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58同城為何要裁員?

鯨商(ID: bizwhale)原創

作者 | 範向東


這還復工沒多久,一則關於58同城“變相裁員”的消息在網上引發大量關注。

在脈脈上有認證為58同城員工的用戶爆料,稱“58同城今天開始裁員,裁員比例20%左右……且單方面強制員工停薪留職2個月,每個月只發基本工資的80%,即1760元”,還有員工直接曬出待崗協議。

而在被稱為互聯網寒冬的2019年,58同城CEO姚勁波曾承諾“不會裁員”,還在騰訊大學的採訪中說“互聯網公司裁員,是沒有管理好情緒的表現。”

口碑的重要性在此刻體現出來,網絡上鮮有為58同城說好的聲音。一個神奇的網站,為何天天被人罵,為何依然能活得還不錯?


透過58趕集近日發佈的2019年財報,可一窺究竟。


“上癮”的競價排名


“北太平莊邊上一個房屋中介,我給他交了1200塊中介費,他帶我看了一次房子後就再也不找我了。我讓他退錢,結果這個中介說好的,你把收據給我,他居然拿到收據就當著我面撕了。然後說你等一下,他就上樓去了,然後就沒有任何人理我了,我也沒有任何證據,因為那張紙已經被他撕掉了。”

姚勁波曾多次向媒體講述這段北京租房被騙的經歷,並把它作為創立58的動力。


2005年,標榜要做中國Craigslist的58同城誕生了。Craigslist是成立於1995年的一家美國公司,它把傳統報紙上面的分類廣告搬到了網上,集合各種招聘、租房、二手物品交換等信息。

彼時複製美國模式相當行得通,姚勁波看到了商機,他要把中國電線杆上的小廣告搬到網上。

不同的是,Craigslist面對的是一個成熟的互聯網市場,並且由於美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完備,Craigslist的不良信息監控壓力較小。


2005年前後,中國互聯網用戶剛突破1億人,互聯網滲透率不足10%,網民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白領階層,要招工的餐館小老闆們,出租房子的小中介們顯然不在其中。

經過幾年摸索,2008年,58同城推出會員產品,購買會員的小商家可以在58同城上獲得商家認證、優先發帖和刷新等特權。


簡單來說,分類信息網站就是一個“小廣告”集合體,大量同質化內容聚合在一起,排名靠前,就能優先被用戶看到。為推廣會員服務,58同城大規模搭建銷售團隊,連開十幾家分公司,銷售人員短時間內暴增至2000多人。

當會員數量不斷增多再次產生同質化,發帖順序如何排名呢?跟百度類似的競價排名業務誕生了。在2013年年初,58同城推出了競價推廣系統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誰出價高,誰排在前面。

時至今日,58同城的會員付費和在線推廣服務費仍然佔到總營收的90%以上。2019Q4,58同城收入的26.8%來自商家會員費,65.3%來自在線推廣服務費,只有7.9%來自電子商務服務(向房地產開發商提供的服務,如協助銷售新房折扣券)和其他服務(轉轉收入、58 同城二手平臺收入和中華英才網的線下招聘服務)。

“神奇”的58同城為何要裁員?

58同城的商業模式,就是其與虛假信息掛鉤的根源。平臺上發佈信息數量越多,會員的價值越大,為使信息排名提前所需費用越多。


換句話說,58同城管制平臺虛假信息,就是在變相自斷財路


中介不夠“收割”了


回味那個租房被騙的故事時,姚勁波說:“我當時就想應該有一個網站,能夠把房東和租客直接聯繫起來。”但養活58同城的,恰恰是中介。

房產中介應該是最樂於給58同城付費的群體,他們掌握大量房源,會購買58同城會員以獲取流量轉化成交。為了利益最大化,中介利用假房源吸引用戶問詢已是常規操作。

個人房東可以免費在58同城上發佈房源,但知乎網友@安卡爆料,最先看到個人房源的並不是那些真正需求者,而是在58同城買了端口的房產中介。他們看到個人信息後,會立刻聯繫要求獨家,或者要鑰匙,然後再自己再把房屋信息發出去,賺一手中介費。

