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最近一段時間,電視劇《安家》的熱播讓疫情期間封閉在家的中國百姓有了日復一日的期盼和慰藉。表面上,這是一部房產中介題材的作品,五花八門的房產交易故事承載著芸芸眾生安居樂俗的夢想。實際上,這是一部針砭時弊的寓言。在金錢與房產置換的波峰浪谷之下湧動的是人心惟危的暗流。這股暗流,裹挾著私慾和拜金的淤渣,正衝擊侵蝕著人性與道德的燈塔。編劇六六試圖在雲迷霧鎖的海面重新修復這座風雨飄搖的燈塔,讓它照耀初心,召喚真善美,撫平浮躁內心的波瀾。“安家”,心靈的安寧不正是家的意義嗎?恰如蘇東坡所言“此心安處是吾鄉”。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安家》演員的表演也是此劇的亮點。孫儷延續了一貫的高水準,準確詮釋了房似錦從自私冷血精明的賺錢機器,到柔情俠骨的白領麗人之間複雜的蛻變過程。而此前不溫不火的羅晉則帶給我們莫大的驚喜,成功塑造出徐文昌這樣一位寬厚灑脫、仗義江湖的職場暖男形象。此外,另外幾位主要演員田雷、張曉謙、楊皓宇、張萌、王自健、孫佳雨等也各有亮點,值得褒揚。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而我,最感動之處在於《安家》中出現了眾多昔日熟悉的面孔。他們是昨夜的星辰,今夜依然在夜空閃爍,眾星捧月地托起劇作的華彩和主角的高光。雖然滄桑寫在他們的臉上,但我仍舊可以清晰看到那一道道穿越歲月塵埃後熠熠閃爍的光芒。這一道道光芒照亮了我青春的記憶,把時光又閃回到遼遠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原來歲月並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從我們的眼前消失,卻轉過來躲在我們的心裡,然後再慢慢地來改變我們的容貌。”

閃回人物一:徐才根 秦焰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上影老戲骨徐才根扮演宋葆華

上影老演員徐才根在劇中扮演宋葆華。他是一名教師,多年前與自己的學生江美廷(奚美娟飾)相戀,攜手半世紀。晚年他罹患肝癌,江美廷欲賣老洋房救夫,孰料兩個外甥從中作梗,延誤成交。宋老師憾然離世。劇中,他與江美廷感情篤深,互相成全,令人感動和唏噓。

徐才根上世紀六十年代從影,默默無聞地跑了大半輩子龍套,《舞臺姐妹》、《從奴隸到將軍》等幾十部影片中都有他的身影。直至2010年,憑藉王全安導演的《團圓》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後才老來成名。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秦焰扮演的老張頭是上海老掌故

中國煤礦文工團演員秦焰在劇中扮演老張頭。老張頭是上海的老掌故,徐文昌特意帶房似錦向他求教老洋房的知識。老張頭一看徐文昌畫的老洋房圖就指出這是尹公館,並在徐文昌的央求下,畫了張目標老洋房的位置圖。另外,老張頭洞若觀火,一眼看穿了徐文昌和房似錦之間刻意隱藏的曖昧。

秦焰是北京人,有一張老北京胡同串子的面孔,辨識度很高。他從藝已經四十多年,在《我愛我家》中扮演過“東北穴頭”,在《貽笑大方》中扮演大舅,近年的熱播劇《離婚律師》、《紅高粱》中也有精彩表現。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城南舊事》是上海人拍的老北京

青春影記:《城南舊事》1983

1983年,上影導演吳貽弓拍攝了一部根據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城南舊事》。影片呈現的是小女孩英子眼中上世紀二十年代如詩如夢的北京風情畫,影片強化了詩意抒情,淡化了戲劇衝突,自始至終瀰漫著淡淡的悲傷與鄉愁。李叔同作詞的《送別》是影片的主旋律,三段舊事的結尾也都是別離。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徐才根扮演的宋媽的丈夫,在小說裡叫“大黃牙”

徐才根扮演的宋媽丈夫出現在第三段故事中。他愚昧自私,懶惰貪婪,向宋媽隱瞞了兒子去世和女兒被賣的真相。直到紙裡包不住火時才交代實情,令宋媽痛不欲生。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秦焰扮演的宋媽侄子暗示宋媽家裡出事了

