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很多人一旦升入領導職位,他微信朋友圈就再也不發東西了?

旅行的雲


也沒有不發,只是少發了而已。

微信是當下工作生活必備的交流手段。就像小公,以前也經常發點朋友圈,後來因為吃飯、工作、開會等等各種因素,陸續加了很多體制內外的朋友,有的比較熟,有的僅僅是工作關係,有的只是在某個吃飯的場合認識了,別人說加你個微信,你又不好意思拒絕,加了之後再也不會聯繫的。如此朋友圈一再擴大,變得雜亂,慢慢也不再發朋友圈了,只是偶爾發點和工作有聯繫的文章。

之所以不發,有幾個考慮:

一、擔心一不留神出事。朋友圈就是個大雜燴,工作生活上的一個小細節,在不同人的眼裡都會變成大文章,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比如發去哪裡玩,到哪吃飯,明明是正常的交友聚會,被人捅到紀委或網上,可能就會變成輿論事件。小公這裡有個局的科長,一次和朋友到高檔點的地方吃飯,被人拍了照片寄到紀委,硬生生被請去調查,雖然最後說明了事情原委,撤銷了調查,但由此帶來的流言蜚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影響著這位科長。還有一位處級幹部,發了一瓶84年的窖藏五糧液,被人舉報,剛好屁股上有事,沒過多久就被辦了。

二、擔心無端被誤解。對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有的事情你認為是對的,站在另外一個立場,可能就會變得不理解,容易引起誤會,並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去年,小公這裡有個要局的局長,轉發了一條外地關於地產方面的政策,因為他的身份比較敏感,朋友圈就解讀可能政府要怎麼怎麼了,結果引來瘋狂轉載,引起了領導的注意,事後被有關領導狠狠地K了一次,批評他沒有政治敏感性,差點因此丟了官。

三、擔心帶來負擔。朋友圈裡是非多。有些領導和下屬好事,會通過你發朋友圈的一些人和事,來判斷你的立場、想法和喜好,由此來解讀你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意圖,想對了無所謂,想錯了,於他於己都不利。同時,經常發朋友圈對下屬來說也是一種“負擔”,下屬不理不睬,怕領導有想法,說不尊重;下屬頻頻點贊點評,又怕別人說自己拍馬屁,稍有言語不注意,還可能帶來別樣的解讀。左右不是,乾脆不發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