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足馬力,重啟城市發展“引擎”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向陽 曹楚煒

“開工!”春分已過,機器運轉的轟鳴聲和奮進趕超的腳步聲,奏響了日照這個春天最動人的序曲。

“動”起來!“活”起來!一大批企業和項目在做好防疫防控的同時,精準謀劃、組織生產、開工復工,為經濟增活力,為戰“疫”添動力。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抗疫阻擊戰,也是一場經濟保衛戰。隨著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日照復工復產的“衝鋒號”激越嘹亮,城市經濟重啟加速發展“引擎”。

重大項目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是提振發展信心的“強心劑”。記者現場採訪重大項目復工復產,感受日照不一般的速度和溫度。

防控不疏忽,時間不等人——把失去的春光搶回來

倒計時590天!

3月20日,日照奎山體育中心施工場地的門口,宣傳欄上清晰地標註著主體完成的時間。宣傳欄的背後,高聳的塔吊,滿載的拖車,以及300多名埋頭苦幹的建築工人,組成了一幅熱火朝天的施工圖。

作為2022年第25屆省運會主會場,日照奎山體育中心被列為2020年省重大項目,規劃建設日照之光體育場、大地之美酒店綜合體、日照市體育學校及全民健身體育公園。

“2019年10月入場,計劃今年10月主體完成,這就是我們設定的倒計時。”項目施工方中建八局二公司的項目執行經理周生部告訴記者,時間緊任務重,原計劃過年放五天假,然而受疫情影響,不得不延長假期。

為了不耽誤項目進度,公司正月初四便召開調度會,討論疫情防控、項目復工等事項,還派車點對點地接工人返崗。2月12日,項目正式復工。上工配發口罩,下工分餐制就餐,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現場工人加班加點,錯峰施工,用轟鳴的機器聲奏響項目建設的“復工曲”。

“倒計時時間表一直沒變,我們就是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周生部說,“目前主場館輪廓建設完成,預計4月底完成筏板基礎建設,10月完成主體建設完全沒有問題。”

同樣在“搶春光”的還有長城汽車日照威奕整車項目。天空還飄著細雨,項目工地門前,停放著數臺施工車輛。人員進出現場,都要在出入口處接受體溫檢測和酒精消毒,包括施工車輛的司機。

在項目門口的展板前,日照威奕人事行政部負責人劉金輝當起瞭解說員:“2018年8月簽約,規劃建設衝壓車間、焊接車間、塗裝車間、總裝車間及成品庫、試車跑道等附屬項目。2019年9月6日,總包單位進場,項目建設馬不停蹄,預計今年年底投產。”

疫情的到來始料未及,復工時間從2月1日延遲到了2月10日,直到3月5日項目全面復工。“年前現場施工人員500多人,現在有700多人,是原計劃的140%左右。”劉金輝坦言,現場工人多半是市外人員,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外來務工人員發放健康卡,並在返崗期間實行一對一服務,幫助項目復工搶工期、趕進度。“年底投產是我們不變的承諾,我們會努力回報日照為項目所做的一切!”

截至3月17日,長城汽車日照生產基地復工人數已達955人,其中整車項目復工797人,預計4月30日前追回全部失去工期。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全市重點項目火熱的建設場面已隨處可見。統計顯示,截至3月22日,3月底前全市應開復工項目120個,已開復工1 4 8個,開復工率123.3%。

政策助復產,服務暖人心——讓企業的信心燃起來

莒縣招賢曲坊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3月2日正式復工。在玻璃聯棟溫室的建設現場,來自河北的解福軍說起自己的返崗經歷,為日照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工作小組20多人,全從河北來。復工的時候,政府和企業派專車來接。我因為家裡有事,只好自己開車,咱們日照的相關部門又專門給開批條讓我下高速,一點都沒耽誤幹活!”解福軍說。

復工無小事!疫情防控期間,為加快復工復產,我市動作快、定力足,各級各部門全面優化服務,提升工作效率,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要求自身,切實當好項目、企業的“服務員”。

不僅如此,從重大項目可視化督導平臺,推動更多服務“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到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克時艱若干措施、支持服務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黃金八條”,努力把疫情對企業影響降到最低;從90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配備服務專員,“一對一”解決企業項目的難點難題,到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發改委牽頭組織多部門與企業探尋解決辦法。

