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玉樹】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在青藏高原腹地,海拔3500-4800米處,藏著一方絢麗的水世界——長江、黃河、瀾滄江由此發端,孕育滋養了中華文明。這裡就是被稱為“中華水塔”的青海三江源。

  在三江源,水不止一種形態

  在這片素以奇崛高寒著稱的土地上,水呈現的形態多姿多彩:除了流淌的水,絕大部分都以凍土、冰川的形式被大地封藏,還有一些或匯聚於湖泊,或涵養於溼地,或滲透於地下,共同構成一個高原水世界。


【生態玉樹】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三江源馬蹄灣形狀的河流劉波攝

 

  ——奔騰之河流

  在這裡,河流更好地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三江源孕育了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世界著名的河流: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中段的格拉丹東雪山,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隅,瀾滄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北麓的查加日瑪西南部。

  三江源每年向三條江河的中下游供水近600億立方米,是中國和東南亞地區10億人的生命之源。有一組數據: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於此。

  三條大河的水源主要來自冰川融水。融水匯成涓涓細流,聚成大江大河。在河床與水流的相互作用下,經過長期的侵蝕、搬運、堆積,最終發展成相對穩定的河流。

  在這裡,流水的力量展露無疑,與地勢地貌相互作用,形成千變萬化的河流。例如,在山區,河道多,分叉多,聚合多,分分合合,像姑娘編的小辮兒,俗稱辮狀河;在高山峽谷區,水深流急,落差高,“拐彎”多,流水就像蛇蜿蜒疾行,也稱“蛇曲”。


【生態玉樹】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三江源湖泊景觀張樹民攝

 

  ——靜謐之湖泊

  湖泊是三江源中水的另一種形態。三江源內分佈眾多湖泊,面積超1平方公里的有300多個,在靜謐的高原腹地,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提及的星宿海,正坐落於三江源。在青海一隅,位於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方圓幾百裡遍佈湖泊、沼澤,在太陽的照耀下,熠熠發光,宛如夜星,故得名星宿海。

  在三江源,湖泊被譽為“高原明鏡”,倒映著蔚藍的天空和聖潔的雪山。除了景觀,湖泊還承擔著調節河川徑流量的重要使命:洪水季節能夠降低洪峰流量,蓄積水量;枯水季節能增加河川徑流量,排洩水量。扎陵湖和鄂陵湖就具有很好的水量調蓄功能。

  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青藏高原地殼運動頻繁。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第一大淡水湖鄂陵湖就是因為地殼變動形成的,特別是地殼斷裂凹陷後,地表水和地下水聚集在凹陷窪地裡,形成湖泊,是一種典型的斷陷構造湖。

  三江源還有一種地方特色湖,稱為冰川湖。在冰川移動過程中,所攜帶的巖塊侵蝕陸地表面,將地面刨掘出許多凹坑。當氣候轉暖冰川后退時,那些凹坑便會積水形成湖泊,形成冰蝕湖。冰川后退時,冰川所挾帶的沙石有時會在地面上堆積成中間低四周高的窪地,冰川融化後形成湖泊,就是冰磧湖。


【生態玉樹】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沼澤溼地張紀元攝

 

  ——溫潤之溼地

  有趣的是,三江源的湖泊、沼澤、河流又重新組合構建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溼地。

  湖泊溼地是由地面上大小形狀不一、充滿水體的天然窪地組成的溼地。三江源地區湖泊溼地總面積為8775平方千米,其中,列入中國重要溼地名錄的有扎陵湖、鄂陵湖、瑪多湖、多爾改錯湖等。

  沼澤溼地是長期處於溼潤狀態、具有特殊的植被和成土過程的溼地。三江源地區沼澤溼地總面積達2.65萬平方千米,沼澤主要類型有三葉鹼毛茛沼澤和杉葉藻沼澤,且大多數為泥炭土沼澤。

  河流溼地是河流等流水水域沿岸、淺灘、緩流河灣等沼澤化過程而形成的溼地,包括河流和小溪等。三江源地區共有河流溼地面積5898平方千米。

  在三江源地區,冰川融水量約佔長江干流區年均徑流量的9.13%,佔黃河干流年徑流量的2.24%,三江源的溼地在很大程度上調節著冰雪融水和地表徑流,使河流水量均衡。同時,溼地也能調節局地氣候,使其周圍的環境較其他區域更加冬暖夏涼。

  ——高冷之冰川

  見識了三江源水“柔”的一面,現在我們面對冰川,在三江源,崑崙山脈的巴顏喀拉山脈、可可西里山脈、阿尼瑪卿山脈及唐古拉山脈橫亙其間,冰川犬牙交錯。這些山海拔普遍在5000-6000米,隨著海拔的升高,山體上部的溫度降低到0攝氏度以下,進入冰凍圈,山頂常年積雪,經過年復一年的壓實之後,在自身的重力及壓力下運動形成了冰川。