秦焰扮演的柱子是宋媽的侄子,在一次進城看望宋媽時提示她三四年了也該回去看看了。並用眼神暗示宋媽家裡出事了。短短一場戲,秦焰的表演很到位。

閃回人物二:吳玉芳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吳玉芳扮演閃閃媽,她的“每日一問”很俏皮

吳玉芳在劇中扮演朱閃閃的媽媽。家住上海目前少有的棚戶區“下只角”,蓬門蓽戶,生活節儉。每天例行的公事就是問閃閃的感情狀況。自己雖樂天知命,但對閃閃的配偶條件要求較高:必須有住房和上海戶口。吳玉芳演出了上海女性既精明務實又俏皮可愛的特點。

吳玉芳21歲時就憑藉電影《人生》獲得第八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與乒乓球名將江嘉良結婚後曾長居國外。上世紀末重返影視圈。近年在眾多影視劇中扮演“媽媽”形象。去年因出演《送我上青雲》獲得第32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吳天明導演的《人生》改編自路遙同名小說

青春影記:《人生》1984

1982年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在《收穫》發表,轟動一時。馬雲曾說《人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1984年,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吳天明將其搬上銀幕。影片的主線是男主人公高加林得意進城,又失意回村的軌跡。在商品經濟大潮悄然湧起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城市文明對愚昧落後農村的衝擊巨大,有知識又抱負的農村青年難免會面臨前途與感情的艱難抉擇。我姑且不去論斷他選擇的對錯,只想說目的性太強、急於求成、眼裡寫滿慾望的“鳳凰男”,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結局。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吳玉芳扮演的巧珍被“陳世美”高加林無情拋棄

吳玉芳在片中扮演高加林的農村戀人巧珍。她美麗善良,溫柔體貼。即便被高加林拋棄後,也處處維護他的形象和尊嚴。把自己無保留地託付給一個不靠譜的男人,是中國傳統女性的悲哀。吳玉芳作為一名上海都市麗人,竟可以準確駕馭陝北村姑角色,殊為難得。

閃回人物三:李鳳緒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耿媽媽的扮演者竟然是李鳳緒,第一眼沒有認出

李鳳緒在劇中扮演耿媽媽。她的丈夫耿運來是老洋房向公館管家的孫子。祖孫三代人為向家看了幾十年房子。耿媽媽性格溫順善良,但遭遇欺詐和暴力時,也顯示出剛烈果敢的一面。

李鳳緒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銀幕的大眾情人。1981年憑《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出道,之後接連主演《山道彎彎》、《青春祭》、《給咖啡加點糖》等佳作,躋身一線女明星行列。李鳳緒不事張揚,雖一直未離開演藝舞臺,卻很少在公開場合亮相。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青春祭》的導演是華語影壇最好的女導演張暖忻

青春影記:《青春祭》 1985

1985年,著名女導演張暖忻根據女作家張曼菱中篇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改編了一部知青題材電影《青春祭》。此片堪稱現代版的“桃花源記”。生逢亂世的知青李純來到遠離塵囂的傣寨,這裡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民風洗滌了她的心靈,而傣族少女擁抱自然的熱忱和活力,讓她心中對美有了重新的定義。若干年後,李純再次回到故地,卻發現傣寨已經被泥石流吞沒埋葬。她的青春也封存在這片廢墟之下了。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李純扮演者李鳳緒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銀幕偶像

李鳳緒在《青春祭》塑造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最美的人物之一。她的美麗倩影和片中那首根據顧城《安慰》改編的歌曲,成為一代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閃回人物四:丁嘉麗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丁嘉麗扮演的潘貴雨是《安家》的頭號惡人

丁嘉麗在劇中扮演房似錦的媽媽潘貴雨。這是《安家》中最令人討厭的角色。一個重男輕女、薄情寡義、貪得無厭的農村婦女,把四女兒房似錦當作“提款機”而瘋狂壓榨,錢到手後即貼補給唯一的兒子。直到自己病入膏肓也未見悔改,令人痛恨之至。

