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隔代育兒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你贊同嗎?

拆那小哥哥


贊同。

現在的社會,由於父母都比較忙,所以很多家庭由祖輩撫養。

一方面是減輕了父母的負擔,讓大人可以安心上班。

另一方面比起請保姆的各種不放心,祖輩對孫輩的疼愛,關心自不必說。所以隔代育兒值得肯定的方面並不少。

但是,我們知道,祖輩在教育孩子上面容易有以下方面不足:

一. 溺愛:以前我家住七樓時,我平時自己帶2歲的孩子下去玩,都是要求他走樓梯的,後來,有一天,孩子跟我說,平時不想跟媽媽出去,想叫爺爺帶他下去玩。原來,爺爺會揹他上七樓,有時想讓他自己走,只要撒一下嬌,老人馬上答應了。

還有新聞說到有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喜歡喝可樂,後來發展到不喝可樂就不吃飯,雖然父母知道不對,可是經常不在家,也管不了。結果這個孩子一口牙全沒了。

二. 只能負責吃飽穿暖,無法關注孩子心理活動。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小孩不小心摔跤了,老人家趕緊扶著孩子,並且跺腳說:都是這地把你摔的,回頭爺爺(奶奶)打他。這樣就會給孩子感覺摔跤不是自己的原因。無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三. 包辦

衣來伸手,飯來裝口。很多家裡的小少爺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因為老人不捨得讓孩子做一點點家務,一來怕不乾淨,二來怕再收拾很麻煩。所以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孩子成績很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祖輩一般不捨得用孩子。

綜上,由於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多,而且現在不少學校都有父母學校,祖輩的觀念有一些已經過時,但又聽不見年輕人的勸告,也會造成孩子在父母面前一個樣,在爺爺奶奶面前一個樣,不同的教育觀,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所以我贊同隔代育兒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如果有可能儘量讓父母其中一個人全職帶到3歲,等孩子上幼兒園很多問題就解決了。而且現在很多行業像微商都可以在家辦公。老人帶孩子也會力不從心,自己帶的話孩子會更親,也會把壓力變成動力。


早教老師Jenny


隔代育兒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對於這個觀點我很贊同。

我們作為年輕的父母,經常會對隔代育兒抱有偏見,認為隔代育兒一定是會從負面來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這是因為我們看到很多的老人對孩子的溺愛,或者老人照顧孩子的老思想所產生的誤解。

對於隔代育兒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待:

一:隔代育兒的負面影響

  1. 都說“隔代親”,這句話沒有錯,我也親身感受過,因為每次我帶孩子回老家的時候,只要我對孩子說話稍微重一些,家裡的老人都會開始訓我:“你別對孩子那麼兇,他還小呢。”好像我不是親媽似得,好像我平時總虐待孩子似得。

  2. 老人總是偏愛孩子,只要是孩子的要求,都會滿足。平時做飯都做孩子愛吃的東西,去超市,孩子想要什麼買什麼。甚至連吃飯都會喂孩子,導致孩子的生活不能自理。

這就是老人對孩子的溺愛。

3.老人帶孩子,總是擔心孩子在外面受欺負,受委屈,於是便經常把孩子放在家裡,讓 孩子自己玩,這樣就阻礙了孩子和小朋友之間的交流,阻礙了孩子對外面世界的認知 興趣,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然缺失症”,讓孩子變得內向、自卑。

老人對孩子的溺愛,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阻礙了孩子的行為發展。

二、隔代育兒的正面影響:

老人帶孩子有著豐富的經驗,更為細心和耐心。

老人帶孩子,一方面可以緩解父母的生活壓力,讓父母能夠安心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照顧。

還有一些有文化老人甚至可以肩負起孩子的教育學習任務。

記得在公交車上看到過一個老人帶著孫女,老人一路上都在給孩子講解古詩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講的是兩隻黃鸝鳥在青青的柳樹上鳴叫,一隊白鷺整齊的飛向了藍天。、、、、、、”孩子認真地聽著,不時的向老人提問,老人都耐心地回答。

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協調好隔代育兒對孩子的影響,儘可能的讓正面影響佔主導作用呢?

那就要和老人做好提前的溝通,因為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應該以媽媽或者爸爸作為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責任人,老人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因為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家長也要在孩子的心裡建立自己的權威。所以家庭教育要先明確責任。

其次是統一話語權,不能爸爸媽媽在教訓孩子,而老人卻護著孩子,這樣的話,孩子就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了,甚至覺得有老人護著,可以不聽父母的話。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統一戰線,統一話語權。

再次,對老人的付出表示肯定。因為老人辛苦的帶孩子,這是事實,那麼作為父母要看到老人的付出,這樣會讓老人的心裡感覺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同時也利於父母和老人進行孩子教育的溝通。


小風車媽咪


隔代教育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家庭教育質量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現實中既有隔代教育把孩子教育的非常優秀的家庭,但更多的是隔代教育結果不盡如人意。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這造成這種巨大的反差的呢?

