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到底是誰挽救了莫斯科

二戰中到底是誰挽救了莫斯科

希特勒的計劃在實施中遇到了預想不到的困難。南斯拉夫人反對納粹的立場招來了德國的入侵,最初,德國國防軍似乎是不可阻擋的。但是,由於希臘人頑強地抵抗,德國在巴爾幹半島的作戰規模擴大化,不久,德國在巴爾幹半島便陷入了激烈的游擊戰之中,這大大牽制了德軍在其他地區急需的戰爭資源。英國的干涉企圖使形勢進一步惡化(雖然英國的干涉努力最終失敗了)。德國在克里特島上演了空降戰役,造成了大英帝國的另一場失敗。


巴爾幹燃起戰火


挑起巴爾幹戰爭的罪魁禍首是墨索里尼。這位意大利領導人最初曾是歐洲法西斯主義的領袖級人物。然而,隨著納粹分子緊緊地團結在德國周圍,他的聲望迅速被希特勒淹沒。希特勒的軍事勝利使德國在軸心國集團中居於領先地位,出於嫉妒,這位意大利領袖決心去開拓屬於自己的疆域。


意大利過去軍事冒險行動的攻擊對象主要是那些無抵抗能力且沒有盟友幫助的國家。利比亞、阿比西尼亞和阿爾巴尼亞就是這樣被併入了他所謂的後時代羅馬帝國版圖,意大利實現這些目標只付出了較小的代價,即僅僅受到了老而無用的國際聯盟的嚴厲批評。墨索里尼對同盟國宣戰是在法國戰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才宣佈的,因此有些漫畫家將其描述成納粹獅的投機取巧的走狗。儘管這樣,不像它的戰無不勝的德國國防軍盟友,意大利軍隊在法國南部遭到了法國軍隊的阻擊,遭受了羞辱性的挫折。為挽回顏面,墨索里尼決定尋找一個比較容易的目標,獨立發起一次入侵行動。在意大利軍隊開始行動之前,他故意沒有通知希特勒。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臘。讓墨索里尼沒想到的是,希臘軍隊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不像意軍在20世紀30年代曾經擊敗過的裝備落後的非洲部落士兵那樣。當年冬季,希臘軍隊不僅成功地抑制了意大利的入侵,而且還於12月份發起反擊,將意軍趕回阿爾巴尼亞,並攻入阿境內80千米。墨索里尼入侵希臘的行動令希特勒大為惱火,這不僅是因為墨索里尼在這件事上明目張膽地無視德國的意見,還因為意軍行動的失敗將對德國長遠計劃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希特勒不能丟下墨索里尼不管,這一點很快就得到了證實。要解救墨索里尼必須採取軍事行動,政治斡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德國的捲入


希特勒已經制訂了穿過保加利亞佔領愛琴海東北海岸的作戰計劃,目的在於當發起對蘇進攻時,確保南翼的安全。這一行動代號為“馬裡塔”,它還包括對付希臘抵抗的作戰預案。為預防德國不能勸說雅典政府接受讓德國佔領其北部的建議,“馬裡塔”行動還列入了在必要時征服整個希臘大陸的計劃。


但是,希特勒希望他能夠與希臘獨裁統治者梅塔克薩斯將軍之間達成某種盟約,避免發生實際的戰爭。他希望能夠和平佔領,類似佔領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領土一樣。他還希望能夠和平解決與南斯拉夫間的問題。甚至在戰爭開始前,德國就打算用飛機和大炮來換取南斯拉夫全部的銅產量以及大量的鉛和鋅。1940年11月27日,希特勒在貝希特斯加登接見了南斯拉夫外長,建議南斯拉夫明確地站在軸心國一邊。


自1940年秋季以來,德國根據條約規定,不斷地將軍隊派往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至1941年2月,派往兩國駐紮的德軍已超過65萬人,這些部隊主要是為了確保計劃於5月份發起的對蘇進攻的南翼安全。


為了對正在與意大利進行苦戰的希臘採取必要的行動,希特勒威逼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簽訂了三邊條約。條約同意德國陸軍元帥李斯特率領的第12集團軍借道兩國對希臘進攻。


