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壓力之下的中國樓市

上週(3月12日-3月21日),新冠病毒仍舊在海外快速蔓延,美國華爾街市場轟然倒下。截至週五收盤,道指周跌17%,報19173.98點,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周跌幅。美油週五盤中跌破20美元/桶,後報22.53美元/桶,隨著全球防疫限行措施加強,原油後市面臨繼續下跌壓力。黃金上週失守1500美元關口,波動率也同樣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值。

疫情壓力之下的中國樓市

彭博巴克萊美國企業高收益指數顯示,上週五美國垃圾債券與國債之間的息差擴大37個基點至1013個基點,有分析師警告稱,在數十億美元資金從基金中外流、以及市場對經濟的擔憂不斷加深的情況下,市場最糟糕的局面可能尚未到來。

在全球資產遭遇無差別拋售的同時,持有現金成為了主流投資者的首選策略。上週美元指數漲4.5%,觸及103關口,收於102.4151,創2017年1月以來的新高。

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凱文·哈塞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或使美國經濟重回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大衰退時期。高盛預測在本週四即將公佈的美國4月初請失業金人數將會由上週的28.1萬激增至225萬,美銀則預測該數字可能會達300萬左右。如果預測成真,該數字將超過2009年3月的80萬人規模、1945年9月,當時美國經濟正從戰時狀態轉向戰後狀態時的196萬人的失業規模。

疫情壓力之下的中國樓市

疫情壓力之下的中國樓市

失業會引發對美國GDP的重創,高盛預計美國第二季度GDP為-5%,而德意志銀行則認為美國第二季度GDP可能會觸達-13%,屆時將超過2008年第四季度的-8.4%,也將超過1958年初創下的二戰後美國GDP-10%的紀錄。

這是一場被疫情點燃的資本危機、金融危機和社會危機,它會伴隨著疫情的發展而延續,或將持續至整個2020年,或者更久。

在海外抗疫與挽救經濟的雙戰場,大水漫灌式的金融刺激政策也無濟於阻止商業停擺、供應鏈破碎和搶救岌岌可危的中小企業。

疫情壓力之下的中國樓市

3月16日,美聯儲宣佈降息100個基點,基礎利率降為0,並且啟動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據統計,自3月初以來,包括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埃及、挪威、阿聯酋、沙特等20多個國家央行宣佈降息。歐洲央行則維持-0.5%的主要利率。

疫情壓力之下的中國樓市

然而,僅僅注入流動性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次危機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同,它是一場因公關衛生事件觸發的危機,如果不把疫情控制住,再多努力也是徒勞的。

危機之下,全球主要經濟體會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為刺激本國經濟,不斷的增加流動性,而工廠停工、街區休市、人們居家隔離,通貨緊縮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市場上增加的流動性中會有一半以上的額度外溢為熱錢,轉投向疫情控制較好、未來增長較快的地區,進而引發當地的通貨膨脹。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閉關鎖國不會有發展,處置公共衛生危機的也離不開世界各國的協同互助,地球村裡誰都無法獨善其身。一方面我國在做好國內抗疫工作的同時,也同時援助、資助多個國家抗疫防疫鬥爭。另一方面,隨著企業復工進程不斷加快,外貿的產業鏈、供應鏈正在逐漸暢通運轉,正常的市場機制也在逐步恢復,中國或為全球投資避險的最佳區域。3月18日,蘋果宣佈繼續無限期關閉大中華區以外的所有零售店,開業時間另行通知。這意味著,92%的蘋果門店、85%的市場將持續關停。截至上週五,蘋果股價收於229.24美元,較2月12日創下的327.22美元的高位,僅僅5周時間就跌去了30%的市值,總市值降至10029.25億美元。上週,高盛ISG向其客戶發出了保持投資的建議,對長期的未來積極的看多,但短期波動持續、且繼續探底過程持續進行中,對於現金充裕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逐步加倉美股,但不建議太快,把握好市場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

上週,全球投資者瘋狂地拋售一切風險資產,股票、黃金、原油三殺!全球經濟站在了金融危機的邊緣。今年1-2月我國CPI同比上漲5.4%、5.2%,持續通脹壓力巨大。第一季度,央行兩次降準,累計釋放資金規模超1.35萬億元。第二季,全球降息潮會繼續加碼,我國央行在利率、準備金率等方面的貨幣政策空間仍然較大,全球性通脹不可避免。

那麼,今年中國樓市怎麼走?

2020春節前後,一線城市土地市場成交活躍:1-2月,北京土地收入達672.74億元,佔該市2019年全年土地成交額1696.88億元的39.6%,居全國之首。2月20日,上海“徐匯濱江西岸金融港”地塊被上海怡興+重慶優盛達+重慶利嘉華聯合體以總價310.5億元摘得,成交價遠超2014年中民投聯合體拍得的上海董家渡地塊的248.5億元。3月10日,廣州越秀區越秀南AD013907地塊由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以23.6億元摘得,樓面價高達6.46萬/㎡,創下廣州單價成交記錄。

同期,多地政府還出臺了眾多“幫扶政策”,為房地產企業紓解現金流難題,避免資金鍊斷裂,引爆系統性金融風險。3月12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國發〔2020〕4號)》,為地方政府送去年度土地大紅包。

主要內容是:

一、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試點將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和國務院批准土地徵收審批事項委託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試點省份為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試點期限1年。

該政策將有利於進一步穩定大城市房價,釋放土地供應,緩解試點地區房價上漲壓力。同時,政策還將大力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拓展城市功能外延。

疫情之下,現房銷售市場活躍:一面是各大房企的打折促銷;另一面是購房者的躍躍欲試。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0年2月份數據: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上月為上漲0.4%。進入3月,隨著各個城市逐漸復工,新房成交量也穩步提升。深圳、廣州、杭州、蘇州等地的成交面積、成交量都出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高端改善型住宅放量增長,資產避險意願明顯。

疫情壓力之下的中國樓市

週五,《丁祖昱評樓市》微信號刊發了對10353組家庭關於住房需求的問卷調查結果,約有近65%的家庭準備今年買房或換房,這大大提振了住宅市場的信心。

面對樓市小陽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四伏,首先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政府要對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做好充足的預案。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穩定預期,防止房價暴跌。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也認為這次疫情將對房地產市場形成新的劇烈衝擊。同時,他還指出支撐房地產市場的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城市化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過去,我國城市化每年至少要吸引一千多萬人口從農村遷至城市,這些遷入人口構成了房地產市場的剛需購買力。而現在這樣的城市化進程已基本停滯,我國的城市化已經走向以城鄉一體化為主要方向的新路徑。因此,他建議不要盲目進行房地產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