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裡面做些什麼才能算完整的大學?

青稞妞子


在我看來,完整的大學應當做到以下幾點:學業有成、練就本領。

一、學業有成

作為學生,肯定最重要的事還是學習,只有學習才會使人不斷進步,取得更大成就,大學畢業後,一個紮實的專業素養會讓我們在進入社會後獲得更多的可能或機會。

二、練就本領

另外,所謂技多不壓身,這裡的“本領”涵蓋的範圍就比較廣了,只要是積極向上,對生活,對事業,甚至對精神修為有用的一切技能,我們都應該嘗試去學習,增加我們的知識面和技能特長,會讓我們在未來有的更輕鬆。


七彩音樂坊


不辜負一點一滴的大學時光就是最好的。

具體到做法和行動上,大學生們則至少需要做到以下這幾點吧。

一、保持努力學習

在大學,同樣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學習。

努力學習本專業的知識,用這四年的時間,學好本專業的方法論,知識體系。這一點尤為重要。

即使畢業出來以後不從事和專業相關的工作,你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的一些方法論也可以促進你在某個行業的發展。

二、早做規劃

大學四年,擁有很多的個人時間。如果不做計劃,安排好時間,容易太閒或者太忙。

規劃就是指引一個人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方向。然後,在一邊做,一邊走的過程,不斷髮現問題,並不斷進行改正,有條不紊地過好這四年的大學生活。

三、多實踐實習

大學的社團,如果有想加入的社團,那加入以後,就積極去參加,學點東西或者交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錯。

能早點實習的話,就可以早點實習。優先嚐試去自己想做的行業實習,初步認識這個行業。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學到的東西有多有少,其次是形成自己的一些做事風格,瞭解社會職場。對於一個從未踏入過社會的人來說,這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驗。

四、善於利用時間

懂得利用時間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能。

無論是學習還是在未來的工作上,善於利用時間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點能讓你忙碌但有章法,懂得生活。

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事情,效率最高,或者是最合適,這個需要一個人在全力以赴地生活以後,並且有自己的規劃以後,在實施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屬於自己的一個經驗方法。

四年的時間很快會一晃而過,努力精彩地活著,不留下遺憾就是最好的。


路上言語


距離新生入學已過去一個多月。度過了新鮮期,大學生活的各種問題也開始顯現:高考過後,新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種類繁多的社團活動如何抉擇?沒人監督,個人時間怎麼安排……

不知不覺中,你的一言一行已經決定了:四年後你將成為怎樣的人。在人生的“盛夏時節”,怎樣才不算辜負自己?

1 人生目標

在@李李李李脆看來,高質量過完大學四年,無非是不想以後有悔恨和空虛感。“最基本的就是千萬不要待在寢室!!!!不要待在寢室!!!不要待在寢室!!!重要的事要說三遍。”

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她認為,不少大學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前途毀在了寢室。“遠離寢室基本就遠離了遊戲、電視劇、睡懶覺、外賣……這些消磨身心的生活方式。總的來說就是想想你在大學裡要什麼,然後就go!go!go!去努力!”

@白無忌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涯則認為,最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逐漸建立了成年人的三觀,讓自己內心越來越堅強,外表越來越隨和,習得與人交往的經驗”。其次是專心讀了一些書,認識了一些厲害的同學,眼界變高了,讓自己更有動力。

而來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學校,工商管理專業”的@Super Zhurio則頗具條理地探討了這個問題。 “在進大學的時候必須明確目標。畢業之後的出路無非有這幾條:A.工作,投身社會洪流;B.考研,追求學術夢想;C.出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D.公務員,治國平天下;E.創業,當上CEO,迎娶白富美;F.待業(咳咳)……前提是:這個目標一定要符合實際,跳一跳就能夠到,而且可持續。”

@苦寒齊則強調了自律的重要性。“關於自律,我們都聽過很多道理,這真不是電影或書本里的一句玩笑話。計劃表裡寫著要讀一本好書,結果室友問你要不要打一盤DOTA;老師說答疑改到早上8點,結果你猶豫一下,睡到了10點……好的自律性,不僅關乎有質量的大學生活,也會持續帶給你有質量的人生。”

@L桑日記表示:“與其詢問他人, 如何過自己的生活,不如深夜時, 認真思考自己需要什麼, 想要什麼。如果想體驗生活, 那麼就去吧;如果你喜歡所學專業,就上好每節課;如果決定開始自己的事業,那就去嘗試實習或創業。”

他的回答歸根結底就是三個字:行動力!