“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這是我們服務重大項目的原則。”正如市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周緒龍所說,助力企業共克時艱,“硬核”舉措打出的“組合拳”,讓日照重大項目的復工復產加速提質。在山東海聲尼克微電子有限公司,人事經理孫木花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針對企業復工過程中出現的招工難問題,高新區管委通過聯繫日照本地學校等措施,幫助海聲尼克招募到20餘位新員工。

“日照高新區管委多次來企業問詢復工復產情況,工作人員週末還會開車來幫助解決難題,這是咱們政府最讓我們感到暖心的一點。”孫木花說。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惠企暖企政策的發佈,也讓小派科技(日照)有限公司感受到了日照的誠意。“我們公司在日照落地不久,當初選擇日照,就是看中它的區位優勢與政策扶持。”公司總經理趙志剛表示,“這次疫情來得突然,但政府的幫扶政策非常好。經過上海總部研究,我們會在年內逐步將位於江西鷹潭的分公司搬到這裡,為日照發展再加一把力。”

戰“疫”有勝時,發展不停步——讓城市的經濟跑起來

熬過冬日裡的那些驚心動魄,迎來日照大地的一樹花開。採訪中記者發現,儘管疫情的陰霾還未最終消散,但在項目工地上、企業工廠裡,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復工復產的熱情,還有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莒縣招賢曲坊現代農業產業園中,規劃8萬平方米的玻璃連棟溫室正在緊張施工。“世界上傳統的玻璃連棟溫室建造週期在1年左右,我們經過考察討論,將其縮短到8個月。疫情雖然帶來了些許影響,5月底達到定植條件的目標不會變!”項目負責人趙善興介紹。

讓趙善興信心滿滿的不僅是建設效率。荷蘭Priva環控系統、Meteor種植系統,德國Lock驅動系統,以色列Nerafim滴箭系統,瑞典Svensson幕簾系統———對標世界一流,這是產業園的硬件標配。項目還循環利用浩宇熱電廠的餘熱,為大棚提供熱能供應,僅此一項就能節省運營成本的30%。“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板工程,這也是我們的底氣和信心所在。疫情馬上就要過去,風雨之後,我們會為日照人民的菜籃子增添新的顏色!”

無獨有偶!在海聲尼克,疫情雖然對企業的零部件供應產生了一定影響,但訂單數還是在增多。“從復工到現在,公司工作人員一直處在加班狀態,這個月又接到一批新訂單,為此,公司計劃再進行一批招工。”孫木花說。

疫情衝擊是短期的、階段性的,正因及時看到這點,故而日照考量的,絕非僅僅是“短期求穩”,更重要的是危中尋機、著眼長遠的“長期之變”。

比如謀劃建設國家級醫療器械應急產業園。疫情期間,我市聚焦強弱項補短板、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依託為全國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貢獻、口罩產能位居全國前列的三奇醫衛公司,積極謀劃建設這一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已經被列為全省強弱項補短板重大項目。

“這是典型的危中尋機!”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盧東磊認為,不單是應急產業園這一個項目,城市的發展靠項目,而項目都是謀劃來的。“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疫情之後,著眼未來,還要聚焦延長優勢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集聚化水平,構建優良產業生態,加大以商招商、項目謀劃的力度。”

為提高項目謀劃深度、招引質量和落地成功率,我市印發《日照市重大項目提級會商辦法》,通過提前對產業政策、規劃要求、資源要素等准入條件進行核查,把好項目入口關。這一做法在全省推廣。

資金找項目,項目找資金!3月17日,我市首期重點項目融資推介會集中推出總投資3967億元的503個項目,通過“政府做媒、銀企牽手”,使全市28家金融機構精準對接項目單位資金需求。

強短板、堵漏洞、補弱項、提質量,在將疫情化危為機的過程中,我市進一步密切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關係,提升產業的深度與水平。“未來,我們還要雷厲風行,快乾實幹,以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全力以赴推動日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盧東磊說。

冬寒已盡,春風漸暖。經歷抗擊疫情的攻堅克難、眾志成城,日照經濟社會發展正“滿血”起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