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是梟雄嗎?為什麼?

李煜說史


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CZc超級大本營軍事

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說奸雄:第一、曹操在“治世”的時候是一個能臣,在“亂世”的時候是一個奸臣,而且是奸臣之中的傑出人士。這裡的“治世”和“亂世”都作名詞講,但無論是“治世”還是“亂世”都對曹操的能力作了充分的肯定。對照史實,曹操所處的時代為亂世,故按照這種解釋曹操是一個“奸雄”。 第二、曹操是治理國家的能臣,同時是擾亂國家的奸雄。這裡的“治世”和“亂世”作動詞講。這種解釋同樣對曹操的能力作了肯定,但對曹操事業的正義性作了否定,指出了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治世能臣,同樣具有擾亂國家的破壞作用。對照史實,曹操在漢末大亂中雖然對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但同樣也有擾亂國家破壞社會的過錯。 以上兩種解釋雖有所不同,但都否定了曹操“英雄”的說法。曹操雖有“雄”的一面,但說不上“英”(正義性),曹操事業的正義性是不足的。當然,僅僅一個“奸臣”的說法是不足以涵括曹操的特點的,歷史上的奸臣多了,曹操是奸臣中的傑出人士,比那些明火執杖的強盜強得多了,但是其性質沒有什麼不同。 英雄和姦臣的兩種說法,都是隻重一面而忽視另一面。英雄注重了“雄”(能力)而忽略了正義性,奸臣則沒有突出能力。因此,我們說“奸雄”是對曹操的最好評價,既肯定了曹操的能力又對其事業的非正義性作了論斷。 後世對曹操的評價之所以出現偏頗,主要是沒有擺脫現實政治的影響。如果王朝穩定,那麼對一個人能力的關注是相對次要的,最關注的是人的忠誠度,此時曹操奸臣的名聲就很盛行。反之,如果是亂世,特別是亂世之中有成就的人,就特別關注人的能力,甚至還想將對能力的評價上升到道德高度。這就是後世對曹操的評價徘徊不定的原因。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魏書》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裴松之評價曹操:“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三國志(注)》

唐太宗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元稹評價曹操:“曹瞞篡亂從此始。”——《董逃行》

劉知幾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於王莽。”——《史通·探賾》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CZc超級大本營軍事

|||曹操的這種“奸詐”是隨權勢的增長而變化,而強化;是隨鬥爭的複雜而變化,而強化;是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而強化。“奸詐”其實就是“權變”的同義詞,為了應付各種複雜局面必不可少的本領,另外更要指出的是,書中顯示他的“奸詐”都是被動的,“爾虞”才有“我詐”,在自己的生命、事業受到威脅時,才不得已用詐。正如瞿秋白所講的:我們不騙人,但不能不騙狗。

他的成功只能說明他具有光彩照人的領袖風範。(1)曹操有雄心壯志,勇於建功立業

(2)文武全才,能文能武

(3)曹操也講道理,守信義

(4)他愛才,善用人,善將將

(5)他不僅以身作則,而且有很好的組織才能

(6)曹操有比較好的戰略戰術

(7)他治國治軍一直堅持兩手抓

(8)他更堅毅頑強,經得起失敗,臨危不懼

(9)他也很注意家庭教育

(10)他又極有預見

他在歷史上高於孫權、劉備。|||

希望對你有幫助:先來分析一下什麼是梟雄,什麼是英雄,什麼是奸雄。梟雄:猶言雄長,魁首。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其餘鋒捍突起,鸇視狼顧,爭為梟雄者,不可勝數。”亦以稱驍悍雄傑的人物。《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劉備天下梟雄。” 英雄:傑出的人物。《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曹公(曹操)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袁紹)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著。”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詩:“君王自神武,駕馭比英雄。” 奸雄:奸人的魁首;權詐欺世的野心家。《潛夫論·交際》此潔士所以獨隱,而奸雄所以黨(常)飛揚也。” 簡單來說:梟雄是強硬而有野心的人,英雄是英明智慧而有雄心的人,奸雄是奸詐而有雄心的人,梟雄並不一定奸詐或者有智慧,奸雄和英雄就品性而言的。說曹操是奸雄,是站在什麼角度來看,你從《三國志》的角度來評價曹操,那曹操就是英雄,有雄心有膽略有智慧,因為陳壽所在的晉朝是承襲魏的江山社稷,肯定從正面去寫去評價,《三國演義》的角度就不同了,給人的印象也就不會相同。其實客觀的來看,曹操為歷史做的貢獻遠比劉備孫權大,文武能安邦定國,“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孫劉就沒有如此文采。奸詐,《孫子兵法》講兵不厭詐,慈不養兵,作為國家、軍事領導人用些謀略是正常的,必須的。


