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其實時間並不存在,人類其實是被記憶欺騙了。那人變老是跟記憶有關嗎?

七色稻


關於時間,其實它是線性垂直的,也就是說時間並不是我們普道人所認為的那樣,即過去在左,現在是中間,未來在右。在歷史的長河中,過去,現在與未來其實就是一個點,你甚至可以認為它們是同時發生的事件。所以沒有時間的概念,即現在可以影響曾經,未來完全可以影響現在,時間是可逆的,只是人類的認知目前並未達到此種境界而己!


吾金春


當愛因斯坦說時間不存在的時候,他不是在欺騙我們,也不是某種我們看不懂的隱喻。而是時間確實不存在。

你不可能證明時間是存在的。你看到萬事萬物在遷流變化,它們只是在變化。並不是因為有時間在,它們才變化。

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看到日升日落。腦子裡面並沒有“時間”這兩個字生起,如果你穿越過去告訴他們有時間的存在,他們一定會認為你瘋了。

你不可能證明時間是存在的。你看到你的時鐘滴滴嗒嗒,他們只是在滴滴答答。是因為設計師賦予了他們滴滴嗒嗒的功能。

在人世間,我們看到生老病死。你再怎麼用力,也不能夠跟這些把時間拉扯到一塊兒去。如果時間會說話,它一定會出來反駁。

如果真的有時間存在的話。那麼它應該是不依賴於現象而自有的主體,應該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義。

人類根據萬事萬物變化的規律,加工整理成一個概念——時間。就像沙灘上的孩子,把沙子聚集起來堆成一個形狀,稱之為“城堡”。

世界上的萬物,都是我們心智創造出來的標籤,都是我們心中的城堡。

醒來吧,城堡只是我們的玩物;醒來吧,時間只是我們的藝術品;醒來吧,自我只是我們的幻想。

當你不再把城堡當真,當時間不再是堅不可摧的概念,當你體會到無我,世界瞬間變得美好起來。

生老病死愛恨情仇從此遠離你的世界。哪有什麼生死苦海,哪有什麼開悟解脫。

盤古開天世人嘆,誰派盤古來開天?

若問何處參生死,無人無我無時間。


鄧立君


物質和空間,空間和時間,思維和時間,時間概念,我想把他們理順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

第一,概念至上論的時間。

“時間”本身的概念,是人類對某種現象的闡述,日升日落,花謝花開,成長衰老,這就是我們定義創造出的“時間”概念,我都創造出來了,你卻告訴我,它不存在,你不是在逗我玩嗎?

說“時間不存在”的概念,說時間只是物質運動,時間本身是什麼我們暫不考慮,總之人類定義了什麼,它就是什麼。你的物質運動和我的成長衰老不太一樣好嗎?你用物質運動去定義時間,我用衰老定義時間,你用你的“時間不存在”博我的“時間存在”,我們說的不是一個東西好嗎?

就像一種植物,我說它果實能吃,你說它葉子能治病,你告訴我它營養價值不高,並不適合吃,治病最好。

第二,“時間不存在”,好好的它為什麼消失了?

當我們把衰老等現象歸於物質運動時候,我們時間存在確實被他們的時間不存在整合了,整個完翻臉不認人的那種。

就好比豬頭肉不是豬肉,整頭豬才是豬肉。好吧,我們吃的確實是豬頭肉而不是豬肉。

第三,物質和空間

它們分不開,分開了就什麼也不是,物質運動物質變遷依託空間而展開,空間需要物質來填充闡述,要不然空間也不會存在。

像是一幅畫,只有紙沒有內容,和內容沒有在紙上,都不能稱為一幅畫。現在物質運動變遷也可以說成是空間的演變了。

第四,時間和空間

統稱時空,也是分不開的。科學上講,重力是因為空間的坍塌而成,時間是空間演變而成,重力可以說不存在,時間也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想一想如果空間固化,時間還錯在嗎?

我們生活的空間叫三維空間,很多人喜歡把時間加上稱為四維空間,很多科學家反對,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時間只是空間演變,它不存在呀!

第五,思維和空間,時間的關係

目前來講,還沒有事實能夠證明思維能夠脫離空間存在,思維需要依託於物質而存在。思維是波嗎?思維是能量嗎?如果波是一種能量,能量也不能脫離空間吧。

思維應該也是空間演變的產物,但它更像是觀察者記錄者,觀察記錄著空間的演變。說時間是記憶的假象也可以,但我想說的是思維記錄了空間演變的真象。

人們的信仰產生了“神”,神高高在上,但離開人就沒有神。這是思維和空間的關係。有些人創造了神,只想讓神來服務自己,不想得到什麼懲罰,有些人不想讓全知的神知道自己的秘密,這是一個創造之初就存在bug的神,也許這就是量子中講的觀察不觀察,狀態不同得原因。

思維存在它的bug,那麼時間呢?也應該存在它的bug吧?


