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賜死和珅後,紀曉嵐結局如何?

婷婷的美麗新世界


紀曉嵐的結局可比和珅好的太多了。

相對於和珅被賜自盡,家產被抄,紀曉嵐可是真正的善終。《清史稿.紀昀傳》載:“(嘉慶)十年,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卒,賜白金五百治喪,諡文達”,嘉慶十年,紀曉嵐晉升為協辦大學士,加封太子少保,位列一品,不久紀曉嵐病逝,嘉慶親作祭文、碑文,碑文書:“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賜諡“文達”(僅次於文正、文貞、文忠、文榮、文肅、文穆、文憲、文敏、文清、文襄、文靜、文和),同時賜白金五百治喪。



從以上可以看出,紀曉嵐最後的結局是很不錯的,最後一年被加封到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這等高位,對於嘉慶年間,一個漢人能做到這等高位,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在當時除田文鏡、李衛、張廷玉、姚啟聖、劉墉、劉統勳等數十位漢人可與之比較,其他少有匹敵者。

當然,紀曉嵐能獲得善終的結局是可以預見的,他一不是和珅的黨羽,二不是大貪官,三又不是權傾朝野的權臣,四又對嘉慶沒有任何不敬的舉動,因此嘉慶完全沒有必要去對付他,去讓他幹嘛。



此外,這裡順便談下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現實中的紀曉嵐絕沒有影視劇中,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所演的那般權力巨大,可以與和珅相抗衡,事實上,在歷史上,紀曉嵐連給和珅提鞋的資格都沒有。真正的歷史上,紀曉嵐的權力可沒有那麼大,他在乾隆朝多數時候所擔任的都是類似於《契丹國志》總纂官、翰林院侍讀學士、提督學政、國史館總纂、方略館總纂等這些有關文學的清閒官職,皆不是要職,更不是啥顯赫的職務,相對於和珅的文華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等官職,和珅的官職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



不過到了嘉慶年間,因資格擺在那裡,所以紀曉嵐開始得到升遷,先是在嘉慶元年升任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嘉慶二年又升任禮部尚書。當然,此時的紀曉嵐還是不能和和珅相比,畢竟此時的和珅可是被外人稱為“二皇帝”的存在,當時乾隆雖退位,但依舊掌控朝中大權,但因他年老體衰,耳不聰目不明,所以當時的權力都由和珅代掌,而此時和珅如果要搞紀曉嵐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不費吹灰之力。



當然,紀曉嵐只是不能和和珅相比,在當時他的地位還是有的,也是比較高的,算是嘉慶朝中地位最頂尖的一批大臣。而且,在清朝,紀曉嵐還是有些功績的,尤其是在文學上,《四庫全書》能編修成功,與紀曉嵐是分不開的。


澳古說歷史


紀曉嵐算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雍正八年的時候,年僅六歲的紀曉嵐參加童子試,一舉拿下了神童的稱號。後來跟隨父親入京,在後來就是娶妻生子了。


他在乾隆八年的時候也是春風得意,獲得了科試的第一名,而且好事成雙,他也是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於是就有些飄飄然了,後來鄉試竟只得了個第四。

到了乾隆十二年的時候,他終於取得了鄉試第一,但是路途終有波折,在第二年的會試又再度失利。直到乾隆十九年他才中的二甲第四,入選翰林院,開始了他的官宦身崖。後來也是頗受乾隆賞識,尤其是對他的學問,乾隆還是比較認可的。



與紀曉嵐同朝為官的還有一個人十分出名,那就是和珅了。


和珅他也是參加過科舉,但是他名落孫山。不過他倒是運氣還行,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後來又成為侍衛,有幸在乾隆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之後,開始逐漸的走到了公眾的視野之中。

後來和珅當上了管理布庫,在此期間去學會了理財,還有他能力出眾得以展現,最後逐漸的獲得了乾隆皇帝的芳心,於是他也是一路步步高昇,順風順水。


那麼紀曉嵐和和珅同朝為官,他們之間必然會有所交集。那麼他們的實際關係又如何呢?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他們兩個演繹的倒是有些亦敵亦友的感覺,但是在大清國的歷史上,他們也確實是一個忘年交。對比一下他們,和珅有權,紀曉嵐無權,和珅有顏,紀曉嵐無顏,和珅比較衝動,紀曉嵐則更加的沉穩,紀曉嵐大和珅26歲,從某種程度他們恰好互補。


