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實中的關羽,真的忠義勇、不好色嗎?

關羽被《三國演義》描述為一個忠義勇的英雄,而且不好女色;後代的統治者根據其政治需要,一步步把關羽神化為武聖、財神。

那麼,史實中的關羽,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史實中的關羽:真義勇,但忠嗎?

關羽的忠義勇,是說他為了保護二位嫂夫人,不惜屈身降曹,最後帶著二位嫂夫人千里追尋大哥劉備。這個過程中關羽展現出了忠義勇。

而史實中是什麼樣呢?

史實中的關羽是被曹操活捉的。

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有六個字,“曹公擒羽以歸”;在《先主傳》中則稍微詳細了一點,“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劉備被曹操打敗,逃走投奔袁紹去了,劉備的老婆孩子和關羽則被曹操活捉了。

史實中的關羽,真的忠義勇、不好色嗎?

關羽則在曹營中留了下來,被曹操封為偏將軍。

後來,關羽離開曹營,先主傳中只有六個字:“關羽亡歸先主。”《關羽傳》只有一句話:“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當然,關羽在曹營中也是為曹操立過功的。曾經陣前斬了袁紹大將顏良,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

至於關羽保護劉備兩位夫人逃走,史實中沒有提到。

從上述史實中我們可以發現:關羽被曹操活捉,然後投降了曹操,聽曹操號令;之後為曹操解圍,算是報答,最後離開曹營尋找劉備。

關羽對曹操表現出的“義”,是小義;曹操給封賞,關羽立功報答。而關羽最終不願跟隨曹操,依然去追尋劉備,這是大義。

關羽的勇,那是真勇。關羽能於兩軍陣前,單槍匹馬進去把大將顏良斬殺,這一般人做不到。

那麼,關羽的“忠”呢?

關羽投降曹操,這個史實無法抹殺,但我們也不該苛求關羽。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頭,天下大勢不明朗,隨隨便便戰敗了就抹脖子自殺,恐怕也不能算忠,只能算“愚”。因此,對於關羽的忠,要放到當時的背景裡看,不能用後世儒家要求臣子被俘後一死才能算盡忠的要求看關羽。

史實中的關羽,真的忠義勇、不好色嗎?

史實中的關羽:好色嗎?

魏晉時期,蜀郡人常璩寫了一本《華陽國志》,內容有巴志、蜀志、漢中志、南中志,其中有歷史人物和事件記錄。常璩在《華陽國志》卷六《劉先主志》中說到了關羽的一個事情:“時秦宜祿為布求救於張揚。羽啟公,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大意是說,關羽向曹操請求,攻下城池後,要把呂布將領秦宜祿的老婆收為妻,因為關羽現任老婆沒給他生兒子。

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引《蜀紀》中的內容說:“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與《魏氏春秋》所說無異也。”

這個大意是說,關羽提前請求曹操答應他娶秦宜祿的老婆,在即將破城的時候,又向曹操確認了一遍。結果呢,曹操懷疑這個秦宜祿之妻是不是特別美啊,就派人接過來先看看,一看真是天下絕色,結果曹操自己留著了;關羽開始心裡不安。

當時有三部史籍都談到這一情況,並且說法大致相同,可以確認關羽在戰前索要秦宜祿妻子的事基本是真的。

關羽戰前向曹操要秦宜祿妻子,很可能之前見過秦宜祿的妻子。關羽以自己老婆沒有生兒子為由向曹操提出要求;但這顯然不是真心話。因為關羽無法確定秦宜祿老婆就一定能生兒子,這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藉口,關羽其實是看中了秦妻的美色。

結果關羽弄巧成拙,一再向曹操提出這個要求,最終引起曹操的注意。

曹操是關羽非常欣賞的,一心想要拉攏他;現在竟然為了一個女子而橫刀奪愛,可見這秦宜祿之妻的姿容絕非一般。

這些史實說明,關羽恐怕是很好色的。但是在秦宜祿之妻這件事上,因為無法與曹操相抗衡,最後只能放棄了。

史實中的關羽,真的忠義勇、不好色嗎?

史實中的關羽:善於處理內外關係嗎?

我們從《三國志》關羽傳中能看出相關問題。

第一條,關羽愛跟內部同志爭虛名。

馬超很能打,威名很盛。在劉備圍攻成都劉璋時,馬超從漢中趕來屯兵於城北,成都城中人都因為馬超威名而驚恐,不到十天的時間,成都軍民就崩潰了,劉璋隨即開城投降。

威名太盛,結果惹得關羽不服。關羽在荊州寫信給諸葛亮,說要回去與馬超比一比高下。

但是,諸葛亮哪容這種事情發生,就在回信中說,馬超只能與黥布彭越這類武夫相比,怎麼比得上你關羽美髯公絕倫逸群呢!一頓猛誇,才化解了關羽爭虛名之心。

第二條,關羽處理與部下的關係失當,導致荊州內部生變,成了丟荊州的重要一環。

關羽平時就看不起糜芳和傅士仁兩位,等到關羽出征時,這兩位的軍資供應有時又出現短缺和不及時。

關羽當即就說狠話“還當治之”,說我回去之後要治他們的罪。其實這種話和不滿都不能流露出來,否則在那種生死攸關的軍事鬥爭場景下,人心中會愈發恐懼。

關羽這些話傳到糜芳和傅士仁耳中時,加劇了這兩位下屬的離心力。當孫權對他們進行誘降時,他倆立刻答應了。

這樣,孫權輕易打開了關羽的後方大門,關羽讓自己腹背受敵。

史實中的關羽,真的忠義勇、不好色嗎?

第三條,關羽不懂得如何處理與孫權的關係,結果勾起了孫權的仇恨,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關羽進攻襄陽和樊城,嚇得曹操要遷都避開鋒芒。但司馬懿蔣濟等人則建議:反正江南也不在咱們手裡,咱們把江南都許諾封給孫權,讓他發兵從背後攻打關羽。

孫權此時多少還有點念及孫劉聯盟的關係,就先派人為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這其實是一種試探,如果劉備方面顧及聯盟關係,那麼即使不許,也會有合理的理由,以及一定程度上維護對方面子的舉措。

但是作為劉備集團的當事人關羽,卻什麼都不管不顧,關羽則大罵孫權的使者,不同意。

從三國志的記載看,關羽沒給任何的解釋,也沒給孫權任何臺階下。

這下導致孫權大怒,終於下定決心與曹操聯盟,要奪取荊州。

荊州作為直接與孫權集團接壤的地方,關羽擔負著重大的外交責任。他的這種做法,最終惡化了孫劉聯盟關係,導致荊州丟失。

小結一下,從上述三個反面看,關羽自身性格上存在問題,情商大致上不及格,或者說不適合擔任這種級別的領導。關羽處理內部關係和對外關係不善,導致自己兵敗身死。

史實中的關羽,真的忠義勇、不好色嗎?

結束語

史實中的關羽,有義、有勇,忠嘛,不能強求,大約算及格吧;好美色,政治水平不及格。

但是,經過演義的發揮,以及後代統治者塑造人物引導輿論的需要,關羽變得忠義勇俱佳,不愛財、不近女色。

對於真實的歷史與演義神化,我們讀者要注意區分。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