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凭什么以“王城”与“礼制”申遗?石峁才更有全球性霸气

欣闻二里头遗址正在赶趟筹备世界申遗,并被告知其申遗的关键词为“最早中国”的“文明核心、礼制中心、广域中心、文明引领者”。这些都很好啊,真乃大快人心。但是,一查他们的年代,本人的小心肝立马凉凉;该遗址问世年头不到3800年。请问不到3800年的地方,能叫“最早中国”吗?又怎样去“引领”5300年的良渚文明既华夏源头文明?何况,你们自言的“核心文明”并无正史记载,又是怎样成为“广域引领者”的呢?你们是否拼死也要把刚被全球公认的,以良渚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再度“引领”回不到3800年的夏朝中期?申遗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展示文化大国软实力的正道,但是要看的你是否有其先进性或独占性意义。如一定要论有“王城”就等于有“礼制”,则石峁比二里头先进了500年以上,更遑论希腊与西亚的“超级王城”“更早礼制”的史前文明。

据《国家统计局31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二里头所属的河南省在31省区中名列倒数第九。一个国计民生还在艰难环境中的省份正当奋起直追的当口,不是聚力发展经济,而是仅凭着几个夏中期宫殿式建筑的遗址,去想象与编造什么“广域礼制最早中心”,实在是扯的可以。何况,该地夏中期帝都的文字出处与旁证证据均无,还非要说是什么天上人间的“文明核心”。就在离该地不远的同省殷墟,早已有了3500年前至3700年前的甲骨文明,虽然其“甲、骨、文”的出产地并非出土地一处,以出土地来独领风骚也不为太过。故此,本人大声疾呼,应将此次申遗的额度,授受给“西王母氏族”西迁地中海前建造并驻留过的陕西石峁,因为二里头无论“宫殿”或“礼制”,都不及西亚与希腊,更不及有4300年惊人历史的石峁王城,在全球影响至今的“女王文明”的代表性“引领”和任何遗址的影响均无可企及的“广域”。

1、土石与水木文化的文明高峰与女娲共工的史前文明

然而万幸,中西部文明先锋的石峁,其“宫殿的巍峩”与“礼制的广域”,比起二里头“王城”,更早了500年,更高了70米,更大了100万平米,更具广域的世界性。华夏民族是安居重土的,土石是华夏之根。最早的“土文化”是由女娲天皇所引领。《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列子·汤问》讲:“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仅有土是不够的,共工又继承了女娲的石文化,以撞断天柱的工程而著名。

土石水木文化的绝学与高峰,在华夏民族的史前阶段,始终由女性的女娲女王族,和男性的炎帝共工族共同引领。后土文化的兴起,正是源于了女王氏女娲族的有希氏既有莘氏,与炎帝族共工氏的末代掌门姒鲧的联姻而合成。根据《万姓统谱》记载,莘氏是源自古国有莘氏,得姓至今已经有4600年。这是一个美女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的部落,从黄帝开始,到夏商周三代,很多帝君都是从这个部落寻找后宫,比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所以,中国经典的历史学家,在溯及史前的中国帝王时,都会有一个天生绝配的女帝后商做后宮,只有这样了,这个帝王才会有合法性与权威性吗?远远不止,还有根,还有不忘所来。

有莘氏跟鲧族的关系极为密切,北上和西迁后,两族就合为一族了。对此,《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说:“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史记·夏本记》索隐引《系本》也说:“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有莘亦称有辛,其国称莘,也作辛、侁、新(下加女),以姒为姓”。莘国在不同时期,分别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以东,至陕西省曾分属过渭南市以北的石峁。夏鲧与周稷,都是在这里起兵向南的,想用二里头虞商系的遗址,戏说成石峁夏周系的祖地,是严重的不可取。

这一地区,也是史前华夏族北上通古斯-白令海-阿拉斯加-南北美的战略走廊的内地终点与漠北起点;也是娲族与鲧族自江淮自我放逐到这里后,休养生息东山再起的根据地。《尔雅》说:“觚竹、北尸、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证明后土族走的就是这条线。学者宫玉海说“犹太”即是“有邰”,“西伯来”即“西亳来”应为调侃,因为夏与周同源有据,虞与商同源可证,把夏周与虞商搅和在一起的和稀泥,显然是有违常识的。“夏有邰”的“犹太”,此“周西伯”是万万不会从“商西亳”来的。当然,商朝有洗方,如甲骨文“方其来于洗?不其来?贞方允其来于洗?贞乎往正”。“洗”又作“姺”、“侁”或“冼”,是可以与“莘”或“施”通的,但那只是被征服的世家,与统治者很难同日而语。