所以在朝廷之中,和珅對紀曉嵐還是十分照顧的,而紀曉嵐在該提醒和珅的時候也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後來到了嘉慶事情,和珅因為惹怒了嘉慶最後被留了一個全屍。算是他的結局了。而紀曉嵐呢?他倒是沒有牽扯到這件事情之中。其實他因為德高望重,年紀見長。而且從古至今,有才之人往往在老年之後會有一種超乎一般的名望,紀曉嵐就屬於這一種。

所以紀曉嵐晚年其實過得還可以,八十大壽的時候,嘉慶皇帝還特地派人前去祝壽。最後紀曉嵐因病逝世,安得晚年。


眾森淼


乾隆死後不到十天,嘉慶(乾隆之子)就在老師朱珪的幫助下軟禁了和珅,然後收集他的犯罪證據。

最後查抄和珅家產,他聚斂的鉅額財富價值約合白銀8億至11億兩,是清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和珅因此成了清朝最大的蛀蟲和腐敗分子。

在乾隆死後半月,嘉慶賜和珅自盡,並沒收其全部家產。從此民間留下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話。

其實也不能全怪嘉慶師徒夠狠,和珅在乾隆活著時,侍寵打壓詆譭朱珪,更不把未來的皇帝嘉慶放在眼裡。

和珅沒有為自己留下退路,被新皇帝殺死乃意料之中的事。



乾隆、和珅、紀曉嵐號稱“鐵三角”,和珅被殺了,紀曉嵐下場如何呢?

三人是“鐵三角”的關係實乃電視劇之說,從真實歷史來看,紀曉嵐與和珅並沒有太多的交集。

三人論年齡乾隆(1711~1799)最大。乾隆比紀曉嵐(1724~1805)大13歲,比和珅(1750~1799)大40歲。

假如按照“代溝”來衡量,乾隆應該和紀曉嵐更容易接觸,畢竟年齡差距不太大,有共同語言。

然而現實恰恰相反,乾隆不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很欣賞老紀,而是對老紀很厭煩,說他很圓滑。

無論戲說還是真實歷史,乾隆對和珅始終如一的重用和信任,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為什麼一貪汙腐敗分子這麼吃香呢?

究其原因實則是和珅會偽裝,比如乾隆喜歡聽奉承話,和珅總是製造一些噱頭給皇上驚喜。為了突出皇上比自己聰明,和珅總是在作詩時故意寫錯幾個字,目的就是讓乾隆糾錯,然後和珅順理成章的奉承幾句,這樣聽上去一點不肉麻。



紀曉嵐不會這一套,自然不討乾隆的喜歡。

論資歷,紀曉嵐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進士,殿試二甲第四名,入選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皇帝的秘書。

此時和珅還是4歲的小屁孩。

當和珅15歲(1769年)進宮接了他老爸輕車都尉之職,成了乾隆貼身侍衛時,紀曉嵐卻捲入了親家公盧見曾的“鹽政虧空”一案。

原來老紀的親家,曾經的兩淮鹽政盧見曾任前貪汙挪用公款被查了出來。這時盧已經退休了,老紀在皇上身邊得到了消息,於是想出妙計,用一隻信封,裡面裝了一點鹽和茶葉,派人送給了親家公。

老紀不敢明著告訴盧,通過暗示“鹽案被查(茶)出來了,朝廷馬上派人去查賬,趕緊把虧空補齊”。

親家也是聰明人,一下明白了意思,於是把虧空補齊了。但事後鹽政案子還是被查了出來,老紀因通風報信被髮配烏魯木齊贖罪。



也就是說,和珅進宮得寵,紀曉嵐被貶出宮,二人仕途截然不同。

兩年後,乾隆要編撰清宮國史,在劉羅鍋的老爸劉統勳薦舉下,老紀這才重新回到了宮中。

回宮這一年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老紀被任命《四庫全書》的總編纂官。這時和珅升任皇上的御前侍衛。

親們想想看,紀曉嵐此時相當於大學教授,和珅不過是一個為皇上站崗放哨的士兵,二人怎麼能有交集呢?