市井小販


曹操絕不是一個奸詐罪惡之徒,相反還是一個傑出的人才,不論打仗與改革,他的人生態度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1,政治上的一些措施(懲辦豪強、唯才是舉)

他起用王修、滿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併,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所以袁紹雖兵多、錢多、糧多,終為曹所敗。曹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並非無據。曹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2,軍事上的措施(統一北方、治軍嚴整)

從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歷時17年,是曹魏的立國之戰,併為後來西晉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

3,經濟上的措施(施行屯田、興修水利、提倡廉潔)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曹操在世時大力興修水利設施並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鄉舒城建立的七門三堰一直到宋仁宗時還能每天澆灌兩萬頃良田。開源同時,曹操也非常注意節流,並以身作則,提倡廉潔。史書中稱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簡單地說,衣服沒有花裡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繡彩,帷帳屏風落滿補丁,床榻被褥“敗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糾正下,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潔勤儉自律。

4,建安風骨享譽文壇

說到曹操,最不能忽視的就是他的文學才能,主要表當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他的一些作品如《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被收錄到中學語文課本中,被人們廣為傳誦,讀過他作品的人都被他獨具一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圖片源自網絡)

所謂“梟雄”有“強橫而有野心、智勇雙全的人物”之意,曹操都具備了。



淺議輕談


大家好很高興回你這個問題,曹操是梟雄也是英雄。

曹操在小說和戲劇中一直是個很奸詐的形象。有些人說曹操並不奸詐,是個雄才偉略的政治家,我覺得也不全對。曹操一定是奸詐的,不然如何在亂世中立足,並且最後做到挾天子令諸侯。但他肯定有雄才的一面,這兩種極端的氣質在曹操身上並存。

曹操奸詐的很“磊落”,敢於向皇權發出挑戰,把一個奸雄的形象做的派頭十足;但他也奸詐的很“節制”,終其一生距離帝位那麼近卻始終沒有碰觸,他是個精明的政治家,懂得什麼底線不能碰,懂得時機未到。漢朝已經呈現農耕文明很穩固的社會形態,這樣的社會有它穩固的倫理架構作支撐,曹操的所行卻偏偏打破這種平衡。一般來說,奸詐的人心胸都不怎麼開闊,但曹操又是個例外,他的《觀滄海》,氣勢恢宏,每一句都有吞天地之勢,他的身上又分明表現出文學家的氣魄。

魯迅說:「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歷史上的曹操與戲曲小說裡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應該還曹操以本來的歷史面目。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曹操是歷史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他能順應歷史潮流,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曹操出身低微,為當時的清流名教者所不齒。袁紹就公開罵他是「奸閹遺醜」。曹操自己也不無遺憾地說:「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但他並不因此而後退,而是堅決地與那些豪族集團進行角逐。這表現出他英雄中的一面。

毛澤東也對人說過:“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

如上所述曹操是梟雄也是英雄。


武澤琪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氣的說法是“奸雄”,不客氣的就是“奸臣”,甚至“奸賊”。但魯迅先生說他是英雄。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大家更熟悉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所謂“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嚴嵩那樣,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賊”;像董卓那樣,橫行霸道,蠻不講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梟雄”。梟雄這個詞,也有多種解釋。梟,本義是貓頭鷹,引伸為首領、魁首、雄長,比如鹽梟、毒梟;也引伸為驍勇、豪雄、桀驁不馴,比如梟騎、梟將。所以,《現代漢語詞典》對“梟雄”的解釋,就是“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傑出的人物;魁首”。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三國志•魯肅傳》),黃權說“劉備天下梟雄”(《後漢書•劉焉傳》),便都是看出劉備乃“智勇傑出的人物”,驍勇、 豪雄、桀驁不馴;而我們把董卓看作梟雄,則指他“強橫而有野心”。梟雄是“強橫而有野心”,則奸賊就是“奸滑而有賊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詐而又豪雄也。那麼,曹操是這樣的人物嗎?