有虞氏的“噎鸣、邰氏、墨氏、竹氏、孤氏和伯氏”等六大分支中,身为“竹候”的“墨氏、竹氏和孤氏”从太湖东进到东北,甚至中间还封赐过在晋陕鬻食,但终究只能为虞商的体系。拿3800年前的二里头去凑夏源,肯定是不合适的,因为“西伯来”即“西亳来”是戏说,以商代夏决无可能。至于他们之所以要倒退1500年,不惜用3800年的“广域申遗”,来彻底否定刚完成入遗的5300年的良渚文明,是因为在他们心中,良渚入遗的盛举不过是一种侥幸,因为良渚还不够“文明”和“广域”。只有他们看上的地方,是可以成为一切年代和一切形式的文明之根的,根本不需要证据。

在他们的文史视野中,以良渚为代表的的江淮流域,从来没有过《楚辞》《诗经》《山海经》《淮南子》和《夏小正》为代表的浩繁卷佚中,那些波澜壮阔的关于华夏民族史前文明的伟大过往;他们也当然从来没有想过,那些沿江淮三岸层出不穷的部落联盟与城邦集群,到底是怎么来的。更有甚者,他们还有意无意地将华夏民族史前文明中,一切曾照耀着白云亲舍的灿烂阳光,都不惜说成是中西部的独占与独享,而不顾让3800年前的“礼制的广域”,来妄图驾临5300年前“文明的辉煌”的尴尬与丑陋,因为各位一定都见证过以岳飞打张飞的结局,将会是搞笑版本的咋样。

2炎黄交替后的“五正”,与共工族“土石水木金”业的定型

所谓五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里晋国大夫蔡墨向魏献子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少皞氏有四叔,曰:重;该;修;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也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杜预 注:“土为群物主,故称后也”。《史记·龟策列传》又说:“甲子重光,得我者匹夫为人君,有土正,诸侯得我为帝王”。

对于“共工族世掌五工”这一点,《吕氏春秋》、《淮南子》、《礼记》等书记对于五方天帝及其佐神早有言曰:“中央土,黄帝,后土为佐神”。后土的“土”字与黄帝的“土”德一致,被联系在一起。《淮南子.天文》也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执绳而治四方,是说行政体系与业务规范,或又可伸引至后世的宗法与纲常。对此,《时则》重申道:“中央之极...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左传·昭公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礼记·祭法》说:“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也就是说,全国的土石水木金全归这个家族专营。

其实,共工氏专营的何止土石水木金,由于他们的祖先秘传有“干栏高架式建房、桩木下沉式筑坝、冰花排码式造路、彩虹穹顶式架桥、垒石填土式营宮”等惊世绝技,失去帝位后的子孙们谨遵祖先的训命:“人可以死,技不可以失,祖制永不外传”这种皇权的稳定性与家族的专营性,此刻虽已从炎帝时期传承到了黄帝时期,但专门司业“五工”和“五正”的,却仍然是共工体系的家族,因为这是由“技术”与“专利”为保证的。

例如,共工庆家伊祁氏的法人代表巫支祁,也就是上古传说中专门负责开山取石的“石猴”既“石侯”,他们家族绝技中,就有专门“寻找石纹、楔入木朾、倒入玄玉(沥清)和玉膏(石油)、点火烧裂石肌后再倒入冷水,利用热涨冷缩的方法技术来开山劈石”之世裔专业氏族,他们的家族最先叫女娲氏既女王氏、继而叫伊祁氏、最后融入了共工氏与后土氏后,形成了西王母女王体系和共济会洪门体系,这也是全人类唯一从8000年前传承至今天的,由“天道既大道、鬼道既神道,和女道既人道”的人类共传的文明体系,石峁海量的“台城、宫寝、神庙、连廊、成己”等结构性的建筑,和“鼙鼓、石雕、玉牒、竹簧、骨针”等系统性的礼制,正此时无声胜有声地处于史前最高峰。

在“神戎伐符辅”和“炎黄蚩涿禄之战”后,先后有多世帝王强迫这个家族与帝君们共享其秘术与绝技,但以共工、巫之祁等为代表的被打成“四害”与“八恺”反叛者,虽然被压迫了数千年,仍然拒绝交出其“治水、开石、刊木、复土与冶金”的五大洪门奇工。为保住独门绝技,他们选择了被流放与自我流放的西迁与北上,从5000年前迄今,以西王母为旗帜,一路从江淮上溯,以华西、西亚、北非与地中海为主线;一路从江淮上溯,以西北,华北、通古斯、白令路桥和南北美为主线在亚非拉美欧无害通过,沿途建了数不清以石峁为标本的“古堡、水坝、宫寝、卫城、巴别塔和金字塔”,但在已知的建筑工艺、单项规模与实用功能方面,无出其右者。