保加里亞被迫同意德國國防軍無條件過境,德國軍隊開始在保希邊境上的梅塔克薩斯防線對面集結。但是,從保加利亞發起攻擊將使入侵行動的攻擊正面相對較窄,從而便於希臘人準備和抵抗。為此,納粹分子對南斯拉夫政府威逼恫嚇,使其同意德國軍隊過境攻擊希臘。


英國部隊已開始在希臘登陸。在兩個英聯邦步兵師、一個裝甲旅和皇家空軍“颶風”式戰鬥機的支援下,希臘人民準備迎擊即將到來的入侵。3月19日,希特勒限南斯拉夫在5天之內做出決定,同意保持中立,並解除亞得里亞海沿岸武裝。希特勒非常清楚地表示,如果南斯拉夫拒絕簽署該協議,南斯拉夫的處境在非常逼近的將來會變得越來越艱難。3月25日,南斯拉夫外長在條約上簽字。簽字儀式毫無喜慶之意,希特勒甚至將其比作葬禮。


僅過了48小時,希特勒的計劃就被破壞了。走強硬路線的塞爾維亞軍官們以年輕的彼得國王的名義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他的叔叔攝政王保羅。當政變的消息傳到希特勒耳中時,他的第一想法是這是一個笑話。但這種表情馬上就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憤怒。他中斷了德國國防軍指揮官會議,並在幾小時之內向他們發佈了新的、明確的命令——毫無疑問,一場懲罰行動即將開始。“元首決心已定……作好毀滅南斯拉夫的一切軍事準備,作為一個國家……從政治上講,對南斯拉夫進行毫不留情的打擊尤為重要。德國空軍的主要任務是儘快發起攻擊……以波次進攻摧毀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


對南斯拉夫的攻擊


二戰中到底是誰挽救了莫斯科

▲ 德軍在巴爾幹半島的推進速度異常迅速,儘管這裡地形崎嶇不平。南斯拉夫迅速失陷,隨後是希臘。然而,勝利雖然來得容易,但隨後的佔領卻困難重重:隨之而來的游擊戰的激烈和艱鉅程度絕不亞於有史以來的任何戰爭。


以德國空軍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攻擊為先導,馮·克萊斯特率領第14裝甲軍向貝爾格萊德發起了攻擊。與此同時,黨衛軍的一個精銳旅——“警衛旗隊”師和第9裝甲師越過馬其頓向斯科普里(南斯拉夫東南部城市)推進。德軍的攻擊在棕枝主日(Palm Sunday又稱聖枝主日,復活節前一週的星期日),即1941年4月6日,以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開始。清晨5時30分,飛機在頭頂盤旋的轟鳴聲將貝爾格萊德市民從睡夢中驚醒。其後半小時內,炸彈雨點般在火車站、皇宮和澤蒙機場落下,南斯拉夫空軍停在該機場的飛機大部分來不及起飛就被摧毀了。一整天,攻擊持續不斷,貝爾格萊德市中心化為一片瓦礫。至次日晚,貝爾格萊德市內共有1.7萬人死亡,大火肆虐不止。


二戰中到底是誰挽救了莫斯科

▲ 匈牙利軍官觀看精銳的納粹黨衛軍“帝國師”某偵察部隊通過布達佩斯,這批部隊將開往南斯拉夫邊境。“帝國師”是從法國南部轉移過來參加巴爾幹戰役的。


與此同時,在貝爾格萊德以南約800千米處,德國空軍轟炸機的轟鳴聲也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上空響起。不久,德國轟炸機在港灣入口處投下水雷。隨後,向港內艦船和貨棧發動了集束炸彈攻擊。


“弗雷澤”號潛艇就是這次空襲的一個犧牲品。當時它正停泊在主碼頭上,一枚炸彈落在艇上並爆炸,引爆了貯藏在貨艙內的276噸炸藥。震耳欲聾的大爆炸摧毀了整個港口,甚至遠在12千米以外的雅典城內的門窗都被震碎了。


再說南斯拉夫,國家已經沿著1914年以前的邊界線分裂開來。在貝爾格萊德遭受轟炸而處於一片火海之時,兩個克羅地亞師發動兵變,並脫離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羅地亞共和國,在薩格勒布大開城門,歡迎德國人進入。南斯拉夫政府於4月14日要求停戰,南斯拉夫落入納粹鐵掌之中。儘管如此,南斯拉夫的遊擊部隊仍一直堅持著武裝反抗納粹佔領軍的鬥爭,直到戰爭結束。


