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億美元救助法案未獲通過後,美聯儲推出不限量按需買入QE政策

2萬億美元救助法案未獲通過後,美聯儲推出不限量按需買入QE政策

今日重點關注的內容

1. 美國2萬億美元經濟救助法案未獲通過,美聯儲公佈支持經濟的新措施

2.發改委聚焦企業轉型難題,加強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3.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4.疫情衝擊醫療體系暴露短板,5G助力醫療信息化進程加快

5.滬指失守2700點,創業板指創本輪調整新低

6.美聯儲宣佈救市措施,風險資產同步跳漲

宏觀經濟

(一)美國2萬億美元經濟救助法案未獲通過,美聯儲公佈支持經濟的新措施

美國時間3月22日,美國參議院就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進行投票,投票結果47:47,導致法案未獲通過。3月23日,美聯儲推出支持經濟的新措施,包括不限量購買債券以保持借貸成本在低水平,並制定計劃以確保信貸流向企業以及州和地方政府。

民創研究院認為,當前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美國努力推出一系列救市舉措,意在為美國金融市場、企業和居民部門提供流動性支持。政府通過向公民發放補貼、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等方式,緩解個人與企業的資金壓力,以此避免金融條件的過度收緊,而導致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進一步加劇。當下美國經濟面臨陷入衰退的風險,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加碼,其意義更多在於緩解階段性壓力。而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化,是經濟企穩的前提條件,因此,遏制疫情的蔓延依然是根本性因素。

(二)發改委聚焦企業轉型難題,加強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3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發言人明確,將繼續推進“互聯網+”行動,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同時解決企業轉型期難題。

民創研究院認為,此次疫情體現出,數字化經濟與新興消費密切相關,加大新基建的投入,既能穩定經濟增長,也可以促進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除加大信貸與引導基金的投入外,政策鼓勵加強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建設,以此解決中小微企業“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與此同時,企業的轉型升級必將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兩者的良性循環將進一步推動行業新業態的發展。

行業研究

(一)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3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表示,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了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與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效益,大數據、遠程醫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民創研究院認為,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宅在家”成為主流,“雲辦公”、“在線教育”、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廣泛被大家所接受,數字經濟成為拉動經濟的一個重要引擎。隨著境外疫情加劇,對全球消費、進出口貿易等衝擊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加大新基建來穩經濟顯得格外重要。近期政府多次強調加快5G建設,有利於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二)疫情衝擊醫療體系暴露短板,5G助力醫療信息化進程加快

據動脈網21日文,突發的疫情暴露出我國醫療體系存在短板,抗疫過程中,新興醫療信息科技手段發揮了明顯作用。疫情結束後,醫療信息化將迎來一波建設潮,尤其是5G技術的進步為醫療信息化的加碼提供基礎,而醫療信息化的加速將帶來醫療系統升級。

民創研究院認為,隨著5G商用持續推進,5G網絡將成為中國醫療體系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5G技術綜合信息互聯、邊緣智能等技術,有望幫助醫療機構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在疾病診斷、監護和治療等方面為患者提供信息化、移動化和遠程化的服務,大大彌補現有醫療體系中的供需缺口。

資產配置

(一)滬指失守2700點,創業板指創本輪調整新低

3月23日,A股低開低走,滬指失守2700點,深成指與創業板指均跌超4%,成交量明顯萎縮,北向資金持續淨流出。

民創研究院認為,近期市場持續下跌,進一步釋放了前期風險。然而外圍市場仍未企穩,外資流出的情況恐將延續。短期看,目前國內各行業復工復產進度良好,未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發力空間,預計A股將在震盪中逐步築底。建議聚焦科技相關的新興消費潛力,挖掘雲計算、新能源汽車、5G等板塊中的績優成長龍頭。

(二)美聯儲宣佈救市措施,風險資產同步跳漲

3月23日晚間,美聯儲宣佈將不限量按需買入美債和MBS,以確保市場運行和貨幣政策傳導,每日和定期回購利率報價均設為0%。

民創研究院認為,近期,美聯儲出臺的多項利好政策正逐步緩解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問題,以支撐美國經濟度過難關,美股劇烈震盪的格局有所緩解。但是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爆發期,在美聯儲貨幣政策空間逐步減小的情況下,未來美國政府應該採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更加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才能徹底阻止當前美股震盪下行的趨勢。

市場行情動態

(2020.3.23 週一)

2萬億美元救助法案未獲通過後,美聯儲推出不限量按需買入QE政策

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本資料屬於內部資料,只限公司內部培訓及交流,嚴禁外傳。本報告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外傳、複製和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