丁嘉麗犧牲形象,把潘貴雨喪心病狂、無恥無賴的醜惡嘴臉表現得淋漓盡致。相信她出現的每個鏡頭,諸位觀眾都會咬牙切齒,深惡痛絕吧。這即是演員的成功。

丁嘉麗是黑龍江佳木斯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這些年在話劇舞臺和影視劇中塑造了諸多成功的形象,獲獎無數,光金雞獎最佳女配就拿了兩個。近年來在熱門影片《黃金時代》《歸來》《邪不壓正》《江湖兒女》以及電視劇《門第》《急診室醫生》《老中醫》中都可領略她的風采。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山林中頭一個女人》是較早的闖關東題材電影

青春影記:《山林中頭一個女人》1986

1986年,北影女導演王君正導演了一部闖關東題材的電影《山林中頭一個女人》。第一代闖關東的關里人寄身大興安嶺,伐木為生。林區的妓院成為他們尋求慰藉、排解寂寞的溫室。故事也圍繞妓女“小白鞋”和妓院粗使丫頭“大力神”徐徐展開。那個境遇之下的女人是卑賤和弱小的。作為男人的附屬品,她們在尋求平等認定的過程中冒死掙扎,但終究逃脫不了悽慘的命運。只有“大力神”是幸運的,她最終找回了女人的身份,成為山林中第一個繁衍後代的母體。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丁嘉麗扮演的“大力神”一直在爭取“女人”的身份

丁嘉麗由於形象的劣勢,在電影中總是在扮演尋求男人認同而不果的“備胎”形象,“大力神”如此,她在《無人喝彩》中扮演的韓麗婷也如是。她也擅於拿捏這種形象的神韻,演來令人同情和感懷。丁嘉麗憑藉本片的出色表演獲得第七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閃回人物五:李菁菁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安家》可能是李菁菁最後一部電視劇了

李菁菁在劇中扮演“老油條”謝亭豐的正牌妻子蔡紅花。“老油條”為救朋友的兒子私自賣房,蔡紅花知曉後大發雷霆並對“老油條”大打出手,並大鬧中介公司。但冷靜之後經再三思量,天性善良的她選擇了退讓。

李菁菁演出了角色彪悍潑辣的一面,這是她的標籤。難得的是她還演出了角色善良隱忍的一面,這是她的本事。這種人物的層次感,表演起來是不好把握的。

2006年,李菁菁因在電視劇《金婚》中的亮眼表現迎來表演生涯的春天,之後出演了《新女婿時代》《推拿》《小爸爸》等幾十部電視劇,堪稱中國電視劇的黃金配角。2019年,她因不滿圈內潛規則而退出演藝圈。《安家》是她出演的最後一部作品。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老井》為張藝謀帶來東京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青春影記:《老井》1987

1986年,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吳天明帶領張藝謀、梁玉瑾、呂麗萍等一干人馬,紮根太行山深處的農村,風吹日曬摸爬滾打幾個月。生活體驗和演員外形氣質過關後正式開機,終於拍出了一部享譽海內外的力作《老井》。打井是一代中國農民犧牲自我、造福子孫行為的隱喻。孫旺泉最終打出了井水,卻再也無法澆灌自己枯萎的情感,這是宿命還是法則呢?令人深思。吳天明拍出了中國農村文明與愚昧、妥協與掙脫、私利與集體、生存與犧牲之間深刻的矛盾,氣勢如黃土開裂,韻味如甘泉潤枯枝。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李菁菁年輕時候沒那麼胖,還比較清秀

李菁菁當年只有15歲,不符合18歲以上這一選角標準。她情急之下謊報了年齡,最終瞞天過海。孫旺泉的初戀情人巧英捐嫁妝一場戲,李菁菁扮演的春梅是焦點人物,有幾句臺詞,有特寫鏡頭。她很入戲,心疼閨蜜的情感溢於言表。

閃回人物六:白志迪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白志迪扮演的房爺爺是房似錦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白志迪在劇中扮演房似錦的爺爺。他是房家唯一心疼和關愛房似錦的人。當年從井邊挽救了她的生命,在她飽受欺凌的成長曆程中也充當了保護傘,還資助房似錦外出求學。房似錦視爺爺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她狠心絕情的父母非但不送病重的爺爺治病,還侵吞了房似錦轉來的救命錢。爺爺去世後,心中有鬼的他倆未通知房似錦。良心未泯的弟弟在爺爺出殯前夜撥通了房似錦電話,於是有了第二天房似錦大鬧靈堂的一場戲。

