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家譜何時到來,希望每個真實存在的人都能永遠被銘記。

一直在思考:

我們每個人一生會拍多少張照片,

拍多少視頻,

然而多少容量才能夠存儲人一生的這些數據?

伴隨5G、6G時代的來臨,

加上大數據,雲存儲、雲計算等技術,

如何才能保證我們日後的數據遺產變成傳家之寶,

代代傳承以示保管,

從而使家族後人能夠沾覽先輩先人等尊顏。

又該如何創建個人數字博物館、

如何創建家庭數字博物館、

如何創建家族數字博物館。

記憶一代代相傳,

使後人不忘先祖,

通過先進設備瀏覽先輩們記錄的生活,

通過先進虛擬技術展示先人們的畫面,

並且能有根可尋。

無論多少代之後,

都能查看任何一代的直系、

旁系等血緣關係。

真正的知道“五百年前是一家”!

讓曾活在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能夠被真實的記錄,

並且永遠不會被遺忘。

在某種雲存儲或者大數據存儲共享技術下,每個人的祖宗十八代都能被永遠銘記。

通過家庭數據博物館追憶先人、緬懷拜祭。

當然,

前提是建立在每個人的意願,

和保護個人的隱私之下,

個人上傳的數據可以選擇公開、

也可以對多少代人之內可見、

更可以設置親戚分類可見等。

然而問題來了,

滿足一代又一代的人上傳數據,

這種雲服務器的要求就無限高了。

但是還欠缺很多關係計算,

也沒有家族數學博物館這種概念,

它侷限於個人上傳數據而已,

雖然可以分享。

現在的抖音有點這樣的雛形,

但是後面又逐漸走向視頻平臺了,

各種IP視頻節目甚囂塵上,

只不過是跟傳統的衛視搶流量罷了。

也有一些人藉助抖音在記錄自己的生活。

有作秀吸引粉絲關注之嫌。

同樣也沒有所謂的關係概念!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

如何保證現在的互聯網巨頭,

若干年不會倒閉,

因為倒閉了的話,

雲服務器總是要關掉的,

畢竟沒錢繼續租用了。

所以,萬一上述等互聯網公司倒閉了,

當代活著的人可以再把數據保存到本地。

然而那些早已逝去的人,

如何保證他/她的數據不會從互聯網消失?

舉個例子,

假如QQ能存活一百年,

而逝去的人只要沒有註銷QQ,

那麼在這一百年內,

他/她的QQ空間的相片、

視頻還是存在的。

然而等一百年之後,

QQ不復存在了,

逝去的人肯定無法轉移這些數據了,

那麼他/她的QQ空間,

所有的東西也將隨風而去。

這是對公開的空間而言,

比如微博、抖音也是一樣!

當然了,

也有不公開的情況,

是可以多買幾個4T、8T的移動硬盤,

一式幾份的存儲個人的文件、照片和視頻,

然後變成傳家之寶代代相傳!

只要原先的移動硬盤在,

哪怕時間久了,

我們的後人可以重新備份到新的存儲設備。

這樣子,

你的玄孫,

“原來高祖父年輕的時候竟然那麼帥!”

“哇哇哇,高祖母原來是一個大美女!”

哦,還有,

“他們之間的戀愛也太甜了吧”

“啊,高祖父在向高祖母求婚時,高祖母也太害羞了吧哈哈”

……

——來自你未來驚訝的玄孫!

瞬間想到古代的所有書籍,

古人的藝術創作,

祖宗們的智慧結晶,

……

可惜有一些已經隨著戰爭、

動盪隨風而去了。

要是沒有戰火紛飛,

那麼我們就有幸得以一飽眼福了,

這個世界也會發展的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