是。

曹操從小就奸猾。他這個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時候的表現也不好。曹操出生成長於一個宦官家庭。自幼過著紈袴子弟的生活。父親母親都不怎麼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錯,曹操便成為一個“問題少年”。《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說,曹操年少時,“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青少年時代的曹操,是一個典型的公子哥兒,遊手好閒,不務正業,鬼點子和壞主意層出不窮。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曹操是一個調皮搗蛋、不守規矩的人,也是一個奸詐狡猾、詭計多端的人。所以《三國志》說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因此許多人沒把他放在眼裡(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視他(薄其為人)。比如南陽名士宗世林,就自稱有“松柏之志”,堅決不和他交往(見《世說新語•方正》)。

然而有一個人卻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當時的太尉橋玄。橋玄認為曹操是難得的人才,將來平定天下,非操莫屬,因此竟以妻子相托。橋玄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材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這話是記載在《三國志》正文的,應該靠得住,也有道理,因為曹操並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紈袴子弟。 孫盛的《異同雜語》說他“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張讓時,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這說明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雄心勃勃的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詐狡猾,十分符合“奸雄”的定義。

那麼,曹操自己怎麼看?

曹操自己好像也很認同“奸雄”這個評價。這個評價是許劭給出的,而結交許劭則是橋玄的建議。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今河南省平輿)人, 是當時最有名的鑑賞家和評論家。他常在每個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叫“月旦評”,又叫“汝南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從此進入 上層社會。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許劭的好評。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評,還是天機不可洩漏,無論曹操怎樣請求,許劭都不肯發話。最後,許劭被逼得沒辦法,才冒出這麼一句:你這個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後,大笑而去。

這就是曹操了。他大氣、深沉、豁達、豪爽、灑脫、風趣、機敏、隨和、詭譎、狡詐、冷酷、殘忍,實在是一個極為豐富、多面,極有個性又極富戲據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詐的一面,又有坦誠的一面。他的奸與誠統一於“雄”,他的善與惡也統一於“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惡的,所以我不稱他“英雄”而稱他“奸雄”。

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一種將生死成敗、進退榮辱置之度外的豁達大度,一種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從這個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當然,這個大英雄又是很奸詐的,因此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詐的英雄”。)





緣禦寒


1.和曹操同時代的大佬都吹曹操。

諸葛亮說曹操用兵不下孫、吳,劉備經常跟諸葛亮唸叨說曹操有多厲害,陳壽寫三國志,給曹操定的評價是“超世之傑”。

基本上後世吹曹操,都沒有這幾個人吹的真實。

2. 曹操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名聲很高。

魏武帝陵在晉朝是著名旅遊景點,這一點陸機在自己的文章裡提到過,他貌似還順了兩塊炭當紀念品。

李世民也覺得曹操很厲害,還親自給曹操寫了篇祭文(雖然裡面不乏給自己開脫的意思)。

3. 就算軍政成就上有一些遺憾,但曹操的文學成就是公認的沒法黑。

一個君主,政治牛是本分,軍事牛是加分,藝術還牛那就能聰文人那裡掙到很多印象分了,毛爺爺喜歡曹操,有一部分就是因為曹操的文采真的非常好。

毛爺爺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說的只是他們的文采不好,而曹操恰好是漢末最牛逼的文學家之一,所以同樣詩寫的很好的毛爺爺對曹操又額外的好感就不奇怪。

4. 曹操兼具政客的冷酷無情和藝術家的浪漫色彩,人物形象非常豐富。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曹操感情豐富的記載,比如青梅煮酒,比如華容道大笑,比如對丁夫人的挽留,臨死前對曹昂的歉意,對身後事的安排,流露出的情感不是假的。

所以這種又有大格局又有浪漫情懷的複雜形象,就給了人們很多想象和發揮的空間。

5. 對於曹操奸臣一面的著重塑造是有歷史原因的。

這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何宋朝開始民間形象才把曹操向奸臣塑造,其中原因我沒有研究過,也說不清楚,但是曹操並不是一開始就被塑造成負面形象的,歷史上的曹操形象很複雜,有正面也有負面,一般認為曹操的性格是有一個漸變過程的,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一開始就是虛偽狡詐的奸賊。

6.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而之後到唐朝時是看看曹操與誰並列

前趙太祖劉淵道:“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徐光誇讚後趙太祖石勒:“陛下神武謀略過於漢高,雄材卓犖超於魏武。”

劉曜常自比管仲及蕭,曹,時人莫之許也,惟劉聰厚之,曰:“永明,漢世祖,魏武帝之流,數公何足道哉。”

東晉名將庾翼道:“吾欲為漢高,魏武,何如?”