常言道:“要想升官快,圍著皇上轉”,機會往往青睞有準備的人,你看有些領導的小車司機或者秘書升官都快,原因就是直接和領導打交道。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這一年是和珅仕途轉折的一年,也是和珅“火箭提拔”上升的一年。這年3月,和珅被乾隆任命為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次年六月(1777年)和珅升任步軍統領,兼吏部右侍郎,從這一年起,和珅乘風直上青雲。



此時老紀仕途也不錯,(1779年)提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這時才與和珅有了交集。

這一年和珅29歲,紀曉嵐55歲。

親們想想看,一個如日中天皇上眼中的紅人,一個年過半百失意的文人,老紀有什麼能力與和珅鬥?

按照資料記載,和珅後來集“政、工、商、軍”大權為一身,三十多歲就成了炙手可熱權勢熏天的人物。他根本不鳥紀曉嵐,哪有像電視劇裡對和珅嬉笑怒罵,講真老紀給和珅提鞋都不配。

得勢的和珅讓老紀難望其項背,其實老紀沒捲入政治漩渦是他的福氣。



乾隆死後(1799年),當和珅被嘉慶賜死時,老紀仕途又上了一個臺階。被新皇帝加封為兵部尚書,兼左督御史。親們看到了吧,老紀與和珅的仕途就是此起彼落和此落彼起的關係。(和珅50歲就死了,當時紀曉嵐75歲)也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緣故吧?反正老紀的結局很圓滿。

次年(1800年)紀曉嵐遷升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嘉慶十年(1805年),81歲的紀曉嵐在家中無疾而終。(和珅死後六年,紀曉嵐去世)


秉燭讀春秋


嘉慶四年,嘉慶皇帝下旨將和珅革職查辦,最後和珅家產被抄沒,他本人被嘉慶帝賜死。

在和珅死後,紀曉嵐卻很受嘉慶的重用,不僅給他多次封官。在紀曉嵐死後,嘉慶還親自給他寫了一副碑文。




紀曉嵐與和珅並沒有什麼牽扯,兩人也不是對頭

在影視劇中,紀曉嵐是和珅的死對頭,但實際上紀曉嵐和和珅並沒有什麼交集,兩人官職差別太大。

紀曉嵐在嘉慶十年才升任禮部尚書,外加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但這也只是從一品官職。

而和珅在乾隆四十一年就成為軍機大臣,乾隆五十一年就升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管戶部、吏部和內務府,此後還兼管刑部尚書,步軍統領,而且還獲封一等公。



可以說,在和珅面前,根本沒有紀曉嵐說話的餘地,甚至紀曉嵐還要看和珅的眼色行事。

而且紀曉嵐的主要工作就是修書,在乾隆年間獲得的最高官職也就是個禮部尚書,但根本就沒有實權。可以說他與和珅既沒有利益衝突,也沒有矛盾糾葛。

因此在嘉靖帝賜死和珅後,紀曉嵐並沒有受到牽連,相反的,紀曉嵐還很受嘉慶看重。畢竟紀曉嵐只是個修書的文人,並不是掌握實權的和珅同黨。

屢被提拔

在嘉慶八年,紀曉嵐過八十大壽,嘉慶帝派人送來賀禮,賞賜了不少財物。

在嘉慶十年,紀曉嵐再次獲封禮部尚書,並官拜協辦大學士,加封太子少保,這是紀曉嵐一生中獲得的最高官職。從這裡也能看出,嘉慶帝很看重紀曉嵐。


但好景不少,就在同一年,紀曉嵐舊病復發,很快於京城病逝。嘉慶帝得知消息後,親自書寫了一副碑文賜予紀曉嵐。

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

由此可見,相比於乾隆,還是嘉慶帝更欣賞紀曉嵐。


東方大史


真實的歷史是,紀曉嵐與和珅是忘年交,互相扶持幫助,但是紀曉嵐不參與和珅的貪腐,這點是與電視劇相吻合的。

紀曉嵐的結局可以說是很好,年老得到了善終,活到了80歲。他的一生跨越了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可以說是非常長壽了。他是個文官,對於文學創作貢獻了幾乎一生的精力。



紀曉嵐原名叫做紀昀,曉嵐是他的字。歷史上紀曉嵐也不能說是絕對的忠臣,他也曾因犯錯被乾隆皇帝發配到烏魯木齊,後來因為朝廷要修訂書籍,劉墉在乾隆皇帝面前求情,才讓紀曉嵐重返朝廷的。

