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記得八十年代末的“國產錄像片”嗎?

八十年代後期,一種全新的家用電器正式登陸中國的家電市場,它便是錄像機。

還有人記得八十年代末的“國產錄像片”嗎?


錄像機的到來,給中國的老百姓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讓他們有機會看到了和以前迥然不同的風景。

以前,中國的老百姓不管是看電影還是看電視,那都是同一種口味的菜餚,大家是沒有選擇權的,想換種口味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接受這種單向度的灌輸。

但是有了錄像機就不同了。

有了錄像機之後,只要你能搞到錄像帶,那麼你就可以看到另外一個世界,發現一片新大陸,你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還真是天外有天啊。”

現在的年輕人上網上慣了,不覺得能看到外國影視作品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在八十年代,能隨便地看外國的電影電視節目,那可是中央首長都很難享受到的待遇啊!

這便是錄像機以及後來的影碟機迅速地走進千家萬戶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不過,八十年代那時,錄像機是很貴的。我記得當年一臺日本生產的錄像機,也忘了是東芝還是索尼了,價格是五千多塊。那時候一個人的月工資還不到一百元錢,有多少人能買得起啊?

於是,在需求的呼喚下,一種新事物又誕生了,那便是錄像廳。

還有人記得八十年代末的“國產錄像片”嗎?


上點歲數的人都是對錄像廳具有強烈印象的。總之,那往往是一間狹窄、陰暗的屋子,裡面煙霧繚繞、氣味難聞,幾十個邋遢、頹廢的年輕人蜷縮在骯髒的沙發上,一邊抽著劣質香菸,一邊緊盯著屏幕,眼神中閃爍著渴求的光芒……

還有人記得八十年代末的“國產錄像片”嗎?


環境如此糟糕的錄像廳還能讓老闆有利可圖,當然是因為他放映的內容與電影電視截然不同了。來自香港臺灣的錄像帶是吸引觀眾們的主要法寶。

不過,在八十年代末期,來自港臺的錄像帶數量還是頗為有限的,特別是內陸地區的錄像廳,更是資源緊張。畢竟那時候廣東福建人民的地下錄像帶製作工廠還沒有普遍建立起來呢。

因此,在這個時候,“國產錄像片”就來填補空白了。

所謂“國產錄像片”其實就是當時由私人投資的一些國產電視劇。

眾所周知,八十年代是我國文藝政策最寬鬆、最開放的時期。八十年代後期,私人投資影視業已經放開,有個名叫皇甫可人的人據說是成為了中國大陸首位獨立製片人。他個人投資了中國大陸第一部私人投資的電影,好像是叫《荒原殺手》。與此同時,官方對影視作品的審查尺度也日益放寬。《大眾電影》上已經公開地開始討論電影上可以不可以有裸體鏡頭了。大銀幕上、電視熒屏上,各種純娛樂性的影片、電視劇已經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了。

還有人記得八十年代末的“國產錄像片”嗎?

1988年拍攝的《寡婦村》號稱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少兒不宜”電影,其實裡面也沒啥了不起的東西。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私人投資拍攝的“國產錄像片”就粉墨登場。

不過,既然它們本來都是電視劇,為什麼不到電視臺去放映,偏偏要跑到錄像廳裡來委曲求全呢?

我想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當時私人制作的這些作品,由於是初試啼聲的拓荒之作,受到的資金不足、藝術水平不夠、拍攝經驗太少等各方面的限制實在太多,導致這些作品的製作水平低劣到了慘不忍睹的程度,實在是達不到上電視臺公映的那個水平。

其次,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在情色方面的尺度也未免過大了一些,有關方面也沒法安排他們上電視。於是,這些作品便都擠到了錄像廳裡,變成了地攤貨。

由於缺乏資金,這些電視劇搞不起大場面大製作,更請不起大明星,甚至連個像樣的編劇都請不到,唯一能夠用來招徠觀眾的手段那就只有脫衣上床那一條路可走了。

老夫當年年輕的時候,也沒少往錄像廳裡摻和,也看了不少這樣的“國產錄像”。要說這些片子都有什麼特點,那就是赤裸與香豔齊飛、肉光共乳影一色,無片不脫,無片不裸,當然,同時也是無片不粗製濫造。

看這樣的片子,經常是看著看著突然就冒出一個洗澡的美女,讓你覺得好不納悶:這人幹嘛的?從哪兒出來的?她和前面的情節有啥關係呢?