白志迪對房爺爺這一角色的處理顯示了表演藝術家的功底,不炫技,不搶戲,不露聲色地托出了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他與孫儷頗有些緣分,在孫儷的成名作《幸福像花兒一樣》中,他扮演孫儷角色的公公。

白志迪1974年參演新版《南征北戰》,迄今已有四十六年藝齡,至今仍是電視劇領域的活躍人物。最近十幾年的熱門電視劇《幸福像花兒一樣》《北風那個吹》《武林外傳》《老酒館》《人民的名義》都可以找到這張熟悉的面孔。有趣的是,他與王麗雲演了三十多年夫妻,至少合作了九次。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白志迪主演、河南電視臺攝製的本地清官最正宗

青春影記:《包公》1986

1986年,河南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十八集電視連續劇《包公》,風靡一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對此都有記憶。之後若干年,大陸港臺拍了多個版本的包公,哪個也不如白志迪版的包公深入我心。這個版本的包公,顛覆了傳統戲曲中包公誇張的造型和人設,也沒有後來包公劇的腦洞大開。它根據歷史記載、民間傳說和與包拯相關的古典小說,復活了一位剛直不阿、有情有義的包公形象。包拯唯一傳世詩作的頭兩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是他的自勉,也是這部劇的主基調。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是誰又能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白志迪塑造包公有多成功,他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角色就有多彆扭,因為他的身上已經深深打上了開封府尹的烙印,比如後來看《風雨麗人》,我怎麼也無法接受白志迪演的那位經歷坎坷的老韓。

閃回人物七:遲蓬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遲蓬在《安家》中的表演非常含蓄,毫無搶戲

遲蓬在劇中扮演包子鋪老闆老嚴的媳婦嚴媽媽。她和老嚴賣了幾十年包子,攢了套房子錢。房似錦幫他倆找到了理想的房源。誰知籤協議時,兒媳以懷孕為由,執意要在房照上加上自己的名。老兩口只能照辦。更過分的是,房子入戶後,老嚴夫婦退掉租房,扛著行李欲與兒子一家同住,竟被拒之門外,淪為無家可歸的苦命人。

有兩個細節體現出遲蓬的表演功力,一個是房照風波中,遲蓬費解的眼神流露出人物內心的無奈和酸楚。另一個是搬家告別時,將人物一根筋的性格表現得很細膩。

遲蓬畢業於山東話劇團學院班,是倪萍的同學和好友。2013年,遲蓬憑藉《百鳥朝鳳》獲得第29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當時獲獎呼聲很高。但最終意外輸給了王珞丹。倪萍在臺上仗義執言,為好友鳴不平。而臺下的遲蓬,只是報以平和的微笑。在她出演的幾十部影視劇中,我最難忘的是《風雨麗人》。

青春影記:《黃河謠》1989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滕文驥導演的《黃河謠》是他對黃土文化的讚歌

滕文驥導演比較鍾愛音樂電影,他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是“盛中國小提琴演奏會”《生活的顫音》 ,後來又先後導演了《大明星》《黃河謠》《在那遙遠的地方》《春天狂想曲》等幾部形態各異的音樂歌舞類電影。其中《黃河謠》是口碑最好的一部。滕文驥以黃河故道腳伕一生的愛恨情仇為主題,以匠心獨運的攝影和蕩氣迴腸的民歌為底色,描繪的是自己對西部文化和古老文明的摯愛和喟嘆。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遲蓬扮演的柳蘭是葛優扮演的黑骨頭打牌贏來的

遲蓬飾演的柳蘭是土匪頭子黑骨頭賭博贏來的婆娘,後又與腳伕當歸相依為命,沒過多久又落入黑骨頭的魔爪,最後悽慘死去。遲蓬清秀而悲情的面孔非常適合人物的特質,她所詮釋的苦情人物代表了封建男權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失語女性。

