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如果只能帶一本書走進孤島,我希望是這一本!


白巖松:如果只能帶一本書走進孤島,我希望是這一本!

有句順口溜是這樣說的:一天不讀書,無人看得出;一週不讀書,開始會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雖說有些誇張,但也不無道理。

人生變好,首先是從多讀書開始的。

白巖松:如果只能帶一本書走進孤島,我希望是這一本!

關於讀書,我首先想到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年輕人崇拜楊絳先生,給楊絳寫了一封信傾訴自己的人生困惑。

楊絳誠懇地對那個年輕人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餘秋雨也曾說過:“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白巖松:如果只能帶一本書走進孤島,我希望是這一本!

作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也是飽讀詩書,無所不讀。

讀小說對他來說是最好的從現實中逃離的方法,拿起或厚或薄的一本,幾頁下去,生活的時空便與小說中的同步,然後和主人公同喜同悲。

讀散文對他來說是一種最好的交談,讓寫的人和讀的人都放鬆下來。

有一天,白巖松突然聽到一個問題:如果你將走進一個孤島,衣食無憂,但只許帶一本書,請問你最想帶哪一本書?

白巖松:如果只能帶一本書走進孤島,我希望是這一本!

這引起了他的思考。面對書架上的這麼多書,我會帶上哪一本呢?

最後他決定帶上一本厚厚的《魯迅全集》。

對於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魯迅是無法逾越的一個名字。

雖然不同的時代,魯迅這個名字被打上不同的顏色,但只有靜下心來,走進魯迅的文字中,你才會知道,魯迅是永遠屬於中國的。

但是像魯迅這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知識分子已經不多,因為,魯迅是中國知識分子中脊樑最硬的一個。

白巖松:如果只能帶一本書走進孤島,我希望是這一本!

可惜的是,在中國,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通讀過魯迅。

年少時,我們夢想成為俠客、超級英雄,成為科學家、發明家,至少成為一個善良優秀、能過上體面生活的人。但是,長大後,我們卻被生活逼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有多少人成了閏土,被社會磨平稜角,彎下高貴的脊樑,成了金錢的奴隸。

有多少人成了阿Q,從正直善良,變得狂妄自大、自輕自賤,不安現狀又安於現狀。

果然,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

白巖松:如果只能帶一本書走進孤島,我希望是這一本!

魯迅有一句名言: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

我們現在缺少的就是這種真實的深刻的痛苦,真實的深刻的歡樂。

白巖松:如果只能帶一本書走進孤島,我希望是這一本!

正如郁達夫所說: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雖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拜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讀魯迅,就是一次精神上的補鈣,就是讓我們活得更硬朗、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