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海軍是如何進行反艦作戰的?

幸福的方向


現代海軍反艦作戰是一個體系作戰,單聊一件武器的性能參數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從宏觀上、成體系的討論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就航母編隊或者各單位協同作戰體系來簡單說一說“反艦作戰”那些事兒。

▲水面戰艦發射“奧托馬特”OTOMAT Mk2 Block IV 反艦導彈

反艦作戰的基本步驟

無論反艦作戰以何種形式進行(水面戰艦、潛艇還是航空兵力),在現代化條件下都需要有效的集成“空面潛”力量,執行高度靈活的海空一體化作戰(這裡不考慮對某些效果的壓倒性作戰情景),大體上反艦作戰可以分為發現目標、識別目標、標定目標、打擊目標四道“工序”。

1、發現目標:

茫茫大海上,進行任何作戰的難點和關鍵首先就是發現敵人蹤跡,倘若能夠提前發現敵蹤,那麼己方力量有能夠有效的提前進行針對性部署,提高反艦作戰的贏面,當然發現目標也是進行後續作戰步驟的根本,缺失這一環那麼也就無從談及其他。

▲美國海軍NOSS NAVY-F海洋監視衛星製造

想要實現發現海上目標,需要通過情報蒐集、目標監視、目標偵查等手段進行,情報收集工作大多由情報人員或者部署於敵方周遭的各類探測設備來完成,以便為己方提供目標的活動前期任務信息。目標監視和偵查,對於美俄等國來說,可以通過海洋衛星監視系統來實施(包括電子偵查型海洋監視衛星和雷達型海洋監視衛星),也可以通過艦載機、無人機來實現,必要時還可以申請海上巡邏機對目標海域進行巡邏偵查任務(當然水面艦艇和潛艇,也能夠提供相當程度的偵查任務)。

2、識別和標定目標

關於對目標的識別,這裡就不多講了,常見的手段無非是目力識別和海空平臺的敵我識別系統和目標類型查證。識別目標後,就需要不斷向參與攻擊的飛機、艦艇和綜合指揮中心等不斷提供目標的位置和移動信息,這也就是標定目標。當通過發現、識別和標定目標以後,才可以進入真正的反艦作戰打擊程序。

▲反艦導彈攻擊水面目標示意圖

反艦作戰的具體打擊方式

1、航空母艦艦載機實施反艦打擊:

當航母編隊指向反艦作戰任務時,那麼就可以通過艦載機實施具體作戰:利用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對參戰飛機施行引導和控制;艦載電子戰飛機(如E/A-18G咆哮者電戰機)對敵方水面目標實施電子干擾和壓制;艦載戰鬥攻擊機(如F/A-18E/F超級大黃蜂)組成雙機或多機編隊進行反艦攻擊。預警機遠距離監控目標後,通過數據鏈將目標的位置和運動參數發給攻擊編隊,攻擊編隊降低飛行高度進入低空突防模式,當接近目標後(視己方反艦導彈射程和地方防空武器射程而定)躍升到合適高度發射導彈,然後立即低空退出戰鬥。根據對手不同的防空對抗能力,攻擊機和電子戰機編隊進攻,協同發起電子干擾、反輻射導彈和反艦導彈攻擊,以提高打擊效果。

▲艦載航空兵施行反艦作戰示意圖

如果是航母編隊攻擊敵方驅護艦編隊,那麼航母艦載機一般只需要命中1發反輻射導彈+2枚反艦導彈,就可以令對方大型驅逐艦徹底喪失戰鬥力。如果是航母戰鬥群之間的遠洋決戰,那麼情況則要複雜的多。

▲反艦作戰(ASuW)體系

2、水面艦艇進行反艦作戰:

如果是利用水面艦艇進行反艦作戰,那麼在進攻前需要水面作戰指揮官評估攻擊條件,當條件符合時,指揮編隊水面戰艦進入合適戰位,各艦艇通過與指揮系統聯絡按照指令確定反艦導彈攻擊方式、齊射時間、齊射間隔等內容。其中包含的隱蔽接敵、電子支援、交叉定位、進攻隊形保持等,實在不是一篇文章說的清楚,隨便一項都涵蓋甚廣。

