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會整天逼自己的孩子學習嗎?

燕紫千媽


一般都會和孩子一起列好每天的學習和生活計劃,和孩子一起確定好什麼時間是學習,什麼時間可以玩,只有勞逸結合,才能保證學習的效率。

而且學習也不能逼,越是逼迫孩子,孩子更會反感,甚至於逆反,本來學習是很快樂的事情,一旦逼迫那就成為了壓力,就會讓孩子痛恨學習,很可能對學習徹底失去信心。

學習是快樂的,那就把學習固然了趣味性好好利用起來,把課上的知識在家裡找到和娛樂或其他孩子樂意接受方式相結合,那樣才能保證孩子享受學習,而且還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寫作業時,父母可以陪在身邊,讓孩子感受家裡學習的氛圍,也能給孩子動力。

家裡在家尤其是孩子學習時儘量少動電子產品,儘量少批評孩子,學習情況可以問,多數還是要多表揚,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哪怕孩子進步了一點點都要表揚,讓孩子知道你們多麼關注他的成長。

總之,家長的陪伴和理解是孩子進步的最大動力,更是學習進步的動力。


藤籌勁草


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去學習,整天逼迫,只會物極必反。


易查分


我是一個輔導班的輔導老師,也算符合資格吧,聊聊我的看法,我不會

逼自己的孩子學習,原因如下:

1.如果逼自己的孩子學習,首先影響的是孩子的情緒,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情緒不好,學習是不是受到影響呢,如果在孩子身上,會更加明顯,學習受到影響,沒有學習效果,還不如讓他做點而喜歡的事,再學習呢

2.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逼出來的,說的更直接些是孩子為什麼學沒有解決好,我們需要解決好為什麼學習,說的宏觀些,是為社會作貢獻學習,還是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出人頭地學習,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來到了美麗的北京城後,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下定決心努力學習,最終如願。在這裡我想提一個理想法,指的是問問孩子有什麼理想,當他說出後,接著問他、那你怎麼去實現呢?然後我們可以把大目標化成一個個小目標等等

3.逼孩子的學習,目的是想提高成績,這樣我們還不如教孩子些學習方法,比如我們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制定我們制定我們的回憶方法,俗稱過電影法,指的是下課後先利用一兩分鐘想一下課上的內容,放學再回憶一下,晚上睡覺前再回憶前天的知識等等

在放學的路上讓孩子說說今天課上學了什麼,這用的是費曼學習法,此外還有很多方法,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私信我

4,逼孩子學習,還不如教孩子把上課的效率提高,老師講的一般都是他的這些年對於即將講解知識的一個藝術性的展示和經驗的總結,所以一定要抓住課堂,這裡的內容很多,我就不一一展開講了,我說一個可操作性的消防法吧,您跟孩子說,老師私下跟我說老師可喜歡你了,類似這樣的話,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喜歡上老師,很多孩子都是喜歡老師而喜歡上他的課,喜歡上課會使課堂效率提高的。

所以我不會逼著孩子去學習的

這是我的不成熟的見解,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張帥的自媒體


很多父母只會盯著孩子的學習,卻忽落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從小學開始就讓孩子每天不上網,不看電視,週末不出去玩,眼裡除了作業就是作業。但是這個社會想混好,不光是學習好才行,還得看孩子的情商如何。

從小到大父母從來不會阻斷我接觸外界新事物的機會。這個習慣聽起來沒什麼特別的,不過實踐起來大部分家長難以做到,尤其是到了高中,我身邊大部分同學的家長堅持讓他們每天不上網,不看電視,週末不出去玩,為了考大學也是用盡了全部力氣。而我的習慣是電視中午晚上都看,中午看得多一點,一邊吃飯一邊看新聞,全家一起討論時事,晚上我跟父母一起聊學校發生的事引發了我什麼感想,或者我看到的哪篇文章很有感觸,很小很小的事我們會聊很久。尤其是我媽媽,因為沒工作整天在家陪我,聊天的機會更多一些,她也喜歡從我這裡接收新鮮訊息。週末的時候父母不會限制我出去玩,玩到晚一點也沒關係,不過一定不允許手機沒電關機不跟家裡聯繫,小長假什麼的一般爸爸都會開車帶我們去不太遠的地方玩。

我印象很深的是高三時候的國慶長假,學校放了五天假,我作業還沒寫爸爸就開車帶我們去附近一個城市玩了三天半。我們家對作業這個東西不是很重視,小時候遇到那種讓學生抄五次課文的老師,我熬夜寫到很晚,最後都是爸媽說不要寫了,她佈置這種作業本來就沒意義,寫不完沒關係,不行我們去跟她溝通。現在想想可能就是那時候開始奠定了我不愛學習的基調哈哈哈——

作業這個問題有待商榷,可能我家的做法也不是很理智。不過直到現在,我仍堅持的一個想法就是,不用逼著孩子做作業,首先是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需要花時間學習的,作業可以有選擇地做,作業量非常大的情況下就沒必要全做了。很多家長問我一到放假孩子死都不願意寫作業怎麼辦,難道不怕開學老師檢查嗎。我是這麼回答的:要怕的話,孩子絕對比家長更怕,也就是說你看到他每天在逃避作業,其實他也在惶惶度日,到最後熬夜趕作業的還是他自己,這樣過幾個假期,孩子就慢慢自己懂了怎樣選擇了,是一放假就寫完作業再玩一個假期,還是玩一個假期最後再補作業,或者每天按時寫作業,或者根本不寫作業最後受懲罰,都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他必然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你要做的就是給他選擇權,也給他負責的機會。他要完成的成長,都得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家長再想替孩子做,都並沒有什麼卵用。

