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怎麼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藍色de小水滴



輔導孩子寫作業過程中,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是導致自己爆發情緒的根源,所以控制自己情緒最好的方式的培養孩子寫作業的好習慣。


經常被父母吐槽的寫作業行為有:寫作業的時候一會找鉛筆,一會找橡皮,一會渴了,一會餓了,一會又想上廁所了......各種安排,手忙腳亂,就是不寫作業;還有的一會摳摳指甲,一會看看窗外,一會再發發呆,注意力各種不集中;還有的一個題目,講了N遍,要麼聽不明白,要麼一做就錯。


氣的各位家長有的破口大罵,有的動用武力,甚至有的進了醫院、離家出走或想跳樓輕生。曾經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女兒今年上二年級,以前寫作業的時候也是各種的拖拉磨蹭。我記得最過分的一次是有她在那抄寫字詞,當時我沒看著。二十分鐘之後問她寫完了沒有,她說還沒有。我覺得那幾個字詞應該很快就能寫完才對,於是走過去看了一眼,結果20分鐘的時間就寫了5個字,現在想想都還覺得生氣。



後來,我就想各種辦法提高她寫作業的效率。比較有效方法有:


1、我們一起制定了一個共同學習時間。由於放學時間不一定,所以就安排在了,回家後的半小時開始寫作業、學習。總時長也就半小時吧,因為現在是二年級課內作業不是太多。當然做作業之前需要喝完水,吃點東西,把學習用品準備好,然後再去趟廁所。準備就緒之後,就開始正兒八經的寫作業。


2、寫作業的過程中,我在旁邊看書,互不干涉。不會做的題目先跳過,把會的都做完了之後,再解決不會的問題(主要是一些數學題)。講解之前,會讓她自己先給我說一說她的理解,知道她的思路卡在哪了,我好給她對症解決。


另外,在開始寫作業的時候,我們也會估算一下需要完成的時間,然後設置鬧鐘,讓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時間內完成積一分,積到一定分數有獎勵。當然沒按時完成,也會扣分。所以她寫作業的效率還算可以。


3、目前先建了一個簡單的錯題本,把不會的或者做錯的題目記錄下來,不會的題目或不會寫的單詞,先抄十遍,如果還錯就再加十遍,直到寫會了為止。

週末的時候,會對她這周的學習內容,進行抽查,不會的再複習或抄寫。


父母發脾氣無非是希望孩子能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作業,多和孩子一起探討一下如何能更好的完成作業,遠比亂髮脾氣效果好的多。


晴語沐橙


可以換種方式教孩子,分享下我的經驗:

孩子剛上幼兒園,對很多要學的東西都是無意識的,所以教了幾遍都不記得太正常不過了,所以父母應該要有這個意識,我們這個時候也一樣還認不會。

我閨女現在讀中班,她學數字1-9是在小班下學期,我和寶媽是這麼教的,先用數字卡片教她讀,然後是認數字,在認數字的時候,我們會結合其他方式輔助記憶,例如一起背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每天多念幾次,背會了之後,再結合數字卡片接著認,從認識到形成記憶是有個過程的,一下子要求小孩記住不大現實,我閨女從開始認數字到現在完全記住並能寫出爸媽的手機號碼,前前後後斷斷續續也花了幾個月時間,可能時間會有些長,但每個孩子學習到記憶是需要時間熟悉和強化的,作為父母應該耐心陪伴理解,嘗試換個方式去輔助孩子記憶數字。

當然了,有時候確實也會忍不住生氣,大多數父母生氣的都有這樣的“想法”:真想一巴掌扇死你!這隻能是想想,總不能真扇吧,再想想這是親生的。

一點經驗分享,有興趣可以關注我,我最近在更新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哈。


在育兒中成長


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怎麼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一個爆媽毀三代,母親是水,潤物無聲

孩子一般和母親接觸較多,從懷胎十月到來到人間,孩子都更依賴母親。

現在孩子上下學及輔導學習,大都是母親管。可是有的母親性情爆躁,總喜歡發脾氣,和丈夫吵架,對孩子大吼大叫。

我母親有文化,接受新事物比較快。但是性情爆躁,點火就著!妹妹小學到了五六年級,數學學習很吃力,每次母親輔導她的時候一看那麼容易的題她不會就大吼大叫,並且還說:”笨死了!有你這麼笨的孩子嗎?……!妹妹那小手哆嗦著,她該會也不會了!妹妹連初中都沒有考上,如果媽媽對妹妹多一些耐心,是不是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妹妹當了工人,三班倒。沒有時間照顧她的兒子,也沒有能力輔導她的兒子學習,外甥星期天或者放假都跟著姥姥——我的媽。有時放暑假我回家探親,親眼看到媽媽為輔導作業,打的那孩子大哭大叫,我都心疼……!結果外甥初中沒畢業老師動員去了一個很不好的中專,又當了工人!

