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小孩特別喜歡拼裝,天天把家裡弄的可亂!該鼓勵還是反對?

人生真是個謎呀


如果孩子玩過拼裝之後,能自己收拾乾淨,那麼可以由著他去。


如果孩子玩完之後,拍手走人,留下一副爛攤子不管,那麼就該給孩子買個收納盒,立個規矩了:

玩拼裝,可以;
但玩過之後,收拾整理的工作也不能逃避;
否則,這一地的玩具,就會變成門外垃圾桶的垃圾。

10歲的孩子,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為父筆記


鼓勵吧!我家的也是,喜歡積木拼裝,每天把家裡弄的像遭遇了洗劫一般。

但是,後來給他劃分區域,他的東西只能在區域內,出了圈子就無情收走。

現在他有他的圈子玩,也不會像以前那麼亂了。

好好鼓勵吧,總比看看對著電子廠品好,還能鍛鍊大腦,何樂而不為呢😄


郭不染


鼓勵,說個真實的例子,我女兒的小舅舅,從小學開始家裡的電器讓他拆了一個遍,九十年代初家裡一臺縫紉機,一個收音機,全拆開再裝上,上了初中學物理後更加變本加厲的拆東西,最牛掰的一次居然把家裡剛剛買的電視機拆了,被我爸爸狠狠的揍了一頓,結果趁老爸不注意,人家自己又組裝上了,就是不出人了,那時候電視可稀罕了。現在是高中的物理老師,上大學就學的物理專業。所以說愛拼裝東西不是壞毛病,注意安全就行


家有小憨孩


陪伴孩子拼裝玩具,是一種更高級的家庭教育


疫情未過,校門未開,居家教育,“神獸”橫行啊!

您的遭遇,我感同身受,並深表同情。

我的意見是:流著眼淚咬碎牙,鼓勵孩子搞亂家!

我也上一張圖吧,這是疫情期間,我十一歲的兒子在家拼裝賽車玩具時的照片(這已經是我用掃帚掃好後的場景了)。



當時真的太亂了!整個屋子散滿了大小不一的零件,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這還不算,我這個“神獸”,還時不時發飆,哭著喊著讓我幫著找零件。

你知道嗎?我整整一個週末的時間,全部耗在與孩子拼裝玩具上。真是心身俱疲!

不過,晚上躺在床上,捶捶痠痛的老腰,回想孩子拼裝成功後的歡欣雀躍,我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因為,家亂了不要緊,孩子快樂成長才是真!


01

居家拆裝,是孩子童年的美好經歷

人生,其實既短又淡。現在這些孩子的童年記憶,除了上課就是作業,除了吃飯就是學習,三點一線,活的像機器一般,哪有什麼樂趣?疫情期間,孩子居家吃,居家學,居家樂,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於玩耍,用於娛樂。動動手,動動腦,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用心觀察這個世界,多香啊!等孩子長大了,一定會記得2020年的那個春天:“我那時在家裡待了好幾個月,沒上學,拆裝了好幾個大汽車玩具,別提多開心啦......”


02

拆裝玩具,是孩子必不可少的邏輯訓練

乍一看,彷彿是孩子故意搞亂了家。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十歲的孩子把玩具零件擺滿一地,就算你不幫他,他也會自己慢慢找到拼裝的竅門。啊呀,拼錯了!沒關係,重來!大的零件要擺在一邊,小的零件放在另一邊,長的短的都要分開放,這樣拼起來會更快。通過一次次重試,潛移默化地,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鍛鍊和提高。而這,恰恰是學校教育所不能給予的。至於把地板搞亂了搞髒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充其量算一粒“芝麻”。


03

一起拼裝,是親子教育的最好途徑

拼裝玩具,少則七八百片,多則兩三千片,整個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孩子求救,就是引導孩子的絕佳時機。這個時候,家長千萬別急著怒吼:“你怎麼這麼笨,你看你把家搞的一團糟,以後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而是應該趁著機會,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小時候快樂玩耍的故事,讓孩子有一種共鳴感,還可以幫助孩子把小零件分分類,同時鼓勵孩子知難而進,不放棄,不拋棄,繼續拼裝。


總之,拼裝玩具不僅僅是一項很好的娛樂項目,更是居家教育一個重要的甚至是高級的手段。作為家長,還是要積極鼓勵孩子完成拼裝,適時引導孩子做好玩具的歸類和整理。


馬博教育


10歲孩子喜歡拼裝,天天把家裡弄的很亂,不是該鼓勵還是反對的問題了,而是要“規則界限”和“引導責任感”的問題了。

如果是3-5歲階段,孩子喜歡拼裝,是可以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動腦,積木搭建是能鍛鍊協調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促進孩子的大腦思維開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但10歲孩子了,都上小學四年級了,就不能老停留在低級的拼裝了,必須有更高層次的要求和引導,也應該有更高的素質興趣點!

