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物品產出數量與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物品過剩和需求過剩使得每個人家中和每個人的心裡都堆放了太多的垃圾。

這是由於我們在面對新的社會、新的消費方式的時候,依舊保存著上代父母的價值觀,比如“扔掉這個太可惜了”、“先留著吧,萬一以後還有用呢”……

事實上,你平時不用的東西,將來也不會用。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也許,疫情讓很多開始極簡的人找到了藉口囤貨,理由是“現在什麼也賣不到了,當初要是多囤一點就好了”。

仔細想想,平時喜歡囤貨的一般是囤衣服、鞋子、化妝品和護膚品等等,這些東西在疫情的時候似乎也是幫不上忙的。

極簡生活起碼能幫我們省下一筆錢,在疫情在家的時候 ,沒有那麼慌的金錢焦慮。

今天推薦一本好書——山下英子的《斷舍離》。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是一本講生活方式書,是完全可以動手實踐起來的。

我按照她書中的方法堅持“斷舍離”30天整後,非常推薦大家按照她書中所說的,行動起來。

她書中分為五章來講述“斷舍離”的方法以及奧秘。

書中說:“留存下的物品是自觀的途徑。”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斷舍離並不是膚淺地扔東西和不買東西,而是通過整理讓生活充滿美的藝術,也通過留下的物品來反思自己是誰以及需要什麼。

從這種對生活和自我的觀察中,我們才可以獲得幸福。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跑得很快,大家關注娛樂、關注工作、關注同事、關注家庭,唯獨忘記關注自己。

張德芬說:“想要幸福,首先要放下對幸福的執念。”

這種便是精神層面的斷舍離,我們總覺得積累一些東西,比如知識、閱歷、財富,這些會讓自己變得很幸福,但實際上,幸福取決於我們和自己思想相處的能力。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這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講了囤貨人無法放手的原因,第二章講了斷舍離的具體操作方法,包括8個技巧和5個收納指南,第三、四、五章講了斷舍離的好處,比如能改變人生、活在當下、自我觀察等等。

本文重點講實踐,也就是這本書的重點。


觀念上的斷舍離

首先,斷舍離分為觀念上的斷舍離和雜物上的斷舍離兩部分。

觀念上的斷舍離有三點:

一、認清現狀——現在住房空間和物質的關係

畢業之後,我租住在不到20平的小房間裡,但是那裡有張房東留下來的雙人床和一些大的收納櫃,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進門就上床。

這時候,我的生活非常壓抑,靠消費來緩解浮躁和焦慮,那時候,我還買了打印機,只能擺在地上。

消費只能得到一時的快樂,負面情緒隨著物品的增多和空間的減少越積越多。

因此,認識現在的空間,合理安排物質消費。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二、停止自我否定

生活的改變不要等著有錢了再做,不要以自己還是社畜,自己在租房就否定自己,生活是自己的,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晚。

三、描繪家的具體構想

你可以不過空空蕩蕩的極簡生活,但是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比如現代流行風、民族風等等。

雜物上的斷舍離

雜物上的斷舍離包括五點,不要妄想一天就達到目標,而是要慢慢審視物品,審視物品和自己的關係,從而實現斷舍離。

一、拿出雜物,俯瞰

在開始實踐斷舍離時,要在計劃的時間內從少量的、小單位的著手。單位越小,將物品從收納櫃取出來所花的時間就越少。這種小單位量的斷舍離持續下去,不久就會變成大單位量的斷舍離。

二、扔掉“怎麼看都是垃圾·廢品”的東西

三、以自我·時間為判斷基準,考慮自身與物品的“關聯度”,再進行取捨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選自斷舍離

四、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準進行取捨

五、收納在雜物最適化之後進行



收納的五種方法

1.“三分法”:大分類-中分類-小分類

2.“7·5·1法”:

不要把空間完全的利用,而是看不見的收納空間佔7成、看得見的收納空間佔5成,展示型的收納空間1成。適當留白會讓人提起收拾的慾望,並且有審美。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3.“1 out 1 in法”:一個東西增加了,就要處理掉一箇舊的。

4.“one touch法”:減少繁瑣的拿取步驟,比如“打開門-拿出來”這種動作,而不是“打開門-拿盒子-打開盒子-拿出來”等

5.“自立·自由·自在法”:審美層次上,物品立起來;選擇自由,物品分組分類參照超市貨架的擺放;衣服疊成圓筒狀或小團,自在進入收納箱。

《斷舍離》:不是膚淺地對物質的斷舍離,而是探尋你究竟需要什麼

總之,如果你常常對生活感到焦慮、無法獲得幸福,小編很推薦你看這本書。

如果你對幸福和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心得,可以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看法!

以文會友,愛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