家庭教育的質量不取決於隔代教育或父母親力親為。

家庭教育的結果和質量,不取決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實施,還是父母自己來實施,而是取決於實施者的家庭教育水平。而中國的現實是,多數上一輩的老人文化層次和受教育水平比新一代的父母要低很多,這就導致了多數家庭隔代教育結果的不盡如人意。而那一些長輩受教育層次比較高,家庭教育知識比較豐富的,恰恰就可以培養出比父母自己親力親為更優秀的孩子。



解決家庭教育問題,要放在提升全民的家庭教育水平上。

中國人口眾多,社會比較複雜,很多的孩子沒法跟在父母身邊成長,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國家一方面儘量解決,讓孩子跟著父母就近上學,另一方面也要大力的開展全民家庭教育水平和素質的提升上,才能夠有效的提升中國的整體家庭教育水平。

所以,隔代教育並不是影響中國家庭教育的關鍵因素,而家庭教育實施者家庭教育知識匱乏,才是造成中國家庭教育質量整體水平不高的核心因素。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我有個嫂子,先是給兒子帶孩子,幼兒園只上了最後半年,直接上一年級,現在小孩已工作,而且是國家重點大學畢的業。我嫂子孫女上小學了,又哄外孫子,也上了重點大學,並留學國外,我覺得孩子無論誰帶,只要方法正確就好。


馬208874096


其實這個議題一直都是比較偏頗的,為什麼不能隔代育兒呢,很多時候是受到網絡上各種洗腦導致的。我的父親帶她的孫女,一直都是很公平很公正的,該寵的時候很寵該教育的時候也會立馬教育,我的女兒現在也彬彬有禮的並沒有什麼影響啊,主要是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是否是那種會慣著孩子的人,主要是針對人的性情決定的。


一個能吃的都沒有


太深有感觸了,隔代教育真的是代溝太大了。就拿我媽來說,不讓她帶孫子,她生氣,讓她帶,又帶不好,搞的我孩子到現在都特別自卑,小心眼。見人都不敢說話,後悔死了,現在連婆媳關係都不好了


小呆人的農村生活


1、隔代養育的問題是很多媽媽糾結過的點,從心理學上說確實任何人無法替代母親的角色,長期母嬰分離會對孩子心理發育造成一定缺失,兒童心理學中有詳細講解,推薦李雪或孫瑞雪《愛與自由》同名書,都寫得很好,是親密育兒派媽媽們的啟蒙書,喜馬拉雅上也有音頻。

2、從教育理念上來說,大多數老人的教育方式太過傳統,學習能力也不及年輕人,日益開放及國際化的經濟環境,父母輩畢竟會相對落後些,不容易給孩子開放化的環境;

3、如果可以選擇,建議度過0-3歲敏感期再與孩子分開,太多心理學研究證明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底色塑造期,特別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陪伴;

4、如果父母本身糾結焦慮且沒有精力財力,交給性情溫和的老人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畢竟再親的血緣關係也抵不過一顆投入且溫暖的心,愛,是孩子的養料,你沒有,就找一個可以給的人。



辣媽練成記


贊同!

我從瞭解親密育兒法、李玫瑾教授觀點、孩子智力能力養成、長輩能否教育好孩子四個方面,分享自己的認識。

01 瞭解「親密育兒法」

「親密育兒法」由美國醫學博士威廉·希爾斯提出,指通過母乳餵養、和寶寶同睡等方式讓父母和幼兒及早建立親密關係,以此親密關係為基礎,幼兒更容易接納父母在知識教育、性格養成等方面的培養教育。

但是在本書的全部內容裡我們最為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和感情。我們把這種養育方式稱為“親密育兒法”。 養育孩子的關鍵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美]威廉·西爾斯等.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M]. 南海出版公司

親密育兒法把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比作建造金字塔(金字塔越穩固,親子關係越好),金字塔底部寬大,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需要通過養育和陪伴培養穩固的親子關係),金字塔越往上層,父母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

