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在門診的“小藍帽”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向好,越來越多百姓走出家門,醫院門診量也不斷增大。走進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南湖和滑翔院區門診,您會發現,有一群“小藍帽”穿行在各個樓層,熱心解答患者詢問、維護候診秩序、手把手地教患者使用自助掛號機。看診過程遇到什麼問題,找他們,準能幫得上您。走近了看看他們的胸牌,原來是“盛京醫院青年志願者”,不過,這些志願者可不是來自社會,而是來自盛京醫院機關職能科室。

流動在門診的“小藍帽”

流動在門診的“小藍帽”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近日來,全國各地抗擊疫情捷報頻傳。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慎終如始,結合實際情況,繼續毫不放鬆地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同時兼顧患者的就醫需求,統籌推進醫療服務工作逐步恢復。

按照醫院恢復診療及疫情防控需要,院黨委組織機關職能科室人員作為志願者,前往南湖和滑翔兩院區協助維持門診秩序,保證醫院平穩運行。

接到黨委的號召,大家紛紛主動報名參加。雖然沒有在臨床一線與病毒直接對抗,但從疫情爆發至今,醫院機關各職能科室人員在院黨委的領導下,同樣擔當作為,盡職盡責,全力做好管理協調工作和服務保障工作,大家都時刻準備著,希望能為疫情防控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流動在門診的“小藍帽”

每天早上,當值的志願者會分別前往南湖院區門診部和滑翔院區綜合辦公室接受培訓,瞭解當日門診開放科室分佈及相關業務辦理流程。戴上小藍帽,掛上綠胸牌,機關志願者們開始巡視各樓層收費處、分診臺、看診等候區域患者秩序,記錄各科室開診情況,檢查人員在崗情況,查看門診標識、宣傳展架等位置是否合理,引導患者有序就診,解答患者相關諮詢,並向患者宣傳醫院門診預約掛號方式和互聯網醫院的使用方法。

流動在門診的“小藍帽”

流動在門診的“小藍帽”

為了合理分流患者,降低聚集風險,目前,盛京醫院門診全面實施預約掛號看診。但對於一些老年患者來說,如何用手機操作是個難題。志願者魏鏡讚在巡視中看到一位老大爺站在電梯邊,神情焦慮,她連忙走過去,主動詢問老人是不是遇到了問題。

“用手機交費,在家都是我兒子幫我弄的,跟我交待得好好的,一來了就全忘了,兒子電話也打不通,這可咋整!”

“大爺您先別急,我幫您看看。我是這裡的工作人員,我有員工卡,您可以信得過我,咱們一步一步來。”

在魏鏡讚的幫助下,大爺順利看完了病,還預約了下次複查時間。

志願者王韞秀在巡視中遇到一位阿姨的求助。她從很遠的地方來,本來應該看骨科,卻錯掛了普通外科的號。看到患者行動不便,王韞秀攙扶著她找到了骨科門診出診醫生沈鵬,沈鵬瞭解情況後同意給患者加號,並幫助患者順利完成了看診,患者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段時間總能在朋友圈裡看到你們醫生護士的感人事蹟,沒想到今天來看病我自己也碰到了好心人,真是謝謝你們!”

流動在門診的“小藍帽”

隨著診室逐步開放,患者量也與日俱增,難免出現人員聚集。志願者王長通將服務重點放在患者感染防控方面。某些患者在候診時放鬆了警惕,甚至半扯下口罩聊天。王長通迅速上前勸導患者正確帶好口罩,不要將口或鼻外露;引導患者在候診區等候期間保持間距,在收費處排隊繳費時要間隔一米,並將新冠肺炎傳播知識講給患者聽。

同時,志願者在巡視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和與患者交流,也發現了門診存在的問題,每天反饋給門診部。“平時在機關工作,親身參與醫療工作的機會並不多,這一次在特殊時期來到門診服務,透過與患者的交流,也看到了人生百態,更能理解他們的難處,也通過換位思考,發現了我們還存在哪些不足。”志願者蘇晗說。

流動在門診的“小藍帽”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志願者工作看似平凡,卻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隔離病毒不隔離愛,一句解答、一聲問候、一次攙扶、一個提醒,隔著口罩同樣能向患者傳達來自盛京醫院的溫暖。不同的方式,同樣的守護。正如志願者姜婷在日誌中寫的:“我們看到年輕的家長抱著孩子、推著童車,年長的患者和家屬互相攙扶,大家都懷揣著對全民共同抗擊疫情的認同感,謹慎地、配合地沿著隔離帶去往指定的地點,安靜、有序。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戰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