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治沙經驗為沙區貧困戶帶來希望

本號訊(3月23日)3月初,在位於庫布其沙漠的阿木古龍億利有機農業基地裡,生長了5年的甘草已經開始採挖,為抗疫藥品生產儲備“彈藥”,也為扶貧戶帶來新一年的希望。億利庫布其生態事業集團總裁奧寶平比往年更加忙碌,正在組織將甘草治沙的技術成果與各大沙區分享。  

日前,國家林草局與中國氣象局聯合發佈天氣趨勢預測,預計今年春季我國北方地區沙塵過程比常年同期減少約一半。而在30年前,距離北京最近的庫布其沙漠,每年可向北京吹送數十噸黃沙。  

30年間,庫布其成為我國防沙治沙的樣板之一。如今,庫布其正向全國輸出治沙經驗與技術,讓更多荒漠生出綠洲。

生態扶貧|庫布其治沙經驗為沙區貧困戶帶來希望

庫布其治沙模式實現多贏  

庫布其分享給各大沙區的甘草治沙技術,是其治沙的重要成果之一。該技術利用甘草和沙生灌木等豆科植物,通過節水保肥、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實現規模化治沙綠化、改良土壤。依託這項技術,庫布其沙漠上已墾造出耕地5萬多畝,規模化種植土豆等糧食作物,配套養牛養羊,有效帶動了周邊農牧民脫貧致富。  

經過30多年的治理, 庫布其形成了“規模化種植沙生灌木林-沙生灌木飼料加工-牛羊養殖-糞便還田治沙改土-沙漠土壤改良、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的一體化循環發展體系,目前已種植各類喬木、灌木300餘萬畝,建成了祖國北疆和黃河中游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保衛了京津冀蒙生態安全。  

近年來,在庫布其沙漠資源建設光伏治沙新能源基地,創新“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養殖、治沙改土、產業扶貧”的光伏治沙模式。目前,已完成投資50多億元,完成治沙10萬畝,年發電12.5億度,累計幫扶農牧民1000餘戶。實現清潔能源發電、阻止風沙流動、促進水土保持、改良沙漠土地、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多贏。

生態扶貧|庫布其治沙經驗為沙區貧困戶帶來希望

庫布其經驗引進五大沙漠

近些天,全國多個沙區的治沙人起早貪黑,抓住治沙的黃金時節,保障治沙造林效果。  

2013年以來,在治沙龍頭企業的推動下,庫布其治沙技術、種質資源和產業模式先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烏蘭布和沙漠、騰格裡沙漠及多個省份推廣運用,推動治沙生態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  

在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區域,綜合運用“水氣法”植樹技術、甘草“平移法”種植技術和迎風坡造林技術,成功引種庫布其烏拉爾甘草、大白檸條、楊柴、花棒、沙米等特色種質資源,為治理塔克拉瑪干沙漠創造了經驗。  

在西藏山南和日喀則,農牧民工人即將開始全面補植工作。2016年以來,西藏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累計治沙近7萬畝,組建藏族民工聯隊20多支,建設移民新村1處,帶動了西藏生態建設和扶貧工作。  

在甘肅武威的騰格裡沙漠區域,成功引種了甘草、梭梭、沙柳、花棒等沙旱生藥用和經濟作物,治理沙漠50萬畝,建成規模甘草基地5萬畝,帶動52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  

在內蒙古的烏蘭布和沙漠區域,產業化治沙護河項目已實施30萬畝,規模化種植甘草、梭梭、羊柴、花棒、沙米等防沙治沙先鋒植物,搭建起“治沙改土-土地整治-肉羊肉牛養殖-有機糞肥還田-土壤改良-沙漠健康藥草種植”的現代循環農牧業體系。

生態扶貧|庫布其治沙經驗為沙區貧困戶帶來希望

庫布其技術走向綜合治理  

如今,庫布其生態治理技術已從荒漠化防治拓展到鹽鹼地治理、石漠化治理、水環境治理、礦山修復、高寒高海拔植樹等綜合治理,成功走進20多個省(區、市)。  

在天津濱海新區,經過修復的鹽鹼地上建起了綠色人居和生態公園,天津生態公園億利精靈樂園即將開放。  

在河南平頂山,魯山縣生態綜合整治開發項目已開工建設。項目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將實施生態修復、美麗鄉村及人居環境建設、產業導入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整體提升工程。  

在雲南麗江,永勝縣杆子河扮靚工程正在提速。工程實施的河道疏浚、景觀綠化和水景公園建設等,將解決4個村的灌溉和排澇問題,有效改善人居環境。  

在西藏那曲,已實施3年多的城鎮植樹關鍵技術研發與綠化模式示範項目,讓多個村子結束了“無樹村”的歷史。項目基地的苗木連續成功越冬,保存率超過80%,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也明顯變好。(作者 王鈺 編輯 王強)

生態扶貧|庫布其治沙經驗為沙區貧困戶帶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