試想一個孩子,在幼年時,當他有需求而哭泣時,父母會立馬解決;餓了就會在媽媽的臂彎裡吮吸乳汁;需要陪伴、玩耍時,父母與他一起遊戲、閱讀、推他出門散步;晚上在父母的陪伴下入睡……這將是一種幸福的經歷,因為這種幸福感,孩子會對父母特別是母親有種無條件的親密與信任,會對母親的教育、管教無條件地服從。

來看一個高度凝練的辯證法

與孩子關係密切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深入的瞭解,因而他們能夠知道對孩子作出什麼樣的期望是合適的,並且會明白如何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期望。另一方面,與父母關係密切的孩子知道父母期望他們有什麼樣的品行,並且為了讓父母高興,他們會盡力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 這樣,父母與孩子一起共同形成了對他們來說行之有效的養育方式。—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02 李玫瑾教授的觀點

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臺,李玫瑾教授的授課視頻節選很火,我摘錄了其《幽微的人性》中的一段話,可以說是,與「親密育兒法」有理論相通之處。

健康的人生需要養生,更需要養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撫養,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在孩子依戀期內(12歲之前),不讓他(她)離開你的身邊。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心理控制力,只在你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戀時期的陪伴時間有多少。 摘自:李玫瑾《幽微的人性》

03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科學研究的結果說明了,出生後3-5年中的經歷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重要性。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充分滿足孩子在身體、情感、智力以及社會性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需要,將會為他們一生的成長植就良好的根基。 摘自:[美]威廉·西爾斯等.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研究表明,如果把成人的智商看做100%,那麼4歲以前,孩子已經獲得了40%的智力。通過早期教育,孩子可以迅速掌握語言表達、交流溝通、中英文詞彙、運動等能力,甚至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性格也慢慢形成與完善。

04 知識爆炸的時代,長輩的知識能否適應教育孩子的需要?

我們知道,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社會發展最快、科技進步最快的一個世紀。尤其是21世紀,互聯網飛速發展,2G、3G、4G、5G相繼出現,人類社會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關於早教,我特別贊同一個觀點:

早教課教的是家長——讓家長學會如何高效地陪孩子玩,在玩耍中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以及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行為。 不用心陪伴孩子的家長,花再多錢上早教課也是浪費時間浪費錢。

我們都知道,學校裡沒有育兒課、社會上也很少聽說成人育兒培訓,或者說考了育兒證才能要孩子。那麼,很大的可能是,年輕的父母都是兩眼一抹黑,無證上崗。

但好在,年輕人學習能力強!通過網絡媒介,年輕的爸爸媽媽可以很快地通過公眾號、知乎、育兒書籍等速成,再結合實踐,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的體系。

如果孩子主要不是由年輕的母親帶,那麼兩種可能,一是由自己的父母或愛人的父母帶,二是由保姆帶。

現在的80後、90後,父母都是60後、70後,他們出生、長大在一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他們的觀念裡可能還隱約留存著一些傳統的思想,甚至是育兒方面的誤區。也很少有爺爺奶奶能熟練運用手機app獲得知識,更不要說在知乎這樣的平臺交流育兒經驗。

更重要的是,如果長輩有這樣的思想:帶孩子還不簡單,你們不都是我帶大的嘛,難嗎?那就糟糕了,我們的父母,把他們20世紀的觀念用來養育21世紀的孩子了!他們也沒有主動學習新知識的意識!

可能在20世紀,孩子大多由爺爺奶奶輩帶大的,甚至有大的帶小的這種情況。那只是把孩子養活,而沒有重視孩子成長中需要伴隨進行的教育。

總結一下:

1.根據親密育兒理論,父母與孩子培養親密關係,讓孩子信任父母,作為後期父母進行教育引導的感情基礎;

2.李玫瑾教授理論,如果父母因工作原因沒辦法陪伴孩子,那麼可以推遲要孩子的時間,或者放棄一定的經濟收入,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人、成材,最重要的是親子關係;

3.我們的父母輩人,他們可能沒有早教的意識、沒有先進和教育理念,但如果上班族的爸爸媽媽晚上週末能陪伴孩子,也是個折中的辦法。


宣媽育兒


我贊同這個觀點,孩子做錯事情,我家嫂子在批評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哭了,婆婆見了立馬把孫子抱在懷裡安慰,每次都這樣,孩子的壞毛病一直都改不過來。這件事一直都在我心裡留下很大的陰影,所以不管日子再苦再難,我都堅持自己帶孩子,正面管教,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擁有健康的價值觀。


雨媽育娃


不贊同,我姐和姐丈,沒念多少學,兒子也不怎麼聽話,孫女孫子生下就丟給我姐和姐夫帶,那我兩個侄孫女孫子全考上大學,天天就是我姐送兩小孫上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