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可是你的爆脾氣,發脾氣時口無遮攔的話語,像一把鋼刀插在孩子心裡!

其實孩子不需要什麼好東西,他需要的是笑臉和尊重!

你想一想,輔導作業時,你大吼大叫,街仿四鄰都不得安寧!孩子有了困難不敢跟你說看見你就害怕,他怎麼學習?時間長了成了惡性循環,他的學習成績會越來越不好。

心理學博士,腦科專家洪蘭女士在演講時,用她對男性與女性的惱部研究報告從科學的角度闡明:

從人類演化的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母親的性情溫和,善於調節家庭氣氛,溫馨和睦的家庭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可見和睦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多麼重要!特別是母親,當你要發脾氣時請你離開孩子!

1.去溜彎,分散一下注意力。

2.找好朋友聊聊天。

3.翻翻相冊,看看你們一家的照片,看看孩子小時候多麼可愛。

4.看看你喜歡的書

當你的情緒穩定了,再回來輔導孩子學習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放不下嚴厲教育的人,是潛意識放不下莫名的恨意!

人非聖賢,何況是個孩子,都有犯錯的時候,指出錯誤的方式和態度,便是情商和修養的體現。高修養的父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語文萍


看到這個問題,我需要大笑三聲……哈哈哈

為什麼,因為我也是一名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家長,開學這一個月來,感受那是五味雜陳,可以說是啥味兒都有,痛並快樂著……

入學前,聽了很多很多關於小學生輔導作業的故事,各種雞飛狗跳;也有被氣到去看醫生的,也有因為輔導作業夫妻統一戰線感情變好的;總之,家有小學生,輔導作業這條路,且行且珍惜……

其實小學教學內容對於很多985、211等名校畢業的父母來說,能算的了什麼難題呢,可是為什麼,輔導作業又偏偏成了難題呢。原因不外乎這幾項1:心理,孩子從幼兒園出來,還沒有適應小學節奏,根本不知道寫作業為何物。明明以前上學吃喝玩樂,放學就可以瘋跑,現在上了一天課,回家還要乖乖寫作業,心理難以接受,會有一些牴觸。2:學習能力,很多幼兒園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不會提前教任何學習相關的東西,這也催生了校外幼小銜接的誕生。剛入學的孩子會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說話多動等情況,回家也記不住作業,所以寫作業也比較困難。3:家長,家長認為很簡單的東西,但是孩子就是不會,這時家長一旦耐心不夠,就容易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總的來說,家長耐心多一點,慢一點,不說絕對,最起碼能保證相對的平和心態。


小屹媽咪


你好 我女兒今年剛上一年級,我有時也特別生氣想發火,控制不住自己!最近我反覆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鼓勵自己!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大人也一樣,更何況孩子!我對我老公說,我馬上要生氣發火時就讓他喊我“育兒專家”!我就會想到育兒專家遇到調皮孩子肯定不會發火打罵孩子,肯定有辦法引導孩子!

其次:鼓勵孩子!女兒早上起床慢,我就告訴她馬上變成起床高手了!拼音方面有些弱,我就告訴她馬上變成拼音專家了!...多說積極向上的話,少說消極無益的話!

最後:分享一下我剛試驗成功的案例:那天晚上我讓我女兒默寫拼音,她默寫默寫著就不會了,我想讓她把不會的空著繼續,結果她不幹了!開始著急打滾,爬到桌子底下了!我就心平氣和的把我女兒重新拉到椅子上坐好,我對她說:你不想默寫就抄寫一遍吧!我相信你馬上就會全記住的!馬上就會變成拼音高手了!她就真的沒有再著急!認真的抄寫了一遍!也記憶得很好!

反之呢?不默寫不會
就衝她大喊大叫 甚至打罵她,然後換來孩子的恐懼,無休止的哭泣!拼音也沒寫成!反而更會討厭學習拼音!



每個人都有不喜歡做的事情!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不妨先放下自己的控制慾,理解寬容一下孩子,講究一下辦法,多說積極向上的話,少說消極無益的話!

吸引力法則就是這樣!

