英國接受西式教育,他們能學到中國傳統文化嗎?從小就灌輸西方價值觀,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空有一副中國人樣子,裡子全是“西洋的玩意”。

由於這批孩子目前還是中國籍,他們是無辜的,咱們的大使說了,會想辦法協調讓這些孩子回國。

回來可以,所有費用是那些家長的,回來後的公共資源一切花費,都要由家長們承擔,同時嚴格執行國內疫情防控規定,一旦感染,包括救治,都應該自費。

不是網友仇富,是那個孩子媽媽的話,太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覺得自己有特權,這種想法,告訴她——大大的壞了!


小言球事


想知道為啥英國那麼多未成年的留學生嗎?因為英國法律有規定,在英國留學十年以上就可以擁有英國國籍。

所以這些家裡也礦的家長,不遠萬里將孩子送到英國,寧願小小年紀與父母和家人離別,就是為了取得英國國籍,以後在英國成家立業,建設別人的國籍。

中國的基礎教育並不落後,九年義務教育更是嚷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英國則更多的是差異性教育。

這些家長打著感情牌,其實如果不是這次疫情,他們的孩子估計都不會再回到中國。但孩子是可憐的,中國又是仁愛之邦,可以傾盡全力幫助他們。

但一定要孩子接受愛國主義洗禮,告訴他們是中國人,要為中國國籍而驕傲!


依米花呀


最近,1.5萬名小留學生滯留英國的消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面對英國學校關閉,學生不能留校的情況下,更多的問題接踵而來:部分寄養家庭明確表示不願再接受留學生,而回國的機票更是一票難求,即便是能夠買到回國的機票,也需要輾轉多地,加上長時間的航程,風險太高。

這1.5萬名小留學生,平均年齡只有14歲,正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而國內的家長也是心急如焚,有的家長隔著屏幕與孩子對著大哭,場面很是讓人揪心。據悉已經有166名家長使命簽字請求政府包機將這部分小留學生接回國。

一、兩種意見

面對家長們的這個請求,國內的網友表達了兩種不同的意見:

1、部分表示支持的網友認為,都是自己家的孩子,目前孤苦無依,面臨極大困難和風險,不能置之不理;

2、反對的網友則認為:目前國內的成果來之不易,國內的萬千孩子正等著開學,如此大規模的小留學生,包機接回來本來就面臨巨大困難,而且接回來之後又如何防控,不能讓全國人民兩個多月的努力大力水漂;

3、還有網友建議,家長可以考慮飛過去照顧未成年的孩子。

二、權威答覆

那麼這些孩子到底該不該國內包機去接回來呢?3月20日在白巖松老師主持的《新聞1+1》節目中,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針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回應:

1、正在與英國相關部門協商,爭取加開商業航班。

2、正在與國內相關部門商討,增加商業航班或包機,將孩子們接回國。

3、盡一切力量保護好孩子。

我們給劉大使點贊,這是最權威的聲音,也是最理性的聲音。劉大使還說,面對境外留學生的困難及家長們的訴求,駐英大使館會盡到最大努力,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也讓家長稍稍安心。

當然,要把所有孩子都接回來,還需要家長配合共同努力。但是如此大規模的小留學生群體,也不可能完全等待政府幫忙解決,孩子,家長還有當地的留學生及華人華僑們都需要積極想辦法。畢竟除了這部分小留學生外,僅在英國的其他留學生還有20萬人左右。

三、客觀認識

其實,很多朋友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目前國內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我們犧牲太大,但是人命關天,更何況是自己的親人,儘管有的朋友帶有一些情緒,但是我想,孩子畢竟還小,無論大人如何想的,如何做的,孩子不是完全被動服從嗎?所以,孩子這個年齡完全可以說是“無辜的”。當然,年齡大一點的留學生自己有自己的思考,與自然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實際上這次國外疫情爆發後,部分留學生也做出了正確示範。相當一部分留在國外的留學生就表示,輾轉回國需要經歷長途旅行,之後還要隔離觀察,整個過程風險太高。

國內的經驗已經給出提示:留在家裡是最安全的防護;留學生之間也會相互照應,出現問題及時在當地就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畢竟越早治療越有效,所以不少留學生表示就不國“添亂”了。相關部門也表示,如非十分必須,留學生應暫停回國。另外一名意大利留學生“教科書式回國”為入境人員提供了正面示範:在意大利自我隔離20天,出發回國之前把能申報的途徑全部都申報了一遍,整個過程簡直是太教科書了,對於這樣的留學生我們也是大加讚賞,臨危不亂,這才是好樣的。