閃回人物八:康群智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康群智扮演的劉思禮媽媽顯然對這個房子不滿意

康群智在劇中扮演劉思禮媽媽。《安家》劇中出現的第一批看房客就是劉思禮宮蓓蓓一家,劉思禮媽媽嫌房家太貴。宮蓓蓓原來是“老油條”的客戶,房似錦上任後把她給“撬”了,併為其找到了理想的房源。宮蓓蓓生二胎後,與公公婆婆在子女教育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這時劉思禮媽媽顯示出強勢的一面,與宮蓓蓓針鋒相對。婆媳之間漸生罅隙。這也成為宮蓓蓓想再次換房的誘因。

康群智駕馭這種婆婆媽媽角色太輕車熟路了,去年熱播的《都挺好》她扮演朱麗媽媽,再早一點的《歡樂頌》,她演的是樊勝美媽媽。康群智是國家一級演員,話劇演員出身,曾獲話劇最高獎金獅獎。

青春影記:《圍城》1990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名著改編電視劇,這一部算是老大了

上影女導演黃蜀芹1984年拍攝《童年的朋友》時,在延河岸邊的一家小書店發現了一本民國小說《圍城》。回去一看,驚為神書。從此她下決心要把《圍城》搬上熒屏。1990年,經過多年籌備,包括向錢鍾書先生授權和求教,包括對符合原著形象氣質演員的用心遴選。十集電視劇《圍城》終於拍攝完畢。《圍城》公認是名著改編電視劇的扛鼎之作。它以方鴻漸三段感情經歷為線索,描繪了民國知識分子的眾生相。它是錢鍾書以睿智、冷靜、通達、揶揄的目光對周邊人與事及自己內心的透視。每位有相似經歷和心路歷程的人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你不得不為他人和自己的無力、懦弱、虛榮、鄙陋而汗顏。人生是城外城裡的誤會,也是得到和錯過的嘆息。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圍城》中的第一場戲就是由康群智擔綱的

康群智飾演的孫夫人出現《圍城》的第一場戲。在回國的輪渡上,孫夫人的小孩打擾了正在讀書的蘇文紈,她表示歉意之餘,嚼舌了方鴻漸與鮑小姐的曖昧關係。對方鴻漸有愛慕之意的蘇小姐不以為然,而明察秋毫的孫夫人對自己的直覺非常自信。事實證明,她的直覺是正確的。

閃回人物九:楊昆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楊昆扮演苗家姆媽是典型的上海阿姨

楊昆在劇中扮演安家天下靜宜門店的鄰居苗家姆媽。她的女兒在英國工作,自己孤零零與狗為伴。因為同好養狗,她與店長徐文昌交情不錯,常常委託店裡幫忙照顧狗。後來安家門店幫忙賣掉了她女兒的房子。再後來她也遠赴英倫,臨行前,以較低的租金把房子租給了徐文昌和房似錦,條件是幫忙照顧四隻小狗。

苗家姆媽是典型的上海阿姨,精明,善良,矯情,俏皮。並非土生土長上海人的楊昆準確抓住了人物的神韻,可愛的形象栩栩如生。這不是楊昆與孫儷的首次合作,之前的《辣媽正傳》和《羋月傳》已梅開二度。

楊昆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早在1993年就憑藉《洋行裡的中國小姐》獲得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她近些年出演的熱門電視劇還有《生活啟示錄》《打狗棍》《娘道》《歡樂頌2》等。

青春影記:《十六歲的花季》1990

1990年,張弘、富敏夫婦編導了一部當代青春題材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風格清新明快生動,大受中學生歡迎。這是我國首部全方位反映高中生學習生活的電視劇。當時我剛剛高中畢業,電視劇中的人物和故事令我倍感親切,心有慼慼焉。歐陽嚴嚴、白雪、陳非兒、韓小樂、原野這些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彷彿就是我的鄰班同學,他們陽光活潑、熱情向上的氣質點亮了我略顯灰暗平淡的青春。直到今天,我仍把這部電視劇作為青蔥歲月的明信片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明信片上寫的是席慕蓉的那首詩:十六歲的花,只開一季。打開摺頁,想起的是那首熟悉的歌:吹著自在的口哨,開著自編的玩笑……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楊昆扮演的童老師是那個年代高中生的偶像

