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Immunity》關注腸道免疫應答


兩篇《Immunity》關注腸道免疫應答


兩篇《Immunity》關注腸道免疫應答

3 月 24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分別關注:腸道免疫,GALT,Tuft細胞,FMT,菌群-免疫互作,IBD,HIV,花生過敏。


Cell子刊:孤立淋巴濾泡中的腸道區域化適應性免疫應答

Immunity——[21.522]

① 開發一種分離粘膜下孤立淋巴濾泡(SM-ILF)、粘膜孤立淋巴濾泡(M-ILF)及不含GALT的固有層(LP)的方法;② SM-ILF與M-ILF在腸道中呈現不同的分佈模式,並通過MAdCAM-1+ 高內皮小靜脈及輸出淋巴管與全身循環相連接;③ GALT中,T細胞組成及接觸過抗原的CD4+ T細胞的功能不同於LP,相比於其它GALT,SM-ILF中含有更高比例的naive T細胞;④ ILF是生髮中心B細胞致敏的區域,是腸道中區域化適應性免疫應答的起始區域。

【主編評語】

腸道中含有最複雜多樣的免疫區域。腸道相關淋巴組織(GALT)是適應性免疫細胞活化及分化的區域,GALT中包括派爾集合淋巴結(PP)及孤立淋巴濾泡(ILF)。來自Immunity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報道了一種分離腸道中的ILF的方法,並對比分析了ILF、其它GALT及不含GALT的腸道固有層中免疫細胞的組成與功能,發現ILF作為腸道中區域化的適應性免疫應答起始的區域,其中含有更高比例的naive T細胞,同時也是生髮中心B細胞致敏(priming)的區域。(@szx)

【原文信息】

Immune Profiling of Human 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Identifies a Role for Isolated Lymphoid Follicles in Priming of Region-Specific Immunity

2020-03-10, doi: 10.1016/j.immuni.2020.02.001


Cell子刊:Tuft細胞產生的白三烯驅動抗寄生蟲免疫應答

Immunity——[21.522]

① Tuft細胞可通過化學感知通路識別寄生蟲及某些原生生物,並分泌IL-25以激活ILC2;② ILC2的活化可反過來增加tuft細胞的數量,形成一個正反饋通路以誘導2型免疫應答;③ Tuft細胞感知寄生蟲的感染後,可分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以快速激活2型免疫應答;④ cysLT與IL-25共同激活ILC2,在tuft細胞中特異性破壞白三烯的合成,可延緩寄生蟲的清除;⑤ 相比之下,腸道原生生物感染誘導的tuft細胞應答無需cysLT的參與。

【主編評語】

寄生蟲、過敏原及某些原生動物可誘導2型免疫應答。2型天然淋巴細胞(ILC2)在寄生蟲的清除中發揮重要作用,tuft細胞分泌的IL-25對於ILC2的活化是必需的,但ILC2的活化是否需要其它信號尚未明確。來自Immunity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tuft細胞分泌的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對於ILC2的抗寄生蟲應答是必需的,但對於ILC2的抗原生生物免疫應答並非必需。(@szx)

【原文信息】

Tuft-Cell-Derived Leukotrienes Drive Rapid Anti-helminth Immunity in the Small Intestine but Are Dispensable for Anti-protist Immunity

2020-03-10, doi: 10.1016/j.immuni.2020.02.005


糞菌移植治療艱難梭菌感染期間的免疫應答及菌群-免疫互作(綜述)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11.028]

① 免疫應答是CDI發病和恢復的關鍵驅動因素;② IFN+ ILC1等介導的1型免疫應答、炎性小體、中性粒細胞等參與對艱難梭菌的殺傷及清除;③ 腸道嗜酸性粒細胞及ILC2活化後產生的2型細胞因子(IL-33及IL-25等)可促進腸道上皮的修復;④ IL-23及Th17細胞等介導的炎症反應可導致組織損傷,TLR2及IL-6信號通路的過度活化也參與其中;⑤ Th1、Th2及Th17型免疫應答均受到共生菌群調控,糞菌移植可通過恢復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及次級膽汁酸調控免疫應答。