  各拉丹冬峰下的姜根迪如冰川是萬里長江開始的地方,1979年正式確認沱沱河上游的姜根迪如冰川為長江正源。

  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水源多來自冰川融水。三江源地區共有冰川715條,冰川資源蘊藏量達2000億立方米。

  長江源地區冰川最多,分佈冰川627條,冰川儲量983億立方米,年消融量約9.89億立方米;黃河源地區有冰川68條,冰川儲量11.04億立方米,多年固態水儲量約有1.4億立方米,年融水量約320萬立方米,主要補給河川徑流;瀾滄江園區的冰川只有20條,因氣候冷酷終年積雪。

  大自然在三江源造了一個“水塔”


【生態玉樹】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三江源的辮狀河劉山青攝

  

  多姿多彩的水,在這片奇崛高寒土地上,組合而成一座“水塔”。

  每年春夏之交,印度洋季風形成的暖溼氣流和中東高壓中的偏西氣流在青藏高原匯聚。兩股氣流在高海拔地形的影響下,形成了豐沛的降雨。源源不斷的降雨為這片亙古的高地成為江河的源頭創造了條件。

  降下來還要存得住。通過研究三江源的地理地貌,我們得以解構“中華水塔”的蓄水能力。

  高處是巍巍雪山和山脊間積蓄的冰川,低處則是星星點點的湖泊,其間分佈著綿延不絕的草場,以及大片沼澤,宛如天然蓄水池。

  打開三江源國家公園水系圖,觀察江河源頭,你會發現任何河流的源頭並非只有一條“脈絡”,而是彙集了千萬條細流。那些巨大的冰川、雪山融化成溪,從千峰萬壑潺潺流出,滲進山腳下的草甸。鬆軟的草甸像海綿一樣,把散亂無章的細流“集合”在一起,然後匯入地下徑流,再由徑流將儲存的水源持續不斷地輸送到河道,匯聚到低處的湖泊、沼澤中去。

  在這一套天然的水資源運轉體系與大氣環流共同作用下,造就了“中華水塔”。

  此外,被喻為固體水庫的冰川也為儲水提供了絕佳條件。冰川是氣候的產物,反過來又對氣候產生影響。冰雪可以反射絕大部分的太陽輻射,而冰雪消融需要消耗大量熱能,因此,冰川表面與相鄰的非冰川相比,溫度低,溼度高,這有利於冰川區形成更多的降水。

  這些降水,也讓三江源地區擁有了豐富的地下水。地下水作為重要的水體,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水資源,尤其在地表水缺乏的地區,是重要水源。據統計三江源地區地下水總資源量為193.3億立方米。

  除了水,還是生物的樂園


【生態玉樹】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美麗的星宿海張樹民攝

  

  除了河流、湖泊、冰川、雪山、草原、沼澤,三江源還是生物的樂園。

  全球物種多樣性正急劇下降,對資源量的需求超過地球生物承載力近20%。三江源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生物類群。

  三江源地區的溼地是鳥類、魚類和兩棲動物繁殖、棲息、遷徙和越冬的樂園,其中包括長江裸鯉、長絲裂腹魚等受保護土著魚類。

  據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的功能區劃,三江源地區的高、中不可替代性指數區域分別佔總面積的10.32%和22.63%,是維護全國乃至全球物種多樣性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國於2000年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確保高原腹地的這片淨土能永續千年。

  歷史的水,留下獨特地貌


【生態玉樹】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楚瑪爾河李曉東攝


  回溯過往,科學家在三江源內發現大量曾生活在低緯度溫暖淺水海域的動物群化石,證明三江源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如今隨著青藏高原隆升影響,河流劇烈下切形成了很多大峽谷。其中尕爾寺大峽谷和然察大峽谷被譽為瀾滄江第一大峽谷,谷中氣候溫暖溼潤,擁有天然的原始森林,具備充足氧氣,即便海拔接近4000米也不會出現高原反應。在那裡可以盡情感受高原峽谷漂流的刺激。還有高原“小江南”之稱的班瑪縣,綠水青山,氣候溼潤,令人駐足。

  峽谷之外,青海玉樹境內還擁有一處獨特的地質景觀——昂塞丹霞。被譽為青藏高原“紅石公園”,也被科學家認證為“青藏高原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在距今約1.45億年的白堊紀地質歷史時期,這裡的湖泊和河流中沉積了巨厚的紅色砂礫岩層,後在流水、冰川等外力侵蝕下,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貌形態,學術界把這樣的地貌定義為丹霞地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