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如果你擁有一種能力,能穿越回過去,改變如今,你會想回到哪裡?

電影《蝴蝶效應》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改變過去,追求完美人生的故事。

兩個名不經傳的導演在2004年,拍出了《蝴蝶效應》這部足以載入影史的懸疑科幻類型電影,至今豆瓣評分8.8,影片獲得2004年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驚悚電影”(提名)、2005年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提名)。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本來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1963年提出的論文觀點,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電影繼承了這個理念,敘述了男主人公埃文,通過這種能力回到過去,五次改變,五次重置人生,引發不同結局的故事。把原本宏大的科學猜想,通過個人的故事,來表達人類在這樣的科學猜想面前,該會做什麼抉擇。


01 埃文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回到過去?


在聊男主人公埃文五次回到過去之前,我想先聊聊,他為什麼會現在回去,他的情緒中蘊含著什麼。

最開始他是想知道,童年失憶的片段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包括萊尼在信箱投入雷管後,凱蕾父親讓凱莉和自己在攝像機前脫衣服。

這種對過去的好奇,最終使他走向穿越的道路。

第一次重置人生,埃文在凱莉父親的逼迫下,與凱莉拍攝兒童色情片。埃文大聲斥責父親的戀童癖,並讓凱莉拒絕父親的要求,說“你真正該管的是你不聽話的兒子”。父親停止了錄影,埃文和凱莉快樂長大並相愛。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埃文教訓凱莉父親

但凱莉父親卻對兒子湯米變本加厲,把所有的負能量都發洩在他身上。湯米長大後刺殺埃文,埃文在搏鬥中失手殺了湯米,進了監獄。埃文在監獄中倍受欺負,在朋友的幫助下,艱難在監獄大哥大的手中,拿回日記穿越回過去,進行第二次人生重置。

第二次重置人生,埃文回到森林,此時湯米正打算燒死狗。過去蘭尼打不開裝著小狗的麻袋致小狗被燒死,這次埃文提前給蘭尼尖銳的廢鐵。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埃文穿越回過去

然而,埃文成功勸說湯米不殺狗,並觸動他自己打開麻袋。此時蘭尼卻用鐵插進湯米的後背致其死亡。最後蘭尼被抓進精神病院,凱莉因為破相淪為妓女,結局比以前更悲慘,埃文顯然不滿意,決定再次回到過去。

最初的單純好奇,漸漸變成了貪婪。

第三次重置人生,回到了雷管信箱爆炸的時候,埃文在鄰居抱著嬰兒靠近信箱時,和湯米一起跑過去阻止,湯米撲到鄰居,埃文卻撲向郵箱,被炸了。醒來時發現自己睡在床上,鬆了一口氣,本以為這次更改結局成功了,卻發現雙手被炸沒了,蘭尼和凱莉相愛,湯米內心得到淨化,但母親卻因為他失去雙手,終日抽菸得肺癌。埃文再次受不了,於是又重回過去。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埃文探望母親

第四次重置人生,埃文回到地下室,打算一開始就把雷管拿出來燒掉,順便恐嚇凱莉父親,但卻失手炸死了凱莉。

第五次重置人生,埃文觀看父親為母親生產時拍的視頻,回到母親的子宮裡,用臍帶勒死自己。

蝴蝶效應的初衷是,通過改變過去來改變未來,但正如結果所呈現的,到最後他都不滿意,只好一開始就放棄了生命。埃文五次的回到過去,看似能改變某些悲劇,但卻有新的結局應運而生,他本身自帶完美主義者的偏執,一旦不滿意,就促使他上癮似的再次回到過去。

而這種行為其實不是指向特定人群,而是普遍人性的需求:能追求無瑕疵的人生,就不要退而求其次。

生命價值與人性的深究,就在多次穿越的途中,浮出水面。

02 為什麼埃文終究得不到完美人生?

拋開底層的完美主義渴求,我們先來聊聊埃文的每一次選擇背後的意味著什麼。埃文本是個在學校刻苦努力的學生,有自己的愛好和夢想,但隨著人生的重置旅程開展,他的面目變得模糊。


他所追求的完美人生,在一步步毀滅自己。每次穿越回去,都甘願為此賭上往後的生命。

在他的觀念裡,彷彿沒有為自己駐足的信念,換了人生,他手上擁有的東西或許會發生改變,但他從沒有這種為自己本身患得患失的想法。

看似是為他人而拋棄自己的至高無上,實則是讓他的生活和理想,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如果不是這樣,他怎麼麼會在最後的時刻,輕易地用臍帶勒死自己?


生命本是輕飄飄的人,又怎會有精彩的命運?


這種生命的虛無,與大師級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閃靈》,有著某種程度的契合。

《閃靈》這部電影史上最負盛名的恐怖片,講述了收入微薄的教師傑克,因生活所迫轉行當了作家, 但依然貧窮的他必須賺取更多的金錢,於是他受聘成為眺望旅館的冬季看守員,哪怕旅館有過血腥詭異的事件,他還是接受,並企圖在這與世隔絕的五個月中尋求靈感, 完成一部好的作品。

他帶上妻兒呆在酒店日復一日,他整日呆在大堂裡敲字,妻子偶然一看,發現數百頁文稿上印著相同的字句。

“每天工作不玩耍,傑克變成遲鈍的男孩子了。(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妻子看著丈夫的書稿

試問傑克每天的工作成果是什麼?