如意皮皮俠


愛因斯坦眼中的時間

自古以來,時間都被人們作為物體時序性,位置變化持續性的度量。自從時間的概念形成以來,人們只會感嘆時間的勇往直前和人生的短暫。雖然很多人都希望時間可以倒流,可以變慢,但無數的事實似乎都在告訴我們,時間是不變的,它是一個無形的手掌,推著萬事萬物恆定不變的前進。時間的絕對性被人們深深的刻在心中。



但一個天才卻不這麼認為,他就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從光速不變原理中,推論出來時間是相對的,可變的。不同的參考系中,時間的流速並不一樣。速度的快慢,可以影響時間,重力的大小,還可以影響時間。當你處在黑洞周圍時,你的時間流速和地球相比,要慢很多。甚至我們過完一生,你在黑洞邊上才過了一個小時。這就是時間的神奇之處,似乎每個事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度量。而愛因斯坦的發現,甚至讓時間旅行、蟲洞成為了可能。使得曾經的“後悔藥”,有可能成為現實。



愛因斯坦:時間不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時間即便是相對的,但也是客觀存在的。萬事萬物的運動,都離不開時間。沒有時間的世界是一個毫無生氣的世界,猶如一潭死水,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尾,更沒有因果關係。這樣的世界,是混沌的,沒有意義的。愛因斯坦對於時間的理解,大抵也就如此。



時間是否存在-量子力學

有個著名的實驗,叫做雙縫干涉實驗。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實驗不僅驗證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更加肯定了物質波的存在。然而,更加令人驚悚的確實此實驗的升級版,即雙縫干涉延遲實驗。它直接的一個結論就是現在的行為,可以影響到量子過去的抉擇。似乎是因果律被打破了!這樣,也就意味著時間在量子世界,似乎可有可無。



不過,量子理論本就難懂,很多東西我們還沒有理解清楚。所以單憑延遲實驗,並不能說明時間存在與否的問題。在量子世界,物質的運動已經不是宏觀世界的樣子,量子世界的運動是一種疊加態,是處於A又處於B的餛飩態。只有我們測量或者觀察的時候,狀態才能夠明確起來。所以,干涉延遲實驗本身並不能說明因果律被打破,它只能說是量子世界的運動,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力。



人老和記憶

既然愛因斯坦沒有說過時間不存在,那麼人老和所謂的記憶就沒有了關係。但是,卻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有可能活在一個大腦裡,即我們只不過是某個玻爾茲曼大腦幻想的產物。我們的一生,不過是它的記憶。





玻爾茲曼大腦憑空產生,更具科學家計算,宇宙產生玻爾茲曼大腦的概率比人類誕生的概率要大得多。所以,理論上宇宙中充滿了玻爾茲曼大腦。那麼我們會是這些大腦幻想的產物嗎?就像盜夢筆記一樣,夢境裡面的人物。看似獨立,其實只不過是夢主的潛意識而已。


科學探秘頻道


“其實時間並不存在,人類是被記憶欺騙了”這句話的真實出處並不清楚,愛因斯坦是否曾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也難以確認。但是時間確實是一個長久不變的話題。


大多數人對於時間最真實的感受就是:這個月彈盡糧絕了,發工資的日子快點到來;又到週五下午了,明天就是週末很高興;過生日了,又長了一歲;我們約會吧!某某時間某某地點等等。對於時間每個人都有最深的感受,最本質的來說人類的壽命就是“兩個時間點截成的一段時間”。

以上的時間都是我們為了更好的生活、學習定義出來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麼假如一個人是“傻”的,沒有記憶,那麼可以說明時間就不存在嗎?因為沒有記憶記不住前一秒,也不知道下一秒,只生活在這一秒,沒有記憶的人看到的任何物體都是它某個時間點上的樣子。那麼沒有記憶就不會變老嗎?其實這跟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很像。


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一切的物質、時間和空間全部誕生在那個點之後。牛頓時代堅持著絕對時空管,時間是絕對的空間也是絕對的。而愛因斯坦橫空出世後對時空進行了重新定義,以光速不變為基石提出了相對論。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絕對的,是受運動速度和引力場的影響。

時間經常性的和物質連在一起才有作用,如果沒有物質就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簡單的理解:時空是物質的屬性,物質是時空存在的理由。那麼到底是因為物質變化才定義出時間概念?還是因為時間流逝這種屬性的存在才導致物質變化?
時間到底是物質變化的“因”,還是物質變化的“果”?這個問題如果科學家能很好的解釋,那麼也就知道了時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科學黑洞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曲解某些名人所說過的話,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完全瞭解他們說話時的背景和全部內容,只是抓住某一句話隔離出來單獨理解,這很容易曲解本來的意思!

