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湖·看得見的美麗承諾(2):家門口的“網紅”河道景觀


【導語】

下河抓魚、摸螃蟹,這份快樂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這兩年,記憶裡的小溪流彷彿又回來了……河湖“蝶變”的背後,是“樣板河”的創建,是“河長制”的擔當。今天的《美麗河湖·看得見的美麗承諾》系列報道,我們來看過去淤泥堵塞的河道,如何變成今日的“網紅打卡地”?

【正文】

漫步水杉林,白河水靜靜地流淌著,撲面而來的是春天的味道。過去,這裡淤泥堵塞,河堤崩塌,碰到漲水時節,兩岸農作物“全泡湯”。現在,一條清澈的河道,涉及的是水環境治理的全套體系。

【同期聲】

劉高峰 祁東縣風石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自籌資金300萬,2018年到2019年度清淤了5.5公里,把整個河道清理乾淨,最深的地方我們清理了1.5米深,淤泥我們用大貨車裝出了1000多車。

【正文】

發源於祁東縣風石堰鎮花屋村石獅嶺老龍潭的白河,流經風石堰鎮的五村一社區,鎮內河道總長20公里。自“樣板河”創建以來,當地以“美麗河湖”為抓手,通過集鎮生活汙水排放整治、清淤疏浚等一系列措施,加強水源保護,提高裡河道排澇能力,再加上民間河長等志願者定期巡河,換來的是一江清水映藍天。

【同期聲】

譚錦華 祁東縣民間河長工作站站長

在全縣25個鄉鎮,我們每一個鄉鎮都有鄉級河長,對這個河流、河段實行負責制//當好民間河長五大員,協助政府為家鄉的河流、環保做得更好。

【正文】

近年來,祁東水利部門圍繞“河長制”工作,上下聯動,織牢“一張責任網”,突出水岸共治,打好“一場攻堅戰”。如今,全縣已經打造樣板河道30條(段),累計河道長達120公里,水清、岸美的河流景觀,也成了一道道“網紅打卡點”。

【同期聲】

匡自強 祁東縣副縣級幹部

為了讓這項工作持久發力,黨委政府要重視,群眾必須要主動參與,各級政府財政要加大投入,讓我們的百姓充分感受到美麗河湖給他們帶來的生機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