我家小神獸11歲五年級,從小就喜歡這些樂高顆粒拼裝,現在升級到拼高達了。喜歡拼這些的孩子空間感都比較好,小時候是隨他,但現在我對他也有幾點要求,希望對你有參考。

1. 要分清主次,學習是主要的,作業做完了,有空閒時間可以去玩;

2. 自己的事自己做,玩後要自己收拾到位,不給家人添麻煩;

3. 柔聲說教,獎罰分明,如果約定不能按要求做到,就不會有新玩具獎勵;

4. 要有更高質素的興趣培養,室內與室外互補,動靜項目結合。

10歲孩子應該要確立規則邊界了,不能完全由他由著性子來,我們不去打擊男孩的那顆英雄心,不去抹殺他的自我優越感,但必須要告訴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要承擔起與年齡相符的責任,讓他意識到有給自我服務、為他人服務的責任感。

如有任何問題可以 ,我們一起探討!


新資優教育


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好事,應該鼓勵。

我家孩子喜歡看電視,一看上電視能看好長時間,為了讓他縮短看電視的時間,只要他說要買拼裝玩具我就立馬答應了,他喜歡拼裝小汽車、坦克等各種零件,一拼零件就可以拼好長時間,而且注意力特別集中,這是好事應該鼓勵。

雖然有時孩子會把地上搞得一團糟,剛開始婆婆和我都會給他收拾,後來我們就鼓勵他自己收拾,給他準備一個透明的塑料盒子,他自己玩後自己把剩餘的零件放進去。當然剛開始他不會那麼聽話的去做這些事,在威逼利誘一段時間後才慢慢養成了收拾玩具的習慣。

這樣,拼裝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也養成了自己收拾玩具的習慣,兩全其美。


山園靜梅


鼓勵孩子動手鍛鍊,但是更要進行秩序引導。


我家也有很多的樂高積木,大大小小的,少說也有上萬塊,還有一些智能機器人的拼裝部件,大概有三千塊。有些是朋友送的,有些是自己買的,孩子12歲了,現在還是很喜歡。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在自己的房間拼裝,也是搞得亂七八糟的,也不怎麼按照圖紙上的步驟來,最後拼起來的雖然也有點模樣,但是很不結實,一弄就容易壞。


歸根結底,就是孩子對於規則和秩序意識沒有很好的認識,自由發揮的結果就是做出來成品也比較爛,由此養成的習慣就會影響到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後來,我們給孩子單獨一個地方,所有的零部件都放在箱子裡,拼裝好的單獨放一個地方,但是,工作完成後必須打掃乾淨,從哪裡拿的東西就放回原來的地方,地上不能有任何遺漏的東西,哪怕是第二天接著玩也不行。第二條就是在自己沒有更好思路的情況下,首先要按照圖紙上的步驟來,因為事實證明,這麼小的孩子,要想把一個玩具拼裝的比圖紙更好,那基本不可能的。這個玩具設計的本來意義就是要鍛鍊孩子的規則和秩序意識,只要有了這個意識,然後按照步驟來,就能完成一個很好的作品,尤其是成品完成後,孩子的成就感會很強。按照這個步驟,可以訓練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度,就如同孩子上課一樣,老師的要求就是規則,你不按照規則聽課,沒有耐心和專注度,那學到的東西就一定有限。


我家孩子,我們基本就按這個辦法訓練的,有一個智能機器人,拼裝部件大約有兩千多塊,有一次拼起來後加載了程序不能運動,就開始找原因,最後從後往前拆了三分之一的模塊才發現有一個部件裝反了。雖然在拆裝的時候會暫時的煩躁,但是,這更能鍛鍊孩子的耐心,因為在拼裝的過程中,一個不小心,不細心,就會造成很大的返工,這個教訓他自己就會很容易接受,比我們在那吼叫半天管用。當然,因為這個素質,在課堂上,我們的專注度和細心程度也是很好的。每次家長會,老師都會說,很多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東張西望的,還有手裡必須得玩個玩具的,總之無法有效的聽課,歸結到一點,就是孩子的專注度訓練不夠,沒有秩序意識,或意識很弱。我們一般都會被老師提出表揚,因為只要老師在上面講,孩子就會一直盯著,注意力很集中,老師講了什麼就會很容易接受、理解。因為你讓這麼小的孩子自己看書學習,一定沒有仔細聽講來的好。最後體現在成績上,我們基本會保持在全年級的前幾名。我們得到什麼成績,或者名次,絕不是為了老師的表揚,而是要真正的掌握那些知識。老師的表揚,更多的是為了樹立一種榜樣,讓大家能儘量的學習,並逐漸形成一個比較好的習慣。