留學本來就是文化交流的一種手段,近些年很多家長太過看重孩子的一些光環,打小就送孩子到國外,這樣及早接受國外的基礎教育,當然如果呆的時間久了可能會有其它可以獲得的東西,但就教育而言,其實國外基礎教育比國內是差不少的,很多人只有出去了才知道。

另外,這麼小的年齡孩子就出國,對其價值觀會產生很大影響,如果長期在外適應了那裡的生活環境,不接受國內的文化教育,基本上這些孩子長大後就是標準的“外國人”了,但是,大部分孩子還是要回到國內發展的,回來適應環境也需要時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思聰,其實他在國內過得並不愉快。

中華幾千年,文化是根,是本。離開了這個根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做中國人不自豪嗎?看看今天,面對如此大的疫情,作為中國人我感到無比自豪,不僅是因為我們自己,更因為我們還懂得去愛別人,這種文化基因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教師老李


說實話,從來就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有時,人比人是氣死人的,可是,這就是社會現實,作為普通人來說,是改變不了什麼的~所以,一切的抱怨都沒有意義,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爭取能進入一個更高的階層,自己去爭取到更好的資源和待遇。

對於「要求政府包機去英國接孩子」這件事,從國家層面來說,涉及到自己國民的安全問題,他們現在在外面遇到了困難、向國家求救,按常理,國家是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的~在過去,我們國家也有過幾次包機接國人回家的例子。

——從這個層面來講是應該接的。

但是,這可能又面臨著如下的問題:

1)包機費用由誰來出?

你又不是什麼功臣,不可能讓國家幫你出錢吧?

2)如果這些孩子有感染的,造成疫情的大量回流怎麼辦?畢竟我們已經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國內疫情剛剛好轉,你再這麼一搞,估計風險還是蠻大的。

3)還有就是:這些到國外留學的孩子大多都是非富即貴,家長可能都自覺高人一等,就像那位不可一世的「澳洲回京跑步女」一樣,如果回國之後不服從規定進行隔離、造成不良後果怎麼辦?

…… ……

所以說:看似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包機,其實事情也不簡單,就看國家如何協調了。


星夜明瞳


在留學生回國這個問題上現在很多人其實並非就事論事,完全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上綱上線說人家出國留學是背叛國家。說這話的人是不是忘了疫情初期海外留學生為國內疫情募捐時國內民眾是怎麼評論的啊?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出國務工或求學不犯法也不違反道德,恰恰相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去代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有人說要求別人不留學是道德綁架,然而我說這不是道德綁架,因為留學從來也不違反道德呀。

就說這次疫情期間居功至偉的鐘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都有過海外深造的經歷,還有我們兩彈一星的功臣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哪個沒有海外求學的經歷呢?有人說那是老一代的留學生。然而年輕的90後00後真是垮掉的一代嗎?這次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中不也有年輕人嗎?站崗執勤保家衛國的軍人中不也有年輕人嗎?他們中不也有人有留學海外的背景嗎?如今中國的商品在走向世界、中國的資本在走向世界、中國的文化在走向世界,與此相伴隨的必然是中國的人員也將遍佈世界。

現在中國的綜合國力蒸蒸日上,我們的確沒必要對國外的學校盲目追捧。現在留學不該首先選擇國家或學校,而該首先選擇專業。中國的教育事業在進步,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在很多領域是世界領先,而別人也有他們領先的東西,所以需要交流溝通。正如北大、清華是國內最著名的兩所高校,然而這兩所高校並非在所有專業所有領域都是國內最強的。認為如今中國學生已沒留學的必要相當於認為我國已不再需要與任何國家溝通交流,這其實就是在說我們該重新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上。

這哪是什麼道德綁架啊,這分明就是意識形態綁架嘛。這背後的邏輯是隻要和我的意識不相匹配的就一定是錯的,所以既然我沒留學就意味著別人都不該留學。在留學生回國這個問題上重點其實根本就不在於他們的留學生身份,而在於當前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我們加強出入境管控是為確保我國民眾的健康安全。我們隔絕的是病毒,從來都不是特定人群。作為國家和政府在國民遇到困難、危險之時調動一切資源保護海外公民安全(包括必要時接他們回國)是責任和義務。