對於沉溺遊戲,@L桑日記的回答話糙理不糙:“除非你想做職業玩家,不然你不可能靠玩遊戲過一輩子。”

2 讀書與學習

在這一問題上,社會上一度流傳的“讀書無用論”,並沒有得到認可。

@白無忌表示,“如果我有孩子,我會勸他修身為重。有時間多看看各學科的書,多豐富見聞,早日找到感興趣的事業。”

@Super Zhurio則提醒:無論將來想幹嘛,必須保證GPA,千萬別掛科!“看書,看書,看書很重要!你不是總憧憬大學之後,在某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手捧一杯香茗,坐在落地窗前看書麼?畢竟腹有詩書氣自華嘛,好好看書沉澱自己。”

@Rolyth的口號是:“學好專業課,能拿獎學金絕不只做三好學生。”

@李李李李脆表示,如果確定將來的職業會以所學專業為基礎,那麼就請努力學習爭取獎學金。可以問同專業的學姐學長獎學金怎麼拿的,並且要和老師、輔導員處好關係,得到更多資訊。但是更重要的硬性指標是:“認真學專業知識!認真學專業知識!認真學專業知識!!重要的事說三遍。務必記住,學習好是重要前提。再強調一次:成績一定要漂亮!”

雖然有些人會為成績不好找一萬個理由,但@苦寒齊認為,考高分是最簡單、直接證明自己的方式。簡言之:作為學生,連成績都無法保證,怎麼獲得別人的信任呢?“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差的成績會如影隨形地伴著你。而好的成績意味著更好的工作實習機會、出國去排名更高的學校、不用考研可以安心地享受大四……”

嗯,都是很實在的回答!

3 社團活動

對於參加社團,@Super Zhurio認為,大一時間充裕,務必參與其中。因為一進入大二,就有更重要的事情了,比如考證:四六級、會計、審計證書等,都趕緊考了。如果準備出國,大三就要照著學校的要求逐個準備,GMAT、GRE該考的紛紛拿下!如果準備工作,就踏踏實實找一家企業實習,順便給自己掙點零花錢也不錯。

他的個人經驗是,“社團畢竟是我拋頭顱灑熱血三年的地方,又愛又恨,講真,越往後走越不想留。很感謝這個平臺,讓自己得到了很多鍛鍊,所以我一直推薦新生在大一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投身社團。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認識一大票好(神)朋(經)友(病)!大二視情況而定。大三不建議留任任何學生組織,該幹自己的事了,不是我自私,只是追求不同了。當然如果留任與之後發展相關,另當別論。”

@Rolyth建議,報一兩個自己喜歡的社團並用心去學習。注意:報名的社團不在多,而要在於精。還有,多學習!至少要達到社團裡最厲害的人的水平。

@苦寒齊的宗旨是:“千萬別覺得社團可有可無,而不去參加;也別覺得社團是重中之重,就一門心思撲在裡面。在社團請做好以下幾件事:見些有意思的人,瞭解他們在想什麼;學會為人處世,認識一群不錯的朋友;學會組織活動,做到有條不紊。”

4 考證

“畢業生手握幾百個證書,卻連工作都找不到,”這是不久前出現在媒體上的報道。

但@李李李李脆並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來看看我畢業要哪些基本證件吧!英語四六級,普通話二甲一乙,計算機一級二級……無論是日常練普通話還是計算機、英語,都需要你去計劃時間。大一根據情況把這些過了吧!不要告訴我你覺得沒意義,它們的存在就像地基一樣支撐著你以後的工作。”她說。

@Rolyth也表示,有時間多考考自己感興趣領域的證書,此外可以學點課外技能,比如小語種、樂器等等。

@Super Zhurio也強烈反對一些人,尤其是某些所謂的“社會名流”提出的證書無用論。“‘證多不壓身’這種說法存在片面性,但多考幾個含金量高的證書,作用無可非議。注意,是含金量高的證書!別盲目地去考證。多問問優秀的學長學姐,準備複習之前一定要參考普適的備考攻略,制定詳細的備考計劃,並付諸實施。我的GMAT就是血淋淋的教訓!沒有明確計劃的備考,很容易導致避重就輕,每天隨手抓一本書就開始看,漫無目的。”

