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嚴防境外倒灌”,近期不少中國省市制定了這樣的抗疫“三線作戰”目標。前兩個目標,國內統籌得好就能實現,但“嚴防境外倒灌”,要是缺了對方“嚴防輸出”這一環,可就壓力不輕了。

目前,海外疫情增速已經大大超過了2月湖北疫情的擴散速度。面對即將到來的海外疫情“倒灌”高峰,中國還需要做哪些準備?

對日韓“彼此彼此”

3月16日,中國官方通報自5天前世衛組織宣佈“全球大流行”以來,全國各口岸日均入境12萬人次,而“在疫情嚴重國家/地區有旅行史”的入境者累計達到6.7萬人次。

防範疫情倒灌,其實不光是中國政府在做的事。早期暴發疫情的亞洲國家,如今也都在摸索出路。當然,鑑於美國50州都已中招,歐洲全部國家無一躲過,就連人跡罕至的格陵蘭島都有了確診患者,再針對特定國家設置攔截網,效果肯定大不如前。

但日本不久前已經針對中韓“設限”。其規定3月9日零時起至3月31日,駐中韓使領館發放的赴日單次、多次簽證暫時失效,暫停港澳地區及韓國赴日免籤政策。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3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3月9日至月底,暫停日本駐中韓使館已發籤證的效力,並要求從中韓入境日本的人員在指定地點隔離兩週。圖為日本東京羽田機場)

相應地,中韓也取消對日遊客免籤。韓國外交部3月6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取消日本遊客免籤待遇,並取消所有已對日本發出的簽證許可。

中國外交部3天后通知日本駐華使館,從10日零時起暫停對日本遊客實施的免籤措施;工作和探親目的,維持15天以內免籤,但需要中國接待方發的文件。

一言以蔽之,日本國內的疫情雖然相對較輕,但新增確診數未必就比韓國和中國少多少,既然日方先“見外”,那就“彼此彼此”了。

對中國來說,現階段乘坐國際航班入境的人員中,外國人僅佔比一成左右,絕大部分入境者還是同胞,而目前針對日本的措施並不覆蓋在日本的中國人,他們回國所帶來的疫病風險仍在。比如,中國在日的十多萬留學生,如果哪天日本大學因疫情吃緊而停課,就會有不少人飛回國。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3月19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引導入境人員等待乘坐轉運車輛

由於檢測手段的關係,日本的疫情數字沒有韓國的及時、透明。韓國的數字雖高,但撇開大邱市和慶尚北道,也沒有那麼可怕。截至3月中旬,首爾這樣的特大城市也只有兩三百例確診,比國內北上廣深的數字都要少。

真正值得擔心的是歐洲國家,它們貢獻了“現存確診數”的七成。鑑於疫情在西歐暴發的速度,這個比例還可能進一步提高。而在歐洲經商、留學的中國人,數量在百萬量級,平時光在意大利就有32萬中國公民,在西班牙有約20萬。在歐中國人儼然成為“疫情 倒灌”的主力。

防“倒灌”緊盯歐洲

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呼籲G7和G20“肩負起責任”,並表示法國將全力推動歐盟在應對疫情方面加強團結協作。他同時呼籲“避免因疫情而陷入民族主義和利己主義陷阱”。

這些當然都對,比如儘快召開G20視頻峰會,協調醫療物資的全球化生產和調撥。之前德國攔截瑞士24萬個口罩,已經引起不好的國際觀感。

沒想到3月11日,德國漢堡海關又在“疏忽”下扣押了瑞士進口商從中國訂購的裝有手術手套的貨運集裝箱,該集裝箱甚至尚未在德國入關。

這還沒完,意大利一家公司從中國購買了83萬隻口罩,原打算捐給意大利醫院和民防部門,不料卻在德國遭到攔截,經官方交涉獲通關許可後,口罩竟不知去向……

這一切,源於德國政府3月4日下令禁止出口醫療物資,只有官方對外援助行動例外。在成為眾矢之的後,德國政府宣佈改弦易轍,放鬆對醫療物資的出口禁令,對歐盟夥伴的過境物資予以放行。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3月7日,據《新蘇黎世報週日版》報道,一輛屬於瑞士公司的卡車在前往瑞士途中被德國海關攔截,車上有24萬個防護口罩)

在以鄰為壑方面,法國也不遑多讓。英國國民健康服務局從法國里昂附近的Valmy SAS公司訂購了數百萬只口罩,但因法國已頒令徵用所有防護口罩,該口罩製造商只好取消了來自英國的這筆大訂單。

歐盟成員國之間(或對外)的這種行為,當然是迫不得已、事急從權,但也反映了超國家行為體——歐盟在公共衛生問題上的角色缺位。

德國防長出身的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直呼“我們都低估了病毒”,但她只是提議歐盟對外來者的非必要旅行實施限制、暫停《申根條約》以便重新實施區內國境檢查,並無權力利用各成員國疫情發展的“時間差”來做好防護物資的調配。

