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 福建省出臺二十條措施 確保高校畢業生早就業就好業

加大線上招聘力度

拓寬就業和升學渠道

強化就業困難幫扶

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

確保高校畢業生早就業、就好業

利好! 福建省出臺二十條措施 確保高校畢業生早就業就好業

  3月23日,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下發《關於應對疫情做好2020屆全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多措並舉,協同各方合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具體都有哪些措施,一起來看↓↓↓

利好! 福建省出臺二十條措施 確保高校畢業生早就業就好業

強化責任 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提高思想認識。《通知》指出,2020屆高校畢業生總量創歷史新高,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影響,勞動力市場需求減少,高校畢業生求職困難增多,就業形勢複雜嚴峻。各地各高校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當前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擔當作為。

  ——壓實高校主體責任。各高校要認真落實“一把手”工程,層層壓實責任。細化學校就業工作安排,精心組織就業活動。密切關注疫情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定期研判就業形勢,及時掌握畢業生求職心態和就業進展,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保障高校就業工作軟硬件條件。各高校要統籌調配,配強配齊就業工作力量,進一步推進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和就業信息化建設,優先保障就業工作所需的人力資源、網絡資源、軟硬件配備和專項資金。

優化服務 提升就業指導能力


  ——組織網上招聘活動。各地、各高校和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創新方式方法,加大線上招聘力度,做到日日有招聘、時時有服務。積極組織用人單位、畢業生參加教育部舉辦的“2020屆高校畢業生全國網絡聯合招聘——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和省教育廳、人社廳聯合開展的“福建省2020年高校畢業生春季百日網絡招聘活動”。

  ——優化網上就業服務。各高校加快建設“互聯網+就業”智慧平臺,豐富和完善線上業務辦理相關功能。充分發揮校友等資源作用,多方式發佈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及畢業生學科專業、生源信息,鼓勵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通過網絡進行供需對接,開展人崗信息智能匹配、精準推送,實現網上面試、網上籤約。

  ——加強線上就業創業指導輔導。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各類國家、省級和校級教育資源,開發、共享一批線上就業創業精品課程和就業創業講座視頻,推送給畢業生點播觀看。彙總發佈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彙編及就業創業網站等信息,方便畢業生查閱使用。要建立職業指導師聯繫畢業班制度,加強就業創業觀念引導,促進畢業生積極就業、理性創業。

利好! 福建省出臺二十條措施 確保高校畢業生早就業就好業

拓寬渠道 促進畢業生多元化就業


  ——積極開拓就業大市場。各地各高校要圍繞決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到現代農業、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要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建立校企合作對接平臺,在重大工程項目和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對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契機,挖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創造的就業機會,運用新經濟形態平臺,支持畢業生以新就業形態、靈活多樣方式實現多元化就業。

  ——組織實施“三支一扶”等基層項目。對今明兩年參加由省級人社部門統一組織招募“三支一扶”計劃,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所在基層事業單位有崗位空缺的可以直接聘用,並不再約定試用期。

  ——加大事業單位面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力度。今明兩年我省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要用於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含擇業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給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加大教師隊伍補充力度。各地教育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通過挖掘潛力、統籌調劑等多種方式,招錄更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學、幼兒園特別是到急需教師的高中和幼兒園任教,落實應屆公費師範生入編入崗。

  ——激勵畢業生應徵入伍。各高校要積極配合兵役機關落實今年大學生徵兵工作部署,針對畢業生群體開展精準宣傳,突出正面引導,落實大學生應徵優惠政策,重點動員更多高校畢業生參軍入伍。

  ——增加畢業生升學深造機會。全國將擴大研究生和專升本招生規模,各高校要創造條件,滿足擴招的辦學條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後流動站擴大博士後招收培養規模,支持企業博士後工作站、技術創新中心等招收博士後。

突出重點 幫扶困難群體順利就業


  ——重點幫扶困難群體就業。各高校要做好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和援助工作,重點關心家庭困難畢業生、殘疾畢業生和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畢業生等群體的就業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崗位推送,開展“一對一”就業指導和精準幫扶幫扶。

  ——加強湖北籍畢業生就業幫扶。各高校要全面摸排2020屆湖北籍高校畢業生的身體狀況、就業現狀和求職意向等具體情況,建立工作臺賬,採取分片包乾、責任到人的辦法與湖北籍畢業生建立聯繫,採取針對性措施,開展“一對一”跟蹤和就業指導服務。

  ——加強思想教育和就業心理輔導。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和疫情影響,各高校要及時瞭解掌握畢業生思想和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開通就業心理諮詢和就業幫扶熱線,疏導畢業生就業焦慮情緒,緩解就業心理壓力。

規範管理 維護畢業生就業權益


  ——簡化優化就業手續。各地各高校可視情況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及時為已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辦理就業手續。引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和錄取時間,對延遲離校應屆畢業生推遲報到、落戶等時限。省教育廳行政服務中心開展“網上辦”、“郵寄辦”,開通“線上諮詢”服務,為畢業生辦理就業調整改派、畢業報到證補辦等事項。

  ——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持續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併為落實單位的畢業生按應屆畢業生身份及時辦理就業手續。

  ——改革完善就業統計制度。各高校要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監測,嚴格遵守就業簽約工作“四不準”要求,確保就業數據真實準確。建立就業狀況核查機制,對發現的弄虛作假情況,要依法依規對相關責任人員嚴肅問責。

  ——健全就業狀況反饋機制。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和人才培養狀況調查和報告編制,並及時將調查結果反饋學校招生、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工作,形成聯動機制,促進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維護畢業生就業權益。要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在招聘活動中,用人單位不得發佈拒絕招錄疫情嚴重地區高校畢業生的招聘信息,嚴禁設置性別、民族等歧視性條件和院校、培養方式等限制性條件,為所有畢業生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安全教育,嚴密防範招聘陷阱、就業欺詐、“培訓貸”等不法行為,並配合有關部門予以打擊。

來源:省教育廳學生工作處、福建教育微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