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融做好朋友,我想我會瘋

金融是個好東西。

肉眼可見的大社會,藉助資本的力量,將人力、物資、技術調度得虎虎生風,催生得日昌千里。通過金融,各種資源快速交換、結合、醞釀,也快速升值。

作為投資人,我們看到了金融從PE/VC階段已經滲透,在二級市場風生水起,也大量佈局債市、貨幣基金。

金融為什麼要做這些?這是它的使命,它生而為資源流動保駕護航,它同時肩負著流動性穩定、高效的重任。

和金融做好朋友,我想我會瘋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事業。有的是日復一日簡單操作維持社會常態,比如清潔、運輸,由標準來衡量;有的是萃取精華加以傳承/傳導,比如教學、醫護,由品質來衡量;有的是探索自然突破創新,比如科研、考古,由成就來衡量……

在我看來,金融做著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它觀察時事無孔不入,它尋跡出擊震古爍今,它始終在——預測。

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正如3個月前沒有任何人知道一場掃蕩全球的疫情即將發作。如果有人知道,那他一定會賣光所有波音的股票(截止完稿時,波音股價已跌損73%)。黑天鵝再多,金融卻必須去“預測”。只有“預測”才能指引它將資金流入哪裡,增值、保值是金融骨子裡的基因,更是渴求。

“預測”的結果有成功有失敗,“預測”這個動作卻恆古不變。

進入金融業,等於進入了人性遊樂場。金融,太符合人性了。

疫情湧起,金融激動。有的人恐懼戰兢,旋即削盈或止損離場,有的人猶疑觀望立時深陷。沒逃出去的天天盯著感染人數,祈盼早日好轉;高位出貨的天天盼跌,生怕突然冒出特效藥喪失抄底良機。無數所謂“大咖”分析底部討論救市利好,給出的建議打自己臉啪啪啪響,越響越大。市場思想一片混亂。

哎,你們到底是希望住在地球村的村民們好,還是不好?

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從這次危機中盈利,或者儘量減少損失。

所以說,金融實在太匹配人性了。

看著報道憂傷哭戚,看著指數興奮躍然。在純人性的地方待久了,有時候自我認知會陷入混亂。

金融嘛。說它不好,二戰之後日本與歐洲在焦土上重建,改革開放浦東新區的拔地而起,除了金融,還有哪個體系有實力促成如此偉業?說它好,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這廝的“傑作”, P2P讓很多國內家庭損失慘重,坑蒙拐騙都是最高級別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金融的定義。

金融(Finance)是貨幣資金融通的總稱,是以貨幣本身為經營標的、目的通過貨幣融通使貨幣增值的經濟活動,包括以銀行為中心的間接投融資和以投資銀行為中心的直接投融資兩種形式。

冷靜思考一下,我們應該承認:金融,是社會化融合/生產的一個工具,其本質和時間、空氣、光速一樣,是一種中性的存在。

所以金融,不好也不壞,它被人使用/利用,實現人的內在動機。這個內在動機,才是決定其以好的一面或者壞的一面呈現的核心。

人心讓其光輝閃耀,或者蒙羞受辱。

太靠近金融,難免蠢蠢欲動甚至深陷浩劫,至少心思意念會被其纏住;遠離金融,收入又追不上CPI,眼睜睜地等著財富縮水。所以,我寧願和金融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它知道界限所在,我們彼此最多隻算是個見面點頭哈腰的友人。

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汙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汙穢人。(馬可福音7:15 和合本)

和金融做好朋友,我想我會瘋

關於海外房產:

就目前的疫情形勢,說句大實話,海外房產仍然是很好的和境內資產對沖風險以及獲取穩定流水的工具,但是如果能把握好時間點進入股市,那麼收益將是極其豐厚的。現在能做的,就是:一、期盼世界儘早歸回平安,二、存些現金,然後耐心、耐心、再耐心。畢竟,一個史無前例的黃金坑就在眼前。

如果主力資金已經被套,那隻能,呃,臥倒裝死。


一米海外 免責聲明:1、本文所有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2、本公眾號原創文章相關知識產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和發佈,如引用須註明出處,且不得對原文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