況且我們並不能確定愛因斯坦是否說過“時間是不存在的”這樣的話。愛因斯坦本人對時間的理解很簡單,他認為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在不同的參照系下,在不同的速度和引力範圍內,時間的流逝速度是不一樣的!

所以,愛因斯坦更想表達的並不是時間不存在,而是時間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而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恰恰表明他認為時間是存在的,而且與空間一樣的存在形式,是一個維度,時間與空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時空”概念!我們生活在四維時空中,而不是三維空間中!

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總會認為時間是不存在的,時間只是一個人為定義的虛幻概念,而藉助名人(比如愛因斯坦)的名義說出“時間是不存在”這句話顯然更具有說服力!

其實說白了,不管時間存不存在,都與人類沒有任何關係,人類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在大自然面前,我們與一塊石頭沒有任何區別!


宇宙探索


愛因斯坦最後是老糊塗了,他不是迷信了,而是鑽進中國的禪學裡去了,但他的慧根又不夠,只能理解到這樣了!

照他這樣說,其實人根本沒有吃飯,只是被胃和嘴巴欺騙了;人們沒有結婚生子,只是被人體器官給欺騙了;春天的花兒並沒有開放,只是被眼睛欺騙了!狗🐶都能察言觀色知道主人的意思,母雞都知道護著小雞勇敢的同老鷹搏鬥!航母也好導彈也好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存在!

宇宙是很神秘的,人類的智慧是有限的,很多未知的東西需要我們去學習去探索!人類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為什麼不研究如何開發我們的左右大腦,激活大腦開發潛力,也許這樣可以事半功倍了!畢竟我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太極圖似乎給了我們啟示了!我們人類一直在捨近求遠,一直忙著研發核武器忙著掠奪去了!





力燁先生


上世紀初的物理學是辭舊迎新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哥本哈根學派的新量子理論,正在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在“現代物理學家”摧枯拉巧統治世界的同時,哲學再一次開始跟不上科學的步伐了,1922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當時最負盛名的哲學家柏格森就針對“時間”展開了一場偉大的辯論,在這個辯論中愛因斯坦將傳統的時間觀念稱為“心理學時間”,因為這種時間觀是建立在“秒針跳動”這樣的空間位移上的。

而柏格森認為“時間”是“綿延”留存的一種現象,可惜愛因斯坦不喜歡的量子力學早已從物理學角度證明了“世界是不連續的,時間和空間都是不連續的”



目前來看人類的“時間感”完全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的,大腦內思維活動本身就發揮著“秒針跳動”的作用,因此時間毫無疑問是存在的,它並不是什麼“大腦的騙局”,因為不論有沒有大腦,不論有沒有人類,地球都不會停止自轉,宇宙也不會不復存在。

進一步說,宇宙中除了地球上的人類文明外一定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外星文明,它們一樣有著高度發達的大腦和思想能力,所以它們肯定也有記憶,人類文明的消失只是人類文明時間的終結,而不是全宇宙時間的終結。


人體的生老病死是幾十億年進化出來的“生物學規律”,這種規律僅僅是目前不能打破而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生物科學的進步,人均壽命大大提升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甚至於獲得數千年數萬年的壽命也不是不可能。

愛因斯坦從來沒有說過“時間不存在”這種話,他並不關心時間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因為他是物理學家,他更相信時間是宇宙時空自帶的屬性之一。


宇宙觀察記錄


這種說法並非誇誇其談,有心觀察一下,不是幾乎,是所有的科學家在各自領域研究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都開始相信神學了,因為他們發現越是研究到後面越發現人類的渺小…………基督(牛頓、特斯拉、伽利略);佛教(愛因斯坦、潘宗光、理查德·羅伯茨)

還有一種另外一種說法和愛因斯坦的這個觀念呈兩個極端,說每個人的大腦都已經有了所有的知識,我們並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觸發記憶!




稀豹


愛因斯坦說:其實時間並不存在,人類其實是被記憶欺騙了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對時間有過定義,他認為:“時間是關於前和後的運動的數”,因為運動有連續性,因此先後表示了時間流逝的本質!同時他也認為“時間既不是運動,也不能脫離運動”,事實上亞里士多德對於時間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從他的觀點來看,時間並不能脫離空間存在,因為運動需要物質和空間的支持!

