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論統帥戰功,曹仁和曹真,哪個厲害一點?

汶耀


曹仁官至大將軍 是第一批追隨曹操出生入死的人 魏國開國名將之一 曹真雖後也官至大將軍但功勳和威望不及曹仁


香洲謝霆鋒


曹真


山高人為峰986


曹仁和曹真都是曹魏大將,曹仁的戰功大於曹真,曹仁更厲害。


情比天高259


這二位同時出現在了一場戰爭中,兩個戰場。表現的可以說是水襠尿褲!😂

黃初三年(吳黃武元年、222年),十月,孫權復叛,曹丕親率各路大軍伐吳,派曹仁率步騎數萬進攻吳之濡須。蔣濟襲擊羨溪,成功引誘敵軍主將朱桓向羨溪派遣援兵。

其麾下大將名將不計其數:蔣濟、兒子曹泰、常雕、王雙、諸葛虔,水陸軍數萬!結果被朱桓殺得進退失據,求戰不能、求死不得。可惜蔣濟白白地施展妙計,關鍵時刻曹仁又不採納蔣濟的策略,造成嚴重損失,大敗!常雕、諸葛虔被梟首,王雙被活捉。把曹丕氣的,好在馬上曹仁就死了,讓蔣濟接替他指揮了。

曹仁廢了,曹真能怎麼樣呢?也不樂觀!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兵分三路,南征孫權,命曹真與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率領中路大軍攻打南郡江陵縣。😄😄😄,也是名將不計其數!

曹真先是擊破吳將孫盛,又與夏侯尚擊退了前來增援的諸葛瑾,奪據江陵中洲,徹底包圍江陵城。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在城邊立起樓櫓,向城中放箭。但吳軍守將朱然指揮得當,曾攻破兩個營壘。大軍圍城六個月,吳軍糧谷將盡,城破在望,但疫疾大起,孫權重新遣使納貢,魏軍撤退。(朱然江陵保衛戰)

等於是沒有拿下江陵!😂!!!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徐晃、張郃,如此豪華陣容。一個朱然領著5000殘廢(因為病疫朱然軍腿部都出現問題)竟然攻破了曹真的兩個大營?

想當年,曹仁幾千人馬內無糧草、外無援軍,還在江陵打的數萬周瑜、甘寧、淩統魂飛魄散!至少堅持了一年多才撤退了。可見,曹真是真不怎麼樣。(箕谷之戰曹真、郭淮)

這二位是真不好分!曹仁最輝煌的時候就是江陵保衛戰,打出了“天人”的稱號;曹真最輝煌的時候就是箕谷打了趙雲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後來也死在了趙雲撤退時燒燬的路上,但他畢竟打敗了趙雲。這是曹操都做不到的。所以我要給曹真稍微高一點分!


中行偃1


曹真和曹仁都是北魏名將,最後都當了大將軍,都被封侯。曹真被封為邵陵候,死後諡號"元侯",死前為大司馬。曹仁死前為大將軍,死後諡號為"忠候"亨有盛譽。二人戰功都較為卓著,都有大勝大敗,都是一方督督、統領。從諡號看曹真是僅次於曹操。由此看來,曹仁勝過曹真的戰功。


老黃8012


曹仁曹真都是北魏大將,曹仁勝於曹真。


東方京川


曹魏八虎騎,又稱“八虎將”,指的是三國時期曹操部下的八位宗親將領,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八虎騎都有誰?《三國志》中記載分別是:有天人之稱的曹仁、 精忠救主的曹洪 、虎豹騎統領者 曹純、獨眼將軍夏侯惇、虎步關右夏侯淵、抗蜀名將曹真、千里駒曹休、入為腹心出當爪牙的夏侯尚。

曹真,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族子。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官至大將軍、大司馬。其父為曹操招募人馬時被州郡所殺,曹操因憐憫曹真少年喪父而待其如親子一般,因讚賞曹真的勇猛而讓他率領虎豹騎。歷史上的曹真可比《三國演義》中要出色的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真是曹魏的統帥,他派張郃在街亭擊敗馬謖,使得諸葛亮在隴右無險可守,三郡得而復失。之後,曹真又準確判斷出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要從陳倉進攻,安排郝昭加強陳倉防守,果然再次擊敗諸葛亮。曹真被提升為曹魏大司馬以後,一改被動防守,組織大規模攻蜀,可惜碰上連綿大雨,最終無功而返,鬱鬱而終。

曹仁,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從弟(從祖弟)。三國曹魏名將,官至大司馬,封陳侯。曹操起兵早期,曹仁也集合了一千多人參與曹操隊伍,可以說是曹魏的“原始股東”。打袁術、打呂布、打陶謙、打張繡,都有曹仁的的戰功。

官渡之戰時,曹仁火速回防,閃電清除後方劉備的威脅,回到官渡前線,又截燒袁紹的運糧車隊。曹操赤壁戰敗之後,曹仁負責在江陵斷後,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擋住周瑜一年多,然後主動撤退。曹仁在交戰中,射傷周瑜,導致周瑜英年早逝,改變了三國曆史進程。

