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命深層的孤獨感

人最終是孤獨的,社交在某種心理層面上也是為了逃避孤獨。

什麼是生命深層的孤獨感


人終究是孤獨的,社交在某種心理層面上也是為了逃避孤獨。一個人即便擁有眾多好友,也依然擺脫不了孤獨的煎熬。不喜歡或者不善於社交的人恰好是不太怕孤獨的人,他們更能直面孤獨與寂寞,自在地活著。

人類所有的社會建構與社交行為,如談戀愛、結婚、交朋友、運動、培養興趣愛好、參加社會團體等,實際上還是被孤獨感驅動著的迴避行為,只是社會賦予這些行為正面的意義而已。

什麼是生命深層的孤獨感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會無意識地表現出一種退縮情緒,讓別人不敢靠近,反過來又證明自己真的不被喜歡喝不被接納,生活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人必須相信自己是被喜歡的,才能感受到自己是真的被喜歡。如果假定自己不受歡迎,那麼感受到的也會是不被歡迎。

認知心理學認為感覺到的東西是自己的一部分,跟他人沒有沒有太大關係。如果你總把感覺到的當真實,那麼你會時時處在社交焦慮之中。解決的辦法是尋找與你一樣落單的人,相信對方渴望你的接近,也許你不需要太多的朋友、太多的社交應酬,但交幾個朋友還是需要考慮的。

什麼是生命深層的孤獨感


疏離感還有一種表現,就是讓人常有一種找不到根的感覺,這種沒有歸屬感的疏離感同樣來源於人類在宇宙中的孤獨。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潛藏在人類意識深處的一種戰慄。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或者要到哪裡去,這些答案正是人自我認知的哲學境界。

不過,對生命浮萍般的感覺也許是一種志高的存在感,生命是流動的,它在特定的時間空間交匯點上呈現著它的形態,也在特定的社會人際關係中實現其意義。

什麼是生命深層的孤獨感


活著的理由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快樂、愛、激情和幸福感都應該存在於你的內心,再從你的內心世界發射出來,通過你身邊的人和事物反饋於你,讓你產生美好的感覺。正如你看得到五彩繽紛的世界是因為你的眼睛擁有良好的視力。你可能不算是一個幸運者,你擁有的讓你驕傲的東西可能不多,但人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對自我的愉悅。

在哲學的意義上,“有”和“沒有”是同時存在的,“有”意味著你很快會失去,“沒有”意味著你很快會得到或會有更好的補償。

什麼是生命深層的孤獨感


有位禪師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他去旅行,到一個客店住宿。店老闆對他說:“我有兩個妻子,一個很美,一個很醜,但我喜歡的卻是那個醜的。”禪師問:“這是什麼原因呢?”店老闆說:“那個美的老婆太在意她的美麗,這使她變得很醜;而另一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行為舉止和內心都顯得很美。”當意識到自己美麗的時候你可能就會失去了它;當意識到自己不美麗的時候,也許你正在獲得它。


什麼是生命深層的孤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