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南通段率先實施十年禁漁 舌尖美味如何“保鮮”

陽春三月,南通刀魚、河豚、鰣魚特色“長江三鮮”,曾是吸引長三角乃至全國各地食客的最鮮“滋味”。不過,今年1月1日起,長江南通段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進入十年全面禁漁期。禁漁令下,“長江三鮮”“四大家魚”等所有野生江鮮,都將告別舌尖。叫響全國、讓各地食客聞香疾步的“南通江鮮”特色美味能否賡續?普通市民如何選擇、餐飲市場如何應變?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競相嘗“鮮”,

替代“水鮮”也緊俏

每年清明前,河北邯鄲的嶽擁軍都要來一趟南通,一是出於工作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心心念唸的“舌尖鮮味”。今年,得知長江南通段全面禁捕,他只能和朋友一起改嘗長江入海口的海刀。

“海刀、湖刀也稀罕,一天一個價。”3月22日一早,南通市端平橋水產交易區熱鬧起來。記者在一家刀魚專賣店看到,短短5分鐘,前來詢問刀魚價格的市民就有十多位。

“正宗崇明刀,都是今天一早剛下船的脫水鮮,二兩重的,2000元一斤,少了不賣。”水產商販朱志平告訴記者,崇明刀是海刀的一種,因為長江禁漁,正宗的江刀肯定沒有,替代的海刀、湖刀越來越搶手。

“今年‘刀價’較往年高出至少兩成。”他介紹,前段時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跑船的少,貨源不足,現在餐飲業逐漸復甦,市場上刀魚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都說明前刀魚貴如金,往年最貴時曾賣出每斤上萬元的天價。但南通人有清明前嚐鮮刀魚的傳統,少買點,家裡人一起嚐嚐鮮。”市民秦彥在攤位前選了4條二兩左右的刀魚,對於今年“刀價”,老秦坦言“偏高,但必須買”。

一“鮮”難求的不僅是刀魚,受禁捕和疫情雙重影響,其他水鮮也緊俏。

在南通市區“江鮮一條街”三鮮街,記者看到,趁著大好春光前來“品鮮”的食客絡繹不絕,不少店門外排起長龍。

“前幾天剛剛開放堂食,沒想到來嚐鮮的人這麼多。”南通一餐館負責人張仁德介紹,每年春季,餐館都要調整菜單,主打時令江鮮菜品,清蒸刀魚、紅燒河豚、白湯鮰魚等都是賣得好的招牌菜。今年因為江鮮缺貨、堂食人數控制,不預訂肯定吃不到。“如果對替代的水產海產的個頭、品質有要求,還得提前預約。”

“江產”退市,

各方應變留住“鮮味”

“賣了20多年江鮮,這牌子得換換了。”端平橋水產店店主邵衛華指著門框上的“長江刀魚”招牌說。

記者發現,攤位上鯧魚、帶魚、梭子蟹、小黃魚等海產品種類豐富,唯獨不見江鮮的影子。“這兩年野生江鮮越來越少,禁捕後索性轉型做海貨。”

正宗江鮮吃不到了,“長江的味道”卻沒有就此斷絕。

“老闆,你這道魚做得地道,吃不出一點土腥味,不會是野生江鮮吧?”品嚐過店裡的招牌菜“清蒸白條”後,南通“老饕”顧林躍忍不住嘖嘖稱讚。

“哪能啊,您說笑了!”張仁德介紹,店裡的魚蝦雖然不是長江裡出生,卻在江水裡長大。他們把買來的內河魚蝦裝進魚簍,放進江水裡至少養10天以上。“跟野生江鮮比有差距,但‘江味’還是有的。”

食客們對“江味”的執著讓頭腦靈光的養殖戶從中嗅到商機。南通市通州區境內的江中小島開沙島,吸引不少養魚好手登島建塘。養殖戶茅懷忠在開沙島上流轉100畝土地養殖江魚,白條、鰱魚、鱅魚、草魚、青魚等品種豐富。“最近生意特別好,飯店來訂魚的很多,今年打算再投100萬元養鰣魚。”

茅懷忠的魚之所以搶手,關鍵在於留住了“江味”。“我用的可是百分百的長江水。”茅懷忠指著一汪汪池水介紹,為了引流純正的長江水,他花費300萬元搭建生態循環養殖池,複製原生態長江水環境。“在江水中長大的魚,自然保留了‘長江的味道’。”

得益於科技助力,“江味”通過人工繁育途徑“迴游”百姓餐桌。記者走進海安中洋集團現代漁業養殖基地,養殖塘裡銀浪翻飛。長江珍稀魚類繁育中心高級工程師郭正龍告訴記者,中洋於2012年成功實現長江刀鱭世界首次人工繁殖。目前,人工養殖刀魚、鰣魚、河豚等技術已經成熟,產量不斷提高。

十年保鮮,

暫別是為了更好重逢

江若無魚何以漁?數據顯示,長江江蘇段魚類減少至100種左右,超三成江魚在短短30年間銷聲匿跡。

“長江流域全面禁捕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魚類學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介紹,實施10年禁捕,多數魚類可完成三個世代的繁殖週期,實現水生生物資源數量成倍增加,可從根本上遏制長江流域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的趨勢。

“但還是有人鋌而走險偷捕偷撈,連魚子魚孫也不放過。”長江航運公安局南通分局海門派出所民警張逸男告訴記者,3月以來,他們破獲10起長江非法捕撈案件。其中,在海門江面抓獲兩名非法偷捕電捕者,查獲大大小小上百條魚,總重不過5公斤,最小不到半兩。

呵護長江漁業生態,江蘇各地開展大規模“反哺行動”。揚中連續18年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江陰累計向長江增殖放流各類魚苗超過1.6億尾。“去年11月,我們投放暗紋東方魨、鮰魚等15萬尾大規格苗種,總價45萬元。”南通市農業農村局漁業處工作人員張傑介紹,今年6月,該局計劃放歸800萬尾鰱鱅魚苗。

“不捕了,留點‘嘴德’,長江斷了江鮮,對不起子孫後代。”望著冷冷清清的江面,開沙島村民陳鋒心情複雜。

去年底,響應國家退捕禁漁號召,陳鋒和南通400多名漁民一道“棄船上岸”,下週他將去參加長江護漁員崗位面試。“守著長江,我家幾代捕魚,雖說靠江吃江,但長江再大,也有捕完的一天。去幹護漁員,我就是希望讓長江休養生息,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嚐到江鮮味道。”

為了重逢的告別,陳鋒的選擇有些悲壯,但值得期待。

記者 陳 明 賁 騰

見習記者 俞聖彤 嚴 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