在此之前的利比亞撤僑、也門撤僑、尼泊爾撤僑無不證明了中國政府對本國公民的安全負責任的態度,即使在本次疫情期間我國也曾採用包機直飛的形式從伊朗撤僑,所以包機回國本身其實並不是問題。有人說祖國不是你一個人的祖國,用全體納稅人的錢去幫助某個人或某一批人是不公平的。那麼照此邏輯從今往後中國公民在海外遇到任何困難都將得不到來自國內的幫助,因為我們不能用全體納稅人的錢去幫助某個人或某一批人啊。

事實上這個邏輯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為全體納稅人的錢的確是服務於全國人民的,然而在具體的某個時點上碰到問題的永遠是具體的個體。如果全體納稅人的錢不能用於幫助個體,那麼最後的結果是任何人都無法得到國家的幫助。現在海外留學生歸國最大的困難不在於什麼包機不包機的問題,而在於潛在風險問題。單是我國在英國的留學生就有近2萬人。如果人人都要接回來,那麼我們國內的疫情防控還要不要繼續呢?怎麼多人同時回國如何安置?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所針對的不是任何特定人群,請暫時先拋開他們的留學生身份不談,事實上任何外來人員在此時入境都會增加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留學生當然是中國公民不假,那麼疫情期間滯留武漢的外地人就不是中國人嗎?他們為什麼不能回家呢?這不是針對任何人,這是疫情防控形勢的需要。我們從年前一直忙到現在幾乎是讓全國14億同胞以集體趴窩的形式才控制住局勢,如果這時海外留學生全部回國意味著我們又要經歷一次重大考驗。

3月12日白巖松在《新聞1+1》節目中與中國駐意大利兼駐聖馬力諾大使李軍華就意大利的疫情形勢進行了交流溝通。李大使告訴白巖松:目前滯留在意大利的中國公民約有32萬多人。其中29萬多是僑商,26000多人是留學生,剩下的多為中資企業員工。李大使指出:疫情爆發後有相當一部分華僑、留學生對疫情的威脅感到憂慮和恐慌。李大使認為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同時他有強調在當前情況下不流動是最大的安全、不出門是最好的保護。

中國不是沒能力或不願意接回滯留在外的中國公民,這在之前的利比亞撤僑、也門撤僑中已得到了充分證實,然而在當前疫情形勢下我們有必要對國民的健康安全負責。在當前形勢下撤僑工作應當視各地具體的疫情形勢分批次的有序展開,不宜大規模操作。我們不鼓勵留學生此時回國既是出於保護國內民眾的安全考慮,也是出於對留學生本身的安全考慮。現在海外疫情形勢是嚴重,但其實如果我們的留學生能自覺在學校自我隔離其實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反而是在回國途中會存在較大風險。

目前已出現多例海外留學生在歸國途中被感染的案例,於是他們一回國就成為確診患者,結果使他們自己以及與他們接觸的人都處於危險之中,從而增加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具體到這次英國留學生問題上中國並不是派不出一架專機,真正最大的問題在於目前我國在英國留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如果要全部接回來需要準備相當大的隔離點,以確保他們不會與國內民眾形成交叉感染。況且一旦開了這個先例,那麼萬一其他國家的留學生也要求效仿呢?無疑這會大大加重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

作為母親關心自己的孩子是必然的。母愛是一種情感,是感性而非理性的。那位英國留學生的母親有她的訴求可以理解,但國家最終一定會根據現實形勢採取理性務實的行動。目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已針對滯留在外的中國公民確定瞭如下原則:要加強對境外中國公民疫情防控的指導和支持,要保證和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3月20日《新聞1+1》節目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談到了如何具體落實總書記的指示幫助中國公民和留學生做好防疫工作。

相比之下韓國和意大利的疫情比英國更早爆發,所以我國駐韓、意兩國的大使館更早採取了行動: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已向意大利的教育部長和教育機構發函,也與有中國留學生的高校取得了聯繫。目前使館正打算邀請在意大利進行交流、講學的中國醫生來搭建一個專門的平臺,從而為中國留學生免費進行諮詢和輔導。中國駐韓大使館則為在韓中國留學生提供了到機場迎接、免費發放應急防護用品、為留學生提供校內隔離宿舍及餐飲服務、開展網絡教學等照顧。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角度去分析,就能夠徹底的理解

凡事都有兩面性,既要顧及人性,又要顧全大局!

