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縣古稀老人“搭上”產業快車 靠雙手努力脫貧致富

西安新聞網訊 “秦書記,你前幾天給我說的領養肉牛的事,我想好了,今年我想領一頭母牛回來養。”3月初,勉縣漆樹壩鎮唐家壩村村民楊桂芳來到村委會,一見到駐村第一書記秦海斌,就表達了自己想要領養肉牛的意願。

楊桂芳今年74歲,是村裡的貧困戶,儘管她的兒子還患有慢性病,可是為了改善生計擺脫貧窮,依然選擇去外地打工。楊桂芳是個閒不住的老人,她心疼兒子,一心想讓兒子生活的更好。2016年初,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機務段扶貧工作隊進駐後,楊桂芳就成了重點扶貧對象。考慮到她家缺乏勞動力的實際,駐村工作隊經過深入分析,為楊桂芳定製了脫貧計劃。2018年,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機務段駐村扶貧工作隊養牛政策的宣傳下,楊桂芳帶頭申請了國家的產業直補資金5000元,投入到合作社認養了一頭肉牛,以牛場年底總體收益進行分紅。當年年底,楊桂芳分到了1100元。2019年,她又認養了一頭牛,年底分到了1300元,加上兒子打工的收入,當年她家就脫貧了。

西安機務段在唐家壩村開展駐村扶貧4年來,深入開展產業扶貧,積極協調聯繫國鐵集團項目建設資金155萬元、集團公司12萬元,為唐家壩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援建了一座養殖規模達100頭的生態肉牛養殖基地。合作社率先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和服務方式,通過認養、領養(牛犢和母牛)、牧草及飼料“種植+包收”、提供務工崗位、土地流轉等帶貧模式,流轉貧困戶土地100畝,為10名貧困戶提供務工崗位,61戶貧困戶通過認養年戶均增收1300元,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09人脫貧致富奔小康。通過努力,2019年9月,全村73戶藉助養牛產業脫貧,楊桂芳家就是其中之一。

楊桂芳沒有想到,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還能用自己的雙手改善生活條件。嚐到產業扶貧甜頭的她想再加把勁,今年嘗試領養一頭牛,雖然要辛苦操心一些,但是利潤也更豐厚。到底是養一頭肉牛,還是領養母牛下牛崽,讓楊桂芳有些猶豫。為了讓老人家心裡有個明白賬,秦海斌爬了5公里山路,來到楊桂芳家,幫她算起賬來。經過仔細盤算,養肉牛能夠保底賺到4000元,而養母牛隻要經管的好,賣牛崽保底能夠賺到5000元。最終,楊桂芳選擇了領養母牛,加上家裡養的豬,年底光她一人可以創造收入近萬元。

今年3月份,唐家壩村生態肉牛養殖基地與西鄉縣宏亮牛肉乾食品廠簽訂了60頭牛的銷售合同,總價值達176萬元,一下子解決了牛肉後續銷售問題。有了穩定的銷路,牛場就可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3月20日,楊桂芳在駐村工作隊員的陪同下,來到養牛基地精挑細選了一頭母牛,“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好,牛肉銷路也好,只要勤勞肯吃苦,在家門口也可以致富。”楊桂芳拉著致富的希望,滿心歡喜地闊步走在小康道路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旭 梁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