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 報告

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 的報告《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涵蓋了13個阿拉伯國家,作為全球140個經濟體樣本的- -部分。這些國家是阿爾及利亞、巴林、埃及、約旦、科威特、黎巴嫩、毛里塔尼亞、摩洛哥、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突尼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相比之下,世界經濟論壇(2010年)的報告涵蓋了14個阿拉伯國家,即阿爾及利亞、巴林、埃及、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摩洛哥、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敘利亞、突尼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因此,考慮到過去三年來這些國家的政治和內亂,利比亞和敘利亞被排除在2015年報告之外。此外,2015 年的報告包括毛里塔尼亞,2010年的報告沒有列入該國。

2009年阿拉伯國家競爭力排名。由化,這些改革旨在支持這些國家的競爭力排名。

阿拉伯國家在三個發展階段的分佈情況,,世界經濟論壇分佈在三個發展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是要素驅動階段、效率驅動階段和創新驅動階段。世界經濟的這種分類是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自然資源在經濟中的重要性為基礎的。對於每個發展階段,都有提高競爭力的基本要求或要素。在要素驅動階段,基本要求,如體制、基礎設施和宏觀經濟環境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對效率驅動型經濟體而言,高等教育和培訓等效率促進因素、貨物市場效率和勞動力市場效率更為重要。在第三個也是最後-個發展階段,創新驅動型經濟體,商業成熟和創新等因素在提高競爭力方面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自2010年底以來,一些阿拉伯國家發生的內亂和政治衝突惡化或停止了旨在改善競爭力狀況和全球排名的改革政策,而改革政策始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將在本章的下一部分對這一問題作更詳細的闡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