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路變鎮為城“村改+”打響機遇戰

創新思路變鎮為城“村改+”打響機遇戰

3月18日早上,夾著雷聲和雨水的強對流天氣席捲佛山。順德區陳村鎮黨委書記黃志捷戴著口罩,連軸跑了兩場會議:一場是與鎮內企業家討論村級工業園企業自主改造的模式方向,一場是跟產業載體開發商探討招商問題。而就在不到24小時前,開創順德多項“第一”的陳村重點村改項目萊茵工業區正式動工建設。

春雷和春雨,寓意著萬物復甦。比春雷來得更快的,是陳村從“鎮”跑向“城”的高質量發展腳步。坐擁粵港澳大灣區、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等一系列疊加新機遇的陳村,在固守“疫情阻擊戰”階段性成果同時,正以“村改+”的發展思路,快速打響一場事關城市發展、經濟產業的“機遇搶灘戰”。

復工:梳理圖譜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

3月初,根據陳村經科部門的統計,全鎮工業用電量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與復工率、返崗率這些數字相比,工業用電量更實在地反映了這座城市的產業“轉速”。

早在2月10日,位於陳村的松川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就已復工生產,加緊研發出口罩包裝機,短短半個月接到近1000臺機器訂單。由於上游鋼材企業尚未開工,松川機械便向陳村鎮政府求助。第二天,陳村鎮政府不但幫助其協調了原有供應商的庫存,還利用大數據為其聯繫到一家新的供應商。

“陳村產業門類齊全、配套協作能力強,我們提前系統梳理出終端產品生產、原材料、設備和零配件重點企業的產業鏈圖譜,不管缺什麼原材料,甚至缺員工等,我們都盡力去協調。”黃志捷說,逐個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保障產業鏈各環節順暢銜接和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是陳村推進復工復產的“大招”。

截至3月22日,轄區內企業復工率達100%,員工返崗率超95%。

村改:25個村改項目全面鋪開

作為順德距離廣州南站最近的一個鎮街,陳村在“三區疊加”優勢下,要打造成三龍灣的“主戰場”,順德在廣佛全域同城的“排頭兵”、順德對接大灣區的前沿陣地,無論是城市還是產業都有了全新的定位。

如何把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兌現成真正的發展先機?村改就是陳村高質量發展的“綱”。黃志捷說,陳村不缺產業,就缺空間。今年陳村要完成2400畝改造目標,因此思路調整了,以前是3-4個項目的“單打”,現在是25個項目全面啟動、全線出擊、全面介入。

如今陳村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要把疫情耽擱的時間搶回來,推動村改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跑起來。目前,陳村鎮村改工作已經全線鋪開,仙湧工業區改造方案正進行投票表決;石洲崗北工業區已完成土地測量評估,正開展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弼教工業區項目正進行測量評估。

接下來,要同步推進建設高標準現代產業園區與項目招商。通過園區、廠房定製,為本地企業提供騰挪空間;同時也要做好招商、選商工作,在科學佈局產業空間規劃的基礎上,大力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製造業企業,提升現代產業品質。

思路:村改+撬動各方資源變“鎮”為“城”

“村級工業園改造絕不是簡單的拆與建,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一個撬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支點,必須跳出村改謀劃全局。”對於當前的發展形勢,黃志捷用“村改+”概括了陳村變“鎮”為“城”的思路。

“村改+”,就是要將村改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強文化內涵、發展城市經濟有機統一,鏈接各方面資源,推動土地的連片整合和城市格局功能提升。“通過村改,陳村的空間格局會進一步打開,帶動產業升級、城市提質,3-5年的窗口期內,陳村的城市發展、產業經濟會有大變化,我們信心很足。”黃志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