2015年,58同城先後收購安居客、趕集網、中華英才網,在國內信息分類領域一家獨大。姚勁波曾在《每日經濟新聞》採訪中表示,58同城、安居客跟經紀公司是一種合作關係,他想要的效果是,“如果一套房子在58同城、安居客上找不到,那麼基本上全網都找不到了”。

2018年初,58同城安居客宣佈上調端口費30%~50%,引發了包括我愛我家、鏈家、麥田在內的中介聯盟的聯手抵制。中介公司們用下架旗下所有房源作威脅,來對抗58同城安居客通過流量壟斷來收割房產經紀公司的利潤。

這件事成為了導火索,同年4月鏈家上線貝殼找房,準備自己做平臺。被戳到痛點的 58集團立即聯合了我愛我家集團、中原地產、21世紀不動產、萬科二手房物業、麥田房產等房產中介,發起了“雙核保真·以誓築勢”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隨後又入股了我愛我家。

如上文所言,虛假信息對58同城有弊更有利,而且不止58同城,長期以來“假房源”給各家線上房產中介平臺都貢獻了非常高的流量,“真房源”能有幾分真?

21世紀不動產總裁盧航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說:“比如整個北京只有10萬套在售房源,58上面放了100萬套,現在全搞真房源,它的收入可能起碼減一半,這是58要做的取捨。”

“神奇”的58同城為何要裁員?


2019Q4,58同城在線營銷服務費收入27.14億元,同比增長19.3%,繼續保持增長趨勢,而付費商家收入11.124億元,同比下降0.9%,首現負增長,報告期內58同城、安居客等平臺付費會員約330萬,環比下降30萬。

不管這是58同城的“取捨”的結果,或是中介逃離平臺的壟斷,58同城的日子都不如以前了。


裁員是要吃老本?


從創業之初,58同城就是走平臺流量+廣告的輕模式,再配合大量銷售人員,走到了今天。


58集團的核心產品58同城、趕集、安居客、中華英才網,都是平臺信息平臺,底層動作無非買流量、賣流量,毛利率極高。


但隨著流量獲取成本的不斷上漲,字節跳動、微信自媒體等形態興起,各垂直細分領域被分流,58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神奇”的58同城為何要裁員?


2014年,姚勁波在i黑馬的活動上說“58同城靠中介起家,現在它們(中介)正被幹掉”。那年58同城踩上O2O風口,推出“58到家”品牌,姚勁波的思路很明確:“傳統的分類信息市場經過十年時間發展變化已比較成熟,往深入、閉環和O2O轉化則剛剛開始。”

從58到家開始,58集團又相繼獨立出轉轉等品牌,58到家旗下58速運也分拆融資。無一例外,這些業務都是基於LBS定位生活場景的閉環交易平臺,垂直領域做深而創造更多盈利能力。

除了上面財報中有披露的新業務,58集團還在不斷孵化、投資,比如:招才貓招聘、鬥米兼職、好租、58快拍、58甲妝、58學車、58配配、58錢櫃、屋米合租、幫幫、番茄快點、貨車之家、58月嫂、58家政等,但大部分都已一地雞毛。

嘗試轉型這麼多年,58同城的問題已經很明顯:表面上是“大而全”,但分拆到房產、招聘、黃頁、交友、二手等單個行業上沒有一個能做到行業頂尖,真實業務水平受限,以至於每個細分業務外擴都有“小而精”的專業公司擋在路上。

現在,58同城最有潛力的明星項目是58同鎮,目標是在中國四萬個鄉鎮,要在鄉村再造一個58同城。當年58同城的崛起,是因為那時有大量剛剛接觸互聯網,還只會被動地從互聯網上接收信息的“初級網民”,現在下沉市場依然有一批剛觸網的人群。

回到開頭的裁員消息, 58同城的模仿對象、分類信息巨頭Craigslist沒有過多的銷售團隊,員工數量只有50人左右,跟58同城的兩萬員工形成強烈對比,可見單純的分類信息業務並不需要過多的員工維護。

58同鎮延續了58同城的基因,但以合夥人的形式開拓市場。58同城付費會員數量已趨於穩定,如果逐漸進入“吃老本”的狀態,那銷售和客服團隊的需求將減少,那麼組織調整縮減人數將是大概率事件。


1. 《58的自我“掏空”》範向東

2. 《58兇險》吳倩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