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洪澤區小龍蝦與水稻輪作技術

淮安市洪澤區小龍蝦與水稻輪作技術

張必香

實施小龍蝦與水稻輪作,可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與傳統的“一麥一稻”相比,可實現畝均增效 2 000 元以上,是一種比較切實可行的綜合種養模式,近年來,洪澤地區稻蝦輪作種養模式發展迅猛,目前,全區稻蝦輪作面積已超過 80 000×667 m 2畝。現將近年來在推廣小龍蝦與水稻輪作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技術要點總結歸納如下,以供參考。

1 田塊選擇與準備

1.1 田塊選擇

田塊周圍要水源充足,水質清新,進排水系獨立、暢通,配備有較好的電力和交通設施,遠離工礦企業。[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1.2 田塊準備

開展稻蝦輪作的稻田,需提前進行田間工程施工。田間工程主要包括田埂加固、蝦溝開挖和防逃設施建設三個方面。

1.2.1 田埂加固 將田塊四周田埂加寬加高,高度以高出地塊平面 1.0~1.2 m 為宜,頂寬 1.0~1.5 m,底寬 1.5~2.0 m,並將其夯實,以防坍塌和漏水,內坡要平整。

1.2.2 蝦溝開挖 在田塊四周內側距田埂 1~2 m的地方開挖上口寬 5~6 m、下口寬 2~3 m、深 0.8~1.2 m 左右的環形養蝦溝。對於要預留種蝦進行繁苗的塘口,需在環溝內側的田塊四周築起 30 cm 高的小埂。田塊面積較大的,視面積大小,需在田塊中間開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的田間溝,溝上口寬 2~3 m,下口 1~2 m,深 0.5~0.8 m 左右。環形溝和田間溝的面積佔稻田面積的 10%左右。溝與溝之間要相互連通,以利於田間水體流動和龍蝦活動。

1.2.3 防逃設施 在稻田田埂上開挖寬 10 cm,深15 cm 左右的溝槽,將上沿縫有寬 20 cm 厚塑料布、高度 60 cm 的塑料網片的下沿埋入溝槽並壓實,每隔 2~3 m 埋設一節竹竿,用以撐起網片上沿即可。防逃網材料也可選用厚鈣塑板、石棉瓦、彩鋼瓦等。防逃設施接頭處不能留縫隙。進排水口位置用80 目以上的網布做成袋口,以防魚卵和野雜魚進入塘口。袋口長度保持 5 m 以上,以保證進水時水流暢通。

1.3 放苗前準備

1.3.1 清塘消毒 在放苗前需進水對田塊進行浸泡,在浸泡 4~5 d 後將水換掉,並反覆 2~3 次,以防秸稈腐爛壞水。放苗前 15 d 用生石灰對蝦溝清塘消毒,用量為 100~150 kg/667 m 2 。也可採用茶粕進行清塘,1 m 水深用量為 25~35 kg/667 m 2 。

1.3.2 種植水草 在田塊田間溝內和環溝及田間栽種伊樂藻、輪葉黑藻、水花生等,為小龍蝦提供大量植物性餌料和休息蛻殼時的隱蔽場所。水草面積佔田塊面積的 40%左右,且要橫豎成行,以方便小龍蝦的活動和水體流動。

2 苗種放養

2.1 放養模式

2.1.1 投放種蝦 每年 7—8 月投放親蝦,數量 20~30 kg/667 m 2 ,雌雄比 1 : 1.5~1 : 2,規格 35~50 g/尾。

2.1.2 投放蝦苗 每年 3—4 月, 投放 50~60 尾/kg的蝦苗 25~30 kg/667 m 2 。

2.2 放養方法

同一田塊內應投放規格相同的苗種,投放時要一次放足。苗種在放養前先在環形溝中浸泡 2~3min,然後在田邊擱置數分鐘,反覆 2~3 次,讓蝦苗適應水溫,最後用聚維酮碘溶液浸洗消毒,消毒時間10~15 min。投放時宜將龍蝦苗種倒在沿環溝四周堆放的多點位水草堆上,讓其自然散開。放苗前提前30~60 min 全池潑灑解毒應激 VC,以降低蝦苗應激反應,提高苗種投放成活率。


淮安市洪澤區小龍蝦與水稻輪作技術

3 日常管理

3.1 飼料投餵

小龍蝦屬雜食性,餌料可以用龍蝦專用配合飼料和野雜魚等。投餌要做到“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日投餌量為蝦體質量的 3%~5%,1 日 2 次,8 : 00—9 : 00 1 次,佔日投量的 30%,17 : 00—18 : 00 1 次,佔日投量的 70%。投餌量要根據蝦的吃食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投餌太多容易變質壞水,導致龍蝦發病,投餌太少易引起龍蝦互相殘殺,破壞水草生長。

3.2 水質調控

3.2.1 水位控制 4 月中旬以後將水位逐步加高至50~60 cm,直至種稻前,9—11 月,稻田水位應控制在 40 cm 左右,以田間溝邊埂露出水面為準,水溫到 15 ℃以下時,水位要逐步降低至 10~20 cm,整個越冬期不得加深水位或乾涸。越冬以後,水深控制在 30 cm 左右。

3.2.2 水質調控 春季水質清瘦時可採用藻種與氨基酸肥水膏合用的方法進行肥水,養殖過程中每隔 7~10 d 衝注 1 次新水,每隔 10~15 d 使用 1 次EM 菌,以保持良好水質。

4 病害防控

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的主要病害有:白斑病、腸炎病、脫殼不遂和因各種弧菌引起的尾部起水泡、斷須等疾病。針對上述各類病害,可分別採取高含量過硫改底、高質量複合碘消毒;內服恩諾沙星或氟苯尼考;定期施用葡萄糖離子鈣;按時潑灑蛭弧菌凍乾粉等措施。

5 捕撈上市

春季放養的蝦苗,經過 1 個月左右的飼養,就有一部分小龍蝦達到商品蝦規格。根據設定的上市蝦的起步規格,選擇不同網眼尺寸的地籠,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捕撈上市銷售,讓未達到上市規格的龍蝦自行從地籠網眼逃出。不可將大小龍蝦一起捕撈上來後,再把小蝦放回塘口,以免因頻繁操作造成小龍蝦受傷而引發病害。至 6 月中旬前將全部龍蝦捕撈完畢,或預留一定數量的種蝦,採用逐步降水的方法,讓其退回到田塊四周環溝中進行養殖,以騰出田塊準備栽種水稻。

6 水稻栽插

6.1 品種選擇

由於養蝦的稻田,土壤比較肥沃,應選擇耐肥力強、莖稈堅韌、不易倒伏、抗病害能力強、產量較高、且稻穀的生長期能與小龍蝦的養殖期相銜接的品種。

6.2 水稻栽插

水稻田通常要求在 6 月底翻耕,7 月 10 日前插秧。秧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後再進行移栽。稻苗栽插前 2~3 d 使用 1 次高效農藥,以防水稻病蟲害傳播。移栽時採用淺水、寬行、密株的栽插方法。

6.3 水稻病害防治

水稻在病害防治時的用藥,要充分考慮到對龍蝦的安全性,特別是留存有種蝦的養殖塘口,儘量使用生物製劑的農藥,嚴禁使用菊酯和有機磷類的農藥。


淮安市洪澤區小龍蝦與水稻輪作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