3、后世西王母文化,复盖了共工与后土文明

颛顼时有“南正重”、“火正黎”,帝喾设“五行之官”,使我们了解了后土这个土正的性质与意义,还是与其祖共工和鲧的职司有相同的属性,而且其“行政”的级别与权威亦与其祖相较亦无逊。土石之工有了,水木之利则不能没有啊,还是由共工族代劳了,到了颛顼时期,女娲族的女王氏已由西王母的形象为代表,开始了西行。由于共工与后土的直系祖先是女娲,人们在后土的性别上产生了一些争议,有人说他是男生有人说他是女生,本文认为,著名的女娲族以女王为业西迁,所以又叫她西王母,共工与后土是其下属与子嗣伴其而行,所以图腾既法人代表可以有时是女性。

《尚书·武成》有“告于皇天后土”,《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周礼·春官·大宗伯》有“王大封,则先告后土”等。王国维在解读甲骨文时指出“‘后’从‘母’,或从‘后’与从‘母’同义。故以字形言,此即《说文》育之或体毓字,然卜辞假此为后字”。《释名·译天》云:“土者,吐也,吐生万物者称母”。 《说文》云:“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国语·鲁语下》云:“祖识地德”。虞翻注:“地德,所以广生” 。《书·禹贡》云:“厥田惟中中”。孔疏引郑玄注曰:“能吐生万物者曰土”。这都是“后土”的“后”与“土”的出处与来历。

西王母、共工与后土的体系,其男女混搭的结构,在《山海经·海内经》已有明言:“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史记·秦本纪》也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这两个女子传帝不著父名的世系,就证实了“子孙”可以为女系,这是对母系社会望族女裔的遵重与纪念,也是男性化政治时期人类为母亲与姐妹开辟的特区。《史记·索隐》说:“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所以,在父权社会的宗法如星斗经天江河纬地的时代并没有失去母权曾经的辉煌,但女王氏女娲族仅为例外和唯一,直到后土真变成了土,女王氏女娲族也到西亚北非去了。

西王母文化源于胥母既西母,胥母既不是华胥之母亦非伍胥或伍子胥母,而是华胥氏是母系社会,大家都是华夏之母。华胥氏来自太湖,这一点无庸置疑。太湖胥母山,又名莫厘山。俗称东山。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原系太湖中小岛,元、明后始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越绝书·吴地传》说: 阖闾 “旦食于纽山,昼游于胥母”。即此。询问《百度百科》,即可知今胥山胥母的地名,均出于史前太湖与江淮:“

嘉兴市(3) 苏州市(3) 无锡市(1) 湖州市(26) 铜陵市(3) 驻马店市(2)”,至于河南为什么会有?她本来就什么都可以会有的,特别是与帝王和姓氏相关的,哪怕比原创晚1500年,也会被说成原创是河南的,正如石峁与二里头“宫殿”与“礼制”的“最早”与“广域”。

4、“共工、后土”与“鲧”,女娲后裔中的直系与分岔

华夏民族的城建史,是从9000多年前浙江义乌的桥头城濠遗址开始的;到8300年江苏泗洪的顺山集城濠遗址时,已有较高度文化聚落的体系,直到陕西神木石峁的宫城遗址时,已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同期城市遗址的建筑规模、文明程度与结构体系。而这些史前城市的建设者中,当然离不开共工家族的设计与管理。后土继承共工因有史证似无异议,但说鲧既共工却有不同意见,这些异见其实也就是认为鲧是共工族的最后一代。为什么说鲧子禹就与共工无关了呢?这就好象黄帝出自炎帝,而不叫炎帝是因为改朝換代的缘故。

2003年第三期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王青《鲧禹治水神话新探》文主张鲧与共工是一个人,五条论证,洋洋洒洒。1938年就由杨宽《古史辨/卷七》中提出并作出了论证,罗列了九条证据,是可以不被忽视的。于是,我们可以认为,鲧是共工的尾声,鲧象共工一样,被叫了好多代人。《世本》说:“鲧作城”,城中有什么呢?《吕氏春秋·君守篇》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吴越春秋》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从黄帝至大禹不足十世的600年看,其中至少有十代人可以这从这个鲧和共工中找出来。为什么鲧与后土分开了,因为鲧后为夏,后土之后真就成土了。因为各地除后土庙就没说法了,一点也不象夏后那么真实的热闹。其实,后土之后也不仅仅是拜庙那么点来去无踪的热闹,学者宫玉海认为犹太人的 “犹太”即是“有邰”,“西伯来”即“西亳来”是戏说。但是,以色列法律的规定:母亲是犹太人,孩子就是犹太人。这也导致了犹太人血统的多样性,比如犹太人不仅有白种人、还有黑种犹太人和黄种犹太人等,这与《山海经》记载的华夏先民的人种构成完全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