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素面和刻面哪個好?

山高大人



汲老


紫砂壺的素面,就是指沒刻繪的壺面,我先說說刻繪的。

壺上刻字畫,最早是做壺人在壺底落款,註明製作者,到清代中期時,陳曼生出現,使得壺上的刻字畫創作有了改變。陳曼生是當時西泠印社的八大家之一,精於書畫篆刻,他喜歡紫砂壺,尤喜在紫砂壺上進行書畫印創作,也參與設計紫砂壺造型。那時他當宜興縣令,邀請西泠印社的名家參與到紫砂壺的創作和裝飾中,曼生十八式就是他的典型代表作品,陳曼生把宜興紫砂壺從日用品的層次提升到了藝術品的高度,對宜興紫砂壺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時至今日,紫砂壺刻字畫,從刻制方法上,可分為二大類:

電腦刻制和手工刻制。

電腦刻制,是利用電腦製版,運用噴砂工藝和激光雕刻完成所需刻繪的字畫。一般是在壺燒成以後進行,刻繪成品率高,是規模化刻制的方法。

手工刻制是指在壺燒成以前,在壺坯上創作,壺坯厚度約3mm,易碎,刻制難度大,壺燒成後如出現問題,此壺連刻繪皆作廢,成本高,成品率低,難以批量刻制。名家刻繪的壺價值要遠高於普通匠人的刻繪。

從收藏價值來看,手工刻制遠高於電腦刻制,電腦刻繪的成本就幾元錢,無收藏價值,此處不作討論。

紫砂壺能成為茶具首選,本就講究的是素心素面,裡外不施釉,適合書畫創作。

所以素心素面的紫砂壺與手工刻繪字畫的壺,相對而言成本低,風險小,其收藏價值要低於有刻繪的壺。另外,紫砂壺製作者中,很少有人會做壺、書法、繪畫、篆刻等技藝集於一身的,一般都要請他人參與刻繪創作,刻繪人員和製作者中,只要有一個人冒尖,那這壺的收藏價值立即就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這也是很多人選擇有字畫刻繪的壺的主要原因。

字畫刻繪創作中,多勉勵、祝福內容,這也是大家喜歡的。

從使用角度來看二者的差異,我認為差異不大,基本可以忽略。

(附圖前四張照片是手工創作刻繪,圖五是電腦製作激光雕刻。)







顧建餘紫砂講座


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喜好來決定,每一種都有各自的特點。素面對藝人的技術要求高,表面的處理如果不到位就能明顯看到。刻面要求藝人對泥性的把握要心中有數,不同目數的泥料是有不同下刀的技法,下刀的輕重也很重要,重了在燒製過程中會從下刀重的地方炸裂,輕了刻制藝術效果不理想。






陶墨軒紫砂藝術


如不能錦上添花,就別畫蛇添足!



福潤堂


這要看紫砂壺製作時的風格的取向而定,比如,南瓜壺,即有瓜瓣還有纏繞壺圍的瓜藤,如果刻字就有畫蛇添足,喧賓奪主之賺。

石瓤壺和方寸舟之類紫砂壺,不刻字反到感覺有點茫茫然中的空曠感。

紫砂壺刻字很少用楷書,真有楷書的也是揉進魏碑體,方顯大氣,蒼老,遒勁的風格。

一般用隸字為多,大壺一般多用乙瑛,張遷碑,孔方碑字體為主,小壺多用曹全碑及禮器碑,史晨碑為主,也有時寫一些文徵明,董其昌的行草體。

印章全是用彖體,彰顯年代久遠和古樸的民風。





舊街憶故人


蘿蔔青菜各人所愛,根據個人愛好,簡單的事不要複雜,喜歡光器就選素的,喜歡刻繪的就挑刻繪的,






老髙紫砂壺


就看審美觀了,我偏向刻面


紫砂傳統文化


這得看壺形,還有雕刻師技術,沒有統一性的


潤杉鞋業


我覺得還是要根據個人喜好來決定


品名閣普洱茶


看個人喜歡吧,我的紫砂壺都是素面的,只有一個別人送的是刻的。不影響使用,全憑個人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