二戰中到底是誰挽救了莫斯科

▲ 德國對南斯拉夫的入侵行動得到了克羅地亞民族主義組織“烏斯塔莎”的支持,該組織在克羅地亞境內建立了一個由安特·帕維裡奇領導的法西斯政權。克羅地亞軍團後來參加了德軍入侵蘇聯的戰爭。


在希臘的戰鬥


德國設想從兩個主攻方向對希臘發起攻擊。由納粹黨衛軍和裝甲部隊組成的聯合部隊將沿著阿爾巴尼亞邊界向南推進,而與此同時,由李斯特率領的第12集團軍將突破或迂迴過希臘的防線,對馬其頓地區發起攻擊。一支小規模的部隊將同時對土耳其沿岸的希臘島嶼實施一系列登陸作戰。攻擊於4月6日發起,首先是第12集團軍的三個軍從保加利亞發起攻擊,其所屬第30和第48軍突破希臘防線後,矛頭直指愛琴海。沿東海岸部署的一個英軍裝甲旅奉命後退。包括第5裝甲師和納粹黨衛軍警衛旗隊在內的德國第40軍在通過南斯拉夫南部地區後,也於4月10日在莫納斯提爾地區越過南希邊界。


空中力量是戰鬥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希臘人對德國空軍束手無策,而英國所能提供的飛機也極其有限,聊勝於無而已。盟軍日間的任何行動都在德軍的嚴密監控之下,稍有動作,德軍“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就會穿越地中海晴朗的天空,轟鳴而至。德軍戰鬥機也加入了攻擊,甚至轟炸機還用機槍對盟軍公路運輸車隊進行掃射。情況極其糟糕,駕駛員們甚至一聽到德軍飛機飛來的聲音便棄車而逃。


盟軍地面部隊投入作戰後,其作戰陣地不斷遭到德軍的狂轟濫炸。通信中斷,大炮和反坦克陣地被摧毀,油料和彈藥無法運達,傷員也不能及時後撤。與此同時,與希特勒的入侵相呼應,意大利軍隊也發起了新一輪攻勢。意大利駐阿爾巴尼亞部隊得到了再補給和重新裝備,而希臘軍隊的後勤狀況卻沒有得到任何改進。由於在武器裝備和數量上均處於劣勢,再加上德軍在希臘北部的大舉入侵,希臘軍隊開始退讓。


希特勒的第27號指令要求在拉里薩方向形成突破,對盟軍部隊實施包圍。拉里薩是奧林匹斯山以南地區重要的公路樞紐,品都斯山脈東部地區所有南北走向的交通都要經過這裡。德軍第5裝甲師沿公路推進,另外兩個山地師從翼側迂迴,對處於谷地中的英軍防禦陣地進行包圍,這一計劃差一點就獲得了成功。


4月12日,英軍指揮官威爾遜將軍在獲悉德軍將從東部對其實施翼側包圍後,下令所屬部隊向南撤退。至14日,成功脫險的英軍部隊開始沿阿利阿克蒙河一線和奧林匹斯山各關口組織防禦。在此,他們成功地阻止德國裝甲和步兵部隊潮水般的攻勢達4天之久,掩護同盟國軍民向南逃避。路上到處是滿載著筋疲力盡的人們的卡車、艱難跋涉的部隊以及駕駛著農用車輛拖家帶口的農民,途中他們不斷遭到“斯圖卡”式轟炸機的殘忍攻擊和德軍戰鬥機的機槍掃射。與此同時,盟軍的陣地再一次面臨著被德軍翼側包圍的威脅:德國裝甲部隊正在向西部的約阿尼納和塞薩利地區推進。


4月18日,英軍後退至塞莫皮萊古戰場一帶。作戰中,英國情報人員向威爾遜將軍提供了一系列破譯的德軍信號情報,使他總能夠先德軍一步擺脫包圍,但除此之外,在德軍指揮官的戰術主動和高機動面前盟軍毫無辦法。