牛頓的絕對時空觀

牛頓在關於時間和空間的認識上開了倒車,他在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表達了他的絕對時空觀,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分離的,時間和空間之間沒有相互關係,兩者獨立,無論空間是否存在,時間都是單獨流逝的,簡單的說,空間和時間的關係就像住房與租客,兩者並不是一個整體。

這個觀點非常貼合我們的日常認識,一直以來的直覺就是這樣,比如一個物體存在與空間中,只要不去動它,它永遠都會在那裡,無論時間過去多久都一樣,與時間之間並沒有存在特殊的關係。因此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非常容易被接受,繼而在牛頓之後生根發芽,統治了科學界長達300年!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觀

早在愛因斯坦出生之前,勒維耶就已經發現水星的軌道非常奇特,計算的進動值總是小於實際觀測,在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中,能對水星軌道產生影響的只有其他行星的引力攝動,因此天文學家都在尋找水星內側的那顆祝融星,但結果大家都知道,祝融星不存在!

這事情得半個世紀後的愛因斯坦推出廣義相對論才會解決,因為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認為空間和時間是分離的,質量在平直空間的行為只會受到另一個質量的引力作用,但事實上質量在空間中彎曲了空間從而表現為牛頓的萬有引力,同時在質量體周圍的時間也有影響,因此水星的運動才會如此怪異!

就如廣義相對論發表後預言的星光被太陽引力彎曲一樣,其實用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也能計算出光子(靜止質量為零,但有動質量)彎曲的角度,但只有實際角度的一半,因為它沒有考慮時空的彎曲。

相對論認為時間可以被壓縮,也可以膨脹,但無法倒流。

亞里士多德似乎歪打正著?至少在一個整體的認識上還是有些相同點的!

光子的時空觀

對於光速運動光子來說,時間對它來說並不存在,即使它是宇宙大爆炸後的第一縷光。相對論時空觀告訴我們,光速運動下時間是停滯的,它已經能夠鐘慢效應發揮到極致了!所以對於光子來說,無所謂時間,但它需要時空才能延伸,它也成了外部觀測者衡量時間的一種方式,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它頻率的紅移瞭解到它大概是從宇宙膨脹的哪個位置發出的,因此也就知道了它出發的時間!

所以一顆光子並沒有多少信息,但它的紅移頻率與其他觀測數據一起,就成了時間的見證者。

量子力學下的時空觀

量子論的發展似乎有些讓時間有些不知所措,因為概率論和不確定性原理使得因果論和決定論已經破產,這也是愛因斯坦為之奮鬥一生的連續性和因果論,因此在量子論發展的數十年間,他一直不遺餘力的試圖讓量子論回到傳統的軌道上來,但很可惜,量子論與愛因斯坦的信仰越來越遠!而且在1979年惠勒提出的一個延遲雙縫干涉實驗中,似乎能讓時間回到過去?

雙縫干涉實驗大家都很清楚,光子或者電子通過兩狹縫時會產生干涉形成條紋,然後我們一旦展開探測,這個干涉條紋就會消失,確實量子世界中的一些行為有些嚇人,居然探測會影響沒有任何思想的光子或者電子的行為,難道光子或者電子有意識?當然不是,因為光子和電子可以用一個波函數來描述它們,一旦展開探測,這個波函數就坍縮,所以我們只看到了一個結果!好吧,我們姑且就這樣理解!

但延遲雙縫干涉實驗就更嚇人了,如下圖,用半鍍銀的反射鏡代替雙縫,將會有一半光子通過反射鏡,一半則被反射,這是一個量子隨機過程,再通過全反射鏡匯聚到半反射鏡。終點處半鍍銀反射鏡處匯聚後會產生光子的自我干涉,只要調整好相位,就能保證一個確定方向上的輸出,因此每次都能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因為根據量子論,光子必定是沿著兩條路徑而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插入末端半反射鏡,那麼光子必定是沿其中一條路到達探測器,因為一半一半嘛,但如果插入半反射鏡,那麼光子必定是通過兩條路到達反射鏡,因為干涉了嘛!那麼問題來了,如在光子從第一塊反射鏡後,在第二塊反射鏡插入之後,光子在哪裡?在這裡時間似乎不起作用了,因為半反射鏡的後續介入可以干涉光子在第一塊反射鏡上的路徑選擇,這不是因果律崩潰麼,時間還存在嗎?

熱力學下的時空觀

熱力學中的熵增代表了時間的方向,整個宇宙中無序度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無法反方向操作,比如一塊破碎的鏡子無法復原,當然我們可以重新制造以回到一塊鏡子的初始狀態,但為之消耗了更多的能量,會讓無序度增加更甚,它也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塊鏡子。

因此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時間是存在的,那麼是否可以反過來理解,時間其實只是一個熵增的表現而已,無論你是否感覺得到時間在流逝,但你的身體就在走向無序化,或者說你的身體有序的同時需要很多無序來支撐。

很多朋友以黑洞或者光速飛行的飛船內部時間停滯來舉例時間不存在,但問題是即使我們在黑洞內部,我們還是會覺得肚子餓了,這個時間停滯只是對外界觀察者而言,對於自身,時間一樣在流逝,無論如何都無法讓時間停止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