電視劇中的紀曉嵐幽默,帥氣,但是歷史中的紀曉嵐相貌醜陋、近視口吃。


歷史塵埃中的小石子


電視劇中,當和珅被嘉慶下令處死的時候,紀曉嵐因為個人性格的原因,沒有和別人一樣選擇牆倒眾人推,而是默默不語。那麼,在清正史中,紀曉嵐也是這樣嗎?可以肯定的說,紀曉嵐在和珅臨死的時候並沒有施以援手,這也讓他安度晚年。

我們根據正史來細細的探究紀曉嵐的發家史就會發現。紀曉嵐在乾隆朝之所以能夠順風順水少不了一個人的影子,他就是劉墉。

紀曉嵐科舉為官的第一站就和劉墉搭上了關係,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他的鄉試主考官,對他有知遇之恩。

乾隆三十三年。紀曉嵐與兩淮鹽政盧見貪汙一案扯上了關係,被髮配新疆烏魯木齊,也得到了劉統勳的幫忙。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為了文治武功,下決心開《四庫全書》館。眾所周知紀曉嵐是該書的總編,但其實他能如此幸運,少不了劉墉父親大學士劉統勳的舉薦。因此,至少在正史當中紀曉嵐既使不是劉墉一黨,但和和珅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樣的關係註定和珅倒臺以後,紀曉嵐依舊可以受到重用,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對於皇帝來說,打壓了和珅一黨,自然非和珅一黨就玩拔擢。

果然,嘉慶一朝,紀曉嵐頗受重用。嘉慶二年,他移任禮部尚書職,嘉慶十年,加封為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嘉慶十年,紀曉嵐病逝,時年八十一歲。嘉慶帝甚至御賜碑文“明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諡號文達。


是阿維啊


紀曉嵐的結局很好,他以八十一歲的高齡去世,嘉慶帝還親自為他寫祭文、碑文以示哀悼。紀曉嵐得兩代皇帝優寵,其人生堪稱完美。




和珅出生於1750年,而紀曉嵐是1728年出生,兩人不是平輩人,論當官紀曉嵐絕對是和珅的前輩。和《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兩人針尖對麥芒,處處爭鋒相對的關係不同,歷史上和珅與紀曉嵐雖然同朝為官,但兩人的關係卻像忘年交一樣,紀曉嵐作為官場老資歷,對人際關係方面給予了和珅不少幫助,而和珅,則在工作中對紀曉嵐多有關照,畢竟紀曉嵐作為文人官員,對治國和理財上顯然缺乏經驗不夠老道。爭吵會有,但更多的是同朝為官中相互的配合與默契,因此兩人並不存在利益上的衝突。



和紀曉嵐的內斂圓滑不同,和珅是外向潑辣又過於張揚,加上得到乾隆的寵幸掌握中樞大權之後忘乎所以,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最終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嘉慶四年(1799年)高宗駕崩,嘉慶帝終於等到機會,毫不留情的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共清查出和珅歷年所貪汙之銀兩達八億至十一億兩之巨,另外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其貪墨聚斂數額之大,可謂清朝之第一鉅貪,和珅的結局可想而知,直接在獄中被處死,家產全部抄沒,一代鉅貪人生謝幕。

所謂樹大招風,貪必出事,和珅就是活生生的教訓,相反,為人放浪不羈,自在逍遙的紀曉嵐結局就比和珅好的太多了。



嘉慶年間,紀曉嵐雖已年近八旬,但依然留用朝中,加官進爵。嘉慶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書,遷左都御史,次年改禮部尚書。嘉慶九年(1804年) 六月,紀曉嵐八十大壽,嘉慶帝派員頒賜珍品,親朋故吏門生至交齊聚一堂為他祝壽。

嘉慶十年(1797年),嘉慶帝依然沒有讓紀曉嵐致仕的意思,封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同年紀曉嵐在私邸安然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在乾隆、嘉慶朝的官員中,紀曉嵐實屬高壽。嘉慶帝賜白金五百以做治喪之用,並親自寫祭文、碑文以示哀悼。



縱觀紀曉嵐的一生,是個典型的學者型官員,不僅才氣縱橫而且品行端正。主持《四庫全書》的撰修堪稱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他為人“處世貴寬,論人慾恕”(魯迅語),在朝中深受同僚愛戴,他與和珅、劉墉關係都比較融洽,現實中並不像《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演義的那樣整天耍嘴皮子互相看不順眼。


大國布衣


乾隆最寵愛兩個人,一為紀曉嵐;二為和珅。

乾隆、紀曉嵐、和珅,一度還在坊間或電視裡被喻為“鐵三角”,可見關係之好。

乾隆寵愛的二人,一為滿人,一為漢人,紀曉嵐是漢人,而和珅是滿族人。

那麼,歷史上的這三人,真是“鐵三角”嗎?