二戰中到底是誰挽救了莫斯科

▲ 這是德國山地步兵正在通過滿是塵土的拉米亞大街的照片,拉米亞位於塞莫皮萊古戰場附近。希臘崎嶇不平的地形意味著這裡正是檢驗山地兵作戰能力的理想之地。


4月19日,英聯邦軍隊開始向塞莫皮萊後方撤退,殿後部隊開始修築陣地,建造“最後的立足點”。在比雷埃夫斯基地,皇家海軍的艦船已經開始進行人員撤運。但是,要撤運5萬人的部隊僅靠一個港口是不夠的,為此,英軍開始向南擴展,以確保科林斯運河大橋的安全,並守護伯羅奔尼撒半島沿岸的各個開闊海灘,準備實施敦刻爾克式的撤退行動。


4月12日,希軍指揮官帕帕戈斯將軍向希臘國王告警,希臘軍隊已無法繼續戰鬥。他還對威爾遜將軍表示,英國已經忠實地履行了與希臘並肩作戰的諾言,但現在是他們離開的時候了。在塞莫皮萊斷後的部隊一直堅持到4月24日才解散。威爾遜將軍於4月26日上午離開雅典並通過科林斯大橋,令他欣慰的是,此前已有4萬多名英軍成功地通過了這座大橋。然而,就在這一天,英軍有條不紊的撤退行動被德軍一次大膽的奇襲行動所打亂。德軍傘兵在附近實施了空降,企圖奪取大橋,同時,德軍滑翔機部隊也趕來支援。就在德軍士兵在橋上搜索炸藥的時候,大橋被炸燬——橋上的德軍士兵連同大橋一起葬身於運河之中。


在隨後的兩天,只有德國空軍還能對英聯邦軍隊的撤退行動進行襲擾,並於4月26日夜擊沉了一艘運兵船和兩艘驅逐艦。但皇家海軍的行動仍在繼續,27日從5個開闊海灘上運走了21000人。


二戰中到底是誰挽救了莫斯科

▲ 希臘海軍的早期無畏艦“基爾基斯”號。該艦1914年從美國購買,原名“密西西比”號。1941年4月23日,德國入侵希臘時,“基爾基斯”號被德國“容克”Ju87型俯衝轟炸機擊沉在薩拉米斯海軍基地。


4月28日黎明時分,德軍第5裝甲師和納粹黨衛軍警衛旗隊通過科林斯運河,開始向南推進。德軍裝甲部隊開始向卡拉馬塔推進,在這裡雙方進行了一場惡戰。此後,情況已經很明朗,任何船隻已無法進入運河去營救仍留在希臘的7000名大英帝國士兵,這些士兵中有許多人參加了從韋維峽谷向南撤退的斷後行動。這些英國及英聯邦部隊在彈盡糧絕之後才放下了武器。


雅典失陷


4月27日,德國軍隊進入雅典。為了佔領薩莫色雷斯島、萊斯博斯島、希俄斯等愛奧尼亞島嶼,德軍開始徵集當地船隻。但是,為了嚴格遵守“巴巴羅薩”行動(即對蘇聯的入侵行動)的時間表,德國侵略軍主力於5月份開始撤出,希臘交由德軍後備隊和意大利軍隊聯合控制。


在這次簡短的戰役中,希臘近1.6萬人死亡和失蹤,近25萬人被俘;意大利的損失為9萬多人死亡、受傷或失蹤;德國的代價是近5000人死亡和受傷;英國有近4000人死亡、受傷或失蹤,9000人淪為戰俘。更為重要的是,5萬名英國和英聯邦士兵被皇家海軍從希臘漁業碼頭及開闊海灘上救走,保存了繼續戰鬥的實力。


這些部隊大部分被撤運到了克里特島。他們的設想是下一站到達埃及,暫時擺脫戰爭的困擾。但他們完全沒有料到德國正在計劃發起世界上第一場純粹的空降突擊作戰。希臘領土上的最後一場戰鬥即將開始。


(全文改編、摘錄自《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


END


二戰中到底是誰挽救了莫斯科

《第三帝國的興亡》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部全新的納粹德國興亡史

一本地圖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史


本書是一部以納粹德國的興起和滅亡為主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戰役全史。全書配以近百張四色高清的軍事形勢和戰場態勢地圖,附以珍貴歷史照片,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納粹軍隊征服歐洲和北非的過程,也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轉化,從北非決戰,大西洋海戰,盟軍進攻意大利,蘇軍反攻,直至納粹德國的滅亡,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曲折艱難而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