“歐盟渙散”的後果,很可能是主要成員國的醫療防線被各個擊破。有著5億多人口的歐盟,無法像中國調集各省醫護去支援湖北一樣,讓目前疫情尚輕的東歐各國來馳援西歐。自然,像意大利“封城”、西班牙“封國”這樣看似自我犧牲的舉動,在執行力度上都打了折扣,因為它們預期等不到歐盟的實質救助。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3月20日,西班牙巴塞羅那一家醫院內,醫務人員在穿戴防護服。由於病例增長過快導致醫療系統人手短缺,西班牙各地衛生部門已呼籲退休醫護人員和醫護專業學生投入到這場與新冠病毒的戰爭中)

而像德國這樣的醫療大國,卻因為沒能第一時間封鎖南部邊境,深受鄰國波及,連有志於成為下任總理的基民盟主席候選人默茨、以色列駐德國大使傑里米·伊薩沙洛夫都被確診,現在只好對六七成人口感染(或打疫苗)後形成“群體免疫”的前景抱有幻想。

惡性循環下,中國已能感受到歐洲疫情倒灌進來的寒意。截至3月20日,確診總數排全球前15名的海外國家中,12個是歐洲國家,另外3個是伊朗、韓國和美國。套用一句流行語:歐洲抗疫成功,則全球抗疫成功;若歐洲繳械投降,則中國要做長遠打算。

外交協調仍須跟進

歐盟目前還在奮戰,但步伐有些凌亂。

所謂“歐盟史無前例關閉邊境30天”只是單向的,是防輸入不防輸出,是限制赴歐洲大陸的大部分旅行(歐盟公民及其家屬,還有科研人員不受此限),而對出境則沒有太多限制。只要能訂到飛往中國的直接或間接航班(比如中轉迪拜、莫斯科),有過分的甚至通過退燒藥躲過機場的體溫測試,回到中國本身總體並不難。

但現在意大利、西班牙相繼“封國”,有關出境的政策細節仍待明確。3月9日因為戒嚴管制,大量中國公民在領取登機牌後被意大利海關拒絕出境。有部分同胞按意大利海關要求,現場銷燬當地居住證後被允許前往中國;但到了當天夜間,有同胞反映,即便當場銷燬居住證,也不被允許前往中國。

西班牙目前只是關閉陸路邊境,但首相桑切斯表示,不排除將封鎖擴大到空中和海上的可能性。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14日宣佈,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西班牙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為期15天的“封城”措施。除工作、就醫或購買生活必需品等特定情況外,全國範圍內的民眾禁止走出家門。圖為3月14日,行人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格拉西亞大街上行走)

回想武漢“封城”後,多國安排包機或包車從武漢撤僑。現在意大利、西班牙“封國”,也有人提議中國外交部考慮安排撤僑事宜。

之前,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安排了南航包機,接部分同胞回國到長沙等城市,一路上消毒護照正反面、發新口罩,七次量體溫,下機專車送至酒店隔離14天,送餐上門,每日量體溫,得到了同胞交口稱讚,體現了精細化服務的感召力。

從更廣的層面看,主要當事國之間的協調,應當涉及今後較長期的出入境和簽證安排,以及防疫物資的接濟調配。中國向意方派出兩批醫療專家組,並盡力提供醫療物資等方面的援助,應該說開了個好頭。

其實,意大利是較早對中國全面停航的國家。現在,包括意大利在內的很多國家也都在對外輸出病例。一些國家規定從疫情嚴重國家來的旅客,必須經第三國中轉(且在該國隔離14天以上),有轉嫁風險給第三國的嫌疑,且極大地推高了旅行成本。這些問題,有必要在更高的國際層面解決。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3月13日,一架來自比利時的國際貨運飛機機組人員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等待入境通知

日前,德國交通部長安德里亞斯·朔伊爾建議,禁止來自中國和伊朗的航班在德國境內降落。此言一出,輿論譁然。畢竟,現在德國才是重災區。當初,德國並沒有對中國航班實施禁飛,現在這樣做已經晚了。而朔伊爾這種言論的冒頭,對中國來說不是好消息。

外交協調難,難在明顯帶有危機時刻的特徵。與中國邦交甚睦的俄羅斯,從2月20日起禁止中國公民入境,並在全國強制隔離所謂違反閉門令的中國人,這隻能說是“疫情壓倒一切”下的臨時措施。

查勘“漏網之魚”

在近期從歐美、日韓、澳洲、東南亞等境外回國的大軍(航班日均入境2萬人次)中,新冠肺炎患者只是極少數(截至3月21日中午不過確診273例),但他們能量可不小。

在3月16日北京升級“就近隔離兩週、期滿各省接回”措施(從韓國日本伊朗意大利四國人員,擴大至所有境外進京人員)之前,已有不少患者在回老家的途中一路播毒。比如,有“毒王”從歐洲經北京回鄭州,有一隊感染者從意大利經上海跑到浙江青田,有患者從沙特經廣州入境甘肅。