一:從父母的角度出發

身為父母,大家都應該知道目前境外疫情愈發嚴重。自己的孩子獨自身處異國他鄉,並且英國有1.5萬未成年的留學生,作為父母感同身受!

生怕自己的孩子處在孤獨境界遇到困難問題,無人援助,那是孤苦伶仃,我想肯定這種感覺是不好受的。


二:從大局觀上考慮

目前國內疫情在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的情況下經過一兩個月的努力,終見成效!

近幾日國內新增的病例全都是零,說明國內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的穩控。

但是一個壞消息就是每日新增的幾十例病例,都是由境外人員湧入而輸入的,也是我們目前抗疫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所在。

目前海外共計5000多萬華人,如果政府包機從英國將這些學生接回來,那麼無疑是開下了先河,後面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要求。

到時候是接還是不接?

聚集人群更容易讓疫情進一步的傳播、蔓延,如果局勢進一步發展下去,可能又要回到起點,這叫我們怎麼才能承受的了?

所以目前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老老實實呆在家裡,不要想著到處亂竄,這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他人的負責。


為何讓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在英國留學?說到底還是奔著英國的綠卡去的。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解釋過這個原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看完你就會懂了。


一定要嚴防境外疫情的輸入,首先得解決自身問題,才能夠去幫助他人。

對於這個問題,不知道你有什麼樣的看法?


二中數學大川


目前疫情全球爆發,一些小留學生留在英國,無人照看。

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此言論發出之後,網友就大致分為了這兩類:一類贊同家長的建議,畢竟孩子太少,再說防毒不防愛,應該讓孩子回來讓父母陪同。減輕他們內心的恐懼。

一類不贊同,理由是眼看著我們馬上熬過了艱難的兩個月,馬上就要復工開學。但是現在境外輸入成為了主要的傳染渠道。

所以不贊同的網友認為,不要帶著病毒危害大家。再說武漢那時候封城,也沒有哪個家長說把孩子放到疫情輕的地方。

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防護。

同是父母,非常可以理解不贊同的家長。畢竟對於孩子,每位家長都不想增大孩子的安全隱患。

而我則認為,就如張文宏教授所說,是否回國,要正確認識瞭解病毒,理性分析,綜合看待。可以從各地得防護情況,自我的防護措施著手。

目前外交部已回應,會考慮和英國商討合適的回過方法,一定會保護好孩子的安全。

所以各位家長現在要做的,孩子在外要做好防護措施。若是回到國內,已定不要隱藏行程,積極報備自己的情況。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讓我們萬眾一心,打贏這場戰爭。


暖萌肉肉


其實如果孩子的健康真的受到威脅的話,也不是不能考慮採取政府包機,家庭出錢的方式把在英國留學的孩子接回來,因為現在不是你有錢沒錢的問題,在災難面前所有的中國人都是一視同仁的。

政府需要做的是協調飛機,把孩子運回來,費用是不能再讓國家出的,平價的飛機把孩子接回來,就是國家對於國民最大的關愛,為什麼要強調錢的問題,納稅人的錢必須是好鋼用在刀刃上。

能把孩子送出國的家庭,家庭條件一般都不會太差,他們缺的就是把孩子接回來的途徑,前期已經有報道倫敦直飛上海的飛機票,被炒到了百萬之巨,讓國民花冤枉錢就不是厚道的政府了。

讓國內有留學生的家庭以合適的公平的機票價格,把孩子接回來就是最大的負責任,這個事情一定不可以政府出錢,處理協調資源可以,要不然以後出現類似的的事情就無法可持續發展下去。

正如孔子的弟子顏回,把魯國的犯人帶回卻分文不取,雖然很多人都說顏回人仗義,事辦的敞亮,但做為師傅也是為人處世楷模的孔子卻批評了顏回,你這做不行,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無償的幫助別人。

你這樣一弄很多人會因為害怕受到人們的社會譴責而不願意幫助魯國的犯人,其實是間接損害了魯國的利益,因此在這個事情上肯定是同意政府協調包機帶回在英國的中國小孩。

正如劉大使所說,很多都是寄宿在英國的老年人家庭,老年人又是新冠病毒的高發感染人群,把孩子帶回來實屬必要,但個體的家庭必須承擔起該有的薪資責任,除非他們不想在以後的類似事務中獲得政府的幫助。

只有這樣才能辦的有理有據,既不讓受到幫助的人心懷愧疚,也能讓沒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國享受不到類似利益的人感到不公平,因為這樣政府出力,個人出資,相當於在幫助人。

中國人樂善好施,在幫助人上面是從來不遺餘力的,沒有了公不公平,把問題放在幫助人的層面解決,這個事情也就不再那麼讓人覺得非議多多了!