我是“freedom一直在路上”是兩個寶貝兒的媽媽!專注於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和自我的成長!家長不是保姆,更多的是榜樣!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陪伴一直在路上...


freedom辣媽日記


我是三個孩子的寶媽,給你分享一下我的一點點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你的提問孩子現在剛學123,那孩子應該是剛上幼兒園,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首先他會有一個情緒上的變化,這個時候你最主要的不是先教他學習,而是先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等他慢慢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你再開始教他學習。這麼小的孩子,老師在學校裡面也不會教太多的,一天就只教一點小知識,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學校已經學的差不多了,回家就需要我們輔導一下寫作業就可以了。

因為孩子小,他寫作業的時候我們得在旁邊看著,看他寫的筆順對不對,同時也是在培養他的定力,這也是為上小學做準備的,有些孩子坐不了幾分鐘就坐不住了,所以得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寫字的時候你不要一下一下的打斷他,比如寫"1",你讓他寫完一行,哪怕他沒有寫出一個像“1”的,他有可能寫得像蚯蚓,像斜槓,但是你不要批評他,你就問他覺得哪個寫得最好看,等他指出來哪個寫的好看了,你就贊同他,並在另一張紙上邊寫邊說像媽媽寫的"1",然後你再問他哪個寫的最不好看,等他指出來哪個寫的最不好看了,你讓他擦掉,然後再寫一個像你寫的"1",只要他寫的比剛才好看,你就表揚他。以此類推,慢慢的引導,孩子一定會寫字,並能寫好看的。

只要我們能對孩子多點耐心,我們就不會對他亂髮脾氣,在大家的回答裡面看到這樣一句話: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亂扔垃圾,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行為!這個比喻很貼切,能讓人容易接受。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我們自身的一個成長過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孩子,但我們生下來並不是父母。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學習。我們升級為父母看似很簡單,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並不簡單,我們得提前瞭解孩子每個成長階段可能出現的狀況,並準備好應對措施。




三個淘氣包的麻麻


輔導孩子作業遇到自己覺得容易,但再怎麼講孩子就是不懂的時候的那種心情,凡是家有小學生的父母都深有體會。

我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經歷過扔孩子東西、撕本子、大罵孩子等一系列過程,每次過火過後,看著孩子無助的眼神、哭泣的小臉還是有一些自責,直到一次孩子歇斯底里的哭著讓我去死,我才意識到我的輔導方式對孩子的傷害是多麼大,大的把一個懂事的孩子都逼到這個份上了,開始我怪孩子,自己哭了好大一會兒,覺得痛心,只是想著孩子怎麼能這樣說我呢?最後孩子主動過來給我道歉,我們得以合好。

這以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作業上是存在問題的。開展認真反思自己的問題和改良之策。最後,我覺得可能我的方法不適合孩子。找一個孩子能聽得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為不同人的思維不一樣,30多歲的大人與5.6歲的小孩思維和大腦的知識儲存不同,父母覺得很簡單,是因為父母的年齡已經有不同的方法來理解,而孩子正處於學習和認識世界的過程 中,理解能力和知識有限,所以如果父母用孩子不知道的思路來講解一道題,孩子肯定是聽不懂的,而父母卻一味的責怪孩子太笨,長此以往,父母的輔導不僅不利於孩子孩子,反而會影響會起反作用。

那怎麼辦?我的經驗是加強學習,首先,最基本的是要把孩子的課本自己先通讀一下,用課本的思維而不是自己老舊的知識來講解。其次,除了向課本上學,還可以向網絡學,平時玩手機的時候多關注一些相關的小視頻和公眾號,自己與時俱進。同時,家長不要太強勢,在孩子跟前要懂得示弱,讓孩子給你當小老師,把他在學校學的知識講給你,你會發現,孩子的自信心大大提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增強。

總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作用非常重要,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父母要及時反思存在問題,思索解決之道 ,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注意方法,激勵孩子。


憨態可掬的貓貓


輔導孩子寫作業既是個體力活又是個腦力活,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情緒容易失控,輔導作業有時也無從下手。如何穩定情緒有效的輔導孩子作業,我有幾點建議:


1.保持距離。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說守在孩子邊上,隨時準備手提面命的發號命令,而是協助孩子在早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是教會孩子如何分析解決問題,而不是樹立家長權威。


2.自我情緒管理。加強自我情緒的管理,遇到想發火的時候可以通過換位思考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其實大多數輔導作業時發火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將孩子潛意識看成和自己一個年齡段一樣對待了,所以更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梳理問題,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3.使用更科學的輔導方式。比如使用輔導類軟件協助管理孩子的學習,像導學號app就可以通過教材及主流輔導書的同步輔導,不會題目拍照搜題,錯題本、提分手冊等功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幫助孩子梳理知識,通過五步導學法培養孩子的解題思維。


小初高知識點微課堂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有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看到孩子的作業寫的一塌糊塗,讓孩子改正作業卻愛理不理,這時候很多家長都禁不住火冒三丈,情緒激動的大聲吼罵,直到孩子妥協改正才平靜下來。

在輔導作業過程中,如果家長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輔導不僅沒有任何作用,還會起到反作用。孩子學習上有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時,本身孩子心情就很緊張不安,這時大人要再對他發火,他什麼都聽不進去,還會本能和家長對抗,家長要想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做到以下三點。