楊昆扮演的童老師是我那個年代的偶像。她清秀、幹練、親切、善解人意,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我想那個年代的高中生都盼望有這麼一位女神般的班主任吧。

閃回人物十:韓童生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老嚴包子鋪”必將成為上海新的美食旅遊熱點

韓童生在劇中扮演“老嚴包子鋪”的老闆。老嚴和媳婦是外地人,來上海已經三十年。含辛茹苦經營小店,終於攢夠了錢買了套稱心如意的房子。然而,房子進戶後,老兩口卻遭遇了不孝兒子和兒媳的“閉門羹”,差點流落街頭。後來在徐文昌等人的幫助下,老兩口去租金便宜的科技園區租房開店和居住,含淚揮別了靜宜門店的熱心人。

韓童生生活化的表演讓《安家》增添了一份厚重。風風火火賣包子,高高興興買房子,彆彆扭扭改房照,憋憋屈屈無房住。人物命運起起伏伏,苦辣心酸盡收眼底。

韓童生是國家一級演員,表演功底深厚紮實,他出演的電影電視劇基本都是品質的保證。尤其最近幾年,他頻頻亮相於熱門影視劇中,電影方面,《無問西東》《十二公民》《縫紉機樂隊》他都有吃重的戲份。電視劇方面,《民兵葛二蛋》《虎媽貓爸》《大丈夫》《長安十二時辰》中他的身影,你還記得吧。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編輯部的故事》是無法超越的喜劇經典

1992年,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繼《渴望》之後,推出了一部現象級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導演是金炎和趙寶剛,編劇更厲害,王朔,馮小剛,馬未都等等如今都是大咖級的人物。。《編輯部的故事》通過《人間指南》編劇部六位編輯的人與事,折射出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之下當代社會的百態人生。性格各異的人物、啼笑皆非的故事、妙趣橫生的語言、呼之欲出的文化氣息構築了一個個社會現實的絕妙鏡像,觀時莞爾一笑,觀畢若有所思。這個片子,還成功操作了中國影視界第一個植入廣告——百龍礦泉壺。編輯這一行業的社會地位也因之得到了提升。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韓童生扮演的交警,原則性強,口才好,邏輯思維能力超群

韓童生在《編輯部的故事》第九集《一朝權在手》中扮演一名交警。他淡定從容地參加了編輯部的“鴻門宴”,面對違章車主和求情的編輯,他張弛有度、語重心長地講了一番話,擺事實,講道理,觀點明確,闡述清晰,令眾人理屈詞窮,心服口服。我還記得最後他含著眼淚,幾乎哽咽地說的那句臺詞“那是肝啊”。就憑這場戲,韓童生一步邁入演技名流的門檻。

閃回人物十一:奚美娟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扮演江奶奶的奚美娟是《安家》的演技擔當

奚美娟扮演的江美廷,她是上海灘昔日的名媛。半個世紀前,她傾慕她的老師宋葆華,並跨越年齡與門第的鴻溝與之結為終生伴侶。而今,耄耋之年的宋老師身染重病,急需鉅額醫療費救治。江奶奶打算賣掉祖輩留下的老洋房,並找到房似錦達成交易意向。兩個擁有共同產權的外甥出於個人利益的考量,極力阻止和延緩老洋房的交易。宋老師的病情日漸加重,江奶奶心急如焚。自私冷血的兩個外甥毫無惻隱之心,江奶奶眼睜睜地看著老伴悽然離世。萬念俱灰的江奶奶決意隨夫而去,臨逝前把自己所屬的那層老洋房捐給了國家。兩個外甥的如意算盤落空,受到應有的懲戒。

奚美娟在《安家》中貢獻了全劇最高水準的表演。江奶奶內心細微的情感漣漪通過她潤物細無聲的表演精確地展現出來,含而不露,引而不發,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

青春影記:《蔣築英》1992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蔣築英》曾讓無數觀眾淚灑影院