乾隆確實寵愛紀曉嵐,也確實寵愛和珅,不過乾隆對二人的寵愛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對紀曉嵐,乾隆雖寵愛,但主要看中的是紀曉嵐的才華,但對和珅,看中的卻是性格。

愛才,只是一事一時的喜愛,或者說欣賞,比如編書的時候,第一個想起的就是他;比如論學問的時候,第一個點名的,也是他。然而,欣賞才華和學問,就不一定會在私生活中過於親近。

而性格的喜愛就不同了,比如喜歡一條狗的性格,主人往往會時時帶著在一起,吃飯、旅遊、鍛鍊、玩笑,都會帶在一起,開心嘛。

乾隆眼裡的和珅就是如此。

乾隆對和珅不但寵愛,而且十分信賴,你看和珅一生都任過哪些要職:

翰林院掌院學士、內務府總管、理藩院尚書、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九門提督、文華殿大學士,你看這麼多職務,個個都舉足輕重,堪稱大清國的最顯要。

不僅如此,乾隆還在和珅的有生之年,封他為一等忠襄公,不但讓和珅位居人臣之極,而且加官進爵,威權無比。

和珅有了這樣的寵愛,掌握了這麼多權力,自然就開始任性了,任性最大的表現,就是招權納賄,中飽私囊。

因為貪汙,和珅因此富可敵國。

據資料記載,和珅貪汙所得家產摺合當時市價,總共近9億兩白銀。

而當時清朝全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七千萬兩。

也就是說,和珅一生貪汙受賄的財產,幾乎接近清朝13年的財政總收入。

1799年,乾隆走過了他漫長的一生,去世了,享年89歲。

乾隆一去世,繼位的嘉慶就急不可待的開始收拾和珅。

乾隆去世僅15天,嘉慶帝就給和珅列了20大罪狀,抄其家,奪其爵,一條白綾,了卻了和珅被乾隆百般寵愛的輝煌一生。

相對於和珅,紀曉嵐的命運就要好得多。

1753年,紀曉嵐考上了進士,從此步入仕途。

20年後,50歲的他被任命《四庫全書》的總編纂官,從此走向人生輝煌。

1779年,紀曉嵐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到了這個時間點,紀曉嵐才真正和大名鼎鼎的和珅有了一些工作上的來往。

乾隆死後,和珅被嘉慶賜死,而紀曉嵐卻被嘉慶重用為兵部尚書,兼左督御史。

這也說明,紀曉嵐與和珅不是一路的。

1805年,紀曉嵐在家中去世,享年81歲,實現了富貴善終。


帝國的臉譜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有這樣一個人,每天能吃十斤肉,一粒米都不碰;有這樣一個人,每天要過五次兩性生活,而且每次都要換人;有這樣一個人,嗜煙如命,天天叼個大煙袋子;有這樣一個人,天天愛捉弄大臣,但大家還不討厭他。


這個人就是紀曉嵐。

紀曉嵐、和珅和乾隆,三個男人一臺戲,曾經火遍大江南北,插科打諢、風趣幽默的紀曉嵐,溜鬚拍馬、曲意逢迎的和珅,稀裡糊塗、吹鬍子瞪眼的乾隆,演繹出了啼笑皆非的《鐵齒銅牙紀曉嵐》。

然而,電視是電視,歷史是歷史。正史中的可全然不是這麼回事。


正史中,和珅年齡最小,紀曉嵐比和珅大了二十六歲,乾隆比和珅大了四十歲,他們仨是三代人。

三十歲時,紀曉嵐考上了進士二甲第四名,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當時的和珅還是個四歲娃娃。

四十四歲時,紀曉嵐幹上了貴州知府,當時的和珅幹了粘杆處侍衛。

五十二歲時,紀曉嵐幹上了侍讀學士,和珅幹上了軍機大臣。

六十歲時,紀曉嵐幹上了禮部侍郎,和珅幹上了吏部尚書。

縱觀兩人的提拔之路,紀曉嵐是一步一個腳印,和珅像是做了火箭一般,歷來領導身邊的人最容易最獲得提拔,從古至今,莫不如此。



和珅究竟有何能耐,會得到乾隆如此恩寵呢?