不過看多了,你也就坦然了。反正大家不就是奔著這個來的嗎?你管它情節不情節呢,有美女看就行唄。

說到具體的裸露尺度,那當然是沒法和日本AV比,一般都是光著後脊樑而已,露點的鏡頭倒也不少,不過,基本都是一晃而過,絕對達不到香港三級片那個水平。

儘管如此,這對於當年內地的老少爺們兒來說,已經足夠刺激了。反正我們家附近那幾個錄像廳總是坐得滿滿的,不管白天黑夜,都有一大幫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儘管大家都是城市戶口)”擠在一起,包括我在內,大家用充滿飢渴的眼神死盯著屏幕,唯恐自己漏掉了最精彩的片段。

這樣的情景只怕要讓今天的年輕人嗤笑了,不過這也沒辦法,那個年代的人就這麼點水平而已。

這些“國產錄像片”看多了,你的腦子裡就亂了,因為你根本就分不清誰是誰,片名普遍都記不住,能記住的就是赤裸的肉體而已。老夫當年正是年輕記性好的時候,可是如今也記不住那些片子的名稱了,至於它們的故事情節那印象就更少了,因為也沒啥情節可以用來記憶的啊。

勉強回憶一下,我能記住片名的好像就有一個《殺夫》。《殺夫》本來是臺灣一部小說,挺有名的,臺灣也把它拍成電影了。不過當時大陸看不著,於是就有人把這部小說給拍了(估計版權費肯定是沒給),拍出來的效果跟人家臺灣版的相比那就實在是沒法看了。

另外的片子我基本上都是能記住點內容,記不住片名。比如我記得好像看過這麼一個片子,描寫的是抗戰時期,中國遠征軍俘虜了一批日本慰安婦,然後要把她們押到後方去。日本人為了毀滅證據,就派人要把這批慰安婦幹掉。這個片子吧,還算是有點故事情節,讓我的印象深刻一些,當然,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慰安婦們集體下河洗澡的那麼一場戲。

還有一部片子記得好像是描寫一個姑娘,因為吸毒,結果墮落,被迫為犯罪團伙拍攝小電影。印象中這個片子各類赤裸的鏡頭可是挺多的。

還有一部片子好像是描寫一個臺灣特務投奔大陸的,多少是有點故事情節的。

還有,還有……

反正我是實在想不起來了。有人可能要說了,你不會上網查一查啊?網上沒有嗎?

你還別說,我還真查了。可惜查了半天,當年浩如煙海的“國產錄像片”基本都湮滅無聞,無從稽考了。查來查去,我就查出來一部《人奶魔巢》。

還有人記得八十年代末的“國產錄像片”嗎?


《人奶魔巢》的主演頗為有名,乃是電視劇《紅樓夢》裡探春的扮演者東方聞櫻。

還有人記得八十年代末的“國產錄像片”嗎?


要說《人奶魔巢》這部片子,堪稱今天抗日神劇的濫觴,今天的抗日神劇有什麼,它就有什麼;抗日神劇沒有的,它也有(比如大尺度的鏡頭)。

《人奶魔巢》的故事情節令人啼笑皆非。故事說的是日本人為了“支援大東亞聖戰”,抓了許多中國婦女來產奶,而且還苦心孤詣地發明了一種可以讓未生育的年輕姑娘也奶水充盈的獨門秘藥!

(你說這鬼子也真是閒得沒事幹了,有那功夫你養點奶牛好不好?產量又高同時也聽話,幹嘛非得抓一群大活人來?)

東方聞櫻姑娘在片子擔綱主角,扮演一位我軍特工,雖然曾一度失風被擒,也淪為魔巢中的奶媽,但最終還是裡應外合,一舉搗毀了這座魔巢,把鬼子殺得雞犬不留,解救了所有的中國婦女。

還有人記得八十年代末的“國產錄像片”嗎?

東方聞櫻姑娘在《人奶魔巢》中的酷炫造型,是不是很像今天的抗日神劇啊?


《人奶魔巢》這部片子如今在網上能夠找到,只是不知道如今的版本和我當年看到的有沒有什麼改動,但是其抗日神劇的本色肯定是改不掉的。大家要是有興趣,不妨找來看一眼。它也算代表著當年那些“國產錄像片”的水平。

到了九十年代以後,隨著港臺的電影錄像帶大批大批地被製作出來,“國產錄像片”很快就失去了市場,錄像帶市場迅速變成了境外電影的一統天下。於是,“國產錄像”就銷聲匿跡了。

“國產錄像”消失了,但是各路國產製作人可是沒有消失。他們轉換了自己的戰場,開始進軍大銀幕和熒屏,生產正兒八經的電影和電視劇。《人奶魔巢》的主演東方聞櫻就以探春姑娘那股精明強幹的勁頭也成為了一名製作人,製作出了諸如電視連續劇《省委書記》那樣的佳作,完全不能與當年的國產錄像片相提並論了。

如今,我們看到的國產影視作品已經大多都是私人投資的產物了。站在如今的角度再回頭看看當年的那些“錄像片”,大概可以把它們視為嬰兒學步的蹣跚階段吧。那應該是必須經過的一個臺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