5 實習

@Super Zhurio的經驗是,如果實在找不來大公司也無妨,在學校周邊找一家差不多的企業,從中等企業開始積累。等到大四上學期末沒課時,可以去大城市找一份更好的實習。“很多公司招實習都是衝著你能留下來當員工來的,畢竟培養一個新員工對雙方來說都不容易,所以雙方都得負點責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然學不來東西。越臨近畢業越要慎重。”

“至於大一大二,公司一般不招,可以做點兼職。建議大家去服務行業兼職,磨練心智。我在某公司做了一年的話務員,也算是在一線崗位奮鬥了一年,每次上班都能碰到無數奇葩用戶,從一開始的煩躁、害怕,到最後的處變不驚,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一句話:你不去經歷,根本就不會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有這麼神奇的用戶!”

6 旅遊

@Rolyth的觀點是:“很多人都會說世界那麼大,想出去看看。但個人興趣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旅遊,砸鍋賣鐵都會去;若你不喜歡,給你錢都不會挪半步。每個人體驗人生的方式都不同,別勉強,別盲從。”

@Super Zhurio則從“錢包”的角度做出了回答:“完全靠自己出去旅行,可能不太現實。在這個階段,有時間有心情多出去走走,只要不鋪張浪費,是該鼓勵的。但準則是:不要給父母太大的經濟壓力。”

7 感情

大學期間,最容易被忽視的感情應該是親情。作為一個“沒有很強烈的思鄉之情的男孩子”,@Super Zhurio的轉變來自於:“有一天猛然發現父母、親人老去時,便開始猶豫作為家中獨子遠離家鄉的選擇。從現在開始珍惜還不晚。多給老人和父母打打電話,教他們用用微信,大學可能是你最後一個可以自由自在享受親情、想回家就回家的時候了。”

友情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都明白。正如@Rolyth所言,“每個人的觀念都不同,想要找到腦電波相同之人實屬不易,其實人生有很多階段都要自己走過……但總有一天,你會遇到。就像愛人,也許他在來的路上,請耐心等待就好。”

“中學的朋友越走越遠,都各自有了新的圈子,但是走到現在還能在你準備買醉時一張火車票過來陪你,還能在放假的時候逼著你趕緊出門一起去瘋,還能在你每一次重要決策前支持你,每一次重要考試後關心你的人,請務必當成親人一樣去珍惜。”@Super Zhurio認為,“此外,加入團學會或者社團這些平臺能夠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大學期間,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是很多人所渴望的。“談戀愛,重點是真心喜歡用心愛。一段刻苦銘心、真摯的戀愛是能讓人進步的。”@Rolyth回答。

雖然多年單身,但是作為旁觀者的@Super Zhurio認為:“遇到合適的人就一起吧,前提是請保護好自己。抱著試一試、玩一玩的態度去追求別人、答應別人是對雙方的不負責。三思而後行吧,稍微想長遠點,你已經不是孩子了。”

名家聲音:

季羨林在回憶大學生活時表示,“清華學生一般都非常用功,但同時又勤於鍛鍊身體。每天下午四點以後,圖書館中幾乎空無一人,而體育館內則是人山人海……到了晚飯以後,圖書館裡又是燈火通明,人人伏案苦讀了。”“我把清華校風歸納為八個字:清新、活潑、民主、向上。我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習了整整四個年頭,其影響當然是非同小可的。”

人文學者錢理群認為,大學時代是“人生的盛夏”。因此他認為,如果再回到當時,“會和同學們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氣壯地、大張旗鼓地去追求知識、友誼和愛情。因為這是我們年輕人的權利!”