曹仁曾快速平定侯音在宛城的叛亂,消除對許昌的威脅。關羽水淹七軍時,于禁投降,龐德被殺,又是曹仁在關鍵時刻,守住樊城,直到徐晃來援。

曹丕即位後,任命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已經相當於全國軍隊總司令),隨後又先後封大將軍、大司馬。

曹仁一生無敗績,多次在危難時刻擔當曹魏的中流砥柱,在曹魏宗親將領中,名副其實戰功排名第一。




藍色背影


《三國演義》裡,曹仁挺可憐:簡直就是個活體經驗包。曹操早期征戰,沒他什麼事;徐庶出山,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諸葛亮出山,白河水淹了曹仁;周瑜取南郡,又從曹仁手裡奪的;關羽北伐,又把曹仁圍在了樊城挨水泡。

論兩眼度,連曹洪都不如:曹洪好歹有滎陽救曹操、潼關戰馬超呢。

可是說回正史上的曹仁,那便大不一樣了。

簡直可以說,曹操時代,曹仁是曹魏第一將。

是的,勝過夏侯兄弟、五子良將。

所以,《三國演義》最抹黑的,不是被描述成愛哭的劉備、呆萌的魯肅,而是曹仁。

列理由。

說武勇:

《傅子》:“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

賁,孟賁;育,夏育。都是力能分牛的怪物。更了不起的是後一個:張遼還次於曹仁。

稍微知道張遼合肥突陣傳說的,都明白比張遼還高是什麼等級。

如果看評論覺得不過癮,看錶現:

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帶幾十騎撲進數千軍中,把人硬生生救回來,還把對方數千人震懾退了,不過如此。

注意一點:張遼合肥那次是平明突襲,而曹仁這次是對方有備而來,難度只高不低。

說統軍。

仁少時不脩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鄢陵侯彰北征烏丸,文帝在東宮,為書戒彰曰:「為將奉法,不當如徵南邪!」

年輕時很不羈,但為將軍就嚴謹無比。連曹丕都拿曹仁來教訓曹彰。端正吧?

說官位。

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又詔仁移屯臨潁,遷大司馬,復督諸軍據烏江,還屯合肥。

大將軍者,全國最高軍銜。魏國第一任大將軍是夏侯惇,但大家都知道夏侯惇帶兵水平一般,資歷了得;曹仁是第二任大將軍,然後是大司馬。官位最高。

說風格。

從徵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謙遣別將救諸縣,仁以騎擊破之……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

注意,曹仁是個剽悍迅疾的騎將。連曹操都不捨得讓他離開,就讓他跟在身邊。

但曹仁又不只會率騎突襲,在荊襄守周瑜,守關羽多年,都戰績彪炳。

簡單說吧:攻可率騎來往如風,守可倚城堅若鐵壁。全面型將領。

最後,戰績。

曹仁零星戰績極多,不提。

最有名的兩戰,一是赤壁之戰後,南郡戰周瑜和劉備。

一是樊城之戰,大戰關羽。

南郡戰周瑜,最後丟了,但曹仁不丟人:當時曹操赤壁方敗,孫劉士氣大盛,而曹仁在南郡屬於客場作戰,簡直是絕境。但周瑜大軍好歹圍著打了一年多,曹仁才退走。須知當時因為關羽絕北道的緣故,李通、徐晃、樂進等都無法來援。真就是靠曹仁在大逆境下,硬撐了一年。

樊城戰關羽,也不丟人。三國就一個關羽。

說到曹仁守樊城,得提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

鼓舞將士,絕境中守住。了不起吧?這不是孤例。

太祖軍還,為繡所追,軍不利,士卒喪氣,仁率厲將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繡。

曹仁勇猛,但不是匹夫之勇。他非常擅長鼓舞士氣,意志如鐵,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到最後,跟其他名將做個比較。

于禁徐晃、樂進張郃、曹洪夏侯惇,都不夠跟他比,所以不提了。

能跟曹仁比的,西邊夏侯淵,東邊張遼,而已。

夏侯淵在西邊的戰績也很華麗,但他死後,曹操都說他是白地將軍,不算好話。

張遼是超級偶像派,尤其合肥把孫權打爆無數次,已成傳奇。但這裡有個細節:

曹操時代,五子良將,包括張遼,從來沒獨立指揮過戰役。

你沒看錯。

夏侯淵是徵西將軍,都統西面;曹仁是徵南將軍,對付南面。張遼呢?八百破十萬之前,他是個蕩寇將軍。實際上,張遼一直是和李典樂進合作,沒有獨立出戰過,哪怕後來當了徵東,依然如此。

而曹仁,從早期就有無數獨立作戰範例,包括濮陽時期作為別動隊、官渡之戰間隙南破劉備於汝南、南郡擋孫劉聯軍、襄樊應付關羽,都是獨立作戰。

所以說,曹仁的格局,比張遼略大一點。

如果考慮到,孫權長期被張遼、滿寵等人當經驗包刷,那麼,曹仁的對手周瑜和關羽,比孫權實在高太多了。

如是,這就是我眼中的曹仁:

曹魏武勇前二、善於用騎兵、善於防守、方面大員、和周瑜關羽打得你死我活。

尤其是年輕時不羈放浪,為將後嚴謹奉法,與士卒同甘共苦的血氣。

非常有個人魅力的傢伙。

曹魏第一將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