【主編評語】

糞菌移植是治療複發性艱難梭菌感染(CDI)的有效方法。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詳細闡述了通過糞菌移植治療CDI期間,各種類型的免疫應答在致病菌清除、組織修復及炎症損傷中的作用機制,並介紹了菌群-免疫的互作機制及其可能對治療產生的影響,同時討論了糞菌移植對共生菌群穩態及菌群-免疫互作的恢復作用。文章強調,為了幫助CDI患者恢復,監測糞菌移植治療前後的免疫反應十分重要。(@szx)

【原文信息】

Considering the Immune System during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2020-02-18, doi: 10.1016/j.molmed.2020.01.009


在菌群及Nr4a1的調控下,巨噬細胞定位於血管周圍發揮屏障及修復作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11.878]

① 在靜息態下,小鼠腸道CX3CR1+巨噬細胞緊密附著於粘膜固有層的脈管系統;② 巨噬細胞彼此之間形成了密切的接觸,且依賴於菌群的存在;③ 敲除CCR2或Nr4a1(分別影響單核細胞招募及單核細胞向巨噬細胞的轉換),可破壞血管周圍巨噬細胞之間的聯繫;④ 腸道菌群失調狀態下,血管周圍的巨噬細胞彼此之間的縫隙增加,促進了細菌從固有層向血液中的易位;⑤ 在腸道損傷狀態下,單核細胞的招募及其向巨噬細胞的轉換同樣依賴於CCR2、Nr4a1及菌群。

【主編評語】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成像技術分析小鼠小腸及大腸中的CX3CR1+巨噬細胞定位,發現巨噬細胞緊密粘附於粘膜固有層的血管周圍,並形成緊密的屏障結構,從而抑制菌群易位。而共生菌群的存在、CCR2介導的單核細胞招募、Nr4a1介導的單核細胞向巨噬細胞的轉換均可促進巨噬細胞在血管周圍定位並形成屏障,並促進巨噬細胞對腸道損傷的修復,菌群失調也可能破壞巨噬細胞的定位及屏障形成。(@szx)

【原文信息】

Perivascular localization of macrophages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is regulated by Nr4a1 and the microbiome

2020-03-12, doi: 10.1038/s41467-020-15068-4


利用代謝組學預測克羅恩病患者對抗TNF治療的應答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7.827]

① 納入76名接受抗TNF治療的克羅恩病(CD)患者和13名健康對照者;② 通過對血清和尿液中的極性代謝產物進行分析,鑑定出組氨酸和半胱氨酸與患者對抗TNF治療的應答相關;③ 通過對血清和糞便中的脂質進行分析,鑑定出磷酸膽鹼、神經酰胺、鞘磷脂和甘油三酯與患者對抗TNF治療的應答相關;④ 通過對膽汁酸進行分析,鑑定出硫酸及甘氨酸結合的初級膽汁酸與對抗TNF治療的應答相關;⑤ 利用糞便脂質預測患者應答的AUC值可達0.94±0.10。

【主編評語】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接受了抗TNF治療的克羅恩病患者的血清/尿液極性代謝產物、血清/糞便脂質、膽汁酸進行分析,鑑定出了多種與患者對抗TNF治療的應答相關的潛在生物標誌物,其中,利用糞便脂質預測患者應答的準確率最高(AUC可達0.94)。(@szx)

【原文信息】

Metabonomics and the gut microbiome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response to anti-TNF therapy in Crohn's disease

2020-03-02, doi: 10.1093/ecco-jcc/jjaa039


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IBD死亡率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7.958]

① 來源於3個研究陣列,經過20多年的跟蹤隨訪,在363名克羅恩病(CD)患者中發現83例死亡,在465名潰瘍性腸炎(UC)患者中有80例死亡;② 與無健康生活方式的炎症性腸病(IBD)患者相比,有3-5項健康生活行為的患者(包括CD和UC),其全因死亡率顯著降低;③ 相關個體因素包括但不限於25年煙齡,體育活動,地中海飲食以及飲酒;④ 矯正家庭IBD歷史,免疫調節劑的使用以及IBD手術後,上述結果並不改變;⑤ 健康的生活方式與CD和UC死亡率降低有關。

【主編評語】

文章基於3個大陣列研究,經過20多年1萬多次的跟蹤回訪發現,健康的生活方式與IBD患者的死亡率降低顯著相關。並且,該相關性在CD和UC患者群體中均顯著。研究中所涉及的生活方式包括吸菸、飲酒、體育鍛煉以及膳食等方面。基於此研究結果,文章呼籲IBD患者能夠長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兵兵)

