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人性不變 · 3月22日疫情日記

關鍵字:魯迅,朱德,生存

社會變,人性不變 · 3月22日疫情日記

牛頓說:我能研究天體的運行,卻搞不懂人性的貪婪


關鍵字:魯迅,朱德,生存

社會變,人性不變 · 3月22日疫情日記

下午快下班時,同教室辦公的小夥伴說身體難受,感覺有點發燒,不知道下午能不能坐地鐵。

聽到這話,本來有點昏昏欲睡的我立即驚醒。回去把自己隔離幾天麼!我就脫口而出,也沒有考慮別人感受。她說只是是普通感冒,但是坐不了公交回家成問題。

不過,我們教室的一面牆全是窗戶,每天都是敞開著。就我們倆,還是兩對角的頂點坐著。除了吃飯上廁所,我每天坐那裡像冬眠的青蛙一樣,一動不動。

恐懼過後,又看看今天的疫情進展,全球感染人數超過二十三萬,增長的比例異常可怕。加上近日全國輸入病例增多,竟有點後悔這麼早來學校。復工一週以來,竟在外面吃了三頓飯,每次都像吃毒藥一樣,用一次性的碗筷,開水燙了又燙。

老闆說,這裡的碗筷都是消毒了的,可以放心使用。反而這一次性碗筷才要小心使用,於是又被驚嚇了一身冷汗。誰知道這碗筷是哪裡生產的,中途的運輸環節都經了哪些人的手,越想越發毛。如果都這樣想,經濟怎麼流動起來。

說實話,國人的職業素養和道德誠信從來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週末的網課有些忙了,學管老師不停的找我要後臺數據。下午時,領導偏又借了我電腦,再耽誤些時辰,感覺沒做成多少事。我最是討厭別人打斷我的,自從上次借了電腦以後,領導似乎覺得我的電腦好使,或者是我比較好使。結果,編排一半的公眾號文章弄丟了。

當時就在想,就是平白無故的受領導這些怨氣,都該多給我們一點工資,叫做精神損失費。

所幸中午休息時間,還看了8年級幾篇文章。我一貫重視部編教材裡的課文,倒不僅僅是因為考試的原因。但就是文學價值和寫作方法來講,也是值得我精心品讀的。其中讀了朱德寫的《我的母親》和《藤野先生》,朱德的文章是此前沒有見過的,而《藤野先生》是霸佔教材十幾年的留級生了。

於是又細細讀了一遍文章。咀嚼之下,還是覺得很有味道。朱德是家人東借西湊供養出的一個撐門面的頂樑柱,畢業後想回到家鄉幹一番事業。結果被家鄉守舊的豪紳們壓迫,只得出走他鄉。希望在外面更大的世界裡實現自己人生理想。也算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了新革命。

歷史縱然斗轉星移,好像普通百姓的命運從來沒有改變過。從陳勝和吳廣起,到水泊梁山,再到陳毅的事業在家鄉受阻。甚至,到了今日小城市裡固化的圈層意識,熟人關係生態。依然難以容下有知識,有理想的年輕人。相反,你的創新,你的熱情只會被死水一樣的環境所固化。這也是西部落後地區人口負增長的真實原因。

前幾日,還去了一家所謂的上市企業面試。一切的條件都談好了,在最後的關頭,約談我的人事把情況告知領導。我被年齡偏大這一票否決了,這樣的城市如何有活力,哪裡有未來。

當我再次讀到魯迅的《藤野先生》時,又有了中學生的感覺,只是字裡行間我感受到的是時間的力量。讀到幾分鐘的時候,我就有了在讀民國時代的校園小說的印象。故事裡敘述的場景和我們今日大學校園宿舍樓裡的花邊新聞又有何異?

做筆記,考試作弊,取笑老師,跳舞,男女關係,狗血新聞,時事政治。都仍然是今天校園裡一幕幕正在上演的劇情,只是換了時間,地點,人物而已。

你以為歷史在進步,人性何時又有所改變?提到人性又想到下午和同學聊起股市的看法,他說看到全球都在刺激經濟,準備做一個小波段。我能說什麼呢,股市裡是一個真正的大染缸,所有的人性都可以在裡面找到供需。

什麼樣的價值觀,你就會在股市裡獲得對應的收穫。

反正,我不適合做短線交易,甚至連股票也不敢買。因為從來就沒有弄懂過一個公司,又有什麼道理去買呢?我自愧連牛頓的百萬分之一都不如。連牛頓都說:我能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卻弄不懂人性的貪婪。

如果你喜歡做波段,市場裡總不會缺少你的機會。如果你是擅長做趨勢判斷,各種曲線都會給你演化出來。又或者你想做一個長期投資者,時間會做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回饋與你。

晚上又不免和寶媽通了電話,總是不放心他們在家。然後,我在家能有多大的改變呢,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