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內心的掙扎,我用一段修行來判定兒子是“親生”


面對內心的掙扎,我用一段修行來判定兒子是“親生”


曾經有三次懷疑我的兒子是不是我“親生"的.其實不止三次,而是很多次,暫且說三件事吧。

兒子出生那天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耐不住春天誘惑他突然就在他媽媽肚子裡拳打腳踢的折騰起來,鬧騰的厲害。正好是約定的產檢的日子,到了醫院醫生就讓住院了,傍晚,小傢伙就出生了。

醫生抱著他出來的時候喊我,我走過去看著孩子,但卻在那猶豫。因為我以為醫生抱錯了,這個黑黑的小傢伙雖然挺可愛,但應該不是我的。

沒見過你這樣的爸爸,見到自己的孩子一點不興奮,醫生說。

我的麼?我懷疑的問。

產房裡就你們一個產婦,不是你的是誰的。

哦!

醫生翻了我一眼。

等媽媽和他都回到病房我才仔細的看著這個黑黑的可愛的小傢伙。

耳朵像媽媽,鼻子像我,臉型也像我,咋這麼黑呢,像個黑人,醫生沒有抱錯?

後來阿姨開玩笑說可能是懷著他的時候醬油吃多了,以至於後來他長大一些,別人說他黑的時候他都說他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媽媽醬油吃多了。到現在我也搞不清楚他出生時怎麼會那麼黑,這個黑黑的小傢伙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幸福和樂趣,好在他現沒那麼黑了。


我是個偏於安靜的人,這個小傢伙從8個多月的時候就能不清晰的喊媽媽,,十個月的時候能喊我papa,一週歲的時候就能清楚的喊媽媽了,一週半的時候就可以跟我們簡單的交流了,男孩子當中他說話是比較早的。兩週歲以後語言邏輯就很強了,話超多,只要他不睡覺,嘴巴就不停的發聲音,以至於我懷疑這孩子不是我親生的。我的安靜的性格都讓他給打破了。

後來想想,我小時候話也挺多的,是因為那時候生活在農村,家人都很忙,而小小的就我經常一個人呆在家裡看家或者到地頭去看莊稼,都是一個人,慢慢的性格變了,話語少了。而他出生後,媽媽和奶奶就一直在他身邊跟他說話。

所以孩子出生後就要多跟他講話,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影響很大,不要以為他聽不懂,他們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


第三懷疑他不是我親生的。我小時候超級淘氣,整天在樹上、房子上待著。從這棵樹上樹上跳到附近的另一棵樹上太家常了。家附近的樹見到我都梢疼,房子上不能有鳥窩,只要有,肯定被我掏了,房子上的瓦經常被我弄壞。

我是天天又跑又跳的,我的跑跳運動力都不錯,可是這個小傢伙除了叨逼叨的嘴不閒著,腿腳卻不愛動。雖然他偶爾的跳一下,彈跳力還不錯,但是讓他跑跑跳跳的那是比登天還難。我總問自己,這是我的基因麼?怎麼這麼不愛動?但是最近,他是太愛動了,這是住在樓房,要是以前的平房,他也會上房揭瓦的,還沒到萬人嫌的年紀就特招人嫌了。

所以不是不淘,是時候剛到啊!

這不是我兒子還能是誰的呢!!!

雖然懷疑親生,有些調侃的意思,但是我想是不是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覺呢?

養孩子就是一段修行,否定自己,否定孩子。內心掙扎,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和引導孩子,散養不對,圈養也不行。在不斷的學習、摸索,並且要面對不同孩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所以會變得焦慮、焦躁。然後調整自己,有一天豁然開朗,發現你只要給他有一個正確的指引,然後讓他順著指引自然成長就好。這是一個認可孩子,認可自己的修行。


面對內心的掙扎,我用一段修行來判定兒子是“親生”

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