【原文信息】

Healthy Lifestyle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20-03-03, doi: 10.1016/j.cgh.2020.02.047


HIV感染期間,腸道糖基化修飾與菌群易位及炎症相關

Mucosal Immunology——[7.352]

① 收集接受過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20名HIV感染者的末端迴腸、右結腸及乙狀結腸活檢樣本;② 不同腸道部位的糖基化修飾組有所差異,腸道菌群組成與唾液酸化及巖藻糖基化修飾相關;③ 較高的巖藻糖基化修飾水平與較高的菌群多樣性、較低水平的菌群易位及炎症相關;④ 較低的唾液酸化修飾水平與較低的菌群多樣性、較高水平的菌群易位及炎症、較高水平的HIV DNA相關;⑤ 炎性小體激活的eIF2信號通路介導了迴腸糖基化修飾與炎症的關聯。

【主編評語】

糖基化修飾在維持腸道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Mucosal 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正在HIV感染者的腸道活檢樣本中發現,不同腸道部位的糖基化修飾譜有所差異,腸道糖基化修飾(特別是唾液酸化及巖藻糖基化修飾)與腸道菌群組成/多樣性、菌群易位及炎症水平相關,而炎性小體激活的eIF2信號通路介導了上述關聯。(@szx)

【原文信息】

Sialylation and fucosylation modulate inflammasome-activating eIF2 Signaling and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during HIV infection

2020-03-09, doi: 10.1038/s41385-020-0279-5


IIA型分泌磷脂酶A2在宿主防禦細菌感染中的作用(綜述)

Trends in Immunology——[13]

① IIA型分泌磷脂酶A2(sPLA2-IIA)是一種由多種組織和宿主細胞產生的內源性抗菌蛋白,在屏障部位呈組成型表達,在循環中呈誘導型表達;② sPLA2-IIA在殺滅革蘭氏陽性菌方面具有特殊的選擇性和效力,但對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較弱;③ 細菌可以通過操縱其表達或通過細胞包膜修飾和有效的修復機制干擾sPLA2-IIA介導的殺菌作用;④ sPLA2-IIA的表達可影響黏膜表面的菌群組成;⑤ sPLA2-IIA可單獨或輔助現有抗生素,用於治療抗生素耐藥細菌引起的感染。

【主編評語】

IIA型分泌磷脂酶A2(sPLA2-IIA)對於哺乳動物針對致病細菌的先天性宿主防禦十分關鍵。Trends in 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詳細介紹了sPLA2-IIA在抗菌防禦中的作用機制,以及細菌如何對抗sPLA2-IIA對其的殺傷作用,並討論了sPLA2-IIA在治療耐藥細菌感染中的潛能。(@szx)

【原文信息】

Type IIA Secreted Phospholipase A2 in Host Defense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s

2020-03-06, doi: 10.1016/j.it.2020.02.003


Science子刊:花生過敏患者的胃腸道IgE+ B細胞

Science Immunology——[10.551]

① 對19名花生過敏患者血液、胃、十二指腸及食管中的IgE+ B細胞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② IgE+ B細胞富集於胃及十二指腸中,並具有漿細胞表型;③ 90%以上的總B細胞克隆或IgE+ B細胞克隆僅可在單一組織中檢測到,且IgA+ B細胞與IgE+ B細胞具有相似的體細胞突變模式,提示胃腸道IgE+ B細胞可能由胃腸道IgA+ B細胞經抗體類別轉換而產生;④ 不同患者的花生過敏原Ara h 2特異性IgE抗體的序列高度相似,提示相似的抗體基因重排促進了花生過敏的發病。

【主編評語】

IgE通過激活肥大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介導食物過敏。Science 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19名花生過敏患者的血液、胃、十二指腸及食管中的B細胞進行測序分析後發現,IgE+ B細胞富集與胃腸道中,且可能是由胃腸道中的IgA+ B細胞經抗體類別轉換而產生。同時,在不同患者中可檢測到高度相似的花生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序列,提示這類致病性IgE序列或可作為預測花生過敏的生物標誌物。(@szx)

【原文信息】

Origins and clonal converg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IgE+ B cells in human peanut allergy

2020-03-06, doi: 10.1126/sciimmunol.aay4209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szx,Echo Quasimodo,祁玉麗,兵兵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