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現有35個村入選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數據庫,啟動建設率百分百

又有2村入選省級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

定海小沙街道長白島北部的後岸村,石頭砌築的房屋,一色瓦頂、雙翹屋脊,形成了獨特的民居風格;位於岱山縣最西端的雙合村,數百年來打造出50餘處奇異的石景。

在日前公佈的浙江省第八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名單中,我市這兩個村名列其中。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瞭解到,我市有11個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已建成6個。

打造特色,發揮古村魅力

走在後岸村幽靜淡雅的古村落小道上,兩旁是利用大缸和搗臼等老物件打造的盆景,一側的立體牆面上,整齊地堆砌著酒罈子,在村落古樸的“氣質”上又增添了幾分別樣的趣意。

“這些都是從村民家中收集來的,把閒置的老物件利用起來,更能增添村子的歷史感。”介紹起村裡的變化,後岸村黨支部 如數家珍。

石階、碎石路、發白的木門、鏤空的木格窗……置身其間,時光彷彿倒流了幾百年。

白馬廟和北林院,是村中的兩座歷史文化建築,其中白馬廟主體建築建於清嘉慶年間,1998年5月被公佈為定海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村裡還有建於20世紀初期的石頭房、老宅子20餘處。

“農村博物館”裡收集了犁、釘耙、鋤頭等各類農具,還有箸枕、老式風箱等生活器具。“這些大部分是居民捐贈的,通過這些點滴的記憶,留住鄉愁。”盧文昌說,後岸村特色古村落打造工作從2017年10月開始,目前已投資90餘萬元。

而雙合村,始於明朝晚期,主打“石文化”。數百年來,經當地居民世世代代艱辛取石開鑿,打造出石景舊跡50多處:雄偉挺拔的石峰、形如刀削的石壁、色彩繽紛的石幔、曲徑通幽的石廊、清泓見底的石潭……村內石頭建築、石板街弄,也完好地展現著漁家的古樸原始風貌。

最高補助700萬元,已建成重點村6個

據瞭解,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將圍繞“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閒生活方式”,重點實施古建築修復、村內古道修復與改造項目。

“按照總體要求,今年我們將做好入選村的規劃,制定3年打造計劃,第一年實現30%的項目啟動,第二年完成度達80%,第三年迎接省市的驗收。”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處長餘海芳介紹。

根據《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30萬元到50萬元左右的補助。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5個村入選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數據庫,啟動建設率100%,其中重點村11個,一般村24個;已建成重點村6個,即定海區馬岙村和柳行村,岱山縣東沙村,嵊泗縣花鳥村和峙岙村,普陀山朱家尖管委會蓮花村,一般村22個。

一村一品,實現保護和致富“雙贏”

近年來,我市把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作為美麗海島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各縣(區)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充分結合新漁農村建設規劃、鄉村旅遊規劃等,委託資質規劃設計單位對歷史文化村落進行規劃設計,編制完成各個村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建設規劃或方案;根據村莊創建主題,對歷史文化村落如何打造進行導引,明確村落的功能、規模、特色、發展方向,以及對建築、立面、小品、村道、產業、綜合體等進行定位,為歷史文化村落在保護利用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導。

同時按照“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的思路,逐步逐年推進項目建設,在保留古村歷史韻味的同時,也能夠為未來旅遊、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平臺。“我們也會邀請一些舟山的鄉土專家、教授,幫助村落進行原有歷史文化的挖掘,提升其神韻、品味,增值村莊的厚度。”餘海芳表示。

目前,我市已有部分古村落成為網紅打卡地。特別是嵊泗縣燈塔村和峙岙村、定海馬岙村,接待遊客量逐年上升,實現了古村落保護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