▲Mk-45 Mod4艦炮打擊海上目標

如果條件允許,水面艦艇還可以使用艦炮進行反艦作戰,但是為了安全期間,一般要求在艦炮最大有效射程處開火攻擊。為了提高命中效果,開始時需要進行“測距梯級試射”,多艦協同艦炮攻擊時先低速齊射,獲得準確的有效命中距離後,才開始實施連續快速齊射,以保證可以打擊到規劃內的所有水面目標。艦炮打擊的過程中,還要混合使用殺爆彈、穿甲彈等彈種,以求全面毀傷敵方艦艇的武器系統、艦體、各類電子設備和傳感器。當然,就算是打艦炮也是有很多學問在裡面,要考慮敵我雙方的火力優劣。比方說,當我方處於火力劣勢時,就得考慮利用“之”字形機動和追蹤齊射戰術,不管火力強弱就和人家“剛正面”,那是絕對不可取的。

▲水面作戰形式圖

3、其他反艦作戰方式:

其他諸如潛艇反艦作戰和海空協同作戰等,我們以後再講。總之除了上文以外,還有多種反艦方式,比如美軍海軍能夠獲得空軍B-1B戰略轟炸機發射LRASM“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的支持等。

▲美軍B-1B戰略轟炸機發射LRASM反艦彈


裝備空間


現代海軍是如何進行反艦作戰的?

  戰艦之間的對決是海軍作戰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一千多年前,地中海上的槳帆船就在使用投石機、弩炮和希臘火對決,而到了現代,人類戰艦則依靠反艦導彈為主體的武器來摧毀敵人艦船。

反艦導彈自二戰後開始使用,而到了現在則成為了海軍戰艦的必備武器之一。

總的來說,現代反艦導彈一方面正沿著更隱蔽更遠程的“刺客”路線發展,另一方面則沿著更快更強更多的“戰士”路線前進。而能夠同時結合兩種特色的導彈,則最為實用和先進。

劃重點

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威力大速度快,但是發射平臺受限制。

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射程遠,高級智能,但是突防能力差。

以常規力量和沒有航母的戰例說說吧,首先是按需求集結,水面艦艇佔據有利陣位,潛艇迂迴包抄和伏擊,最先打擊對方的艦艇,同時航空兵提供空中支援,艦艇編隊開始配合衛星和預警機及自身雷達搜尋目標,聲吶監控水下目標,反潛直升機來回查探,水面艦艇不但要反艦導彈打擊發現的目標,還要利用防空導彈和近迫防禦炮攔截對方戰機和來襲導彈,更要時刻準備規避對方潛艇的魚雷。直至對方敗潰或相反。勝利方掌控目標熱點區域並進入緊密防禦,為下一步的可能的戰鬥做準備,直至雙方達成利益的平衡。


快速反應36101


現代海軍作戰要看什麼級別的海戰,相互的實力對比如何來決定的。用軍艦打軍艦在現在看來,不是擊毀對方軍艦的第一選擇。

在雙方並無戰爭準備和意願的情況下,發生局部對峙和衝突的時候才會出現艦對艦的情況。遠距離看誰先發現對方,鎖定對方,導彈的射程如何,導彈的速度如何,命中精度如何,防空攔截的導彈、近防炮、干擾系統的成功率如何才是勝負的關鍵。幾百公里外勝負已定,很難出現二戰時候的大艦巨炮對轟的場面。

大國打小國,海軍之間的戰鬥不是單純的海軍實力來衡量的。是整個海、空、天作戰體系決定的。沒有制天權就沒有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大國有完整的空天體系就已經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衛星的監控檢測和導航鎖定是空軍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也是地面導彈引導攻擊最重要的一環。只要這一環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制空權永遠在自己手裡。飛機攜帶遠距離反艦導彈,在敵方防空火力之外發射導彈。地面導彈通過衛星引導發射導彈,決勝千里之外這才是現代海戰的正確打開方式。活著才有輸出。大國的軍艦不是和小國打海戰的,是掩護航母,形成區域防空,攜帶巡航導彈配合空中,地面進行火力打擊的!!