所以還不如帶他玩吧,講真,他會感激你帶給他的開闊世界,而不是如山作業。

1、不管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別怕這個世界影響孩子,孩子需要吸收不一樣的知識,世界不僅有作業和高考,還有詩與遠方。作業和高考教給他的只是應試教育下的唯成績論,詩與遠方的人文多樣性才讓孩子更善於理解這個世界,更善於和每一個人相處。2、家長不要錯過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機會,多旅行,多溝通,多聽孩子講故事,多和孩子看新聞,孩子的情商在提高,家長也一樣。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只盯著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很多美好的東西讓孩子去體會。


消防衛士1


作為老師,會整天逼自己的孩子學習嗎?提出該問題是什麼意思?是覺得老師整天逼別人的孩子學習,不捨得逼自己孩子學習嗎?我們夫妻都是老師,經常也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大多數老師的孩子學習都比較好,極少數也有不太好的。我們縣城近幾年中考狀元不少都是老師的孩子,家長有小學老師,也有初中或高中老師。原因很簡單,老師是搞教育教學方面,對孩子的教育培養懂得的多一些,也從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孩子身上獲得失敗的教訓,不能重蹈覆轍。所以老師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都比較嚴格,導致孩子懂事認真,遵守紀律,長大後都比較省心,不用家長操過多的心。但是我們也時刻反省自己,可能工作原因,把工作習慣用到教育自己孩子,也導致了老師的孩子大多數比較膽小聽話,做事也有些拘謹,這是缺點吧。嗚嗚,可見老師還是沒有把握好這個度,導致孩子某方面性格失去平衡,應該引起教師家長重視。對於鼓勵孩子刻苦學習方面,老師對孩子要求也不鬆懈,當然不能用逼這個詞,逼大了物及必反。孩子也是鮮活的生命,有思維的人,要用適當方法引導孩子珍惜時間,珍惜當下,很多都可以彌補的,但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加油吧,孩子們,多年後你回首往事,你無愧於自己的青春就足夠了。可能你覺得孩子學習不錯,還有很多孩子不如他了,不用再努力了。知識是無止境的,學海無涯,孩子只有拼再多時間才能獲取更多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霞子


不會,說一句實話,對學生比對自己孩子好,嚴格要求。孩子比較自覺,他能安排自己學習,學習上能找到動力,每一次考試都是對他信心的提升,作為家長只是提醒他,你和人家一個樣,沒有特權,人家能做到你也一定能做到,不要欺負人家,善待別人。

記得有一次在班裡他和別人產生爭執,別人誤解他碰掉了人家文具盒,他大聲很激憤,我從來沒見他憤怒過,我把兩人都叫過去,先讓兩人冷靜五六分鐘……後來那個同學解釋原因說,他的文具盒掉了,教室裡也沒其他人,他說了幾句,我的孩子以為說自己的,兩人吵起來,於是各打五十大板,多大個啥事,你拾起不是沒事嗎,你也別沒激動,人家沒指明說你,況且不是你碰的,就是你碰的,那不是一句對不起嗎,後兩人一笑了之。平等善待每個人,勿以老師的孩子而高人一等,老師也是家長。

孩子自有孩子的天性,你的逼迫只能相反,壓抑的結果只能是反抗,你知道彈簧吧,壓的越狠,它的反彈力很可怕,你不能做到的,不要強加到孩子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學習這條路有的孩子適合,有的不適合,有的孩子教了五數遍,還是不會,學習不行,其他方面有獨到之處,很多初中沒上完的學生,不也是在社會上混的風生水起嗎 ,條條道路通羅馬。

教孩子學會做人,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希望我的言談對你有所啟迪。





物理提高一點點


自己的孩子或別人的孩子都不應該逼著他們去學習,要讓他們自己鼓起勇氣去學習,越逼越亂,大腦越糊塗,所以還是順其自然地讓孩子們進行學習,逼和無故加壓是不適宜的。


春之聲1953


我就是一個初中數學老師!學習不是逼出來的,越是逼孩子。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學習要靠引導。那麼怎麼引導?其實孩子的這個年齡段是他們好奇心最氾濫的時候,好抓住他們的任何一個興趣點都可以進行非常好的引導。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逆襲數學


不會。

只會做指導,當課本東西完成以後。會指導孩子去學一些課外的一些東西,當然不僅僅是指書籍,還有體育運動、品嚐美食、遊戲娛樂等等。在這些項目中,也能讓孩子學習到知識。

而且,告訴孩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讓孩子多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更多的啟發。



TKD田老師


我覺得老師會引導孩子做各方面的事情,而不是逼著孩子去做什麼!

如果逼著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那也不是好老師。(請原諒我說的如此直白)因為,這和不懂教育理論的家長有什麼區別嗎?

在我心裡,老師是懂得如何引導孩子。他們會發現孩子的內在需求,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自己炫耀的籌碼。

並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就要求孩子比別人強。好像是在證明自己有多優秀。

所以,真正的好老師,會通過專業知識與技能,教養出開心、快樂、積極、樂觀、好品格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