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後,這些話請千萬別對孩子說

昨天早上,上班的時候,我和孩子約定好,他在家好好寫作業,我回來給他買匹薩吃,可是下班著急回家,壓根兒忘了這件事,兒子高高舉著作業本,媽媽,看看我今天作業完成得可好了,然後,眼巴巴地等著我的皮薩,可想而知,他見到我空著手回來,傷心地眼淚直打轉。最後,我帶著他一起出來買了皮薩,孩子的心情才算好起來。

真心覺得,有了孩子以後,很多話都不能隨便出口了。不是孩子小氣,而是孩子的世界最單純,我們的無心之失,會成為孩子最大的心理負擔。

有了孩子後,這些話請千萬別對孩子說


1 、重承諾,不空許

"只要這次考試考第一名,我就帶你去迪士尼”“如果你乖乖把藥吃了話,等病好了,我就帶買冰淇淋”這樣的話語,是不是很熟悉?為了“哄”孩子,很多父母經常喜歡隨口一說,給孩子做出承諾,等待孩子做到了,卻以工作忙、沒時間將兌現承諾無限延期,甚至有的直接以一句“騙你的”“逗你玩的”來搪塞。

不守承諾的父母,除了讓孩子掃興外,更會傷害孩子心。作為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的隨口一提,孩子卻會當真,開開心心等待,最後卻換來巨大的失望。

親子間信任的建設需要很長時間,但一次“空頭支票”,則會輕易地毀掉長久以來建立的信任。

有了孩子後,這些話請千萬別對孩子說


2 、不隨便和孩子開玩笑

"垃圾桶撿來的”“充話費送的”“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在大人看來,這些只是開玩笑,但孩子可不會這麼想,由於認知能力有限,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十分不成熟,他們很難分清玩笑是非曲直。

對大人的“開玩笑”,他們會信以為真,進而在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難以抹去的印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這些逗孩子的話,卻很容易摧毀一個孩子的安全感。

而被被家長欺騙、愚弄和嚇唬後,孩子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從而讓他感到不安,而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不敢相信別人,進而對他以後的人際交往造成障礙。

3、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害怕了,就說他膽小怕事;孩子喜歡哭泣,就說他是愛哭鬼;孩子房間凌亂,就說他懶惰……

很多家長,常常因為孩子的一些表現就給他貼上各種各樣的負面標籤。

這種“標籤”給孩子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因為負面的標籤,是對孩子的刻板印象,具有強大的暗示作用,孩子內心會強化對自己的負面認知,不良行為反而會愈演愈烈。

研究發現: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比如說孩子笨,孩子在做事時就會笨手笨腳,因為他會在心裡暗示自己“我就是笨蛋,肯定做不好的”,結果就真的做不好了。

作為家長,要時刻記住,不管孩子是做錯事還是表現出什麼情緒,都要對事不對人,然後針對事情進行評價,而不上升到孩子人格方面。

孩子膽小,那就問清原因並接納孩子的感受,然後幫孩子勇敢面對和戰勝恐懼;

孩子成績不好,就和孩子一起找出不足,督促孩子好好用功,進而一點一滴地進步。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千萬不要用“標籤”把孩子禁錮住。

4 、不否定,不打擊孩子

中國的父母,最奉行“棍棒教育”,他們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常常奉行打擊式教育,此外,還總是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動不動把別人家的孩子搬出來,否定孩子:你是豬嗎?每次都是倒數,為什麼隔壁王阿姨家的小紅每次都是第一;瞧瞧你這個沒出息的樣子,將來幫別人提鞋都沒人要……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父母越是否定孩子,對孩子打擊越大,也越容易摧毀孩子的自信心。

這是因為父母的否定、打擊,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從而讓其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變得敏感自卑、優柔寡斷、害怕挑戰。

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多一些接納和愛,少一些批評、指責和傷害,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認可,尤其是來自父母的。



我是二胎媽媽,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研究兒童心理。

原創不易,點個”贊“吧,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