更可氣的是,據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3月16日披露,北京境外輸入的31個確診病例裡,有27個都是在入境前就有發熱等症狀。其中,存在大量瞞報健康信息現象。

甚至,美國馬薩諸塞州官方測出32名與生物科技公司Biogen(勃健)有關的確診病例後,該公司本該自我隔離的員工黎某(後被中方確診,並被公司解僱)一路瞞報,與其丈夫和孩子輾轉乘飛機回到了北京。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渤健生物宣佈解僱黎某

而今,像北京這樣“頂格處置”境外來客的國內城市並不多。可以相提並論的是,澳門3月18日起禁止中國以外的非本地居民入境,香港25日凌晨起禁止非港人從機場入境,為期14日,深圳則宣佈從3月24零時日起對經深圳口岸來深的所有人員都進行核酸檢測。廣州則將隔離時間追溯至3月8日0時。

其他國內城市,也力爭在入境口岸“嚴格閉環分流”,但很難做到頂格處置,何況頂格處置也會因旅客在機場滯留時間長,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

上海也只是從3月17日起將人員“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的國家名單增加到16個,20日起增加到24個,並不是全覆蓋。這意味著,必然會有“漏網之魚”,需要“流入地”的官方基層組織來查勘。

少量“漏網之魚”,可能成為刺激地方防疫體系保持敏感性的“鰱魚”。但是,利用剛剛得到緩解的國內醫院救治力量作為後盾,嘗試實行“群體免疫”策略下的“讓一部分年輕人先感染出抗體來”,則屬於不切實際的想法。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3月17日,入境人員在新國展轉運集散地

那種做法,不啻宣告春節後一兩個月全國“禁足”的成果得而復失。雖然對於一場可能持續兩三年的疫情來說,一兩個月的“前功”盡棄也不是不能接受,但要是全球疫情能夠在年底前通過疫苗或藥物控制住,那麼剩下的七八個月裡,繼續“堅壁清野”是當局更願意採取的策略。

“防不勝防”下的抉擇

為今之計,中國有至少三種策略可選。

一是當前正在做的,“紮緊籬笆”,尤其針對重點國家人員,執行入境後強制隔離14天且基本自費(比如每人費用200元/天)的政策。與此配套的就是,搭建類似“入境旅客轉運站”的隔離觀察設施,再蓋若干“方艙醫院”和“小湯山”以備後患,同時調配全國醫護人員支援重點入境港口城市。

這種策略穩紮穩打,但境外“病毒大軍”正在迅速擴軍。按照每天增加兩三萬例確診的速度,中國以外確診總數很快就會突破40萬例。如果部分國家再不作為,4月突破100萬例,也是很容易就達到的數字。

隨著“海歸”中病患人數的激增,守“籬笆”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一旦“潰堤”波及重點城市,也很難有資本(如春節這一“天時”)再打一場類似的“武漢保衛戰”。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3月17日,工作人員引導入境人員前往自己所屬的集散地

二是“豎起高牆”,即宣佈不允許過去14天到過某些國家的非中國公民入境,甚至斷開與這些國家的直航航班。這是某些國家曾經對中國採取的策略,事實證明效果有限,除非能完全閉關鎖國,否則對方總能通過轉機或先在他國入境14天的方式,來到中國。何況,現在蜂擁回國的人,絕大多數是中國公民。

至於全部禁止入境,應該不在可選範圍內,因為這嚴重影響經濟合作,沒有長期可持續性。固然,一時可以禁止海外華人入境,但在這段時間裡,對方感染的概率提高了,等到解封時,照樣傳回國內。

試圖利用這段時間保障疫苗和藥物完全到位,也是一種迷思。疫苗的質量問題、藥物的價格問題,決定了其在年內普及絕非易事。

三是“全球命運共同體”思維,患難與共,以類似“一省包一國”的方式去支援重點國家(或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扭轉抗疫局面。這種減小中國與重災區國家之間疫情“壓力差”的方式,才能消除當地華僑盲目回國的心理根源。

但這樣做,有可能暫時抽空中國自己的防衛力量。一旦前述的“紮緊籬笆”做不到,疫情大面積倒灌到國內,那麼也只能“鳴金(從海外)收兵”。

海外疫情“倒灌”高峰即將到來,中國該做哪些準備?

3月19日,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工作人員走出轉運車輛停車區

如果綜合應用前述可行的策略,比如將“不符合應急狀態下入境標準”的某類入境公民集中到某地(在當地建立“國際抗疫聯防中心”)臨時安置,再通過與美國的合作推進藥物與疫苗的普及,中國不是沒有可能守住國內的防線;另外也通過對外支援,獲得用武之地和外交籌碼,使得對方國家配合將機場檢疫關口前移(不能依賴測體溫,起碼要上試劑盒),從而將海外疫情倒灌的風險降到最低。

事在人為,中國用兩個月時間基本拿下“武漢保衛戰”,也應該有能力和智慧兼顧國內國外兩個抗疫“戰場”。


作者 | 南風窗常務副主編 謝奕秋

排版 | 阿麗菜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