俞敏洪的觀點是,除了教科書、勵志書、成功學的書籍,每年每人的閱讀量若不超過五本,不叫讀書。不僅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名師指路,閱人無數,還要自我領悟,必須獨立思考。


夏夏的擺渡船





徐州小夥生活日記


經常有大學生朋友,或者即將上大學的朋友發來消息問我:大學四年應該如何度過才不算浪費?我不想浪費大學生活,但又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整天不是迷茫就是瞎忙。我不想聽努力啊奮鬥啊一些口號式的雞湯,就想要一些具體而切實的建議。

好吧,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索性說一說。只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至少堅持一項運動

也許你喜歡跑步,也許你喜歡打球,不管你喜歡什麼運動,但凡有利於身體健康的,請堅持下來,按部就班去堅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不知流傳了多少年,也許之前你都是聽聽算了,當作耳旁風,但這一次,請務必放在心上。大學四年,課程那麼少,如果你都不運動,以後想運動也沒多少機會了。

工作大半年後,我切身體會到運動的重要性,好身體的重要性。整日早出晚歸,忙忙碌碌,如果沒有過硬的身體,怎麼行?而想運動,由於各種原因,總歸很難實現。

去健身房吧,沒錢,找一寬敞地兒跑跑步吧,哪裡有?大街上不可能,公園倒是可以,聽說還有很多人跑,但是,在囊中羞澀的情況下,你如何保障一定能租到一處毗鄰公園的房子呢?再說,縱使你不差錢,公園附近無房可租,你也沒轍。

也許你會說,我既不差錢,又不缺鍛鍊的機會,家裡有現成的跑步機,小區裡就有健身房,那麼,你大學四年跑跑步,運動運動,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如果現在你問我,大學畢業半年多,回頭想想,你懷念它嗎?懷念它什麼?我會說,除了師生情和戀情,我還懷念大學的操場。我真想再回去,大汗淋漓地圍著它跑上一圈。

2.早睡早起,作息規律

如今,晚睡晚起成了大學生的logo。不信你去採訪一下,全國那麼多大學,有幾家大學的學生,晚上會在十點之前睡覺,早晨會在八點之前起床?當然,有課的時候或許會吧,而大部分沒課的情況下,還不是夜裡十二點都沒睡,早晨睡到日上三竿?早睡早起、作息規律的人實在太少了。

換作以前,我也很討厭別人告訴自己早睡早起之類的話,聽著就煩,而現在,我開始告訴你們了,你先別忙著煩,等我往下說。熬夜真的真的特別傷身體,別的我不敢說,熬夜對皮膚不好,使人老得快,這是切身感受。

尤其在大學,大家熬夜不外乎上網玩遊戲、追劇,整夜整夜對著屏幕,皮膚乾澀,且容易脫髮。明明是一枚小鮮肉,萬不可長成一張老臘肉的臉。女生更要注意了,不用我講,你們都是護膚達人。

只要不為了應考或者趕論文,就爭取早睡早起,養成一個規律的作息。都說青春年少,陽光燦爛,你整天無精打采,掛著一雙熊貓眼,多對不起自己的年齡呀。都說大好青春要珍惜,那就從早睡早起做起,從珍惜自己的身體做起,不要等榨乾了青春再後悔。

等你畢了業,走上工作單位,你就會明白,早睡早起多奢侈啊,求之不得。

3.健康飲食

記得吃早餐。很多大學生因為習慣了晚睡晚起,也就習慣了不吃早餐。可是,早餐在三餐之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覷,一夜沒吃東西了,再不補充一下,等到中午湊一頓?久而久之,你身體不垮才怪。

夜間少吃泡麵。很多同學尤其是男同學,夜裡打遊戲,打著打著餓了,就喜歡泡麵吃。熬夜加泡麵,雪上加霜。你問我餓了怎麼辦?早睡啊,等不及餓,你便睡了,也就沒問題了。

4.好好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很多人上了大學就不學習了,因為他們抱著這麼一種觀念:反正學了也沒用,能畢業就行了,找工作呢,也不一定找本專業的。這話一聽是沒錯,不少人都找了與本專業不符甚至南轅北轍的工作,但這不能成為你不學習的理由。

其實,學習,更多的時候並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是為了滋養你以後的人生。多學一點知識,你的人生無疑就更厚重一點,更豐富一點,你的層次就高一點。這個知識不一定有用,不一定是看得見的有用,但即使無用,它也會在無形中對你有所裨益,甚至大有裨益。

就拿我來說吧,大學讀的是中文系,畢業後找了一家證券類的網站工作,看起來書都白讀了,知識都白學了。其實不然。我大學養成了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工作之後,只要有時間,我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閱讀是頤養身心的,它對人的一生都有利,而靠寫作,我又能三不五時地賺些稿費,縱使賺不了,也是鍛鍊思維的一種方式。放心吧,知識沒有白學的,它一定會有用。

