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歐美人為什麼寧願感染也不願戴口罩,這是什麼文化背景?

想去哪旅行


1.歐美產能不足。組織生產能力不足,產品過度依賴進口,很多國家無生產口罩能力。無法像我國大規模復工生產口罩。因此減少普通人對口罩的消耗,以作為醫療物資支援醫院。

2.避免引起民眾的恐慌,弱化對疫情嚴重性的宣傳。歐美的政治體制基於其對大資本家的依賴。他們最需要的是經濟不能垮。減輕民眾的恐慌,減少對經濟的影響。

3.對政治對立者的攻擊不利於民眾瞭解實情。

對於我們眾所周知的,疫情的嚴重性與中國對抗疫做出的犧牲與重大貢獻。西方媒體不提嚴重性;誇大中國的瞞報和死亡人數;而絕口不提中國的成效,犧牲,優秀的組織能力與貢獻。基於政治獨立的攻擊和宣傳。導致普通民眾根本不瞭解實情,疫情的嚴重性大大低估,得不到正確防治方法的信息。看似抄作業,實際上是傲慢的自己從頭作答。


小丘菌


新冠疫情在歐洲蔓延,形勢不容樂觀,但他們卻在嘲笑戴口罩的人。

在很多中國人看來,這種蜜汁自信,簡直就是“作死”。

比如,意大利一名議員戴著口罩開議會,就被群嘲了。

發言時,他生氣地摘下口罩,說自己去過三個疫區,戴口罩是為大家安全著想。

許多歐洲國家,只是倡導民眾“平常多洗手、少出入公共場合、少出去集聚”。

媒體反而經常提醒居民:不必戴口罩,勤洗手就行。

這與國內的嚴陣以待、口罩賣斷貨相比,實在是匪夷所思。

在戴口罩這件事上,歐洲為什麼不願意“抄作業”?他們錯了嗎?

歐洲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爆發大規模的強傳染性疾病。

一般民眾對於傳染病的警戒心,真的比較低。

這些國家,人口密度也比較小,一般是中國的1/3左右,公共醫療水平也比較發達。

更重要的是,中國將新冠疫情應對“SARS化”,但歐洲國家普遍將疫情“流感化”。

比如英國,針對這次疫情就顯得很“佛系”,首相鮑里斯開記者會的時候就沒有戴口罩。

他們的官方定調是:

冠狀病毒就和季節性流感類似,只有極少部分需要住院治療,大部分感染病人只有輕微到中度的病症。不必驚慌,不必戴口罩,好好洗手就可以!

於是英國開始推廣愛國洗手法——洗手的時候把國歌完整地唱一遍,國歌結束的時候正好洗手結束。

“只要你用這個方法,就不用戴口罩。”

在歐洲人的文化認知裡,口罩是一種“重病”的信號。

歐洲人並不是不怕死,但他們從小到大的觀念就是,只有生重病的人、醫護人員才會戴口罩。

我在英國留學的朋友也談到了這一現象,當地人會經常問他,為什麼好多亞洲遊客都要戴著口罩呢,是生重病了嗎?如果生病,為什麼還要出門?

在歐洲人眼裡,輕症生病的人就要在家好好休息,自覺自我隔離,靠自己免疫力抵抗,無需經常在公眾場合露面,增加傳染風險。

所以對他們來說,有病才戴,沒病不戴。

在國外,當地土著見了戴口罩的人,反而會下意識躲開。

從小的教育告訴他們,戴口罩還不如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大部分情況下,病毒也是因為手的接觸,碰到眼睛、鼻子和口,就傳染上了。

比起害怕被傳染,歐洲人更在乎個人衛生的防護。在他們眼裡,戴口罩,不如戴手套。

各國文化不同,有些事情華人在紐約的法拉盛,或是舊金山的中國城可以做的,到了其他地方就可能會受到歧視,世界各地陸續發生爭對亞裔的傷害行為就是最好的說明。如果搜"wear mask in America",一些社交媒體上其實也討論過這個問題。總體來說,在西方國家:口罩=病了=你不要出門傳染給大家。

歐洲有些國家有"禁蒙面法",才導致歐洲人非必要時不會戴口罩。

事實上,歐洲有多個國家禁止穿戴面罩。其中像是奧地利就禁止民眾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在公共場所穿戴口罩或是面罩等遮蓋臉部的物品,違者將會被處150歐元;

倘生病者確有需要戴口罩的,可請醫生開立證明,並將證明隨時放在身上,證明有合理理由戴口罩,不然可能也會受罰。



優質知識


西方人權思想洗腦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