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葉起斑塊,褐斑病、炭疽病還是灰黴病病?分清才能對症下藥

大家好,我是學農老王,今天咱們來說說獼猴桃葉面出現了病斑之後,具體病因的判斷問題,很多果農朋友很容易將幾種引起病斑的病害混淆,導致沒辦法對症下藥,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所以今天咱們就針對容易引起葉面病斑的幾種獼猴桃病害做一些對比分析,以便於大家更好的識別病害,真正做到對症下藥!

獼猴桃被譽為“水果之王”、“VC之冠”。它的果實細嫩多汁、酸甜適口、清香宜人,市場前景很好,現階段也有很多人在發展獼猴桃種植,可以說是一種不錯的經濟作物。初種獼猴桃時,很多人會發現獼猴桃葉上起了大片黑斑,屢治不絕,獼猴桃樹體發育和果實內外在品質造了嚴重影響。

獼猴桃葉起斑塊,褐斑病、炭疽病還是灰黴病病?分清才能對症下藥

從葉面上看到的都是病斑,但病因截然不同

導致獼猴桃葉起斑最常見的幾種病害是褐斑病、炭疽病和灰黴病,如果想要治好,一定先要確診,才能對症下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述一下這3種病害的區別,正確區分並加以防治。

炭疽病

葉片感染炭疽病後,一般從葉緣開始出現症狀,葉子邊緣會向葉子背面捲縮,剛開始病斑是水漬狀的,之後會變為褐色不規則形狀的病斑。再發展到後期,病斑的中間會變為灰白色,邊緣為深褐色。有的病斑中間破裂,變成小孔。

獼猴桃葉起斑塊,褐斑病、炭疽病還是灰黴病病?分清才能對症下藥

獼猴桃炭疽病初期葉面病症

獼猴桃葉起斑塊,褐斑病、炭疽病還是灰黴病病?分清才能對症下藥

獼猴桃炭疽病中後期葉面病症

受害葉片的邊緣是捲曲的,乾燥時很容易破裂,病斑正面會分佈著許多小黑點,黑點周邊有些發黃,潮溼多雨時葉片腐爛、脫落。如果感染了炭疽病,後期獼猴桃果實上也會出現黑色斑點,潮溼的時候還會長白毛。

獼猴桃葉起斑塊,褐斑病、炭疽病還是灰黴病病?分清才能對症下藥

獼猴桃炭疽病後期果實病症

防治辦法:預防炭疽病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清潔果園,減少越冬菌源。可以交替噴施波爾多液(1:0.5:200)、30%炭疽福美、 64%殺毒礬、70黴奇潔、80%普諾等藥劑防治病害 。

褐斑病

褐斑病是造成獼猴桃落葉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給葉片造成傷害,基本不會傷害獼猴桃果實。發病初期會在葉片上形成褐色小斑點,後期就擴大為圓形或近圓形、黃褐色的大斑,潮溼的時候,病斑的地方還會產生黑色黴層,病葉枯萎脫落。而這種病害一般高發於5—6月份,7~8月份葉部症狀明顯,開始是小病斑,逐步擴大,葉片後期乾枯,大量落葉。現在正是預防的重要時期。


獼猴桃葉起斑塊,褐斑病、炭疽病還是灰黴病病?分清才能對症下藥

獼猴桃褐斑病葉面病症

防治辦法:褐斑病的防治同樣要結合冬剪清除園內病葉,清潔田園。除此之外,可以在早春萌芽前噴一次石硫合劑,五六月發病初期選用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杜邦福星、必得利、好力克等防治,間隔10~15天左右連噴2~3次以上。噴藥時間開花前後一次,7—8月連噴2次即可。

灰黴病

灰黴病相比前兩種病害來說更容易區分一些。但與獼猴桃炭疽病相同的是,灰黴病也會危害獼猴桃果實,且傷害不小,更需要提前進行預防。灰黴病一般始發於4月初,在獼猴桃花期的時候,病原菌開始侵染葉片和花瓣,引起灰黴病的發生。花謝後,病菌就會從從果梗傷口中侵入果肉,給獼猴桃產量帶來極大損傷。

獼猴桃葉起斑塊,褐斑病、炭疽病還是灰黴病病?分清才能對症下藥

獼猴桃灰黴病葉面病症

灰黴病也是從葉片邊緣開始發生變化的,與前兩種病害不同的是,灰黴病病如其名,會產生大量灰黑色的黴層,這也是它更易區分的原因。一般是葉子背面頂端先產生灰色黴層,隨著時間的延長,從葉頂端沿著中脈向裡發生,產生“V”形病斑。果梗染病,發病處也有灰色黴層,之後就會引起落果了。

防治方法:防治灰黴病,除了我們常說的通風通光、降低溼度,避免偏施氮肥,加強樹勢之外,還需要在疏蕾後、開花前和盛花末期噴藥預防,降低果園病原物。如果不用藥預防的話,一旦氣候條件適合,很容易引起灰黴病暴發,造成重大損失。

另外,我們可以使用40%嘧黴胺800倍、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000倍、啶酰菌胺、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10%多抗黴素800倍等,要注意輪換用藥,一般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連噴2-3次。

希望這篇文章對於種植獼猴桃的農戶帶來一定的幫助,當頁面出現病斑的時候,不要急於用藥,一定要判斷清楚發病原因之後,做到真正對症下藥!我是學農老王,關注我,每天聊點農技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