劉文靜誇讚李世民:“此命世才也,豁達類漢高,神武似魏武。”

姚察誇讚南陳太祖陳霸先:“高祖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蓋漢高、魏武之亞矣。”

唐朝名臣李德裕道:“皇帝以軒後之威神,漢高之大略,光武之雄斷,魏祖之機權,合而用之,以定王業。”

丘遲:“朱鮪喋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楊堅:“昔漢高欽無忌之義,魏武挹子幹之風,前代名賢,后王斯重。”




高高在下喲


我覺得是梟雄。正因為他的能力才能讓魏國成為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也正是有著這樣的強大,才讓司馬氏撿了大便宜,也才有了後面的西晉。

因為曹操有魄力,有謀略,還有著對於天下的雄心壯志,遠大抱負。其實三國中本人最喜歡被稱為"奸雄"的曹操。最早接觸曹操應該就是讀《三國演義》,但作者有明顯的偏向性,將關羽神話,並將諸葛亮說得神機妙算,總之就是劉備這邊的都仁義化。而曹操在《三國演義》裡活脫脫一奸雄。初中的時候,學到曹操的《觀滄海》,你會發現曹操在面對蕭瑟秋風,仍有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這在當時乃至現在都十分令人敬佩,崇拜。曹操大敗於赤壁之戰以後,也作下《卻東西門行》,晚年仍是滿懷雄心壯志。而且,曹操在當時做事不優柔寡斷,有謀略。通兵法,善詩書,主要是那種豁達,氣魄與乾脆真的十分令人著迷。所以,曹操真的當的梟雄二字,"亂世之梟雄,治士之能臣"。


探秘檔案TM


曹操是梟雄。

一直以來,曹操的人設都倍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奸雄,唯我獨尊,燒殺擄掠,挾天子以令諸侯,很長一段時間,曹操都是奸詐的代名詞。

文化是一種藝術,歷史是一扇大門,不經意地走進去聆聽遠古的迴音壁,會覺得曹操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他明明是政治家,卻寫的一手好詩,他可以說,是一個大文豪。

他心狠手辣,卻愛才惜才,甚至重用被俘虜的人,譬如:關羽,陳林等等。

他痛恨小人,討厭自以為是的人。

他更看不上軟弱無能,昏庸無道的皇帝。

他重親情,給家族裡的他們每人一個金飯碗。

他戎馬一生,馳騁疆場,揮灑任性,昂著高傲的頭顱讓後人評說。


雲中飄舞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也。曹操是一個胸中有溝壑,心中有善意的英雄。他年輕之時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在面對指揮作戰的危難時刻,仍然能夠冷靜分析,理智的聽取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終於曹軍大獲全勝,斬首七萬餘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臺(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臺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可見他心中有善意。

他說“人生幾何,對酒當歌”這是心中有萬丈豪情的英雄,亦是將天下放在了心中。


南舒


曹操在歷史上確實是梟雄,悠醬超佩服他的,但也是個狠心的角兒,利用女子來實現自己的計謀。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官宦家庭。之前悠醬的文章中有寫到,曹操是“夏侯氏”之子。

在“四大名著”翻讀中發現,《三國演義》中的美人計實由曹操幕後策劃,與獻刀計互為連環。曹操在向董卓行刺獻刀之前,就已經在王允家的後花園邂逅了貂蟬。貂蟬是因為深深愛上英雄胚子曹操,所以才萬死不辭獻身美人計。奈何“三國”第一“痴情女”遭遇“三國”第一“負心郎”。

曹操沒有兌現當初英雄娶美人的承諾。

所謂美女配英雄,但凡三國時期的美女都與曹操都有關係。


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中的甄宓。說的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美女 大喬 小喬。都與他有著說不明道不清的關係!而從美人角度而言,曹操一定也是一個不錯的美男子。至少是一個眼光銳利,氣質高雅,有王者氣度的男人中的男人!


古今天下史悠悠


是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曹操是何許人也?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祖籍沛國譙縣人,漢族。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開拓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除掉袁紹、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分割勢力;對外征討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為曹魏政權打下了穩定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用詩歌去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可謂是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創作也頗有成就,開啟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書稱之為“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這一系列說明曹操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一代梟雄稱號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