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活”字文章 壯大集體經濟

貴州日報

貴州在“活”字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用好“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組織方式,通過創新組織方式、加強黨建引領、激活改革動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一條韌性足、可持續強的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有效的“組織”尤為重要。

近年來貴州大力推廣“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組織方式,讓農業生產從分散走向集約,切實保障農民利益,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創新組織方式

“小農戶”牽手“大市場”

組織方式是產業革命“八要素”的黏合劑,而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產業扶貧模式,則是這黏合劑的“秘方”和關鍵之所在。

安順市雙堡鎮大壩村,多年以前就通過盤活資源打造自己的龍頭企業——大壩延年果酒廠。

時間回溯到2008年,那時“金刺梨”還是村裡新鮮事物,30畝金刺梨集體下土後,2011年達到6萬餘斤產量。作為資源,土地統一使用;作為產業,金刺梨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土地收益大幅增長,農民成為股民,從土地入股分紅、參加集體勞動、承包管理金刺梨樹3個渠道取得收入。

2015年,大壩村引來政府8000萬元投資,自建延年果酒廠,2016年,5000噸的果酒加工廠建成。如今金刺梨酒系列產品暢銷重慶、四川、雲南,年銷售收入可達5000餘萬元,實現年產值5億元以上。

截至目前,大壩村村集體經濟達400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1982元提高到了2018年12980元,貧困發生率更是從2014年11.85%下降到了零,131棟農家別墅蔚然聳立。

近年來,貴州各地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在政府主導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龍頭企業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穩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玉屏自治縣引進了廣州溫氏發展生豬養殖。溫氏公司為玉屏農戶量身制定了“公司 家庭農場”411合作經營模式,承諾實現“231”利潤目標。

“在與農戶合作基礎上,公司還大力發展了‘公司 村集體小區 農戶’合作模式。”玉屏溫氏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現有家庭農場1000餘戶,其中村集體扶貧養殖小區(合作社)共有165個,2018年獲利2763萬元,通過養殖、分紅、就業等方式,帶動3257人脫貧。

加強黨建引領

把黨支部建在合作社上

合作社是一個新型的農業經營組織,它連接了農戶千家萬戶,共同把質量搞好,共同面對市場。

把黨支部建立在合作社上,有利於統一思想,有利於整合資源,有利於用正確的理念,用新思想、新思維,重新認識農業農村資源,激發農業農村的資源和活力。

合作社建得好不好,關鍵要看村幹部強不強,致富帶頭人強不強。

大方縣貓場鎮箐口村村主任張凌把村莊當成公司來經營,問管理要效率,激活農村農業生產力,積累村集體經濟財力。

4年前,大方縣貓場鎮箐口村無村集體經濟。今天已從2018年6萬元增加到16.3萬元,從窮村變成遠近聞名小康村。

2014年,張凌返鄉參選箐口村村委會主任,2017年3月當選後,他帶領村兩委成立了貴州聚合同步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整合本村8個村民組的8個合作社為公司股東,群眾和貧困戶為股東,建立“1 N”管理模式(1個公司 N個股東),由公司分配資源,以公司模式運作,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

按照“黨支部 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組織方式,其利益聯結按照1:3:6的方式對經營性收入進行分紅,箐口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3400元增加到2018年的9977元。

返鄉能人是一批懂村情、愛農村、有市場資源、經營管理等能力的群體,回到熟人社會的圈子中,本村人幹本村事,節約了農村農業生產中土地流轉協調、市場對接等溝通的時間成本,成為聚合群眾想改變貧窮命運的“源動力”。

激發改革動力

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窮則思變——安順塘約村在大膽的改革中蝶變,僅用三年就實現了華麗轉身。

塘約之變——關鍵在改革。

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大膽創新,用改革破解制約、整合資源,形成發展合力,在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加持下,越來越多的村實現了村美人富。

盤州市普古鄉舍烹村活用“三變”改革,喚醒“沉睡”資源,農民收入在農旅一體開發中得到提高。

如今,這裡也大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按“園區 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通過打造“股份農民”,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被激活,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普古鄉舍烹村村民張松已走出煤礦,在盤州市普古鄉娘娘山國家溼地公園門口開起了超市和客棧,月收入上萬元的他還到合作社上班。

如今的娘娘山,家家有活幹、戶戶有存款,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汽車。

如何盤活、推進村集體經濟滾動發展?

清鎮市王莊鄉小坡村,將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入股企業,依法合力開發利用村域內土地、森林、水利等資源,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林下經濟、鄉村旅遊等產業,增加村集體經濟經營收益,推進集體經濟的可持續增收。

通過入股清鎮市苗鄉樂老油坊有限公司實現村集體分紅收益16.75萬元;入股貴陽日日新養殖有限公司,實現村集體分紅收益7.5萬元;入股一代食品有限公司,實現分紅收益5萬元;入股清鎮市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實現村集體分紅收益10萬元等,取得年經營收益39.25萬元的成績。

據瞭解,去年小坡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就達500餘萬元,村集體分紅資金近60餘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底的7900元增加到1.4萬餘元。

不斷深入推進的農村產業革命,正在實現貧困戶由“單打獨鬥”向“抱團發展”的轉變,村集體用好集體結餘資金,乘勢而上,抓住機遇,讓村集體經濟“活水”長流,使富民強村之路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段清娟)

做足“活”字文章 壮大集体经济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