BreakingBetter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應該鼓勵並且支持孩子。拼裝積木帶給孩子的好處是很多的。

第一,開發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

拼裝積木的塊數非常之多,又因為積木的結構可以相互拼接,讓孩子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拼接出各式各樣的形式,並根據自己的想象拼接出不一樣的或者以前沒出現過的造型,孩子根據搭建或拼接出來的樣式再發展再拼接,慢慢的完善並且達到他們滿意的效果。這個過程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鍛鍊並提升。

第二,鍛鍊孩子的靈活性與協調性

拼接積木的過程是需要很好的靈活性與協調性,特別是很小的積木塊,需要 一點一點的拼接,當拼接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又要特別的小心,否則將會前功盡棄,這個過程是鍛鍊孩子靈活與協調的過程,你會發現孩子的動作會小心翼翼,拼接的時候手腳並用,協調搭配。

第三,鍛鍊孩子的專注力與耐性

一組拼裝積木需要孩子很高的專注力和耐性,有的拼裝積木能夠達到1000多塊,更甚的能有好幾千塊。拼接非常的耗費時間體力,很考驗一個人的耐性,如果沒有很好的專注力與耐性,這組拼裝積木是完成不了的。作為一個成年人拼裝600多塊的積木就拼了一天,更何況孩子。

第四,培養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

如果孩子和別的孩子一起玩拼裝積木,你會發現孩子們會不由自主的形成一個團隊,這個小朋友找什麼,那個小朋友找什麼,分工很明確,他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拼裝完成,享受那種成就感。孩子在合作的過程中也會發生分歧,但是他們會協調和溝通。這個過程鍛鍊了孩子的團體意識與合作能力。

第五,增加親子活動

玩積木一直是一個家庭比較好的親子活動,特別是有挑戰性的拼裝積木,為什麼呢,因為這樣有難度的遊戲是家長也願意主動參與的。而一些搭建積木,家長是象徵性參與,而複雜的拼裝積木,家長從心裡也想挑戰,特別是爸爸。這就讓親子活動變的更投入,孩子也會發現家長的投入和認真,體驗也會變的更好。

拼裝積木已經是現在孩子家庭玩具的標配了,基本上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接觸並擁有一套或幾套拼裝玩具,對孩子的鍛鍊和影響也是積極的。家長在孩子玩拼裝玩具以後要讓孩子獨立收拾現場並將玩具放回原位。家長也不要因為怕亂而阻止孩子探索世界。


牽著螞蟻逛街


孩子喜歡拼裝,雖然把家裡搞得很亂。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鼓勵。

要想拼裝好一個模型,首先得看懂圖紙,動手的同時還得動腦。有些拼裝比較複雜,需要花費孩子好幾天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還得平心靜氣,心氣浮躁便會前功盡棄。由此可見,拼裝好一個模型,鍛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孩子把家裡面弄得很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

1.拼裝之前先和孩子商量,確定一塊固定的區域。告訴他模型零件很多,不能放得到處都是,必須在固定的地方進行拼裝。

2.找一個大的器皿,如紙盒、收納箱、臉盆之類的,讓孩子把各個包裝袋裡的零件拆開後,放在裡面,告訴他這樣容易找得到。

3.垃圾桶放在旁邊,告訴孩子不用的包裝袋、固定條等要隨手扔在垃圾桶裡,這樣會讓自己的拼裝進行得更加順利。

如果幫孩子做好了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一般情況下,一個沉迷於拼裝的孩子,應該不會把拼裝零件扔的滿屋子都是,如果還有把零件亂扔的現象隨時督促一下就好。

一個10歲的孩子做事應該還不太會有條理,如果大人能幫助他,幫他建立處理事情的條理和規則,久而久之,他也會建立自己的秩序感。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鼓勵、幫助孩子,孩子才會越來越好。


枸杞紅棗在路上


我覺得應該支持,我家也有一個6歲的孩子,孩子喜歡專注做一件事,做家長的應該偷著樂,喜歡一件事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學習上有很大的幫助,家長往往看到家裡亂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的吼孩子,知道孩子這時的想法嘛,我就想玩個玩具也這麼麻煩,孩子的童年就這幾年,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讓孩子的童年更多快樂!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