1.事先互相約定不發火

家長上完一天班每天回到家感覺特別累,再來輔導孩子作業更是覺得煩躁,大多數家長和孩子產生衝突,都是首先控制不住自己情緒開始的。孩子對大人的情緒很敏感,家長髮脾氣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與行為。

在輔導作業前,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自己表現出要生氣的模樣,孩子要立馬提醒自己‘‘下火’’,家長就會意識到自己要控制不住情緒了,要立刻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反過來,當孩子學習中途懶惰煩躁時,家長也可以說‘‘下火’’,孩子不好意思耍心思,作業的完成效率要比之前提高許多。

2.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許多家長喜歡端著大人的架子,用家長的權威來壓制和命令孩子完成自己的要求,孩子達不到要求就大發雷霆,可畢竟是孩子,家長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標準來衡量要求孩子。

家長不妨適當降低要求,按照孩子自身的特性來制定目標,並且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坐在孩子身旁或坐的低一點,這樣更容易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在學習中,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不安焦躁情緒時,家長還要幫助孩子調節情緒,這才是合格的父母。

3.輔導需要溫柔的堅持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一道題講解了幾遍,孩子還是一副不懂的樣子,於是家長著急憤怒,大吼著盯著孩子反覆練習,到最後孩子還是不懂,家長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其實,憤怒的吼叫對於輔導學習沒有絲毫效果,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緊張,有時不妨換成溫柔的堅持。孩子一遍不懂,再講解一遍,兩遍不懂,就耐下心再講解一遍,總有一遍孩子能明白。

雖然這樣也會感覺很辛苦,但對著孩子發火,孩子會害怕的什麼都不知道了,再講解幾十遍都沒用,自己還氣的肝火上升,何必呢?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用溫柔的堅持來替換憤怒的吼叫,以柔克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萌媽故事小課堂


不寫作業的時候,母慈子孝,寫作業就變得雞飛狗跳,這是個普遍的現象,尤其在剛入小學的低年級,我在社群答疑時,家長普遍有類似的問題,像像心理學家李玫瑾、陳默、賀領峰老師都就此問題做過解答,我也歸納如下三點,希望可以幫助您。\r

🚩想辦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作業習慣\r

家長陪作業生氣,大多因為孩子寫作業磨蹭、注意力不集中,與其發脾氣不如想辦法幫助孩子解養成好的作業習慣,建議如下:\r

第一:家庭佈置很重要,寫作業的房間一定要簡單,沒有玩具、文具要簡單,不要有干擾。寫作業的桌子要乾淨,沒有雜亂物品。\r

第二:幫助孩子規劃寫作業的安排。對於低年級學生,家長要多費心,幫他把作業拆分若干段,第一段先寫簡單的,容易進入狀態;第二段寫難的,需要專注的時間;第三段寫簡單的,知道馬上可以寫完,有信心。\r

第三:給孩子規定完成作業的時間,20分鐘完成,可以休息10分鐘。如果用了15分鐘寫完,可以玩15分鐘。如果用了25分鐘寫完,只能玩5分鐘。以此類推,越快寫完玩得時間越多。這是正向的激勵,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很重要。\r

家長前期多陪伴,慢慢孩子養成了習慣,自己可以規劃,就可以慢慢不陪了。\r

🚩端正陪寫作業的狀態\r

家長陪寫作業通常有兩種狀態,一種是老虎陪小白兔,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家長陪,家長就像是監工一樣,強制陪伴,孩子寫錯了一點,馬上指出來,然後要說教一番,完全不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稍有懶散,就催催催,不停地催;這是第一種類型。\r

第二種是小灰兔陪小白兔,先問孩子要不要陪伴,孩子在寫作業,家長也有事情幹,看書,寫字學習都可以,不打擾孩子,即使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也鼓勵孩子自己先思考,一次問,讓孩子自己想想,第二次問,繼續自己想,第三次,直接把答案寫給他。不要過多的說教;遇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可以用肢體語言或者輕聲細語提示孩子,允許孩子犯錯誤。對於孩子寫作業中不會的問題,不要過於說教,可以記下來等到週末有時間集中複習。孩子晚上的睡眠時間很寶貴,如果作業很多儘量不要佔用孩子晚上睡眠的時間。\r

如果以第一種方式陪伴作業,很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緊張,不妨試試第二種方式。\r

🚩父母需要明確在寫作業中的角色定位\r

父母在陪寫作業時情緒不好,多半是用情太深。我麼需要明確幫忙寫作業不是父母的責任,只是我們支持孩子的一種方式。如果家長確實做不到,就不要勉強做。\r

父母的定位應該是做孩子情緒上的安撫者和調節者,給他提供資源。不做作業的監督者,不做老師的代言人,不做家庭教師,只做爸爸和媽媽,不混淆自己在家庭當中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