歷史三日談


當我們尚在為孩子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而憂慮的時候,一些經濟實力強悍、有著所謂遠見卓識的家長,早已把孩子送到了歐美髮達經濟體留學,免去了不必要的焦慮。挖挖機一朋友就是如此,小學六年級就把兒子送去了大不列顛。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心心念唸的歐美髮達國家形勢急轉直下,公共衛生安全風險一發不可收拾。這讓免去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壓力的眾多中國留學生家長,近來卻嘗夠了苦頭,特別是那些未成年留學生的家長們,如坐針氈,寢食難安。

與之相反的是,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國內形勢持續向好,少數省份中小學已經開學復課,其他省也緊鑼密鼓準備開學。兩相對比之下,回國就成了眾多在外留學生的最佳選擇。

但是,為降低人口流動,國際航班不斷減少,有的直達航班甚至取消,回國之旅一票難求。無奈之下,一位滯留英國留學生的媽媽向駐英大使館發出請求:“我孩子才13歲,懇請包機回國隔離!”

然而,對於這位媽媽的包機回國請求,網友們卻不幹了。

有網友發起了提問:“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你怎麼看?”挖挖機看到此問的時候,回答者已多達三千餘人。不僅是答問的網友,包括數以萬計的讀者朋友,大家的意見都是一邊倒,不支持政府包機接他們回國。

當下的英國奉行“集體免疫”,並且很多寄宿家庭拒絕接受中國留學生,學生出現疑似症狀,所在學校也無法提供隔離,最令人著急的是花幾十萬人民幣還買不到一張回中國的機票。兒行千里母擔憂。此情此景,又是遠在萬里之外,作為留英學生的媽媽能不擔憂嗎?

所以,無奈之下求助使館,懇請包機回國隔離,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網友卻不幹了呢?挖挖機梳理了一下網友不買賬之處,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

  • (1)把未成年子女送往英國留學的,多是衝著移民而去的;

  • (2)此時強烈要求包機接留學生回國的父母,多是精緻利己主義者;

  • (3)未成年留學生群體多達1.5萬人。

網友們給出的結果似乎有一定的道理。那對於這1.5萬未成年留英學生,真的就聽之任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在英未成年中國留學生,也許他們的父母非富即貴,也許他們就是衝著移民而去的,此時回國也確實免不了精緻利己主義的嫌疑,但這些孩子是沒有辦法左右的,是無辜的,不應為他們父母的決定和利己主義買單。

其次,在英未成年中國留學生,不管他們的父母在這麼小的年紀不遠萬里送往國外留學的目的是什麼,但這些孩子目前仍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天然享有我們的國民待遇。關心這些孩子,保證他們的健康安全,仍然是國家的重要責任。

當然,也請這些未成年留學生的家長不必過於焦慮,要相信咱們的國家,要相信咱們的大使館,會努力保障身在異國他鄉的孩子們健康安全。家長朋友請記住,若遇突發情況,請記得及時聯繫我們的駐外大使館。

留學生歸國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可近來卻變為沉重的話題,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個別入境者不講誠信,不如實申報個人有關信息,拒不落實隔離措施等。

比如意大利看球歸來的鄭州“毒王”郭某、泰國旅行入境的廣州“女毒王”劉某,還有澳籍華人、“跑步女”梁某,“萬里送毒”的黎女士及家人,等等。這些入境者,給國內帶來了巨大風險,也給防控工作造成巨大壓力,都是不受歡迎的人。

但是,絕不能把這樣的個別“害群之馬”等同於全部留學生群體。

應當看到,在國內形勢最為嚴峻的關頭,大批在外的中國留學生為口罩等防護物資、為捐款而四處奔走,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有難,他們沒有忘記自己該為祖國出一份力。從意大利歸國的留學生瑤瑤(化名)在途2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摘口罩,被國人親切地稱之為“教科書式回國”。這些,才是中國留學生的主流。

不過,未成年留英學生媽媽懇請包機回國一事,也給眾多為人父母者提了一個有待深入思考的問題: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孩子未成年之際,就送往基礎教育不如咱們的異國他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