葡萄皮皮裡面是籽籽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1.艦炮攻擊

現代海軍中,艦炮雖然不像戰列艦縱橫的時代那樣,是主要的艦載武器,但依舊是水面艦艇重要的艦載武器之一。而在一些小噸位艦艇的交戰中,艦炮依舊是重要的反艦武器。

2002年6月29日,朝鮮和韓國海軍艦艇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的延坪島附近發生交火衝突事件,造成韓國方面6人死亡、19人受傷,1艘高速艇沉沒;朝鮮方面有1艘警備艇被擊中起火。這場海戰中,朝鮮艦艇安裝了85毫米坦克炮,因此在火力強於韓國當時巡邏艇。

2.魚雷

自魚雷誕生起,這種武器一直就是反艦作戰中的一柄利刃。

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受到英國皇家海軍征服者號核潛艇攻擊。征服者號向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了3枚各有800磅彈頭的二次大戰時期的8號4型魚雷,3枚中的2枚命中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大量海水從魚雷造成的缺口湧入船內,最終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擊沉。

3.水雷

水雷是一種佈設在水中的爆炸性武器,它可以由艦船的機械碰撞或由其他非接觸式因素的作用而起爆,用於毀傷敵方艦船或阻礙其活動。水雷具有價格低廉、威力巨大、布放簡便、發現和掃除困難、作用靈活的特點。水雷的技術含量比地雷高。

海灣戰爭中,弱小的伊拉克海軍佈設下1200餘枚水雷,共損傷了多國部隊9艘艦艇,其中僅美國就有4艘戰艦被毀傷。

4.反艦導彈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的兩枚蘇制冥河就將以色列1700噸的“埃拉特”號驅逐艦擊沉。反艦導彈從此名揚天下。

冷戰中,由於蘇聯在海軍方面起步較晚,雖然奮起直追,但和美國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在航母方面,蘇聯完全無法與美國爭鋒。為了對付美國強大的航母艦隊,蘇聯搞出了“飽和攻擊”戰術,即利用反艦導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使敵航母編隊的海上防空系統的反導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摧毀美國航母艦隊的目的。更是將反艦導彈的作用推向了極致。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反艦導彈已成為主要的反艦手段之一。

5.彈道導彈

東風-21D是東風-21型導彈的改進型,採用二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公路機動發射,最大射程2700千米。是一種可以攻擊包含航空母艦在內海上船艦的反艦彈道導彈,在未來十年左右對美航母構成實質性威脅。

6.自殺式攻擊

2000年10月12日,一艘裝載炸藥的小艇對正在也門亞丁港補充燃料的“科爾”號驅逐艦發動自殺式爆炸襲擊,一舉重創了“科爾”號驅逐艦,造成17名美軍人員死亡,30多人受傷。由此可見,這種戰術,只要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還是能起一定的作用。

7.艦對艦撞擊

1988年,美國軍艦約“克城”號進入黑海佛洛斯灣,蘇聯海軍迅速作出反應,派出“克里瓦克”I型“忘我”號護衛艦和SKR-6號警戒艦前去攔截。一時之間,雙方形成對峙。在多次溝通無果後,蘇聯軍艦發出了一個信號:”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然後加速向美國軍艦開去,艦首部位狠狠地撞擊了“約克城”號的左舷,使到“約克城”號的左舷受損,欄杆索和魚叉反艦導彈的發射架也受到損傷,而“忘我”號的艦艏水線以上則撞出了一個大窟窿。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現代海戰是非常多樣化的,多元化作戰要素的構成下的海戰,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的大國海軍很多的中型護衛艦、驅逐艦已經裝備了VLS垂髮系統,具備較強的區域防空能力和快速反制能力,但是現在的反艦手段非常多,對艦艇實施打擊,首要看的是衝突的烈度。



在很多低烈度的衝突中,一般是通過沖撞和艦炮互射的方式,1988年2月12日,美國和蘇聯海軍在黑海發生了著名的“我艦奉命撞擊你艦”事件,另外,2010年11月23日,朝韓兩國在延坪島海域發生了炮戰,雙方動用火炮互射,造成數十人死傷。