長影著名導演宋江波是一位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電影藝術家。作為副導演,他參與了電影《人到中年》的拍攝。1982年,這部電影的熱映,對知識分子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一年,著名科學家蔣築英年早逝,知識分子工作壓力和健康狀況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改善知識分子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的政策,提高工資和補貼,重視知識分子的健康檢查。從那時起,宋江波就萌生了把同一城市的時代楷模蔣築英搬上銀幕的念頭。經過長期生活體驗、素材收集和籌備,1992年,在蔣築英逝世十週年之際,傳記電影《蔣築英》終於拍畢上映,引起極大轟動。這部電影借鑑了波蘭電影《大理石人》的敘事手法,通過不同人物的回憶,還原了一位有血有肉、至誠報國的青年科學家形象。片中反覆出現的紅燭,代表了一代科技精英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奚美娟扮演的路長琴得到角色原型的高度評價

奚美娟扮演蔣築英的夫人路長琴。我曾問過宋江波導演為什麼選擇奚美娟出演這個角色?宋導說之前曾在上海看過一部奚美娟主演的話劇《留守女士》,對這位演員的精彩表演印象深刻。路長琴選角時,第一個就想到了她。奚美娟果然不負重託,塑造出一個感人至深的知識女性形象。還記得那個撕理髮圍巾的鏡頭吧,情感宣洩得驚天動地啊!

閃回人物十二:林棟甫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林棟甫扮演徐有道最後時刻才現身

林棟甫在劇中扮演徐文昌的父親徐有道。徐有道是一代名廚,收入豐厚。在徐文昌15歲時,徐有道另結新歡。徐媽媽因此得了抑鬱症,之後跳樓自殺。那一天,正好是徐文昌的生日。徐文昌從此對父親心存怨恨,斷絕來往。心中有愧的徐有道一直惦記著自己的兒子,曾暗中幫助他挖到“第一桶金”。而徐文昌經過人生的坎坷磨難後,心中也逐漸在淡化對父親的怨恨。《安家》的結尾,房似錦策劃了一場佛跳牆宴會,邀請徐有道親自掌勺。廚房之中,父子相見,一個無言的擁抱宣告和解。

配音演員出身的林棟甫自帶上海老克勒氣質,扮演這種上海土生土長的廚藝大師自然不在話下。但說心裡話,他長得更像王子健他爸。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王先生之慾火焚身》是一部被忽視的佳作

青春影記:《王先生之慾火焚身》1993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上影導演張建亞拍了三部風格先鋒前衛的電影,被譽為“後現代三部曲”,其中,《王先生之慾火焚身》是第二部,第一部是影響更大的《三毛從軍記》,第三部是潘長江主演,容易跟《舉起手來》弄混的《絕境逢生》。《王先生之慾火焚身》根據葉淺予連環漫畫《王先生》改編。葉淺予1927年開始畫《王先生》,風靡上海灘。1934年,天一公司拍攝《王先生》系列電影,由湯傑主演。影片上映,一票難求。據說,湯傑為接近漫畫原型,忍痛拔掉了四顆門牙。60年後,張建亞重拾經典,在後現代語境之下賦予“王先生”新的生命力,以期達到弘揚海派文化的目的。這是一部天馬行空、肆意揮灑之作,戲仿、拼貼、打破第四堵牆、分屏、真人漫畫等新奇電影手法融為一體。張建亞試圖兼收幷蓄冒險家樂園的瘋狂特質、老上海電影的娛樂血脈以及西方電影和文化中的超現實主義精髓,挖掘和創新出一種新的電影語言。實際上,這與同期香港同仁的探索是遙相呼應的。

《安家》的明星龍套們和我的青春影記

林棟甫扮演的王先生是老上海著名的漫畫人物

林棟甫平素的表演風格較為誇張過火,還有煞有介事和端著架子的毛病,不過這一次,他的這些特點與王先生的妄誕調調對上路子了,彼此成全得恰到好處。相比表演,林棟甫更適合擔當老上海紀錄片的主持人。我欣賞林棟甫在電視片《一百年的歌聲》裡的主持,欣賞他在時光遊歷中的從容和溫情。

《安家》已經落幕,大地回春。那些人間悲歡的代言者們化身繁花,綻放在上海的街頭巷陌,訴說著昨日的滄桑,今日的盛景,明日的嚮往。繁花似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