一是長的帥。和珅的顏值相當高,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比尖嘴猴腮、黑不溜秋的紀曉嵐強過幾百倍,乾隆是個附庸風雅的人,自然偏愛相貌英俊的又年輕的和珅了。

二是血統純。和珅是正兒八經的正紅旗人,他是鈕鈷祿氏,從血緣上,乾隆肯定更青睞滿族人了。

三是會理財。和珅是天生的理財高手,幫乾隆小金庫賺滿了白花花的銀子,因為不差錢,乾隆才能瀟灑自在地六下江南。


然而,乾隆死了之後,和珅很快就被嘉慶皇帝秋後算賬了,抄了他的家後,充公了相當於大清十五年財政收入的財富,據說價值有八億兩銀子之多。

所以當年流傳著一句話叫作“和珅被搞,嘉慶吃飽!”嘉慶憑空賺了八億兩銀子,這小日子一小子舒坦多了。

和珅死了之後,紀曉嵐的官運突然亨通了起來,被嘉慶皇帝提拔為兵部尚書,第二年又幹了吏部尚書。

又過了八年,紀曉嵐因哮喘病醫治無效死亡,享年八十一歲。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紀曉嵐寫了一本《閱微草堂筆記》,裡面充斥著色情、暴力、變態、噁心、殭屍、女鬼的低級惡趣味,非常黃暴,據說當年非常暢銷。

而且,大文豪魯迅閒著沒事就愛拜讀此書,還給打了個五星好評,看來大文豪也有低級趣味啊!


一半秋色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讓我們看到紀曉嵐與和珅嬉笑怒罵的生活,以為他們在政治現實中的關係也是如此,其實不然。

紀曉嵐那與和珅基本不是一個年齡段的,兩人差了有二十來歲,當然他們同朝為官,年齡不代表兩人沒有交集。相反,紀曉嵐在竇光鼐科考案中就站在了和珅這一邊。

1795年竇光鼐作為會試的主考官,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居然主觀改變了乾隆皇帝定下的科舉考試按各省不同情況分配名額原則。這竇光鼐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想要科舉按照公平考試原則進行,也就是按名次排列,不分考生籍貫來源。

這當然會觸怒龍顏,而且這竇光鼐也得罪過和珅,倆人有些宿仇,於是乾隆就派紀曉嵐去調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同時也能夠平衡下政治關係。這次紀曉嵐基本是站在和珅一邊,與和珅一起具名彈劾了竇光鼐。

通過這件事要說紀曉嵐與和珅關係有多好,也絕不可能,畢竟和珅被扳道一事,紀曉嵐與曾被懷疑參與過。曹錫寶當年參奏和珅的家奴劉全狗仗人勢,被乾隆以為是紀曉嵐背後指使,以致於曹錫寶被革職後鬱鬱而終,紀曉嵐在乾隆面前也一個字都不敢提。

因此紀、和二人關係並不密切,更多是業務往來。那麼和珅被嘉慶賜死後,紀曉嵐又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1799年(嘉慶四年)的正月十一,仁宗宣示了和珅的罪狀,沒多久在十八日就被賜死,和珅死時年僅50歲。紀曉嵐生於1724年,和珅去世那年紀曉嵐已經虛齡76歲。

紀曉嵐晚年有三大嗜好,吃肉、抽菸和聽書,79歲依然精神抖擻前去聽書,年紀越大心態越好,這是他高齡的秘密。嘉慶八年六月十五日,紀曉嵐過八十大壽時,嘉慶特賜珍品,祝賀壽辰。七月份,紀曉嵐以高齡仍回禮部任職尚書。

然而這一年秋天,紀曉嵐突感身體不適,還因受了風寒在床上躺了三天。午睡時將兒孫聚攏,交代後事,子孫後代皆淚流滿面。也是這一年,紀曉嵐的摯友劉墉卻先他一步離開人生,享年85歲。

次年二月十日,紀曉嵐再次臥床不起,不久溘然長逝,永遠閉上了雙眼。嘉慶賜他諡號文達,並賞陀羅經被一條。

一代才子、文苑大家就這樣離開人世,不過與和珅不同,紀曉嵐前半生也起起落落多次,但至少晚年算是善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