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橋最新進展!致敬以工地為家的人!

【河源搜狐焦點訊】清晨6點30分,天幕黯淡,夜色明顯未褪。棧橋上已經有隊列整齊的工人在開班前會了,東江河面迴旋的凜風不時將砭人肌骨的冷雨斜吹在每個人的身上。站在最前面開會的是東岸下構隊伍的帶班許紅平,他一邊認真交待著今天的工作安排及安全注意事項,一邊目光迅速掃視,檢查每個工人的安全帽、工作服、口罩等是否穿戴整齊。

紫金橋最新進展!致敬以工地為家的人!

早上6點半的班前會是一天工作的開始,許紅平自從去年7月來到紫金橋項目後,便一直堅持,每日如此。他自己則是6點不到就來到工地——由於工期緊,工地採用兩班制,許紅平要先來工地查看晚班的工作進度。“要先搞清楚頭天晚上的工作幹得怎麼樣,才好安排白天干些啥”。隔著口罩,徐紅平的聲音越發低沉厚重,雖然口罩已將臉的大部分區域遮住,但還是能從他眼睛到額頭的那一小塊黝黑粗糙的皮膚窺見長年風吹日曝的痕跡。早上6點不到來工地後,許紅平一整天都會留在這裡,從機械設備的協調、工人作業的指導、安全文明施工的監督再到安撫工人情緒,他的工作內容五花八門,哪裡有問題需要解決,哪裡就會有他的身影。不到半天時間,西岸棧橋的每一個角落,都會留下許紅平的足跡。

為了節省出更多工作時間,工班的食堂由原先的工人宿舍搬到了西岸橋頭,中午在集裝箱改造的簡易食堂裡匆匆趴了幾口飯,許紅平便又回到棧橋上,工地沒有可供午休小睡的地方,對他來說,在棧橋上繼續巡視,與工人聊聊天,偶爾停下來抽根菸,與家人通個視頻電話,這種半工作半休息的狀態也就算是午休了。

待到日暮黃昏,所有上白班的工人離開後,許紅平仍然會留在工地,等著迎接另一批上晚班的工人,給晚班工人佈置完工作任務、交待完安全事項,他依然不放心似的,要在工地繼續逡巡好一陣兒,直到確保現場施工全部步入正軌,他才緩緩離開,而此時,已經是深夜10點多了。回到宿舍基本都是倒頭就睡,“太累了,在工地的時候沒感覺,一回來身體立馬就像灌了鉛一樣”。但不論多累,第二天清晨6點,許紅平準會在工地上滿血復活,完全沒有一絲疲憊,亦或是工作熱情和責任感掩蓋了這份疲憊也未可知。

除了睡覺,許紅平幾乎所有的日常活動都在工地上進行,是真正稱得上以工地為家了。當被問到辛不辛苦時,徐紅平答道“習慣了”,他補充說,“我08年來長大,從深圳沿江高速到港珠澳,潮惠高速到磨刀門搶險,開陽擴建工程再到現在的紫金橋重建,多少年了都是這麼過的。”聊至正酣,徐紅平突然眼睛一亮,“嘿,你安全帽的帽帶要扣好!”他急忙朝一個工人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