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證明軟著陸實力,印度決定開啟“二次行動”,但這一次又延期了

從“雄心勃勃”到“雄心壯志”,月船3號肩負眾望,計劃明上半年發射

為證明軟著陸實力,印度決定開啟“二次行動”,但這一次又延期了

圖源:ISRO

據印媒近日消息,原本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發射的“月船三號”項目,因部分原因日期略微推延,預計到2021年上半年啟動。

“月船三號”於去年10月底立項,是斥資1,000億盧比Gaganyaan計劃的一部分,也是印度為向世界證明其軟著陸實力的“二次行動”。

事件追溯

2019年7月22日,距“月船一號”時隔11年的“月船二號”,在印度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印民眾對此寄予厚望,稱印度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前 蘇聯)、中國之後的第四太空強國。探測器歷時47天飛行至預定軌道,但著陸器在距月面約2公里時發生軌道偏離,著陸失敗。

為證明軟著陸實力,印度決定開啟“二次行動”,但這一次又延期了

同年8月中旬(此時“月船二號”尚未進入月球軌道),印總理莫迪曾宣稱斥資1,000億盧比開啟Gaganyaan計劃,這當中就包括印度太空載人及載人登月等系列舉措。“月船二號”著落器Vikram失聯三週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負責人在參加IIT德里分校第50屆畢業典禮時稱,“我們有意(向世界)展示Vikram軟著陸技術,並正在制定二次行動計劃。”

二次行動

Gaganyaan是印度系列太空計劃中最重要的部分,短期目標是要於2022年8月15日(印度脫離英國獨立75週年)之前完成太空載人任務,長期目標則是追趕美國實現載人登月。

ISRO早前已公佈印度“太空載人”時間表:2020年底或21年初,實現無人駕駛的測試任務;2021年7月,進行第二次試飛;如果一切順利,2021年12月將宇航員送入太空。這也是繼美國、俄羅斯(前 蘇聯)、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太空載人飛行的國家。

然據《印度時報》本月上旬消息,印度“載人航天”項目資金嚴重不足,ISRO當前僅拿到425.7億盧比經費,只佔2020-21年度評估預算的30%。而ISRO此前又表示過,將於2020年上半年發射太陽探測器“阿迪蒂亞一號(Aditya-L1)”。不過,ISRO負責人K·斯萬聲稱他已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公眾報道中未透露更多細節。

為證明軟著陸實力,印度決定開啟“二次行動”,但這一次又延期了

太陽探測器設計圖

按國際慣例,航天項目在遇到資源不足時通常有兩種做法——消減任務延期發射。事實上,ISRO也確實在儘可能壓縮“月船三號”項目資金。“月船三號”總花費約61.5億盧比,遠低於“月船二號”97億盧比(按當時匯率約1.36億美元)。

3月4日,印總理辦公室國務部長辛格回答下議院提問時進一步透露:“月船三號”初步發射計劃是2021年上半年,這比此前ISRO預估的2020年底前略微推延。“月船三號”最大化保留了二號的傳統配置,但在結構設計上提升了系統的穩健性和操作的靈活性。

月船三號

據瞭解,“月船三號”依然採用GSLV-MK Ⅲ火箭,運載火箭花費約35億盧比,而三號探測器造價則只有約25億盧比。

由於三號是在二號任務失利後作出的決定,因而“二次行動”並不打算再搭進去一臺軌道器。

當然,這不代表“月船三號”將面臨一次“裸奔”或盲降,畢竟“月船二號”軌道飛行器目前狀態依然良好。

為證明軟著陸實力,印度決定開啟“二次行動”,但這一次又延期了

圖源:Shutterstock

ISRO尚未公佈“月船三號”所攜帶的儀器清單,也未查詢到著陸器官方名稱,推測可能繼續沿用印度航天之父之名“Vikram”或“Vikram-2”。

印媒對“月船三號”評價,由此前“雄心勃勃”已變為“雄心壯志”,由此可見民眾期望值之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