在如此舒適的環境裡生活,卻始終沒有做出實質性的改變,電影恐怖的地方不是酒店的詭異,而是人遇到了理想的境況,有看似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卻還是不能讓生活,成為想要的樣子。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傑克在奮筆疾書

傑克遇到眺望酒店的契機,與埃文偶然發現自己的穿越能力,本質上是相似的,他們重新擁有改變人生的捷徑,但是不重視自己生命價值的他們,在捷徑的路上,一個放縱自己偷懶,一個為他人拋棄自己,未來彷彿越來越糟。

他們在這樣的境況中做出的選擇,並不是偶然,除了自身價值的侷限,還有周遭的大背景。

運用德國哲學家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的視角,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物質的發展。

埃文和傑克做的每個選擇,都不可能是完全脫離自己的性格,這是他們長久自身發展的結果。也不是說每個改變,都是自己做出改變就可以的,哪怕他個人不會做出某個決定,仍然會有別人做,這是由社會中各種背景和人際關係決定的,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

即使傑克找到靈感奮筆疾書,但過去對困苦的恐懼,以及妻子的看不起,也會把他壓垮。即使埃文有更多的失憶片段,能更多地穿越回過去,也不可能讓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完美,也不可能改變他個人所處的社會整體向前發展的趨勢,最後可能還是選擇同樣的自殺結局。

改變是相對的,悲劇是絕對的。

一面是自身生命的虛無,一面是受周遭環境的影響,即使人有一次又一次反悔的機會,生命還是會呈現多樣性,人還是會離完美的軌道越來越遠。

03 人該如何改變命運?

網上有句很流行的話:不要妄想改變過去,過去任意一個細節的改變都會引起未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那永遠不是你想要的結果。

因為覺得過去不完美,伴隨著很多遺憾,所以就會想填補內心的空缺,一有機會就激勵改變,但事物發展不是單一維度的,而是複雜多變的,一件事得到影響,即使機會微乎其微,命運的軌跡還是會發生偏離。

但是,就像最開始說的底層人性的渴求:這份完美主義的心境,錯了嗎?誰不想讓人生變得更好?

涉及完美主義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阿德勒,他認為,人類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斷地、更好地適應他所在的生存環境,而促使人類不斷髮展自己、改變自己、超越自己的內在動力就是追求完美。

最開始,“追求完美”被看作是積極的、個體天生的動機。

後來,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代表卡倫· 霍尼 , 描述完美主義為“ 苛刻的要求” , 將完美主義視為一種神經質性格。

接著布倫斯認為, 完美主義是對自己設立過高的標準或期望, 然後又過度要求自己去追求這些遙不可及的目標, 從而產生一些了心理問題 。

由此看出完美主義本來是被賦予正面意義,成為人類成長的驅動力,追求成就有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好事,但隨著對自身越來越高的標準,以及人生不能容許缺陷的嚴厲要求,給自己有強迫性的驅力,完美主義變成壓垮我們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電影中,埃文在母親的胎兒裡用臍帶勒死自己的畫面,讓我們明白,儘管最終倖免於風暴,但 最終畢竟失去了一隻美麗的蝴蝶。過度奉行完美主義,就會掉進喪失自我的深淵。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埃文訴說能改變人生的信心

我們要做的,其實是接受不完美,達到力所能及的境況就行,哪怕我們有能力改變過去。

況且,人生真正的殘忍不是改變過去,未來變得物是人非,而是我們根本沒有,改變過去的能力。

我們永遠也不可能遭遇《蝴蝶效應》裡的超時空情節,意味著我們哪怕會後悔,也不可能改變過往的一絲一毫。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現在的每一秒,在下一刻都會成為過去,人總是極力回到過去改變,為什麼卻不願意抓緊如今?

面臨後悔的事情,我覺得最好的做法,是《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本來是一家大型波特蘭銀行的副總裁,前途一片光明,卻因為被誣陷謀殺妻子和他的情夫,被判終身監禁。

他在進監獄那一夜說,眨眼之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

在監獄裡每天在洗衣房裡幹機械化的重活,被同性騷擾,被他人嘲笑,身上傷痕累累,但在骯髒的泥潭裡,他卻不被汙染。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安迪對越獄的思考

運用自己的知識幫助監獄長處理財稅問題,連續寫信六年成功讓州政府撥款給監獄修圖書館,把自己的才華在有限的牢籠裡發揮到極致。

正如電影中最經典的那句臺詞: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漂亮了!

很多人說,安迪的善心照亮了別人,讓肖申克監獄裡的人得到知識和音樂的薰陶,在我看來,他只是在自救的時候,順便救了他人。

同樣是被關進監獄,《蝴蝶效應》的埃文是運用超能力不斷回到過去改變,最後丟失了生命,而《肖申克救贖》裡的安迪,是運用地質學的知識,花了二十年,日復一日鑿出通往外界的通道,並用和監獄長處理財稅的間隙,為自己越獄儲備資金與身份,最後越獄成功,在海邊開著敞篷汽車,悠閒自在。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也許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完美主義,人生始終會有不順心的意外,可能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接受不完美的過去,並把眼光放在接下來度過的每一秒,不讓自己做重複的無用功。

當我們心懷珍惜和希望,不對自己過於苛刻,也不放縱墮落,我們就不會成為勒死自己的蝴蝶,而是成為關不住的,羽翼豐美的鳥兒。

參考文獻

[1]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探析 許 東 ( 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2]恐怖電影《閃靈》的精神分析學研究 劉英昕 李 敏 (1 .哈爾濱師範大學公共英語教研部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2.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哈 爾濱 150025)

[2]從《蝴蝶效應》看電影中的隱含作者 馬 立 (南京曉莊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