當衝突烈度上升到戰爭階段,反制艦艇的手段就會非常多元化,比如在1982年4月-6月的英阿馬島海戰中,雙方出動了航母、艦載機、驅護艦等,通過艦載戰鬥機、驅護艦等平臺發射反艦導彈,都對對方的艦艇造成了不小的重創。



當然現代化的海戰肯定缺少不了潛艇和魚雷,現在很多大國海軍的潛艇在降噪模塊技術提升很大,悄無聲息的潛伏在大洋深處,一旦敵方艦艇駛入攻擊範圍內,可以立即實施打擊,如果沒有提前偵測到潛艇,必然會被造成致命性打擊。



我們的海軍是一支成長起來的海軍,發展到今天,也是一支作戰要素十分齊全的強大力量,我們的航空兵轟-6k可掛載鷹擊-18反艦導彈,能夠在超視距之外對敵方艦艇實施精確打擊。



另外,我們擁有一張“王牌”,那就是反艦彈道導彈,這是屬於放眼全球的頂尖打擊手段,通過火箭推射器,能把反艦手段提升到5000-7000km以上,現有的公開型號有東風-21D和核常兼備的DF-26,這種打擊方式,對於航母編隊這種大型艦艇編隊都是毀滅式的打擊手段。


浪尖的飛魚


講一講我在戰爭遊戲紅龍里的套路吧。

首先準備幾艘驅逐艦或護衛艦,然後配上幾艘導彈艇作為火力支援,有航母的話,準備好海航的戰鬥機。

1.艦隊放出直升機插眼,點亮敵方艦隊位置。

2.我方艦隊對空雷達搜索敵方偵察機,必要時海航出動敲掉偵查單位。

3.全艦隊集體關閉反艦導彈。

4.導彈艇依靠速度優勢集體打開反艦導彈進行一輪齊射,打亂敵人陣腳。

5.驅逐艦/護衛艦集體打開反艦武器,同時展開攻擊,並向前推進,儘可能降低敵人艦隊反導與防空能力。

6.海航出動,發射反艦導彈摧毀敵艦。

7.當然有可能敵艦承受不住4或5中的一輪齊射,那就是我方運氣好了。

現實中阿根廷曾經用過超軍旗貼海超低空飛行躲避英軍雷達搜索,然後爬升擊沉謝菲爾德號。

拉塔基亞海戰,以色列提前分析出敘利亞的海上攻擊企圖,戰時決定先發制人,五艘導彈艇組成戰術編隊,關閉雷達前進,放出五架直升機貼海飛行,目的在於模擬導彈艇欺騙敵方雷達,敘利亞方面受騙打出導彈無一命中,暴露了位置且導彈數量嚴重浪費,以色列五艘艇在攔截了兩枚敘的導彈之後,擊沉敘兩艘導彈艇,隨後繼續追擊,利用火炮向敘艇發起攻擊,共擊沉敘五艘艇,自己無損失。

總而言之,戰術和情報是至關重要的。拋開這些條件單純的講海戰有點不現實,如果非要講,那就是反艦導彈對射,然後雙方反導導彈和近防武器進行防禦,箔條進行干擾,拉進射程之後艦炮對射。家裡有錢的在海里藏倆潛艇扔魚雷,然後防著對面的反潛機。家裡有礦的從航母放小飛機,也就這樣了吧。


翰弟


從現在我海軍的軍事力量上來看我國是佔有很大優事的,首先我擺開強大的震容來迎敵,雖後我們在派出有戰鬥經驗的戰艦斷其後路,讓他們有來無回,打就打疼他們,打老實他們,看看以後還有誰敢小看我們國家。


大禹576


導彈攻擊是現代海軍對敵水面艦艇作戰的基本手段。多艦編隊攻擊是基本的作戰樣式。導彈艦艇編隊攻擊敵艦一般包括機動接敵、編隊展開和佔領陣位、編隊齊射、撤出戰鬥等若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的戰術要求。部隊的指揮體制、信息保障、裝備性能、訓練水平、戰鬥意志都會對這個過程以及戰鬥結果產生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