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兒子不再煩擾她時,一位媽媽透露了心聲


“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兒子不再煩擾她時,一位媽媽透露了心聲

劉女士下班回到家。

“媽媽,媽媽,我今天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兒子開心地跑到門口迎接劉女士。

“哦”。劉女士抱著兒子親了一口,就走回房間換衣服去了。自己還要趕著煮飯呢,哪有空聽你一個小孩子瞎扯。

兒子每天都跟她說這些小朋友之間的事,她一開始還有些耐心。後來發現都是些綠豆芝麻大點的小事,劉女士的態度就變得很敷衍。

這一次也不例外,本來熱情滿滿的兒子露出失望的神情。

“媽媽為什麼不願意聽我說話呢?”

昨天也是這樣,我跟媽媽講話,可是媽媽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話,或者是忙著做家務,從來不認認真真地聽我說過話?她是不愛我了嗎?劉女士的兒子越想心裡越難受。

後來劉女士發現,她下班回家後,兒子不再找她說話了。

劉女士很高興,這小傢伙不再來煩自己,自己終於可以安靜一些了。

可是不久劉女士就後悔莫及了。

兒子的班主任打電話告訴劉女士,她兒子在學校變得很沉默孤僻,別的小朋友找他說話、玩耍,他都愛答不理的。他只喜歡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裡,靜靜地發呆。

“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兒子不再煩擾她時,一位媽媽透露了心聲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總愛向孩子說教。哪怕在外面再語拙的人,跟孩子講起道理來,也能滔滔不絕。

然而,父母從來都不打算當孩子的傾聽者。他們認為孩子的世界簡單而無聊,就是些小事,不值得花時間去聽。

父母其實是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在溝通中,“聽”比“說”重要。

傾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

很多家長常常抱怨孩子不聽話。可是你們都不聽孩子說話,孩子憑什麼就要聽你的話?就因為你們是大人嗎?


大人又不是真理,說的話就一定準確嗎?更何況,就算是真理也有歷史侷限性。

很多父母仗著“過來人”的身份,在家裡實行“一言堂”政策。其實這是切斷自己通往孩子心靈世界的錯誤決定。

“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兒子不再煩擾她時,一位媽媽透露了心聲

德謨克利特說,只願說而不願聽,是貪婪的一種形式。到底有多少父母是貪婪的?

教育離不開溝通,而要想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首先就要學會傾聽。教育就是蹲下來聽孩子說話。

傾聽孩子說話就要求父母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換位思考,深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感受孩子此時的情緒,然後做出與之相對應的反饋,或安慰,或鼓勵,或開心。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幼稚,欣賞孩子的天真。

這樣,孩子與你的談話才能達到他意料中的目的,那麼他才會再此找你聊天。而你也可以順利地通過愉快的談話對孩子進行教導。

這難道不比父母乾巴巴地單方面講道理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嗎?

既然傾聽這麼重要,那麼有哪些辦法可以讓父母更好地去聆聽孩子的心聲呢?

“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兒子不再煩擾她時,一位媽媽透露了心聲

01 留出專門的時間來聽聽孩子說

父母每天都應該安排出一點時間,專門用來和孩子交談。在這段時間內,父母不做家務,不接電話,不想工作。只和孩子聊天。

父母切記,不能在有其他事的時候聽孩子說話。比如做飯、看書、看電視等。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而且,邊做事邊聽孩子說話,容易漏掉某些信息,而令孩子得不到及時的反饋。

如果孩子非常想和父母說話,而父母手頭上的事又很緊急,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等自己完成了事情再聽孩子說。要真誠地和孩子商量,而不能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走開,我在做事情呢”。

相信大多數孩子都願意等爸媽完成事情再繼續說的。

“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兒子不再煩擾她時,一位媽媽透露了心聲


02 聽的時候剋制自己說話的慾望

有一次,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採訪一名小朋友,問他長大後想幹什麼?

小朋友想了想,認真地回答說想當飛行員。

林克萊特繼續問他,如果當上了飛行員,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突然沒燃料了,該怎麼辦?

小朋友回答說,他會告訴所有人綁好安全帶,然後他自己掛上降落傘跳下去。

聽到這,相信很多人都會急於對小朋友進行一番教育,下“這是自私的行為”之類的結論。

可是,林克萊特並不急於對孩子做出這種判斷,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說下去。

果然,孩子繼續說出自己的想法:他要去拿染料,他還要回來!

林克萊特被孩子話感動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孩子說話要有耐心,不能輕易打斷孩子。千萬別聽到一半就給予發表自己的意見。

與孩子交談,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大部分時間應該交給孩子來說。

父母只需要使用一些鼓勵的詞,比如“嗯”“繼續說”“我明白了”“為什麼呢”,等等,讓孩子能夠暢所欲言,充分表達出自己的內心。

“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兒子不再煩擾她時,一位媽媽透露了心聲

03 善於利用肢體語言進行鼓勵

“梅拉賓法則”提出,在溝通中,語言佔7%,語氣、說話方式佔38%,肢體、表情佔55%。

父母聽孩子說話,不能面無表情,目光遊離。

眼神要注視著孩子,表明你在認真聽;

要面帶微笑,表示對孩子的說話內容感興趣;

孩子說到有趣處,要發出真誠的笑聲;

同意孩子的地方,要點點頭;


孩子說到難過的事情,要撫摸孩子的腦袋,或者把孩子摟進懷裡,給孩子安慰。

父母與孩子溝通可以運用這些技巧。但是,所有的技巧都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愛才是溝通的藝術。

蘇聯革命家捷爾任斯基說過,孩子最喜歡愛他的人......也只有愛才能培養他。當孩子看到並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他會努力聽話,不惹父母生氣。

有的父母認為,自己當然是愛孩子的啊,那還用說嗎?

確實要說。孩子還小,隱藏在心裡的愛孩子還沒能力感受得出來。

所以,父母不要吝嗇於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儘管大膽地說“寶貝,我愛你”之類的肉麻“情話”。

父母要經常和孩子進行這種“互相說愛”的情感交流,然後再輔以用心去觸摸孩子的世界。

父母要相信,天倫之樂能破除一切溝通障礙。

“我現在非常後悔”,當兒子不再煩擾她時,一位媽媽透露了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