說到學習,大學最應該做到的是,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幼兒園到高中,我們適應了灌輸式的教育,過多地依賴老師,一到大學,大把的時間在自己手裡,一下子蒙了,不會學了,不知道從何入手了。

不知道從何入手,那就從興趣入手。除了學好本專業課程,業餘時間利用好圖書館,從自己喜歡的東西開始學,多動腦,多翻書本,多問老師,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相信我,四年後,你一定收穫頗豐。

5.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多考幾個證書

毫無疑問,近年來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建議你多考幾個證書出來,說不定就成了找工作的敲門磚。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力所能及也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不要盲目去考,不要求多,自己感興趣,又有空餘時間,那就努力去考。退一步講,即便沒興趣,至少也不能反感。不僅是大學,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要避免去做令自己反感的事,給自己找碴兒,永遠犯不著。

6.找份喜歡的兼職,去鍛鍊一下

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找份喜歡的兼職做一做是不錯的選擇。大家遲早都要步入社會、進入職場,提前體驗一下自然是有利的。做兼職,可以鍛鍊你為人處世的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這是在學校很難學到的。大學相對來說是單純的,而社會卻是複雜的,提前感受一下社會的複雜,鍛鍊一下自己的應變能力,好處多多。

但是,不要以賺錢為目的去兼職,不要一股腦兒找好幾個兼職,說到底,這就是一種歷練,搞半天,你自己栽在了錢眼兒裡,多不值!賺錢不在這一時,畢了業,有的是機會。

7.遇見心儀的對象,大膽去愛

或許,在高中的時候你還是純情的少男少女,嬌羞地暗戀一個人,不敢表白,不敢示愛,到了大學再不要這樣了,遇見心儀的對象就大膽去愛。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喜歡一個人是我們的權利,愛上一個人並沒有錯,即使你覺得自己很卑微,而對方高貴如女神——她可以拒絕,但被拒之前,不妨礙你追求。

之所以說這些話,是因為幾乎所有的同學在畢業之後都告訴我,後悔沒有在大學好好談一場戀愛。為什麼呢?因為大學的戀愛很單純,兩個人是因為相互喜歡才在一起的,而一旦畢了業、找了工作再去談戀愛,不要說對方,就是你自己也會考慮各種很現實的問題,諸如對方的工作在不在編制呀,是哪裡戶口呀,有沒有車子呀,依照現在的經濟情況,兩個人在一起了,多久才能買房呀……一點兒也不誇張,到時候你自會明白。

不要等畢了業老爸老媽在屁股後頭催婚了,能解決的話,提前把自個兒的問題解決了,皆大歡喜。

8.珍惜最後一段師生情、同窗情

大學,很有可能是你這一生最後一個學習階段,而你大學的老師、大學的同學,都是你最後一批老師、最後一幫同學,所以,請務必珍惜你們之間的感情。

不管怎麼說,比起社會,大學都是單純的,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彼此起點兒爭執,發生些小矛盾,都不是問題,不要放在心上。講真,等你畢了業,那些小誤會、小摩擦,都會令你懷念。

大學一別,也許就是永遠。有些同學,有些老師,你可能到死都不一定能再見了。雖然這是一個通信發達、交通便捷的時代,但,現實很殘酷,人生啊,由不得我們掌控,它從來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幾點。

也許你會問,我做到了嗎?說實話,有些做到了,有些沒。正因為有些沒做到,所以深感惋惜,希望你能做到。是的,去過一段充實的大學生活吧,切勿虛擲青春。我在遠方,為你祝福。


16世紀時光之旅


保證不掛科的前提下,多參加各種自己喜歡的活動,特別是高中時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情,看到合適的談一場戀愛,這時候的感情是純潔和唯美的,不管最後能不能走到一起,都是會是美好的回憶。

只要不是天天上網睡覺消磨時間,讓自己有事情幹,你總會從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的。


寫寫文字養養花



沂蒙地三鮮


面試社團之後,沒幾個會去參加活動的。既然沒什麼興趣,就好好學習,擴大自己的興趣圈


湖南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